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TXT下载

三四中文网->大唐小郎中TXT下载->大唐小郎中

正文 第 72 部分

作者:未知        书名:大唐小郎中        类型:高辣文       直达底部↓       返回目录

一秒记住 三四中文网 www.534zw.com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mi.534zw.com

    快捷C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孟碌忍镏殖鲈陡叱錾系忍锏牟福拍芩得髯约旱闹种布际醣绕渌讼冉4佣锏街鸾ネ乒阆执种布际醯哪康摹?br />

    所以,左少阳点头同意:“就选这块地好了。先种地,药材等忙完春耕之后,有空闲再种,那不着急。”

    “好的。”

    一行人回来的路上,远远看见很多兵士沿着田埂散到四面八方的田地里,开始碎土翻地。

    这些兵士绝大部分都是农村来的,自然也都知道翻地碎土修砌田埂这些农活该怎么办。他们没有称手的工具,便用刀剑斧矛G棒铜锤之类的进行翻耕碎土,还根据兵刃情况简单进行了分工,刀剑矛之类的能翻土的就翻土,G棒铜锤能碎土的就碎土。

    只是,今年雨水比较多,不少田都满满的都是田水,不方便翻地碎土,时间赶得又紧,只有两天时间要全部完成,包括播种,所以翻地碎土的质量自然就没那么好了。

    一队队兵士进入田地翻耕,左少阳忙找到领队军校,要求他们把自己靠近荒坡的二十亩不要把里面的积水放了,更不要翻耕播种,希望他们能把稻种给自己,自己找人耕种。那军校断然拒绝,说了冯将军有令,所有稻种都必须播种下去,不准分给别人,包括田主或者佃户。

    左少阳肚子里暗骂死板僵化,却不敢发火,生怕他们把自己的田地搞得不成样子反而不妙。反正跟冯立见过面,决定亲自去找冯立。

    问了兵士之后,知道冯立和薛万彻为了督促翻地耕种,已经住进了合州的州府衙门。

    一行人赶紧回到衙门,来到衙门口,左少阳上前表明自己“拥军楷模”的身份,要求要求拜见冯立将军。大将军的兵士都已经撤离了,州府衙门口的门卫已经全部换成了冯立的兵士。大刺刺的问他找冯将军做什么。左少阳从怀里取出钱袋,拿来一块两钱的散碎银子递过去,说有急事拜见冯将军。那卫兵这才换了个笑脸,让他们等着,随后进去通报。

    很快,冯立传见。卫兵只让左少阳一个人进去。

    冯立的叛军之所以能得以顺利招安,而且换取了很满意的招安条件,全得益于左少阳发现了那封信,要不然,两边都误会,继续僵持下去,只怕会适得其反。所以冯立从心里还是很感激左少阳的。说话也很客气。

    左少阳说明来意,要求把自己田地的稻种全部交给自己,单独播种。原因很简单,——耕地翻耕深度不够,粮食会减产,这怪不得兵士,因为他们翻耕用的是兵刃,而不是专门的农具,自己要找人单独再耕种一遍,然后再播种下去。

    当时大将军给左少阳礼单的时候,左少阳他们没有念出来,冯立等人虽然在座,却不知道礼单上到底有什么东西,也就不知道上面已经有五十斗稻种。现在再领稻种,等于是重复给了。冯立听他说得有理,当即同意,让传令兵跟着左少阳一起去找那部分田地负责耕种的军校,传达冯立的命令,将左少阳所说的靠近荒坡的二十亩地的稻种全部转交给左少阳自己播种。

    等左少阳他们找到负责的校尉,传达了冯立的命令,领到了稻种,这些稻种等于是凭白得的。左少阳很高兴。

    回到老宅,已经傍晚时分了。

    外出领粥的人已经陆续回来了,都是喜忧参半,一问得知,官军发放的粥,也是野菜粥,而且野菜占大部分,里面的米很少,稀得可以照见人影,用勺子捞一下,野菜倒是有小半碗,就看不见几颗米的。饶是如此,饥民们已经相当满意,不管怎样,一天两顿这样的粥,勉强可以维持生命了。

    由于只有去排队领粥的人才能领,不许代别人领粥,所以,没能给留守家里的几个老人都没有。梁氏马上跟白芷寒一起熬粥给这几位留守老人包括残废了的倪二吃。

    这时,出去打听情况的余掌柜拄着拐杖一瘸一拐笑吟吟回来了,一进门就大叫道:“喜讯啊朝廷卖粮了”

    “卖粮?”左少阳很奇怪,先前他参加会议时,大将军明明说的是将粮食分给饥民赈灾,怎么成了卖粮了呢?忙问道:“谁说的?”

