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TXT下载

三四中文网->蛙TXT下载->

正文 第 1 部分

作者:未知        书名:        类型:高辣文       直达底部↓       返回目录

一秒记住 三四中文网 www.534zw.com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mi.534zw.com

    快捷C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莫言新作《蛙》—— 用文字为生命搭一座神龛

    自 2006 年《生死疲劳》出版后;作家莫言似乎进入了创作的冬眠期;一直鲜有新作

    问世。近日;沉寂了近四年的他终于推出了自己的第十一部长篇小说——《蛙》。这部

    小说被誉为是莫言“酝酿十余年、笔耕四载、三易其稿;潜心打造的一部触及国人灵魂

    最痛处的长篇力作”。作品以乡土中国六十年波澜起伏的生育史为背景;讲述了姑姑这

    个山东高密地区妇产科医生传奇而复杂的一生;揭示了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灵魂深处的尴

    尬与矛盾;闪烁着对生命强烈的人道关怀和敬意。莫言用文字为生命潜心搭建的神龛,

    他在神龛前自省、忏悔、祈祷。

    ——编者

    莫言年谱

    1955 年 2 月

    多年。

    生于山东高密,童年时在家乡小学读书,后因文革辍学,在农村劳动

    1976 年

    1981 年

    加入解放军,历任班长、保密员、图书管理员、教员、干事等职。

    开始创作生涯,发表了《枯河》、《秋水》、《民间音乐》等作品。

    1986 年 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

    1991 年 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鲁迅文学院创作研究生班并获文艺学硕士学位。

    1997 年 以长篇小说《丰R肥臀》夺得中国有史以来最高额的“大家文学奖”,获

    得高达十万元人民币的奖金。

    2000 年 《红高粱家族》获亚洲周刊选为世纪中文小说 100 强。

    2001 年 《檀香刑》获台湾联合报读书人年度文学类最佳书奖。

    2005 年 《四十一炮》获第 2 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

    2006 年 出版第一部章回小说《生死疲劳》。

    2009 年月,出版长篇小说《蛙》,创作手法别具一格。

    小说《蛙》简介

    小说写到了“代孕”,代孕女陈眉(姑姑)原是很漂亮的女人,因为火灾毁坏了姣

    好的面容,最终决定用代孕的方式去帮助家里、帮助父亲渡过生活难关。莫言说,“我

    是用看似非常轻松的笔调在写非常残酷的事实。这事实中包含着重大的人性问题。孩子

    生下来被抱走后,陈眉面临着精神上的巨大痛苦,当她决定‘我不要钱了,我要给我的

    孩子喂奶’时,一切已经来不及了。”

    莫言说,“作家还是要勇于写灵魂深处最痛的地方。”《蛙》中的蝌蚪,为了个人

    的前途,最终决定把自己的妻子和差不多足月就要降生的孩子推上手术台,最终导致两

    人的死亡。莫言的写作——尤其是长篇,长期以来被认为是泥沙俱下的,看似无节制的

    语言狂欢背后,隐藏着机巧构思。然而,《蛙》的语言却平实简朴得叫人不敢相信。《蛙》

    的结构有别于他以往的任何一部小说,整部小说就是五封写给日本友人“杉谷义人”的

    信,而最后一部分竟是一部戏剧。对此,莫言表示,很多古老的小说都是用书信体来写

    1

    的,这种写法甚至比第一人称叙述还自由。

    1

    对生命的膜拜而非文学的献媚

    《蛙》中姑姑的原型是莫言大爷爷的女儿;一名从医多年的乡村女医生;她的一

    生充满了传奇和悲剧色彩。在高密;不知道有多少个新生命经她之手来到这个世界;所以

    她被乡亲们视为“送子娘娘”;她是个隐去了年龄和辈分的圣母级人物。可后来;她又不

    得不在自己无奈的叹息声里中止一个个幼小生命的成长发育;被视为杀人的魔王。

    “姑姑的命运也带有悲剧性。她珍视、敬畏生命;对强制性人工流产的做法有意见

    却无能为力;内心遭受了痛苦的折磨和煎熬;而姑姑从本性上说是对生命充满了尊重和

    关爱。”莫言坦言作品中另一个重要的角色、剧作家蝌蚪身上有自己的影子;“他其实

    是50 年代中国男性以及知识分子的一个缩影;在自我剖析和反思中萌生了对生命的期待

    与虔敬。”

    小说刚刚推出即引起了众多争议。对此;有些人给予了崇敬的赞叹;有些人报以冷漠

    的旁观。另外;小说中融入了大量国际化的细节;比如蝌蚪信件的收信人是日本作家杉谷

    义人;写作剧本的参照对象是法国著名存在主义作家萨特;小说中一个重要人物角色的

    一家人具有俄罗斯血统;作品的一个重要场景——堂吉诃德饭馆处处取材于西班牙文艺

    复兴时期的名著《堂吉诃德》;等等。于是又有人据此尖锐地指出这是作家莫言向诺贝

    尔文学奖的一种“献媚”策略。

    莫言戏称自己被“妖魔化”了;“批评家在评论作家、作品和文学现象时情可偏、

    理需正;我的写作始终是对中国读者的一种致敬。”在莫言看来;作家有权利也有责任书

    写个人、民族乃至社会的疼痛。”

