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TXT下载

三四中文网->粟裕战争回忆录TXT下载->粟裕战争回忆录

第九章(9)

作者:粟裕        书名:粟裕战争回忆录        类型:都市言情       直达底部↓       返回目录

一秒记住 三四中文网 www.534zw.com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mi.534zw.com

    第九章向苏浙敌后发展和天目山战役(9)

    二十日下午,第五十二师全歼已成定局时,我把指挥重点转向东线战场。我们把孝丰变为一座空城,令守备部队放开东路,控制孝丰城以北、东北、西、南、东南各山地要点,形成三面埋伏,待顽军进入城内就关门打狗;同时,对西线只留第九支队收拾残顽并负责桃花山至西坪市、下汤之线警戒;主力全部东移,并今原守备西线的第八支队立即从孝丰西北向东南迂回,乘夜在顽密集阵地的间隙中穿过,向港口地区隐蔽集结或酌情就地攻击,以切断顽军向东南的唯一退路;限预伏在莫干山以东的第十二支队连夜翻山,于二十一日晨八时前赶到白水湾、港口地区,抄袭顽军后路,堵住对顽右集团包围的唯一缺口。

    二十一日,李觉仍错认我主力还在孝丰以西与第五十二师激战,电令右兵团连夜乘虚向孝丰、鹤鹿溪挺进并相机占领,协同左兵团向我“夹击而聚歼之”。其时,第五十二师主力实际上已经覆没。我们原来担心的是东路顽军逃得太快,现在却继续送上门来,自然是求之不得。突击第一队一部一度进入孝丰空城,见势不对急忙退出,但已来不及了。出得了城却脱不了围。顽第七十九师与我争夺孝丰城东北制高点五峰山,被我抢先五分钟占领山顶打了下去,不得不驻止于不利地形。当晚,我第一纵队全部经大竹杆、报福坛、山坞从孝丰南面向东迂回潜伏拦截,从南面兜住了敌人;第八支队在穿越敌阵时受到环攻,他们在敌阵中占领和固守要点顽强奋战,虽未及时到达目的地,却拖住了顽军,既割裂了顽军整个部署,又造成了顽军的混乱和恐慌;第三纵队主力则经孝丰东北向顽右翼迂回,占领灵岩山及其以东一线高地,由北向南攻击。至此,顽右翼兵团主力已陷入我重重包围。我第四纵队主力从孝丰正面向东出击,第十二支队已袭占港口、白水湾地区断敌退路,第一、第三纵队从南北收拢,将顽压缩于孝丰东南之草明山、白水池、港口的狭小山谷地区内,顽军狼奔豕突拼死突围均未得退。我指战员发扬连续作战的战斗精神和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咬紧牙关,忍饥耐苦,排除万难,用孙悟空钻到铁扇公主肚子里的战术大胆穿插分割,加速歼敌过程。二十三日的总攻又一改夜间发起的常规为白天攻击,既出敌意料,又易于观察,充分发挥我军炮多的优势,用炮火杀伤猬集的敌人,并壮大声威压倒敌人。经二昼夜恶战,突击第一队除留守临安一个营外全部被彻底干净歼灭,第七十九师、突击第二队大部被歼,残顽夺路南逃,我直追至黄湖(即横湖)。顽军至此仍惊魂不定,乃全线退却并弃守临安。气势汹汹的顽第三次进攻,即以彻底的惨败而告终。这次作战中共歼顽军突击第一队少将司令胡旭轩、第五十二师副师长韩德考、第七十九师参谋长罗先觉及以下官兵六千八百余人(内俘近三千人),缴获各种炮十七门,轻重机枪一百三十余挺,长短枪千余支。

    在三次作战中,广大指战员表现了可歌可泣的献身精神。我军阵亡五百零四入、伤一千六百余人。第一支队刘别生支队长在新登前线英勇牺性。第二支队丁麟章政委在围歼第五十二师时光荣殉职。许许多多无畏的干部战土,为了保障整个战斗的胜利,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他们有的坚守阵地,抗击绝对优势敌人的轮番攻击,与阵地共存亡;有的冲入敌阵,在身负重伤时,自己拉响手榴弹与敌同归于尽。这些同志伟人的革命献身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崇敬。

