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TXT下载

三四中文网->华夏振兴的可行性报告TXT下载->华夏振兴的可行性报告

正文 43.第四十二章(补)

作者:情一念生        书名:华夏振兴的可行性报告        类型:都市言情       直达底部↓       返回目录

一秒记住 三四中文网 www.534zw.com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mi.534zw.com

    石城大捷的消息传到后方, 举国欢庆,恰逢礿祭将近,宫中张皇后奉命办宴会。张皇后出身于平城世家张氏,是张子初的堂姐。

    夏朝的女子地位颇高, 虽然还没有男女彻底平等,都是, 朝中有些清闲得体的官职会给国子监的一些极为出色的女学生, 譬如礼部关于各种宴会装扮的官职曾经也是属于男人的, 现在已经全部交由给女子认命。

    这大概也是因为女人在举办宴会方面总比男人更有心得,更周到细致, 所以在初试见到成效以后, 夏朝的开国皇帝就在礼部的职位上认命了很多女官员, 并且把礼部的一部分权利交给了他的皇后。

    夏朝接下去的几任皇帝沿袭了这项政令,历代皇后可以掌握的权利也因为一位又一位杰出女性的出现而多起来,地位也变得更加崇高起来,而不仅仅是因为她是皇帝的妻子。

    但是很显然在夏朝, 虽然朝廷下达的政令经常是偏向于寒门的,自从科举制度被发明之后, 各阶级的差距也不再是一道无法横跨的沟壑。

    但是,这种自上而下的政令无疑是有缺陷的。它永远也不可能使得各阶级的差距消失, 而且迄今为止, 没有任何一个惊天地泣鬼神的人才出现来提出这种方法。所以, 朝廷能做的也只是把这种差距囊括在百姓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

    各阶级的差距仍然存在, 更何况女性在两个阶层之间受到的教育更是天差地别, 这是夏朝如今社会的局限性造成的。

    皇宫赐宴专用的花朝殿内,诸位朝臣在内侍宫女们的的引领下,以男官和女官、文官和武官的区别分别入座。

    待群臣坐定之后,景帝与张皇后也相携而来,两人并排坐在上首的左右位。

    地位特殊,有特别封号的西岐国和悦公主——云贵妃,北夷国昌平公主——冷贵妃分别坐在上首帝后的两侧。

    众人桌上根据喜好,摆着不同类型的酒,至于景帝不擅长饮酒,所以桌上摆着的则是果汁。

    酒过三巡,冷寒纱从位子上站起来,拿着酒壶,笑容满面的走到景帝跟前,向景帝劝了一杯桂花酒。

    虽然夏朝和北夷已经打响了战役,这次的宴会就是为了庆祝石城大捷,但是,最后的胜负未分,景帝还不好直接在群臣面前驳了她的面子。

    在内侍验过毒之后,景帝端起冷寒纱递过的这杯酒轻抿了几口。

    冷寒纱见状,用帕子按住眼角,一脸伤心委屈的向景帝撒娇道,“陛下,可是臣妾桌上的酒不和您的心意,臣妾既然是您的后妃,便是您的人了。今日,臣妾是真心为陛下的胜利而感到高兴,您怎么只喝了一点儿,请陛下务必赏脸再喝一杯。”

    冷寒纱嘟起嘴,柔声说道,“陛下要是觉得臣妾的桂花酒太甜腻了,便是喝皇后娘娘那里的梅花酒也可以的。”