    2

    对可耻的自我抄袭说“不”

    莫言是一位拒绝自我重复的作家;在上个月的一次讲座中他曾语出惊人:“作家抄袭

    自己比抄袭别人更可耻。”新作《蛙》正是他为实践“拒绝自我抄袭”承诺的艰辛努力。

    《蛙》全书共分五部分;分别以剧作家蝌蚪写给日本友人杉谷义人的五封信为引线;

    引出的是蝌蚪对姑姑种种经历的回忆;这些内容看似为杉谷义人提供的平实素材;实际

    上已经构成了一部精彩的“原小说”。而小说的最后一部分则跳出了蝌蚪的叙述;向人

    们呈现了一部九幕话剧;将作品推向巅峰之时爽利结尾;使人们久久停留在高峰的阅读

    体验中。信件、小说及戏剧融于一体;大大丰富了小说的表达空间。

    莫言说;《蛙》形式和内容的融合是渐进实现的。早在 2002 年的时候这部小说的初

    稿就写了万字;初稿中;话剧不是一个独立的呈现;各个要素被打碎了揉进小说;通过

    坐在台下的剧作家蝌蚪观看话剧时激起的一段段回忆勾连起姑姑一生的记忆。“当时写

    得很辛苦;为了弄清晰思路我不得不用三种颜色的笔来加以区分;写作的艰难势必带来

    阅读的艰难;后来我便放弃了这种写法最终选择了现在的模式。我想应该尽量地使这部

    作品回到朴素的叙述。所以最终采用书信体的结构和话剧形式的结尾;话剧结尾给朴素

    2

    的叙述C上两个翅膀。‘调整战术’之后写作进行得非常顺畅;写到后半部分甚至体会

    到一种高空中飞翔的感觉;酣畅淋漓。”

    除了结构上的创新;人们也可以在《蛙》中明显的感到莫言在语言方面的“脱胎换

    骨”;那种浸透着狂狷气息与不羁想象力的恣肆文字在新作里被默念了“紧箍咒”;“写

    作中;无论对情绪还是文字我都是比较节制的;尤其是前半部分可以说中规中矩;平实到

    了我所能平实的最高境界。”

    而《蛙》的最大创新则主要体现在姑姑这个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她使人们首次触摸

    了中国五六十年代乡村女妇产科医生的经历和灵魂;还引发了读者深深的共鸣;是一个

    成功的“不重复”。“故事是很容易重复和衰老的;与农民工、计划生育等这些时代语

    词相关联的故事会随着时间的流逝逐渐褪色和陈旧甚至退出人们的记忆;但凝聚了普遍

    人性的典型人物形象是会永存的;比如阿 q、孔乙己、包法利夫人等等。”

    3

    “杉谷义人”不是大江健三郎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日本著名作家大江健三郎与莫言有着深厚的友谊;他对莫言的

    才华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并曾多次表示;以莫言强劲的创作能力以及已经取得的文学成

    就;他将是中国诺贝尔文学奖最有实力的候选人。因此不少人在读到《蛙》中蝌蚪给日

    本先生的五封信时;惯性地推测信的接收者“杉谷义人”应是当代日本著名作家大江健

    三郎。

    2002 年春节;大江健三郎曾到中国进行了一次私人性质访问;专门造访了莫言的老

    家高密。“大年初一那天;我陪同大江健三郎拜访过我的姑姑;姑姑给他留下了很深的印

    象;我也曾告诉过他我要把姑姑写进小说的想法。至于蝌蚪写信给杉谷义人;这是为了增

    强小说的故事性;是小说结构的需要;是作家的小小‘Y谋’;并不意味着真实生活中的

    书信往来;而杉谷义人也绝非大江健三郎。”

    “我和大江健三郎都是从乡村里走出来的;我们在乡村与城市的关系、文学边缘化、

    作家为谁而写作等问题上都有着相同的观点。大江健三郎对生命的尊重和深沉的忧患意

    识折S出他博大的胸怀;让我非常敬佩。”莫言读过不少大江健三郎作品;“他后期的作

    品充满了思辨色彩;带有很强的政治气息;在审美倾向上不再像前期作品那样容易引起

    我的共鸣;但这并不影响我对他的欣赏。或许我们在艺术风格上离得越远;两个人在思想

    和灵魂上会走得越近;有时候距离反会促进人们的交流与沟通。”莫言说;相对而言;川

    端康成、三岛由纪夫的写作风格倒是更贴近自己;容易引起自己的共鸣。

    4

    超越了地理范畴的“高密”

    高密是莫言自然生命的摇篮;也是他文学创作不竭的源泉和灵魂的栖息地;在莫言

    已出版的众多小说中除了《酒国》、《红树林》、《十三步》、《四十一炮》等为数不

    多的几部外;其他大多作品将溢满深情的文字植根于高密这片热土。在莫言笔下;“高密”

