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TXT下载

三四中文网->公孙轩辕TXT下载->公孙轩辕

第六章 姬王拜师广成子 崆峒山上学至道

作者:华易山人        书名:公孙轩辕        类型:武侠修真       直达底部↓       返回目录

一秒记住 三四中文网 www.534zw.com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mi.534zw.com

    第六章姬王拜师广成子崆峒山上学至道

    第六章姬王拜师广成子崆峒山上学至道

    本章主要讲述姬王公孙轩辕听到太上老君化名为广成子隐修在崆洞山的信息后,决心到崆洞山拜广成子为师学天地至道,修圣君功德的故事。广成子就是在三清天中专管地界君皇治世的道德天尊的化名,他自地界诞生前天皇氏起,就下界来辅助历朝历代的圣君贤皇治理天下。开始,姬王在国师容成子的带领下,带了三名护卫上崆洞山拜师,被广成子拒绝了。但他不甘心,本着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决心,他改称玉王,并斋戒沐浴三个月后,将国事交给国师容成子和五圣项先生摄理,自己独自一人上崆洞山拜师学道,广成子见玉王学道心切,拜师至诚,方收其为弟子,向其传授道功。

    第十九回姬王拜师广成子

    第十九回姬王拜师广成子

    公孙轩辕为人敦厚朴实,好仁重义,很受国民尊崇,他在王师容成和项先生的辅助下,一心想把自己的国力迅速增強,从而去铲除天下所有的邪恶和腐朽,为天下苍生创造一个和谐清平、康裕安乐的世界。但他的军力与蚩尤和炎帝罔榆所属的各部落相比,弱多了。翌年,姬王率部落在青牛之地与炎帝罔榆之牛部落遭遇,结果,有熊国被牛部落打败。吃了败仗后,姬王采纳容成之策,再次率众西迁。

    自从得见玄都大法师,听说广成子隐居在崆峒山修行的消息后,姬王就一直想上崆峒山去拜师学道。他问王师容成道:“王师你认识广成子吗?”

    容成子说:“为师的没见过,但知道他本来是元始天尊的弟子,阐教的副教主,这次听玄都大法师说,广成子是他的师傅,是道教的副教主,为师的也糊涂了,搞不清这广成子究竟是什么人了。“

    姬王说:“我在空桐山上听玄都大法师说的话后,就怀疑这广成子就是他师傅太上老君的化身,是主管地界人族的道德天尊,专门下界来寻找、点化和辅助人族首领治世的道教教主。”

    容成子反问道:“姬王凭什么来怀疑的呢?”

    姬王说:“一是本王以前从未听您和项先生说过玄都还拜广成子为师;二是广成子是元始天尊的弟子,阐教的副教主,而玄都是道德天尊的弟子,是道教的副教主,论辈分,他和玄都是同辈,不可能成为玄都的师傅;三是既然广成子和玄都法师都是道教的副教主,玄都不可能专程下界来向广成子传达教主之命,即使教主真的有旨令,他们都有千里传音之术,用不着让玄都下界来跑一趟;四是连玄都法师都说太上老君曾以通天玄师的化名辅助天皇氏十三兄弟治世;以有古大贞之名辅助地皇氏十一兄弟治世;以坚固先生之名辅助人皇氏九姊妹治世;他在燧皇氏时代叫惟用子,在伏羲时代叫郁华子,在祝融时代叫广寿子,在神农时代叫大成子,所以,他现在以广寿子和大成子的化名结合气来,改叫广成子。”

    容成子大笑说:“姬王说的有理,分析得十分准确,为师的颇有同感。”

    姬王问道:“王师你到过平逢山吗?”

    容成子说:“没有。但为师的知道自从灵宝天尊在平逢山得到崆峒印后,平逢山就改称崆峒山了。”

    姬王惊奇地问:“崆峒印是什么印?灵宝天尊是怎么得到的?”

    容成子说:“在太古时代,平逢山也叫苦山。一次,灵宝天尊下界来到苦山,他看到两只怪兽在争一件东西,其中一个外形像狗,体形肥圆、身毛很长,皮肤通红,胳膊很短,四腿很长,但无爪子,走路很不不便,有一对翅膀,但不会飞,只会横行地上,脑袋像球,嘴像樱桃,有一双眼睛但眯成一条缝,有目无珠,看不见东西,它没有鼻子,有两只耳朵却听不到声音,有一个大肚子但没有五脏,有一付肠子,但很直,吃进去的东西很快就拉出来。另一个面目狰狞,脸面像人,外形像虎,四足如虎,一身狗毛,毛长二尺,一口猪牙,尾长丈八。灵宝天尊近前细辨,知道前者就是混沌,后者叫梼杌。这两个怪物正在争一印章,这个印在五彩金光当中非常夺目,印上刻有崆峒两字,它的外形是四个骷髅头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紧排在一起,当中有一条金龙、一条玉龙盘绕,每条龙上面有八条山水符,其上还刻有五个人的相貌。灵宝天尊看了,眼睛顿时一亮,他听师傅说过,这印叫崆峒印,是崆峒海上不死龙族的护守神器,可大可小,和开山斧、劈地凿、镇天鼎、斩妖剑、琉璃瓶、六魂幡、玉如意一样,是上古十大神器之一,是一件顶级攻击型的先天至宝。他便趁两兽你争我夺之际,悄悄地走到跟前,一把抓住这印说:’这是上古宝物,归我灵宝天尊掌控,你俩争什么?’

    那两个怪物一听是灵宝天尊来了,立即夹道欢迎,浑沌站在右边,俯首摇尾,梼杌站到左边,望着天尊直点头,灵宝天尊说:’混沌是百兽之首,我要把你送给天帝当坐骑。’

    那浑沌听了,连连点头。灵宝天尊又说:’梼杌是百兽第二,你就当我的坐骑吧。’

    梼杌也连连点头。灵宝天尊一下子想起了什么,就问道:’你们两个能上天入地吗?’