    “告示都贴出来了,明天晨时开始卖粮只不过,每人每次限购一斗,每斗四贯钱。而且,两天后赈灾放粥就停止了。”

    四贯钱一斗,已经比站前贵了十倍很显然,这只是给有钱人预备的,这么高的粮价,也不怕人囤积。所以没有限制粮食买卖的禁售令措施。

    但是,广大老百姓买不起,放粥也两天后停止,那老百姓恐怕就只能逃荒去了当初给大将军献计放兵士帮着翻耕播种,而百姓没有粮食就留不下来,田地没有人中耕灌溉管理,就不会有什么收成

    左少阳很气愤,拔脚就想去找欧阳刺史质问,可是马上又站住了,自己一个平头百姓,虽然有大将军封为什么“拥军楷模”却不是官吏,有什么资格质问人家堂堂刺史?搞不到惹他生气,还给自己弄个什么罪名就惨了,得另想办法。

    左少阳跑到清风寺门外C了一根树枝,约见萧芸飞。

    不一会,萧芸飞便出现在他后花园小阁楼里,好象从地下钻出来的似的:“今天一天都见你在忙,连饭都忘了来蹭了,我也没吃,一起吃?边吃边聊如何?”

    “好”左少阳跟着萧芸飞来到清风寺后面河边的二层楼小楼上。萧芸飞让黄婆送上饭菜,又是一桌很精致的菜肴,自然,又给左贵和梁氏预备了一篮子饭菜。

    喝了一杯酒之后,萧芸飞道:“说罢,要我帮你做什么?”

    左少阳便把今天发生的一切说了一遍。压低了声音道:“你帮我想想办法,有没有合适的办法,让欧阳刺史改变主意,至少把粮价降下来,四贯一斗,百姓买不起的。”

    萧芸飞笑了笑,道:“你觉得多少钱一斗,一般的老百姓买得起呢?”

    这话把左少阳给问住了,战前一斗米三百六十文,大部分的老百姓都买不起,而只能靠地里收获的粮食,加上野菜度日。

    左少阳道:“如果能赊粮就好了,将来地里有了收成再还,可以适当收一些利息。现在赊一斗,将来还个一斗一升,饥民就能留下来,朝廷也可以有了收入。”

    萧芸飞愣了一下,赞道:“这倒是个好主意,有钱的花钱买,没钱的赊购,挺好。”

    第307章 没有不散的粥席

    左少阳听他夸赞,很是有些得意。

    萧芸飞又道:“这主意好是好,不过,有钱人恐怕不干。”

    “为什么?”

    “现在粮价高,将来粮价肯定低,不如赊粮划算。将来还粮食就是了。”

    “这话倒也对,”左少阳想了想,道:“可以这样,凡是佃租了田地的人,才能赊销粮食,并签订抵押担保契约,用秋收的粮食担保归还。只有签了佃租文契的佃户,又有当地里正作保,才能赊粮,其余的人,一律不准赊粮,只能买粮。这粮价也最好降一降,差距不要太大,否则富人心里不平衡,会想办法捣乱的。”

    “嗯,你估计降到多少他们买得起?”

    “不能高于每斗一贯五,应该可以接受。这已经比战前高了五倍了。朝廷也有得赚的。”

    说到这,左少阳好象突然醒悟过来,苦笑道:“咱们两琢磨这做什么,咱们又做不了主。”

    左少阳嘿嘿笑道:“你有什么好办法?”

    “好办法没有,馊主意或许能想出一两个来。”

    “老哥的馊主意,肯定就是好主意”

    萧芸飞瞧了他一眼,叹了口气:“好吧,就冲你这么信任,我就勉为其难做一回好事吧,——我是从来不做好事的,头一回做,也不知道做得好做不好。”

    “一定没问题”左少阳高兴地端起酒杯:“我替全合州黎明百姓敬你一杯”

    “哈哈哈。”大笑声中,萧芸飞将杯中酒一饮而尽。

    酒饱饭足,左少阳告辞回到老宅,正好宵禁。

    黄婆先前已经把萧芸飞给左贵夫妻准备的一提篮酒菜送来了,左贵夫妻还是拿给大家一起享用。

    下午得知朝廷开始卖粮之后,余掌柜便千恩万谢一番之后,已经带着妻儿离开左家回自己家去了。因为官府已经发布公告,第二天早上开始,官府出售粮食,虽然很贵,但是余家钱财不成问题,买得起。

    侯普一家人也是一番感激之后搬回去住了。军队把粮食移交州府衙门之后,衙门也就有了粮食发放官吏和衙役的工钱禄米了。中午的时候,衙门就开始给属下发放此前饥荒停发的两个月的禄米了。关心照顾下属这一点欧阳刺史还是做得不错的。侯普原先一个人的禄米就够全家人吃的,现在又多了两个月禄米,自然再不愁没粮食吃。跟父母他们告别之后,一家人欢欢喜喜回家去了。