    这个地理名词已经演变为一个文学系列的标签;拓展为一个精神的家园。 对我而言;‘高

    3

    密’早已超出了简单地理名称的意义;我的创作在很大程度上基于童年对乡土的记忆。

    我希望它能够成为人们进行自我认识和自我审视的一个具体可感的通道。”

    随着莫言在国际上知名度的日渐高升以及莫言敏感触角的向外延伸;“高密”吸引

    了越来越多外国人的目光;以色列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奥兹称自己通过莫言

    的文字看到了高密的炊烟、闻到了高密的味道。同时;越来越多的国际元素也渐渐注入

    了莫言笔下的“高密”。在《蛙》勾勒出的高密;人们置身堂吉诃德餐厅里静坐旁观;可

    以感受到很多来自欧洲的生活细节;比如向人索烟的烟民、携犬的街头乞丐、酒馆每晚

    提供的当日免费面包;以及充满复古意味的陈设和以人名命名的菜单等等。作品中;远在

    国外的女儿对蝌蚪说:地球太小了;而蝌蚪对远在日本的先生说:文化太大了。这“小”

    与“大”都凝结在了高密这个莫言精心营造的文学国度里;超越了自然的国界。

    蛙——莫言著

    尊敬的杉谷义人先生:

    分别近月,但与您在我的故乡朝夕相处的情景,历历如在眼前。您不顾年迈体弱,

    跨海越国,到这落后、偏远的地方来与我和我故乡的文学爱好者畅谈文学,让我们深受

    感动。大年初二上午,在县招待所礼堂,您为我们做的题为《文学与生命》的长篇报告,

    已经根据录音整理成文字,如蒙允准,我们想在县文联的内部刊物《蛙鸣》上发表,使

    那天未能听您演讲的人们,也能领略您的语言风采并从中受到教益。

    大年初一上午,我陪同您去拜访了我的当了五十多年妇科医生的姑姑。虽然因为她

    的语速太快和乡音浓重,使您没有完全听明白她说的话,但相信她一定给您留下了深刻

    的印象。您在初二上午的演讲中多次以我姑姑为例,来阐发您的文学观念。您说您的脑

    海里已经有了一个骑着自行车在结了冰的大河上疾驰的女医生形象,一个背着药箱、撑

    着雨伞、挽着裤脚、与成群结队的青蛙搏斗着前进的女医生的形象,一个手托婴儿、满

    袖血污、朗声大笑的女医生形象,一个口叼香烟、愁容满面、衣衫不整的女医生形象……

    您说这些形象时而合为一体,时而又各自分开,仿佛是一个人的一组雕像。您鼓励我们

    县的文学爱好者们能以我姑姑为素材写出感人的作品:小说、诗歌、戏剧。先生,创作

    的热情被您鼓动起来了,很多人跃跃欲试。县文化馆一位文友,已经动笔写作一部乡村

    妇科医生题材的小说。我不愿与他撞车,尽管我对姑姑的事迹了解得远比他多,但我还

    是把小说让给他写。先生,我想写一部以姑姑的一生为素材的话剧。初二日晚上在我家

    炕头上促膝倾谈时,您对法国作家萨特的话剧的高度评价和细致入微、眼光独到的分析,

    使我如醍醐灌顶、茅塞顿开!我要写,写出像《苍蝇》、《脏手》那样的优秀剧本,向

    伟大剧作家的目标勇猛奋进。我遵循着您的教导:不着急,慢慢来,像青蛙稳坐莲叶等

    待昆虫那样耐心;想好了下笔,像青蛙跃起捕虫那样迅疾。

    在青岛机场,送您上飞机之前,您对我说,希望我用写信的方式,把姑姑的故事告

    诉您。姑姑的一生,虽然还没结束,但已经可以用“波澜壮阔”、“跌宕起伏”等大词

    儿来形容了。她的故事太多,我不知道这封信要写多长,那就请您原谅,请您允许,我

    信笔涂鸦,写到哪里算哪里,能写多长就写多长吧。在电脑时代,用纸、笔写信已经成

    4

    为一种奢侈,当然也是乐趣,但愿您读我的信时,也能感受到一种古旧的乐趣。

    顺便告诉您,我父亲打电话告诉我:正月二十五日那天,我家院子里那株因树形奇

    特而被您喻为“才华横溢”的老梅,绽放了红色的花朵。好多人都到我家去赏梅,我姑

    姑也去了。我父亲说那天下着毛茸茸的大雪,梅花的香气弥漫在雪花中,嗅之令人头脑

    清醒。

    您的学生:蝌蚪

    二二年三月二十一日北京

    第一章 1

    一