    冷寒纱把话说到这个份上,即使景帝再不擅长喝酒,也不得不硬着头皮,又喝了一杯张皇后给她倒的更清淡些的梅花酒。

    外宫那里举办着热闹的宴会,内宫也在来仪殿的偏殿举办了一个给低位妃嫔的小宴。

    便是宫女和内侍,张皇后也拨了经费置办了几桌酒席,等他们过了自己当值的时候,也可以吃吃喝喝。

    所以,热闹的地方很是热闹,其余的地方却是空荡荡的,一片寂静。

    因此,谁也没有注意到一个人影从福宁宫的角门那里偷偷出去了。

    月色朦胧,这个人影身形敏捷,而且很熟悉宫中布防,一个闪身进了一间宫殿。

    两杯酒都没喝满,但是对于酒量是一杯即倒的景帝却是够多了。

    景帝喝得整个人醉醺醺的,一看天色也渐晚,就让人扶着去休息了,张皇后则是代景帝继续留下主持宴会。

    景帝被内侍掺着,缓步走回内宫。

    身后是灯火通明的宴会,前方是寂静一片的内宫。

    景帝喝得醉醺醺的,一回到寝宫就躺倒在了床上,睡得不省人事,屋内只留了一个忠心的老内侍守夜,暗处当然还留有贴身保护景帝的暗卫。

    但是,谁也不认为在陛下的寝宫里面会发生什么问题。

    便是有刺客也是从宫门外头一路浴血杀进来,宫门外的禁卫军可不是吃素的。

    一阵喧哗响动,伴随着尖叫,内宫的喧哗都惊动到了正在宴会的群臣。

    一个内侍慌慌张张的跑过来,向张皇后禀告,“娘娘,大事不好,刺客进了陛下寝宫。”

    “哗啦”,有人惊得连杯子都摔了。

    好在这个传信儿的内侍在大家心脏骤停之前,补了一句,“禁卫军在寝宫外已经成功诛杀刺客。”

    张皇后身形晃动了一下,勉力克制自己的情绪,喝问道,“禁卫军统领何在?”

    禁卫军统领本来是保证这场宴会安全的,他也没想到有刺客竟能在他不知情的情况下,突破重重防守。想到这里他冷汗直流,幸而刺客被成功诛杀。

    他正欲跪下请罪,却被张皇后怒斥,“什么时候了,快随本宫去觐见陛下。”

    张皇后顾不得仪表,提起厚重的宫装裙子就飞快的奔向内宫。

    这种时候,众位朝臣也不顾内外之别了,这是关乎君上安危的大事,纷纷跟在张皇后的身后一同赶往景帝的寝宫。

    在寝宫外面的台阶上有一具被万箭穿心的刺客尸体,但是,众人的消息却是有些延后,谁也不知道寝宫内居然进了一个刺客。

    寝殿里面一具被杀死的、面目全非的刺客尸体横陈在那里,推开大门想要觐见景帝的张皇后面见此景,几欲昏厥。

    三个专门保护景帝的暗卫的尸体倒在一边,看得出他们经历过一场激烈的搏斗。

    众人的心咯噔一下,禁卫军统领冲在了最前面,进入了里面的宫殿。

    外室与内室之间的地方,负责守夜的老内侍重伤昏迷在地上,但是,谁都没空关心他。

    张皇后不顾里面可能有残存的刺客,第一个跑进了内室,在内屋看见了也倒在地上的景帝,这个一向坚强的女人“啊”的失声叫了出来。

    群臣进来后,看见景帝人事不知的倒在地上,心都提了起来。

    幸而,张皇后颤抖着的手探过他的鼻息,喜极而泣,景帝还有呼吸。

    匆忙赶来的太医院院正经过诊断,发现景帝只是被打晕,一时昏迷了过去,一会儿就会醒来,这让众人松了一口气,提起的心也能放了下来。

    这场庆祝宴会到最后草草收场,幸而景帝无事,否则就直接变成哀悼宴了。

    但是,或许是受到惊吓的缘故,景帝在这之后大病了一场,一直缠绵病榻,朝政也不太管了。

    石城大捷的消息仍旧使夏朝的百姓们心中受到了鼓舞,但是,通过邸报传达的消息——景帝抱恙,三日不朝。令这种兴奋中,隐隐透着不安。

    夏朝皇宫,来仪宫内。

    一身凤袍的当朝皇后端坐在上首的凤座之上,神情冷淡威严,“诸位后妃,想必尔等也已经知道了陛下身体有恙之事。然否?”

    张皇后的目光在诸位妃嫔的身上扫视了一番,除去依旧面不改色的端木月和冷寒纱,被点名的地位妃嫔全都被张皇后的威严所摄,纷纷低下头去,不敢直视凤颜。

    “嗯,不管诸位之前知道否,现在本宫已经通知各位了。还望诸位妃嫔安分守己的待在各自的宫殿内,不要惹事。”张皇后的话语陡然变得一利,“若是有谁敢擅自拿后宫琐事烦扰陛下,休怪本宫不顾与诸位一起共事多年的情谊。”

    众位妃嫔站起来恭恭敬敬的束手而立,低眉顺眼的统一答道,“谨诺。”

    端木月和冷寒纱也一起站了起来,向张皇后行了一个礼节。

    虽然张皇后对于冷寒纱竟然没有搞事情感到惊奇,不过,她并没有察觉什么不对劲,只是觉得松了一口气。毕竟,最近发生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张皇后有些心力交瘁。

    夜色朦胧,清远城南巷的一间房间内,只点着一根蜡烛,暗黄色的光晕染在屋内。

    一个身影眼看周围没人,飞快的闪进了这间屋子,看见背对着他的身影,小心翼翼的喊了一声,“大人?”