    蔡大叔本来要带着儿子逃荒去的,但现在城里施舍稀粥,还能对付,买粮太贵了,他的财力有点负担不起,但是离开逃荒,又担心杂货店。所以还在犹豫观望。

    赵三娘也想带着孩子离开,不想再给左家添麻烦了,但是现在粮价太贵了,而饥荒开始的时候,她就已经花光了所有积蓄,家里只剩几栋商铺和住宅了,她又舍不得卖,所以想再等等看。

    桑母和桑老爹现在已经一无所有,茶肆卖给了左少阳,女儿身体还没恢复,没钱买粮食,只能先留在左家。

    倪大夫找到了左贵老爹和左少阳,他本来身体极度虚弱,这两天左少阳为了能让他们有力气逃难,给他们补充营养,吃的全是不加野菜药材的纯粮食,还有冰窖里放着的冻猪R熬汤。

    饥荒引起的身体极度虚弱,跟病魔引起的不一样,只要恢复正常饮食,适当补充营养,很快就能恢复身体健康。倪大夫的浮肿还没有完全消,但已经好多了,正常活动已经没有障碍。

    倪大夫满面春风,拱手道:“多谢贵芝堂救了我一家四口性命,眼下衙门已经开始售粮,虽然价很高,但母亲还有些许首饰,准备当了买粮,应当够维持生计的。所以,特来辞行,准备一家人搬回惠民堂去。”

    左贵老爹拱手道:“行啊,战乱已经平息,只有日子恢复了正常,看病的会越来越多的,以倪兄的医术,惠民堂再度辉煌指日可待。”

    倪大夫摇摇头:“这次要不是你们接济,全家都得饿死,还辉煌什么啊。”说到这,拱手又道:“愚弟还有一个想法,请左兄成全。”

    这两个月两家人在一起,患难以共,倪大夫和左贵也称兄道弟的。听倪大夫说得恳切,忙拱手道:“倪兄有事但说无妨。”

    “愚弟与家母商议,为报答贵堂救命之恩,愚弟拟在贵堂当坐堂大夫 ,替贵堂义诊半年,请左兄成全。”

    左贵老爹惊喜交加,倪大夫是合州最有名的大夫,当初 曾替京城王爷诊过病,还曾得王爷的馈赠。虽然过去两个月中一半时间,倪大夫也在贵芝堂当坐堂大夫,可是这一个多月,人人关心的都是如何填饱肚子,而不是看病,所以病患非常少,但是,如果有了粮食,肚子问题解决了,人们自然要注重生活质量,有病也会看病的了。病患会很快增加。

    当初请倪大夫在贵芝堂当坐堂大夫,目的很明确,就是让他们能顺理成章住下来 ,好一起吃饭,现在战乱已经平息,倪大夫如果提出解聘返回惠民堂,那也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却没想到他提出愿意在贵芝堂继续当坐堂大夫半年,而且是义诊,回报救命之恩。这无疑将极大提高贵芝堂的知名度。

    左少阳虽然现在名气也很大了,但是他的名气更多的是其他原因带来的,比如替惠民堂倪二作证,比如这次被大将军封为“拥军楷模 ”,而他真正因为治病得来的名气并不多,只有治疗中风和骨折,有一些人知道。

    病患是很实际的,而中医很大程度上又是一个经验医学,病患更相信老大夫而不是小郎中。所以,如果不是中风之类贵芝堂的擅长治疗的病,病患又还能拿得出一些钱,十有八九会去惠民堂找倪大夫这样的名医而不是到贵芝堂来找年轻的小郎中。

    现在倪大夫愿意在贵芝堂义诊半年,这等于是拆自己的招牌给别人脸上涂金粉了。若不是心中着实感激,倪大夫也不会作出这样的决定。

    左贵老爹拱手致谢,捋着胡须沉吟片刻,道:“多谢左兄,不过,现在战乱已经平息,百废待新,贵堂已经是屡遭大难,上次惹了官司元气大伤,连宅院都没了,这次又经饥荒折磨,夫人殒命,家中只剩老母小儿和残疾的弟弟,都要倪兄照料。倪兄一肩之力要担此重任,自顾尚且不暇,愚弟岂能再忍心劳烦倪兄在鄙堂坐诊。兄台还是尽心照料贵堂,待到三五年之后,贵堂元气恢复如常,重现往日辉煌,人手充足之时,倪兄还想援手,愚弟自然接受,如此于心方安啊。”

    “左兄不必惦记老母、舍弟和小儿的事,愚弟自有安排……”

    “不不,愚弟心意已决,这当口上,是无论如何断不能接受的。”