    先生,我们那地方,曾有一个古老的风气,生下孩子,好以身体部位和人体器官命

    名。譬如陈鼻、赵眼、吴大肠、孙肩……这风气因何而生,我没有研究,大约是那种以

    为“贱名者长生”的心理使然,亦或是母亲认为孩子是自己身上一块R的心理演变。这

    风气如今已不流行,年轻的父母们,都不愿意以那样古怪的名字来称谓自己的孩子。我

    们那地方的孩子,如今也大都拥有了与香港、台湾、甚至与日本、韩国的电视连续剧中

    人物一样优雅而别致的名字。那些曾以人体器官或身体部位命名的孩子,也大都改成雅

    名,当然也有没改的,譬如陈耳,譬如陈眉。

    陈耳和陈眉之父陈鼻是我的小学同学,也是我少年时的朋友。我们是 1960 年秋季

    进入大羊栏小学的。那是饥饿的年代,留在我记忆中最深刻的事件,大都与吃有关。譬

    如我曾讲过的吃煤的故事。许多人以为是我胡乱编造,我以我姑姑的名义起誓:这不是

    胡编乱造,而是确凿的事实。

    那是一吨龙口煤矿生产的优质煤块,亮晶晶的,断面处能照清人影。我后来再也没

    见过那么亮的煤。村里的车把式王脚,赶着马车,把煤从县城运回。王脚方头、粗颈、

    口吃,讲话时,目放精光,脸憋得通红。他儿子王肝,女儿王胆,都是我的同学。王肝

    与王胆是一卵双胎。王肝身体高大,但王胆却是个永远长不大的袖珍姑娘——说得难听

    点吧,是个侏儒。大家都说,在娘肚子里时,王肝把营养霸光了,所以王胆长得小。卸

    煤时正逢下午放学,大家都背着书包,围看热闹。王脚用一柄大铁锹,从车上往下铲煤。

    煤块落在煤块上,哗哗响。王脚脖子上有汗,解下腰间那块蓝布擦拭。擦汗时看到儿子

    王肝和女儿王胆,便大声喝斥:回家割草去!王胆转头就跑——她跑起来身体摇摇摆摆,

    重心不稳,像个初学走路的婴孩,很是可爱——王肝往后缩缩,但不走。王肝为父亲的

    职业感到荣耀。现在的小学生,即便父亲是开飞机的,也体会不到王肝那时的荣耀。大

    马车啊,轰轰隆隆,跑起来双轮卷起尘土的大马车啊。驾辕的是匹退役军马,曾在军队

    里驮过炮弹,据说立过战功,P股上烫着烙印。拉长套的是匹脾气暴躁的公骡,能飞蹄

    伤人,好张嘴咬人。这骡子虽然脾气不好,但气力惊人,速度极快。能够驾驭这头疯骡

    的也只有王脚。村子里有很多人羡慕这职业,但都望骡却步。这骡子已经咬伤过两个儿

    童:第一个是袁脸的儿子袁腮,第二个是王胆。马车停在她家门前时,她到骡前去玩,

    被骡子咬着脑袋叼起来。我们都很敬畏王脚。他身高一米九,双肩宽阔,力大如牛,二

    5

    百斤重的石碌碡,双手抓起,胳膊一挺,便举过头顶。尤其让我们敬佩的,是他的神鞭。

    疯骡咬破袁腮头颅那次,他拉上车闸,双腿叉开,站在车辕两边,挥舞鞭子,抽打疯骡

    P股。那真是一鞭一道血痕,一鞭一声脆响。疯骡起初还尥蹶子,但一会儿工夫便浑身

    颤抖,前腿跪在地上,脑袋低垂,嘴巴啃着泥土,撅着P股承揍。后来还是袁腮的爹袁

    脸说,老王,饶了它吧!王脚才悻悻地罢休。袁脸是党支部书记,村里最大的官。他的

    话王脚不敢不听。疯骡把王胆咬伤后,我们都期待着再看一场好戏,但王脚一鞭也没打。

    他从路边石灰堆上抓起一把石灰,掩在王胆头上,把她提回家去。他没打骡子,却抽了

    老婆一鞭,踢了王肝一脚。我们指指点点地议论着那头棕色的疯骡。它瘦骨伶仃,眼睛

    上方有两个深得可放进一枚J卵的凹陷。它的目光忧伤,似乎随时都会放声大哭。我们

    无法想像这样一匹瘦骡子怎会爆发出那样大的力量。当我们一边议论一边向那骡子靠近

    时,王脚便停止铲煤,用凌厉的目光*视我们,吓得我们连连倒退。堆在学校伙房前的

    煤堆渐渐高起来,车上的煤渐渐少了。我们不约而同地抽鼻子,因为我们嗅到了一种奇

    异的香味。仿佛是燃烧松香的味儿,又仿佛是烧烤土豆的味儿。我们的嗅觉把我们的目

    光吸引到那一堆亮晶晶的煤块上。王脚拢马驱骡,马车离开校园。我们并没像往常那样,

    去追赶马车,并冒着被鞭子抽头的危险跳上去过瘾。我们目不转睛,慢慢地向煤堆移动。

    伙夫老王,挑着两桶水,摇摇摆摆地走过来。他的女儿王仁美,也是我们的同学,后来