    政治工作在战斗中发挥了强大威力,宣传鼓动很活跃,使部队始终保持革命的英雄主义精神和旺盛的战斗意志。各部队自觉遵守纪律,内外上下团结一致,主动要求担任最艰苦的任务,相互支援密切协同。“向党的七大献礼”、“为皖南事变死难烈土报仇”的口号都极大地激励了部队的战斗情绪。后勤工作在极为艰难的条件下,出色地保证了作战的需要。苏南、浙西的地方党政干部和广大人民,为作战的胜利做出了伟大的贡献。据不完全统计,苏南地区有组织的长期随军服务的民工即达六千二百余人,为运送军用物资、粮食、伤员的民工共达五十余万人次。地方武装除坚持对敌斗争外,还积极进行护粮斗争,保护运输线的安全。第三次作战时,粮食困难突出,苏南地区党政机关又紧急动员三千多民工、三百余匹牲畜,运送了十六万斤大米支援前线。

    顽军在浙西向我第三次进攻的同时,在浙东调集暂编第三十三师和浙保安部队等七个团,分四路进攻我四明山根据地,我第二纵队除在战略上配合浙西主力与顽军决战外,于六月二十九日进行自卫反击,激战二日,将领军全部击溃,取得了浙东第三次反顽自卫战的胜利。

    大举反攻

    第三次作战胜利后,面临着一个问题,就是要不要重占天目山?顽军惨败,退出临安及孝丰全境,其在天目山的部队也已大部后撤,仅留少数扼守要隘,也有逃窜模样。我如乘势挺进,唾手可得;如任其喘息休整,构成深构高垒,那时再行攻占,就不是那么容易了。究竟如何为好?这是同整个形势密切关联的。当时国际形势已发生重大变化,德国法西斯已经投降,日寇也已危在旦夕;国内局势处在重大变动中。从当面局部来看,固然以迅速重占为有利,但从整个国际国内形势来看,则以不占为宜。不久前华中局指示我们,对江浙工作的方针是巩固深入苏南工作,开辟敌后之敌后,休整主力,掌握敌顽矛盾,避免陷于单纯顽我决战。随着形势发展,开辟敌后之敌后工作,深入巩固苏南、浙西根据地工作,休整主力以迎接新的变化,显得更为迫切。经过反复考虑,我们决定不再回占天目山,除以一部坚持浙西当面地区外,各纵队分向苏南、杭嘉湖、皖南敌后地区,一面休整,一面开展工作。七月底。第四纵队部率第十、第十一两支队重渡富春江在第二纵队金肖支队和地方武装配合下,横扫金肖地区的伪军和地方游杂部队,挺进至浦江、金华附近。

    反法两斯战争形势急转定下。八月八日传来苏联对日宣战的消息。毛主席于九日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的声明,号召举行全国规模的反攻。十日日本发出乞降照会。同日,朱总司令命令我军向被我包围的敌人发出通牒限期投降。全国人民欢欣鼓舞,抗日战争经过八年艰苦奋战,终于迎来了胜利。可是蒋介石为抢夺抗战胜利果实,于十一日发布反动命令,要国民党军向被我包围的城市和交通要道“积极推进,勿稍松懈”;要伪军“负责维持地方治安”;却要我军“原地驻防待命”;同日,中共中央致各战略区电指出:国民党积极准备向我解放区“收复失地”夺取抗日胜利的果实,这一争夺战将是猛烈的。在此情况下,我党任务分为两个阶段,目前阶段应集中主要力量迫使日伪向我投降,不投降者,按具体情况发动进攻,逐一消灭之,猛力扩大解放区,占领一切可能与必须占领的大小城市与交通要道,夺取武器与资源,并放手武装基本群众,不应稍有犹豫;将来阶段国民党可能向我大举进攻,我党应准备调动兵力对付内战。