    倪大夫又反复说了好一会,左贵老爹只是不肯,倪大夫无奈,拱手再三谢过,带着老母、残疾的弟弟倪二和儿子倪智返回了惠民堂。

    虽然倪二已经残废不能动,但倪母经过这几天的补充营养调理,身体已经大好,洗衣做饭C持家务没有问题了。倪智经此大变,家中又无奴婢仆从让他使性子,也一改往日少爷秉性,潜心读书,抽空帮着乃乃料理家务,让倪大夫能专心诊病。

    惠民堂恢复营业,倪大夫重新坐堂问诊,这个消息立即像长了翅膀一般,很快传遍了整个 合州。以前倪大夫的老病号挖野菜啃树皮熬过了这场饥荒活下来的,也陆续重回惠民堂找倪大夫看病。倪大夫到底是名医,前来求医问诊的病人虽说比不上战前,但仍然占据合州药铺前列。收入的增加,很快让惠民堂有能力购粮养家。原先的一部分熬过了饥荒的伙计和炮制师傅,也被倪二请回了惠民堂,只是原先的坐堂大夫十有八九都饿死了,坐堂大夫便一直没有能恢复元气,倪大夫也就一直无法抽身到贵芝堂帮忙坐堂问诊。

    送走倪大夫一家之后,左少阳开始着手耕种的事情,这时候种粮比看病更为重要。在自给自足的古代,有时候有钱都买不到粮食的,自产自销才是正道。

    左少阳画了一张草图,是用于山区梯田提水灌溉的高架筒车,用水力推动。他已经观察好架设在那里了。根据地形设计了水车的高度。

    左少阳忙碌的同时,想着这一晚萧芸飞会去用他的方法“说服”欧阳刺史改变主意,降低粮价,也不知道怎么样了,他一直忧心忡忡,想着州府衙门戒备森严,萧芸飞可千万别出什么事

    第二天一大早,左少阳就跑到后面清风寺门前C了一根树枝,希望能见到萧芸飞平安回来。

    他哪都没有去,就坐在清风寺门口等着,里面的和尚,包括智空方丈,都对他视若无睹。

    第308章 一夜之间的变化

    正是萧芸飞的声音

    左少阳狂喜之下,差点翻到,爬起来,正看见萧芸飞伸了一个大大的懒腰,睡眼朦胧望着他。

    左少阳左右看了看,压低了声音道:“怎么样?”

    “你自己到衙门口看看不就知道了吗?我懒得跟你说了,还得回去补瞌睡呢”说着,又伸了个大大的懒腰,转身进了清风寺。

    “等等一起去啊老哥咦,老哥?老哥你在哪呢?”

    才一转身的工夫,清风寺大院里已经没有了萧芸飞的身影,仿佛刚才他的出现,只是一阵清风似的。

    当真是神龙见首不见尾。左少阳叹道,转身出了寺庙门,来到州府衙门。

    一路上,看见大量的兵士在运尸体,打扫街道,清理垃圾。左少阳很高兴,看来,冯立和薛万彻两位贯彻执行大将军李元景的命令还是很彻底的,不禁清理了尸体,还连带把城里垃圾也清理了。心中很是高兴。

    他来到衙门口,这里已经聚集了很多人,大部分都是满脸饥色的饥民,正兴高采烈指指点点说着什么。布告下面,一位老书吏正没有任何表情地一遍遍念着布告上面的内容。

    左少阳挤进去一瞧,布告写的是,但凡有与田主签订佃租田地文契着,可以凭文契到衙门赊粮,以户为单位,每家佃户最高限赊粮十斗。按一分利计息,即秋后归还十一斗。另外,从今日起,官府售粮,每斗一千五百文。每人限购两斗,重复购买者,一经查实,当街鞭笞五十,枷锁示众一个月,银钱充公。

    左少阳当真喜出望外,估计这个告示,能让绝大多数饥民留下来。眼见围观的饥民也都兴高采烈,说说笑笑指指点点。

    古人对背井离乡是很在意的,非到万不得已,绝对不愿意做,所以古代流放千里之外的流刑,是一种仅次于死刑的刑罚,不仅因为流刑要流放到穷乡僻壤烟瘴之地,过着当牛做马的苦役日子,还要饱受背井离乡远离亲人的精神痛苦。现在朝廷可以赊粮,虽然加了一分利,但已经算很少的了,比民间借贷都便宜。

    有钱人家也很高兴,一斗米一千五百文,虽比战前高出四倍,但比头一日朝廷公布的一斗四贯要便宜很多,小康之家也都能买得起。一般人家也可以咬牙买了,加野菜一起吃。

    想不到萧芸飞还真有这本事,左少阳很是高兴,又去了衙门卖粮点,已经有不少人排队购粮了。这些都是城里居民,家中还有一些银钱的。逛了好半天,这才喜滋滋返回药铺。

    远远便看见药铺前围了好些人,嚷嚷着。台阶上,左贵老爹和梁氏急得一头毛汗,四处张望着,看见左少阳,顿时喜上眉梢,赶紧叫道:“忠儿,你快来,都等你来呢”