    成为我的妻子。她是当时少有的没用器官命名的孩子,因为伙夫老王,是个有文化的人。

    他原本是公社畜牧站的站长,后因说话不当犯了错误,被开除公职遣返回乡。老王狐疑

    地看着我们。他以为我们要冲进伙房哄抢食物吧?所以他说,滚,小兔崽子们!这里没

    有你们吃的,回家吃你们娘的乃头去吧。我们自然听到了他的话,我们甚至也考虑了他

    的建议,但他的建议无疑于骂人。我们都是七八岁孩子,怎么还可能吃奶?即便我们还

    吃奶,但我们的母亲,都饿得半死,茹房紧贴在肋骨上,哪里有奶可吃?但没人去跟老

    王理论。我们站在煤堆前,低头弯腰,像地质爱好者发现了奇异矿石;我们抽动鼻子,

    像从废墟中寻找食物的狗。说到这里,首先要感谢陈鼻,其次要感谢王胆。是陈鼻首先

    捡起一块煤,放在鼻边嗅,皱着眉,仿佛在思索什么重大问题。他的鼻子又高又大,是

    我们取笑的对象。思索了一会,他将手中那块煤,猛地砸在一块大煤上。煤块应声而碎,

    那股香气猛地散发出来。他拣起一小块,王胆也拣起一小块;他用舌头舔舔,品咂着,

    眼睛转着圈儿,看看我们;她也跟着学样儿;舔煤,看我们。后来,他们俩互相看看,

    微微笑笑,不约而同地,小心翼翼地,用门牙啃下一点煤,咀嚼着,然后又咬下一块,

    猛烈地咀嚼着。兴奋的表情,在他们脸上洋溢。陈鼻的大鼻子发红,上边布满汗珠。王

    胆的小鼻子发黑,上面沾满煤灰。我们痴迷地听着他们咀嚼煤块时发出的声音。我们惊

    讶地看到他们吞咽。他们竟然把煤咽下去了。他压低声音说:伙计们,好吃!她尖声喊

    叫:哥呀,快来吃啊!他又抓起一块煤,更猛地咀嚼起来。她用小手拣起一块大煤,递

    给王肝。我们学着他们的样子,把煤块砸碎,捡起来,用门牙先啃下一点,品尝滋味,

    虽有些牙碜,但滋味不错。陈鼻大公无私,举起一块煤告诉我们:伙计们,吃这样的,

    这样的好吃。他指着煤块中那半透明的、浅黄色的,像琥珀一样的东西说,这种带松香

    6

    的好吃。我们已经上过自然课,知道煤是许多世纪前,埋在地壳中的森林变成的。给我

    们上自然课的是我们的校长吴金榜。我们不相信校长的话,我们也不相信课本上的话。

    森林是绿色的,怎么可能变成黑色的煤炭?我们以为校长和课本都是在胡说八道。发现

    了煤块中的松香,才明白校长没有骗我们,课本也没有骗我们。我们班三十五个学生,

    除了几个女生不在,其余都在。我们每人攥着一块煤,咯咯崩崩地啃,咯咯嚓嚓地嚼,

    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兴奋的、神秘的表情。我们仿佛在进行一场即兴表演,我们仿佛

    在玩一种古怪游戏。肖下唇拿着一块煤,翻来覆去地看,不吃,脸上带着蔑视的神情。

    他不吃煤因为他不饿,他不饿因为他爹是公社粮库保管员。伙夫老王惊呆了。他手上沾

    着面粉跑出来。天哪,他手上沾着面粉!当时在学校伙房就餐的除了我们的校长和我们

    的教导主任之外,还有两个在乡下驻点的公社干部。老王惊呼:孩子们,你们干什么?

    你们……吃煤?煤也能吃?王胆用小小的手举着一块大煤,细声细气地说:大叔,太好

    吃了,给你一块尝尝。老王摇着头,道:王胆,你这小女孩,也跟着这帮野小子胡闹。

    王胆咬了一口煤,说:真的好吃嘢,大叔。这时已是傍晚,红日西沉。那两个在这里搭

    伙就餐的公社干部骑着车子来了。他们也被我们吸引住了。老王挥舞着扁担轰赶我们。

    那个姓严的公社干部——好像是个副主任——制止了老王。他的脸色很难看,挥了一下

    手,转身钻进了伙房。

    第二天我们在课堂上一边听于老师讲课一边吃煤。我们满嘴乌黑,嘴角上沾着煤末

    子。不但男生吃,那些头天没参加吃煤盛宴的女生在王胆的引导下也跟着吃。伙夫老王

    的女儿——我的第一任妻子——王仁美吃得最欢。现在想起来她大概患有牙周炎,因为

    吃煤时她满嘴都是血。于老师在黑板上写了几行字便回头注视我们。她首先质问她的儿

    子、我们的同学李手:手,你们吃什么?妈,我们吃煤。老师我们吃煤,您要不要尝尝?