    十二日军部来命令要我们立即行动,控制京沪杭要道,并占领上海、南京、杭州三大城市。号召解放区军民和沦陷区同胞迅速行动起来,为迫使日伪投降,收复华中全部国土而战。这时,我们正召开高干会议,总结前一段经验,便决定提前结束,我同大家共同勉励,立即行动起来,以百倍的努力去争取和完成总反攻的伟大胜列。但是,蒋介石在美国主义支持下利用海空优势抢运军队,抢占大城市和交通要道。中央和华中局原来的破敌、收京、入沪、配合盟军登陆的部署,已同这种形势不相适应。同日中央来电改变华中部署,指示“江南力量就现地向四周发展,夺取广大乡村及许多县城,准备内战战场,江南各大城市不作占领打算”。

    十五日日本帝国主义被迫正式宣布无条件投降。同日,朱总司令命今日侵华派遣军总司令冈村宁次下令他所指挥的一切部队向八路军、菠四军和华南抗日纵队投降。我们当即发出《新四军苏浙军区对日本驻军通牒》、《新四军苏浙军区对伪军伪警及一切伪组织的紧急通告》,命令在我军区范围内的京沪杭甬沿线各地日军立即向我投降,伪军立即反正。但是蒋介石却不准我军受降,命今日伪军拒绝向我军投降。形势逼人,瞬息万变,争取先机,稍纵即逝。我们考虑到无论今后局势如何发展,无论是为了夺取抗战的最后胜利或准备应付内战,解决日伪问题是最紧迫的第一等任务,因此决定迅速尽一切可能,尽一切力量,尽一切方法,力求在半个月到一个月内占领尽可能占领的城镇,对敢于抗拒的日伪军坚决于以消灭。我苏浙部队当即全力出击,从八月十六日起在浙东、浙西、皖南、苏南,从日伪手中先后收复南汇、长兴、溧阳、金坛、溧水、句容、安吉、广德、郎溪、高淳、宜兴等县城和大小集销一百余处及广大乡村。

    根据形势的新发展,中央于九月十九日提出“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并指示我们撤出江南。我苏浙军区部队挟天目山战役胜利之余威,自九月下旬至十月中旬有计划地渡江北撤。北撤前,我们在宜兴张渚召开会议,对留守工作作了具体布置。在苏浙皖边地区组建了苏浙皖特委,下设茅山、太滆、郎广、浙西等工委和若干特派员,配备精干武工队掩护活动,保卫地方党组织,保卫新四军伤病员和抗日部队的军烈属,保卫抗日人民的利益。北撤时向广大群众做了宣传工作,发表了《江南新四军北移告别民众书》,成立了各地新四军留守处。在浙东也留下了一批党员干部,领导坚持原地斗争,发表了《忍痛告别浙东父老兄弟姐妹书》,成立了新四军浙东纵队留守处。各地留守处留下的干部在极端艰苦险恶的环境下坚持斗争直到苏浙全境获得解放。我率苏浙军区第一、第三纵队和部分地方武装,在国共“双十协定”签字前,即安渡长江到达江北。第二纵队自杭州湾北渡后在海盐、澉浦冲破顽军四个师和伪军一部的拦截北上。第四纵队自富春江东赶回苏南后北渡,其一部在十月十五日夜渡长江时发生轮船沉没事件,纵队政委韦一平等八百余同志不幸遇难。至十一月中旬,苏南、浙西、浙东的主力部队、地方干部共六万五千余人。分别到达苏北和山东与兄弟部队会师,共同担负起新的战斗任务。

    从南进到北撤,历时十个月,我们以劣势兵力,在错综复杂的形势和艰苦的条件下,打开了局面,胜利地贯彻执行了中央赋予的发展东南的任务,扩大了我军在江南的抗日阵地。毛泽东同志对天目山战役,一方面表扬我们打得不错,另一方面说,只是歼灭性还少了一点。天目山战役的胜利,还为以后北撤创造了有利条件:政治上使我党同国民党的谈判更为有理,为了停止内战,我们让出了大片民主根据地;军事上锻炼了部队,改善了装备,提前实现了由分散游击战争向大兵团运动战的战略转变,为以后组成华中野战军,进行更艰巨、更光荣的战略、战役任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


热门小说推荐: 剑来 圣墟 夜天子 斗破苍穹 永夜君王 斗罗大陆 情欲超市 大团结 乱伦大杂烩 乱伦系列(未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