    一听贵芝堂的少东家著名的拥军楷模回来了,围着的人又都把他给围住了,一个干瘦的中年人道:“左楷模,我们是来佃租你们家田地的,你昨儿个不是贴了告示招租吗?说实话,昨儿个我们就想来的,你们一家施舍药粥,救了我们好多人的性命,这恩情怎么都得报的,只是,当时朝廷没有说可以赊粮,我们没吃的,不能老靠着你们家养活,只能去逃荒,想着以后再报这个恩。现在朝廷赊粮了,我们能留下来了,原来的地主让我们回去种地,我们没答应,就想着报恩,所以来你们家佃租了。我一家三口,我和我两个儿子,都是壮劳力,可以佃租十五亩”

    “我们家有五个壮劳力呢,佃租二十亩”旁边一个年轻男子一脸感激道:“我们家就是靠你们药铺施舍的药粥才活下来的,这恩情得报答”

    “还有我我们也是,我家佃租六亩。”另一个小伙子拱手道,“我们也是吃你们的药粥才留下性命的。”

    “还有我们一家呢,我家十亩”

    “我家租四亩”

    ……

    这些人都嚷嚷着要报恩,佃租左家田地。左少阳又是高兴又是担忧,有人佃租种地,就不用担心了,可是,现在那么多人要佃租,到底佃租给谁,其中是否有骗取佃租文契骗粮食的?还一时真不好确定,难怪二老着急。忙对老爹左贵道:“要不,去把姐夫叫来吧,他不是衙门钱谷书吏嘛,应该知道怎么办。”

    真是一语点醒梦中人,左贵喜道:“对对快去。”

    苗佩兰上次送粮食去过茴香家,马上道:“我去”说罢飞奔而去。

    左少阳家上次贴出告示招租的时候,乔老爷家的四十亩还没有给,所以对外只招租一百三十亩。正好,李家四兄弟要租二十亩,自己本来准备用现代农业知识跟苗佩兰一起种五十亩的,现在有人佃租了,就不用种那么多,因为还有十亩的荒坡要种植药材,这也需要耕种的,所以决定一百三十亩对外招租,剩下四十亩中二十亩租给李家兄弟,另外二十亩自己和苗佩兰用新法耕种,再加一个没开垦的荒坡,有得苗佩兰忙的。

    所以,左少阳高声对众人道:“诸位相亲,多谢你们来帮佃租我们家的地,不过,我们家对外招租的田地只有一百三十亩,可能不够在场所有人佃租的,我只能从中选择一些人了,选不上的,只能说声抱歉。”

    最先说话那老者道:“没事的,左楷模,合州地多人少,只要肯种地,没有佃租不到地的,大家都来你们家这,只是想报个恩。你就尽管挑吧。不过我家三口壮劳力,十五亩田,那可得佃租给我,别的地主我也不想去了,你们家仁义,跟你们家种地心里舒畅”

    “是啊,你们心眼好就租你们家地了”另一个男子也跟着道。

    “对这地怎么种都是种,关键得选好东家,我们就认准你们家实诚心眼好了”

    “可不是嘛我也只认你们这个东家”

    ……

    左少阳高声道:“多谢诸位相亲,因为我们不懂种地的事情,但我姐夫是衙门钱谷书吏,姓侯,他等一会就来……”

    那中年人道:“县衙的侯钱谷啊,我认识”

    “你认识我姐夫?”

    “当然,他经常下到各村收田税的,谁不认识啊。”

    其他人也都纷纷点头。

    左少阳大喜,见这些人说起姐夫侯普,都很亲切,看来姐夫在农民中人缘还不错。

    说着话,没过多久,侯普和茴香都赶来了。听说好多人来佃租田地,两人又惊又喜,现在佃户可是抢手货,别的地主都发愁哪里找佃户耕种田地,这边却发愁要求佃租的佃户太多,不知道该选哪一个,当真是鲜明的对比啊。

    见到侯普来了,这些人知道他是来帮忙拿主意的,都围拢过来,七嘴八舌说着。

    这些农户差不多都是合州城附近的农民,侯普果然与这些农户很熟。很快便从中确定了十五户原住家是田地附近村子的,家庭负担不重,人也实诚本份的壮劳力人家,佃租了这一百三十亩土地。当即签了文契,划定个租户佃租田地的四至。