    王胆在前排座位上举煤大喊——她的大喊也像小猫叫唤——于老师走下讲台,从王胆的

    手里接过那块煤,放在鼻子底下,既像看又像嗅。好久,她一言没发,将煤还给王胆。

    于老师说:同学们,我们今天上第六课,《乌鸦和狐狸》。乌鸦得到一块R,非常得意,

    站在树梢上。狐狸在树下,对乌鸦说,乌鸦太太,您的歌声太美妙了,您一歌唱,全世

    界的鸟儿都得闭嘴了。乌鸦被狐狸的马P拍昏了头,一张嘴,哇,R就落在狐狸口中了。

    于老师带领我们诵读课文。我们满嘴乌黑,跟着朗读。

    我们于老师是有文化的人,竟然也入乡随俗地给她的儿子起名为李手。李手后来以

    优异成绩考入医学院,毕业后到县医院当了外科大夫。陈鼻铡草时铡断了四根手指,李

    手给他接活了三根。

    第一章 2

    二

    陈鼻为什么生了一只与众不同的大鼻子呢?这事儿大概只有他母亲能说清楚。

    陈鼻的父亲陈额,字天庭,是我们村里唯一拥有两个老婆的人。陈额识字很多,解

    放前家有良田百亩,开着烧酒作坊,在哈尔滨还有买卖。他的大婆是本村人,为他生了

    四个女儿。解放前陈额跑了,解放后,大概是 1951 年,袁脸带着两个民兵,去东北把

    7

    他押了回来。他逃亡时是单身一个,把大婆和女儿们撇在家里,回来时却带着一个女人。

    那女人黄头发兰眼珠,看上去有三十出头年纪,姓艾名莲。艾莲怀里,抱着一条浑身生

    满斑点的狗。因为这女人在解放前就跟陈额结了婚,所以他就合法地拥有了两个老婆。

    村里有几个赤贫光G汉,对陈额一人双妻极为不满,曾半是戏说半是认真地要陈额让出

    一个老婆给他们用。陈额咧着嘴,脸上的表情哭笑难分。陈额的两个老婆起初住在一个

    院里,后来因为打架,闹得J犬不宁,经袁脸同意,将小婆安置在学校旁边的两间厢房

    里。学校的房子原来是陈额家的烧酒作坊,那两间厢房也是他家的房产。陈额与两个女

    人达成了协议,两边轮换着住。黄毛女人从哈尔滨抱回来那条狗,被村里的土狗欺负死

    了。艾莲挺着大肚子葬狗不久后,生了陈鼻,所以有人说陈鼻是那条斑点狗投胎转世。

    他嗅觉灵敏,也许与此有关吧。那时候我姑姑已经去县城学习了新法接生,成为乡里的

    专职接生员。那是 1953 年。

    1953 年,村民们对新法接生还很抗拒,原因是那些“老娘婆”背后造谣。她们说新

    法接生出来的孩子会得风症。“老娘婆”为什么造谣?因为一旦新法接生推广开,就断

    了她们的财路。她们接生一个孩子,可以在产妇家饱餐一顿并能得到两条毛巾、十个J

    蛋的酬劳。提起这些“老娘婆”,姑姑就恨得咬牙切齿。姑姑说不知道有多少婴儿、产

    妇死在这些老妖婆的手里。姑姑的描绘给我们留下恐怖的印象。那些“老娘婆”似乎都

    留着长长的指甲,眼睛里闪烁着鬼火般的绿光,嘴巴里喷着臭气。姑姑说她们用擀面杖

    挤压产妇的肚子。她们还用破布堵住产妇的嘴巴,仿佛孩子会从嘴巴里钻出来一样。姑

    姑说她们一点解剖学知识都没有,根本不了解妇女的生理结构。姑姑说碰上难产她们就

    会把手伸进产道死拉硬拽,她们甚至把胎儿和ZG一起从产道里拖出来。在很长一段时

    间里,如果让我选择一批最可恨的人拉出去枪毙,我都会毫不犹豫地说:“老娘婆”。

    后来,我慢慢地明白了姑姑的偏激。那种野蛮的、愚昧的“老娘婆”肯定是存在的,但

    有经验的、靠自身经验体悟到了女性身体秘密的“老娘婆”也是肯定存在的。其实我奶

    奶就是一个“老娘婆”。我乃乃是一个主张无为而治的“老娘婆”,她认为瓜熟自落,

    她认为一个好的“老娘婆”就是多给产妇鼓励,等孩子生下来,用剪刀剪断脐带,敷上

    生石灰,包扎起来即可。但我乃乃是一个不受欢迎的“老娘婆”,人们都说她懒。人们

    似乎更喜欢那种手忙脚乱、里外乱窜、大喊大叫、与产妇一样汗流浃背的“老娘婆”。

    我姑姑是我大爷爷的女儿。我大爷爷是八路军的医生。他先是学中医的,参军后,

    跟着诺尔曼。白求恩,学会了西医。白求恩牺牲后,大爷爷心中难过,生了一场大病,

    眼见着不行了,说想家想娘了。组织上批准他回家养病。他回到老家时,我老乃乃还活

    着。他一进家门就闻到一股熬绿豆汤的香气。老乃乃赶紧涮锅点火熬绿豆汤,儿媳妇想

    帮忙,被她用拐棒拨拉到一边。我大爷爷坐在门槛上,焦急地等待着。姑姑对我们说那