    那人回过头来,面容平凡却隐隐有着不凡的气度,“怎么?你那里有什么消息了?”

    “启禀大人,小人在湖海城的地牢内见到了真正的鹤大人。”

    那人皱起眉头,“湖海城,不应该呀。”

    暗探抱拳答道,“启禀大人,千真万确。地牢里的鹤大人与现在的这位鹤大人脸长得一样,而且还被看管他的蛇妖打得遍体鳞伤。”

    张子初弯曲食指轻轻敲击桌面,心头暗自思索,鹤知章与他是一起参加科举的同年,虽然后来被调去了南方的平城做知县,但是,同年之间总有私人的书信往来,这些都是日后的关系网。

    所以,张子初才能在这位“鹤知章”一出现的时候,就觉得不对劲。

    算算时间,半路上的时候,这位“鹤知章”就已经和昔日的知交好友断掉了所有的书信往来。

    更何况,这位“鹤知章”想要表现成一位“爱国”的热血青年派的官员,演的也太假了些。

    不是外界传闻正直爱国的官员就非得这样愤青的,要真是他这样表现的,那他这几年的官员考绩不可能一直是优上,而是应该直接被吏部主事官员批为“此子莽撞,不堪大用”。

    张子初派出的暗探在那条路周围一路搜寻,没想到人已经被俘虏到了北夷的占领区,根本不在夏朝势力范围。

    张子初面色凛然,看来九河一路的官员是该撸一撸了,即使没有和北夷相勾结,这般无能,简直让夏朝境内的消息源源不断的传进北夷。

    那天宇文阙带领的守城火炮一出防备严密的燕京附属城县就遭到了伏兵的攻击。简直是岂有此理!这可是夏朝境内,一伙带着圆月弯刀和见血□□的北夷刺客竟然搞了次埋伏袭击。

    如果不是那只队伍人人配备了燧发枪,后果真是不堪设想。

    但是,燧发枪的秘密还是被泄露出去了,连带着兵器司的秘密也保不住,陛下只好提前将它亮出来。

    虽然百姓知道兵器司这样厉害,受到了激励,对这场战争充满了信心,但是,朝中本来就知道兵器司存在的那几位阁老面色是一个比一个差。

    他知道燕京那里一定有一个武功非常高强的北夷人存在,所以每次才能神不知鬼不觉的躲过他的数次追踪。

    这次又是如此,他在知道景帝大病之后,疑心是北夷人下的手,明察暗访终于查出来几个官员和北夷有来往。

    把证据交给御史台的宋大人之后,御史台立刻弹劾,张阁老马上给出调兵文书,禁卫军随后就去抄家。一环扣一环,绝不可能中途给这些叛徒有反应的机会。

    但是,这次去抄家的时候,竟然没有抄出证据,为此,搞得燕京城内官员们人心惶惶,景帝撑着病体开了朝会,怒斥此事荒唐,连张阁老都被景帝当场骂了几句。

    张子初很头疼,这些叛徒的名单不可能弄错,那么就是走漏了风声。

    但是,内奸,到底谁才是内奸!

    这次行动的秘密不应该被泄露,预先知道这场行动具体内容和时间的除了他自己就只有子桓、叔父和陛下。就连宋大人也是当天早晨知道的,根本没有时间去通风报信。

    难道说,不,子桓不可能背叛。作为情报网的另一个奠基者,林子桓的重要性可想而知。如果他真的投敌,那么自己的情报网早就被摧毁了,而且北夷方面的人是不可能不将这件事情声张出来的。

    这件事情有蹊跷,子桓那里没有出差错,那么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呢?唉,陛下自从上次被北夷的下毒成功之后,就一直身体不好,对朝政也没以前那么关心了。


热门小说推荐: 剑来 圣墟 夜天子 斗破苍穹 永夜君王 斗罗大陆 情欲超市 大团结 乱伦大杂烩 乱伦系列(未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