    左少阳给李家兄弟和自己留得四十亩田是挨在一起的,这样好相互帮衬。

    剩下的人虽然没有租到地,但是,还是表达了对左家的感激之情,表示以后有什么事需要帮忙的,一定不惜余力帮助。左贵一家忙施礼表示感谢。

    众人都散了之后,左家人都高兴极了,想不到一直头痛的事情,现在一举解决了

    左少阳知道,这一切,都是因为萧芸飞昨夜“说服”了欧阳刺史改变主意的缘故,一定的好好谢谢他。——到底他用什么方法让欧阳刺史一夜改变主意的呢?左少阳很好奇。

    苗佩兰已经跟左少阳有了终身之约,只是在他娶妻之后才过门,在表面上,两家又早就商定了,雇佣苗佩兰种地,雇佣她母亲照料病人的,所以他们一家吃喝都由左家负责。在两人心里已经是一家人了,所以苗佩兰没有在这上面再跟左少阳分生。

    李大壮一家跟左家签订了佃租文契,佃租了二十亩田地。李大娘年迈,又中风之后无力,已经不能耕种,梁氏就雇她在瞿家老宅看后花园大门,平时打扫后花园。管吃管住,一个月月钱三百文。李大娘一家很是高兴,又很感激,当即答应了,搬进了瞿家老宅居住,专门负责料理后花园。老宅前门依旧由龙婶负责。左贵夫妻住的西边小院,则有丫鬟小草负责。贵芝堂留守看门的,则是店伙计丁小三。

    苗佩兰的四个弟妹两个大的都到了上学的年纪,左少阳跟瞿老太爷一商量,瞿老太爷决定在宅院里一个独立小院里开私塾,教这几个孩子念书。瞿老太爷是老学究,又是京官告退,这条街的街坊们听说他开私塾,不少人把孩子送来入学,瞿老太爷也乐得有个精神寄托,来者不拒,都收下了了,收的学费也可贴补家用。

    第309章 天下没有不是的父母

    现在已经解除一人一斗粮食的禁令,也就没有必要将粮食存放在清风寺了。左少阳带着苗佩兰来到清风寺找智空方丈,取出了剩下的五十斗粮食。这些粮食果然还是隐藏在大佛的肚子里,却不知当初官军搜粮,为何没能发现,想必里面有机关,左少阳也不好多问。

    粮食运回去之后,左少阳又问萧芸飞在哪里。智空方丈笑而不答,只说让他自己按照萧芸飞的要求办就行了。左少阳只好又在寺庙前C了一根树枝。可萧芸飞却一直没有来见他。

    傍晚时分,赵三娘和对面杂货店蔡大叔来找左少阳他们告辞,现在售粮价格下降到一斗一千五百文了,虽然还是很高,但咬咬牙已经能暂时承受,他们下午已经排队买到了粮食,现在准备回家去,两人一再表示感谢,这才带着孱弱的孩子回去了。

    接着,桑小妹在黄芹的搀扶下,来找左少阳。

    这几天,由于饮食正常,另外特意给桑小妹加了人参熬的R汤,又单独给她补鸭蛋吃,桑小妹已经大好,只是瘦得下巴颏尖尖的,脸颊深陷,让人看着心疼。

    桑小妹勉强一笑,道:“现在能买到粮食了,我们想搬回去住。”

    桑母在一旁叹了口气道:“左少爷,这两个月,你帮衬我们之前,家里有的钱都已经拿去买粮食了,早就花光了,除了小妹乃乃留给她的一小包首饰没有动之外,我的、你芹嫂子的,还有还有小妹自己的,早就换了粮食吃了。哪里还有钱买粮食啊。”

    桑母的话能信一成已经是高估了,所以左少阳没理她,对桑小妹道:“还是留下再住些天吧,等有人喝茶了再回去。”

    桑小妹勉力一笑:“你请我们是帮你开茶馆的,不是享福的,现在开门,可能还没什么人来,但是,不开门就不会有人来喝茶的。”

    “这话倒也对,那好吧。你们回去,我还是按照以前的规矩,每天给你们送吃的,直到茶馆有收入你们能买得起粮食为止。”

    桑母紧张地问道:“那我们呢?少爷,我是小妹的娘耶,能不能也给我们点吃的啊。”

    左少阳终于望向她:“不好意思,我说过了,你当初抢小妹的粮食,害得她差点死掉,我不会再照顾你,这几天本来是准备送你们一起出去逃难,现在不用逃难了,所以我依旧不会再照顾你。小妹是我请的掌柜,我要照顾她,但我没有义务照顾你。而且你对小妹这么狠毒,我也不想照顾你。你自己走吧伯父和桑大哥可以继续住在茶肆里,我也会给他们送吃的,但没有你的份,也不准你再住在我的茶肆里否则我就报官”

    桑母哭丧着脸福礼哀求:“少爷,求求你了,老身一大把年纪了,在外面风餐露宿,只怕活不长久啊,我知道错了,你就原谅我这一遭吧”

    桑小妹凄然跪下:“公子……”