    时她已经记事了,让她叫“大”她不叫,躲在娘背后偷着看。姑姑说从小就听娘和乃乃

    唠叨爹的事,终于见到了,却觉得好陌生。姑姑说大爷爷坐在门槛上,脸色腊黄,头发

    长长,虱子在脖子上爬。穿着一件破棉袄,棉絮都露了出来。姑姑说她的乃乃也就是我

    们的老乃乃一边烧火一边流泪。绿豆汤熬出来了。大爷爷急不可耐,不顾汤热烫嘴,捧

    8

    着碗急喝。老乃乃叨叨着:儿啊,不用急,锅里还有呢!姑姑说大爷爷双手哆嗦。喝了

    一碗,又添了一碗。喝完第二碗后他就不哆嗦了。汗水沿着他的鬓角流下来。眼珠渐渐

    地活泛了,脸上有了血色。姑姑说她听到大爷爷肚子里呼噜呼噜响,好像推磨一样。一

    个时辰后,姑姑说大爷爷到厕所里去,拉了个唏哩哗啦,似乎连肠子都拉了出来。然后

    就慢慢地好起来,两个月后就精神健旺生龙活虎了。

    我对姑姑说,曾在《儒林外史》上看到过类似的故事。姑姑问我:“儒林外史”是

    什么?我说是古典文学名著。姑姑瞪我一眼,说,连古典文学名著上都有,你还怀疑什

    么?!

    大爷爷病愈之后,就要回太行山找部队。老乃乃说:儿啊,我没几天活头了,给我

    送了终你再走。大乃乃自己不好说,就让姑姑说。姑姑说,爹,俺娘说了,你要走也行,

    但要给俺留下个弟弟再走。

    这时,八路军胶东军区的人找上门来,动员大爷爷加入。大爷爷是诺尔曼。白求恩

    的弟子,名气很大。大爷爷说,我是晋察冀军区的人。胶东军区的人说,都是共产党的

    人,在哪里干不一样啊?我们这里正缺您这样的人,老万,无论如何我们也要把您留下。

    许司令说了,用八人大轿抬不来,就用绳子给老子捆来,先兵后礼,老子摆大宴请他!

    就这样,大爷爷留在了胶东,成了八路军西海地下医院的创始人。

    这地下医院真在地下呢,地道连着房间、房间通向地道,有消毒室、治疗间、手术

    室、休养室,这些遗迹至今保存完好,在莱州市于疃镇祝家村,一个八十八岁的老太太,

    王秀兰,当年跟大爷爷当过护士,她还健在。有好几间休养室的出口通向水井。当年,

    一个年轻姑娘去井里打水,水桶莫名其妙地被扯住了,低头往里一看,井壁侧D里,一

    个年轻的八路军伤员正对着她扮鬼脸呢。

    大爷爷的高超医术很快在胶东传开。许司令肩胛缝里那块弹片就是他取出来的,黎

    政委爱人难产,也是大爷爷手术,保了母子平安。连平度城里的日军司令杉谷也知道爷

    爷的大名,他率兵下来扫荡,坐骑大洋马被地雷炸翻。他弃马逃走。大爷爷为这匹马动

    了手术,治愈后,成了夏团长的座骑。后来此马恋旧,咬断缰绳逃回平度城。杉谷见宝

    马复归,惊喜万分,让汉J秘密探访,得知八路军在他眼皮底下建了一座医院,医院院

    长就是把死马医活的神医万六府。杉谷司令是学医出身,惺惺相惜,总想把大爷爷招降

    过去。为此杉谷从《三国演义》里学了诡计,派人秘密潜入吾乡,把我老乃乃、我大奶

    奶、我姑姑绑架到平度城中,扣作人质,然后派人送信给我大爷爷。

    我大爷爷是意志坚定的共产党人,看完杉谷的信,揉巴揉巴就扔了。医院门政委将

    这信捡起来送到军区。许司令和黎政委联名写信给杉谷,怒斥他是个小人。信中说如果

    他敢伤万六府三位亲人一根毫毛,胶东军区将集合全部兵力攻打平度城。

    姑姑说她与大乃乃老乃乃在平度城里住了三个月,有吃有喝,没受罪。姑姑说那杉

    谷司令是个白脸青年,戴一副白边眼镜,留着小八字胡,文质彬彬,讲一口流利中文。

    他称老乃乃为伯母,称大乃乃为嫂夫人,称姑姑为贤侄。姑姑说她对杉谷没有坏印象。

    当然这是姑姑私下里对我们自家人说的,对外她不这样说。对外她说,她与大乃乃老奶

    9

    奶受尽了日本人的严刑拷打,威*利诱,但坚决不动摇。

    先生,我大爷爷的故事三天三夜也说不完,咱们得空再聊。但大爷爷牺牲的事必须

    说说。姑姑说大爷爷是在地道里为伤员做手术时,被敌人的毒瓦斯熏死的。县政协编的

    文史资料上也是这样说的。但也有人私下里说大爷爷腰里缠着八颗手榴弹、骑着骡子,

    一人独闯平度城,想以孤胆英雄的方式去营救妻子、女儿与老母,但不幸误踩了赵家沟

    民兵的连环雷。传播这消息的人姓肖名上唇,曾在西海医院当过担架员。此人Y阳怪气,

    解放后在公社粮库当保管员,曾因发明了一种特效灭鼠药而名躁一时,名字中的“唇”