    “你这是做什么”左少阳一把将她拉了起来,“有话起来说。”

    “天下没有不是的父母,她到底是我母亲,还请公子看在她年迈体衰的份上,饶过家母这一会,不敢祈求能供她饮食,只求能让她有个栖身之所,不至流落街头,否则,小妹于心不忍,寝食难安啊。”

    左少阳叹了口气:“好吧,难得你一片孝心,我让她住在茶肆里。我知道我不给她吃的,她也会想尽办法从你们那要吃的,所以,一并给了就是。”

    左少阳转身对桑母、桑老爹和桑娃子道:“从今天起,我雇你们当茶肆伙计,包吃住,伯父和桑大哥每月两百文,——至于你,”左少阳冷声对桑母道,“包吃住,但没有月薪,愿干就留下,不愿干就走人。”

    桑母三人都是喜出望外,连声答应愿意。

    左少阳又道:“我最后强调一次:谁再在我的茶肆里捣乱,我绝不容情,不仅解雇赶出去,还要报官追究责任这次我说到做到,谁求也没用”

    左少阳这话是瞧着桑母说的,桑母苦着脸道:“少爷,你放心,我们能活下来,都是托你的福,老身也不是不知好歹的人,你救了我们一家的命,还把茶肆的绝大部分收入都给了小妹和儿媳妇,算下来跟我们以前一样的,只是换个名而已,老身心里都记着的,以后一定会好好照看好茶肆的。”

    “那就好,如果你说的是真的,过一段时间后,收入好了,我或许会给你工钱。”

    “多谢少爷”

    桑小妹一家告辞走了。

    到现在,所有左家供养的人粮食全都有了着落,各自回家了,贵芝堂又恢复了平静。

    左家上次从官军那里额外领取了五十斗稻米种子,按六成比例打成大米,可以得三十斗。加上清风寺隐藏剩下的五十斗米面,还有大将军赠与的五十斗米面,左家现在总共有粮食一百三十斗。左家需要开支的人共十六个,包括左家、瞿家、苗家。可以维持最少四个月的。相信那时候粮价会比现在更便宜,再买一些粮食,就应该够吃到秋收了。

    傍晚时分,萧芸飞终于来了,两人又到清风寺后面的二层小楼吃饭喝酒。左少阳问了他是如何“说服”欧阳刺史改变主意的,萧芸飞只说了一句:“要让一个人改变主意,办法很多,至于我用了什么办法,这是小秘密,不能告诉你。将来有一天你或许会知道的。”

    左少阳无奈,只好不问了。

    这两天时间里,冯立和薛万彻的数万兵士齐上阵,使用各种兵刃,将合州所有没有整地的耕地全部进行了翻耕,并播下了种子。这给那些佃户来说是大好的消息,因为经历了两个月的饥荒之后,他们从死亡线上挣扎回来,身体都极度虚弱,根本无法在短时间内完全恢复体力,在耕牛极度缺乏的情况下,也就无力承担翻耕如此重体力劳动,现在有了官兵帮忙翻耕播种,省了很多事,也可以利用这段时间恢复体力。所以包括李家兄弟在内的佃户们都很高兴。

    但是,合州本来就田多人少,战前就只有三成左右的田地有人耕种。这次大饥荒又死了近万人,其中不乏大量的劳动力,使得劳动力极具短缺的情况更加严重,所以,兵士们虽然把地都翻了,种子也播下去了,但除了左少阳家的地全部租佃出去之外,其余地主家的大部分的田地,都还是无人佃租耕种。而很多地主已经在这场饥荒中全家饿死,田地无人继承,又成了新的撂荒地。

    好在初唐时期水稻都是旱地直播,出苗之后才灌溉,在水稻出苗需要灌溉之前,还有将近一个月的时间。如果到时候老天爷能下一场大雨,帮着浇灌,那就省事了。

    左少阳家的良田全部佃租出去了,不用他们管,秋天等着收租就行了。他们只需要照顾好自己留下的二十亩地。

    冯立将军数万大军两天内完成了翻耕和播种,第三天,便开拔离开了合州。

    本来天翻地覆的合州,官军和被招安的叛军都离开之后,顿时冷冷清清的了。城里人流比以往少了很多。尽管朝廷卖粮了,也有良田可以租佃耕种,官军甚至帮忙进行了翻地,还一文不花把种子播下去了,但是,两个月的饥荒,能吃的人最先饿死,而能吃的大部分都是壮劳力,熬过来的很多都是缺乏劳动能力的老幼病残,这些人没办法种地,也就不能赊粮,又没有钱买粮,衙门放粥济民结束之后,他们便只好外出逃荒。这样又走了很多人,自然就冷清了许多。