    字,见报时也改为“纯”字。后来被揭露,他的特效鼠药的主要成份是国家已经严禁使

    用的剧毒农药。此人与姑姑有仇,因此他的话不可信。他对我说,你大爷爷不听组织命

    令,撇下医院的伤病员,耍个人英雄主义,行前为了壮胆,喝了两斤地瓜烧酒,喝得醉

    三麻四,结果糊里糊涂踩了自己人的地雷。肖上唇龇着焦黄的大牙,简直是幸灾乐祸地

    对我说:你大爷爷和那匹骡子都被炸碎了,是用两只筐子抬回来的。筐子里有人胳膊,

    也有骡蹄子,后来就那么烂七八糟地倒进了一个棺材。棺材倒是不错,是从兰村一个大

    户人家强征来的。我把他的话向姑姑转述后,姑姑杏眼圆睁,银牙顿挫地说:总有一天,

    我要亲手劁了这个杂种!

    姑姑坚定地对我说:孩子,你什么都可以不相信,但一定要相信,你大爷爷是抗日

    英雄,革命烈士!英灵山上,有他的陵墓,烈士纪念馆里,展览着他用过的手术刀和他

    穿过的皮鞋。那是双英国皮鞋,是诺尔曼。白求恩大夫临死前赠送给他的。

    第一章 3

    先生,匆匆忙忙讲述大爷爷的故事,是为了从容不迫地讲述姑姑的故事。

    姑姑生于公历 1937 年 6 月日,农历五月初五,R名端阳,学名万心。她的名字

    是大爷爷所起,既尊重了本地习俗,又显得寓意深远。大爷爷牺牲之后,老乃乃在平度

    城里因病去世。胶东军区通过内线大力营救,将大乃乃和姑姑救出牢笼。大乃乃和姑姑

    被接到解放区,姑姑在那里念抗日小学,大乃乃在被服厂纳鞋底子。解放后,像姑姑这

    样的烈士后代,有许多机会可以远走高飞,但大乃乃热土难离,姑姑舍不得离开大乃乃。

    县里领导问姑姑想干什么,姑姑说要继承父业,于是就进了专区卫生学校。姑姑从卫生

    学校毕业时才十六岁,在镇卫生所行医。县卫生局开办新法接生培训班,派姑姑去学习。

    姑姑从此便与这项神圣的工作结下了不解之缘。从 1953 年四月初四接下第一个孩子,

    到去年春节,姑姑说她一共接生了一万个孩子,与别人合作的,两个算一个。这话她也

    亲口对您说过。我估计,一万个孩子,大概是夸张了些,但七八千个孩子总是有的。姑

    姑带过七个徒弟,其中一个外号“小狮子”的,头发蓬松,塌鼻方口,脸上有粉刺,是

    姑姑的崇拜者,姑姑让她去杀人,她立马就会持刀前往,根本不问青红皂白。

    前面我们说过,1953 年春天时,我们那儿的妇女对新法接生颇多抵触。那些“老娘

    婆”又在私下里造谣诋毁,姑姑那时虽然只有十七岁,但因为从小经历不凡,又加上一

    个黄金般璀灿的出身,已经成为我们高密东北乡影响巨大、众人仰目而视的重要人物。

    当然,姑姑的容貌也是出类拔萃的。不说头,不说脸,不说鼻子不说眼,就说牙。我们

    10

    那地方是高氟区,老老少少,都龇着一嘴黑牙。姑姑小时在胶东解放区生活过很长时间,

    喝过山里的清泉,并跟着八路军学会了刷牙,也许就是这原因,她的牙齿没受毒害。我

    姑姑拥有一口令我们、尤其是令姑娘们羡慕的白牙。

    姑姑接生的第一个孩子是陈鼻。为此姑姑曾表示过遗憾。她说她接生的第一个孩子

    本应该是革命的后代,没想到却接生了一个地主的狗崽子。但当时为了打开局面,为了

    革掉旧法接生的命,姑姑没来得及考虑这个问题。

    姑姑得到艾莲即将生产的消息,骑着那时还很罕见的自行车,背着药箱子,飞一般

    窜回来。从乡卫生所到我们村十里路,姑姑只用了十分钟。当时村支书袁脸的老婆正在

    胶河边洗衣裳,她亲眼看到姑姑从那座狭窄的小石桥上飞驰而过。一条正在小桥上玩耍

    的狗惊慌失措,一头栽到河里。

    姑姑手提药箱冲进艾莲居住的那两间厢房时,村里的“老娘婆”田桂花已经在那里


热门小说推荐: 剑来 圣墟 夜天子 斗破苍穹 永夜君王 斗罗大陆 情欲超市 大团结 乱伦大杂烩 乱伦系列(未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