    这些田地虽然翻耕了,也把稻种播下去了,但是,如果没人中耕除草,稻种将会跟野草一并生长,最后被野草淹没,并夺走地里的营养而产量大减。没有灌溉,稻子便会被渴死。就算顺调雨顺到了秋收,多多少少有了收成,但没有劳力抢收,只怕最终也会烂在田里,连稻种都收不回来。

    现在只能希望大将军所说的,让将士解甲归田的构想能够尽早成为现实。

    这些天来药铺看病的病患很少,一天也难得有几个。这给左少阳大量的时间用来照料地里的农活。

    晒了两天稻种之后,左少阳开始进选种。

    晒种之前他已经用水浸泡种子进行初选,将浮在上面的瘪种子捞出,然后晒种。晒好种子之后,又再次用盐水进行精选,利用盐水比较大的漂浮力,漂去秕粒、病粒和轻谷。清水漂洗之后,用自己配置的药水浸泡种子进行消毒,这可以消除稻谷内部或者表面的病菌,能大幅减少秧苗期的病虫害。完了之后,又捞出来放在草薷中进行温水催芽,等微露芽尖之后,再晾干。然后就可以培育秧苗了。

    这道现代种子预制措施,跟唐初的种子基本过程都是相同的,只多了晒种、精选和消毒三道工序。所以苗佩兰看着熟悉又陌生,听他解释之后,觉得很新奇。

    接下来的育秧,就是苗佩兰压根没见过的了。

    第310章 头大如斗

    左少阳把后花园一块种花草的地的表层肥土挖到一边堆着,将场地平整了出来,再让苗佩兰从老宅荷塘里挖了几挑塘泥出来,在空地上围了一个长方形的框架,然后从河滩上挑了细河沙回来铺在框架里,用喷壶往上面喷洒清水,再把先前翻到一边的肥土铺上去,平整好,然后再用喷壶喷水,一直到表层有积水不再渗下。再用细竹子做成大棚。

    整好苗床之后就可以播种了,再用透光好而又不容易透气的薄丝绸盖在上面,目的是提高温度,促进发芽。等到秧苗长到一心二叶时,就可以抛秧了,秧苗会自己在水田里生根。

    按照左少阳的要求进行育秧,把苗佩兰搞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但已经说好了严格按左少阳的要求进行,所以尽管莫名其妙,还是一道道工序都完成了左少阳的要求。

    左少阳的育秧让苗佩兰惊诧不已,而翻地更让她惊讶。

    唐初种植水稻都是旱地直接播种,而左少阳是水田犁田。招安的叛军进行翻地之后,这二十亩按照左少阳的要求,没有进行播种,因为左少阳要重新进行深耕。当然,这都是在选种育苗的同时进行的。

    本来左少阳已经设计了人力犁田的绞盘犁,但是大将军赠送了他家两头耕牛,也就不用绞盘犁了。

    别的佃户的地都已经由军队帮忙进行了翻耕,而对深耕的重要性和相关技术是明朝才出现的,唐初对此认识还不足,所以兵士们的翻耕对一般佃户而言已经可以了,但是,对左少阳则不够。

    他要在兵士们翻耕一遍的田地里再次用牛进行深耕一遍。这种方法叫做套耕法,是在没有现代化机械之前普遍使用的一种深耕技术。先用人力翻耕一遍,再用牛犁一遍。

    犁田之前得蓄水泡田,木匠李大壮已经按照左少阳的要求做出了用于高地浇水的高架筒车。

    这天早上,艳阳高照,春风徐徐。

    李家兄弟四个帮着左少阳和苗佩兰将水车抬到田地旁的小溪边组装好,然后架在了湍急的溪流里。

    组装好的时候,已经是中午了,看着水车竟然在水流冲击下自行转动,将水提到高处倾倒,再顺着竹筒引水管道将水引导了荒坡下的二十亩良田里泡田,李家兄弟和苗佩兰都惊得目瞪口呆。

    李大壮道:“早知道有这法子,我们何苦一挑挑担水浇地啊”

    李二壮也道:“是啊,要是早知道这样浇灌,我们家至少可以多种十亩地”

    “对对,咱们家佃租的田地也可以照着左公子这水车架一个,那灌溉就省力了”

    左少阳道:“你们的田紧挨着我们的,等你们需要灌溉的时候,我们这边已经灌溉完了,用竹管引到你们那边就是了。这时间你们可以先把引水管架上,把需要的农具休整好,出了苗可就该中耕除草了。”

    李三壮笑道:“左公子对农活原来这么在行啊?”

    李四壮道:“三哥你这不是废话嘛,不在行,怎么能造出这么好的水车。”

    “能造水车不等


热门小说推荐: 剑来 圣墟 夜天子 斗破苍穹 永夜君王 斗罗大陆 情欲超市 大团结 乱伦大杂烩 乱伦系列(未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