    梼杌点头,混沌不吱声,也不点头。灵宝天尊说:’没关系,梼杌你在前面开路,我带混沌上天。’

    就这样,灵宝天尊带着混沌和梼杌直上大罗天。把浑沌和崆峒印献给元阳天帝,元阳天帝见了混沌和崆峒印,高兴地说:‘这崆峒印是天道运转之下人族的气运功德凝聚而来的,是人族至宝,它的应势出世,预示着三教人事将兴!至于这浑沌虽是百兽之首,但它只能在地上称王称霸,不适合在天上生活。你还是先留在身边,等你把他训练到能上天下地后,就作你的护卫得了。’”

    姬王说:“听王师这一说,本王明白了崆峒山这神山的来历了,难怪广成子会隐居在这崆峒山中修行呢!”

    容成子说:“看来姬王更加坚信在崆峒山隐修的广成子就是太上老君了!”

    姬王说:“是的,本王自听玄都大法师说了此事后,就想去崆峒山拜广成子为师,学习天地至道,王师你说可以吗?”

    容成子说:“好啊!为师的以为只要广成子收你为弟子,姬王就将成为太上老君在近万年内化名惟用子辅助燧皇氏,化名郁华子辅助伏羲、化名广寿子辅助祝融氏、化名大成子辅助神农后的又一个弟子了,那您的宏图伟业就一定能成功。”

    姬王说:“经国师这么一说,那本王非去崆峒山拜广成子为师不可!”

    于是,姬王就将国务交由王师五圣項先生摄理,自己由王师容成子带领,带了王亥、挥和牟夷乘船渡河,专程上崆峒山,欲拜广成子为师,向他请教修练道术的要诀。到了崆峒山,姬王见整个山区內,峰峦叠嶂、山峻石奇,山势雄,三百丈以上的山峰有108座,主峰西泰山高五百三十丈,山顶上霞蔚云蒸,紫雾缭绕,瑞气氤氳;山中有天坑地缝,飞瀑巨藤,溪水长流;滿山坡林木葱郁、异花芬芳,珍禽飞舞,瑞兽出沒。他知道平逢山西南約四里是伏牛山脉的牛头山,因为当时的汝河水面宽达十多里,山周围一片汪洋,平逢山成了汝水中的一个小島,島上有个天然石洞,故又称此山为崆峒山,加上这一带经常出现海市蜃楼的仙景,所以崆峒山成了深幽靜丽、神仙求之不得的地方。由于平逢山得天地之灵气,日月之精华,故又名西泰山。来到石洞门口,姬王就拜見广成子,广成子对姬王说:“你所治理的桥国,云气不聚而雨,候鸟不到迁徙的季节就飞走,草木还沒黃就凋落了,连日月都无光辉,而佞人之心得以成道,国中万物越发的荒缺了,你哪里值得我和你谈论至道啊?你还是回去吧!”

    姬王见广成子不肯收自己为弟子,心中很不是滋味。只得和容成子、王亥、挥及牟夷打道回国。回国后,他问王师容成道:“广成子为何拒收本王为弟子呢?难道是本王的诚意不够吗?”

    容成子说:“为师的认为广成子毕竟是道德天尊化的,王上带了我们四个人一起去,他不好说话,臣想王上不要灰心,俗话说,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只要王上自己心志坚定,诚心拜师,我想广成子一定会收你为弟子的。但你千万不能吐露你知道广成子就是太上老君道德天尊的事。”

    于是,姬王不死心,他仍要五圣项先生摄理国事,自己建了一个小屋,在屋里放了一张席子,一个人关在屋里自我反省了3个月。三个月內,他反复思考广成子不见自己的原因,认为还是自己的诚意不夠,也不该带这么多人一起去,为表达自己玉汝于成的决心,他将姬王改称玉王,以表明自己的心志。在斋戒沐浴了七天七夜后,他又独自一人乘船渡河,上了崆峒山,来见广成子。到了洞口,他见广成子头朝南躺着,就很恭敬虔诚地跪着,行到广成子面前,再三叩拜,行拜师大礼,求习道修身之法。广成子见玉王一片至诚,这才答应收他为徒。这样,玉王就在崆峒山上向广成子学道。

    第二十回玉王崆峒学至道

    第二十回玉王崆峒学至道

    在崆峒山上,玉王首先问广成子如何才得长生。广成子说;"此问甚好!至道之精,窃窃冥冥,至道之极,昏昏默默。无视无听,抱神以靜。形将自正,必靜必清;无劳妆形,无摇妆精,方可长生。目无所见,耳无所闻,心无所知,如此持久,神形合一,方可长生。"

    玉王接着问广成子什么叫至道?

    广成子就向玉王讲解了道是什么及大道无形的问題。他吟了一段四言长句道:“天地媾精,阴阳布化,万物以生。承其宿业,分灵道一。非青非黃,非大非小,非短非长,非曲非直,非柔非刚,非厚非薄,非圆非方。变化莫测,混合阴阳。大包天地,细入毫芒。以其无形,莫之能名。亦曰自然,又名无为。大道无形,生育天地。有清有浊,有动有靜,天清地浊,天动地靜。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有而无形,无而有情。水由形有,形以道全。本来虛靜,元无有识。明照八表,暗迷一方。”

    玉王眼睛一眨不眨地望着师傅,靜心静气地听师傅说:“这道在盘古开天辟地之前,就存在了,它混然而成,听不到它的声音,也看不见它的形体,寂靜而空虛,不依靠任何外力而独立长存,永不停息,迴旋运行而永不衰竭,它可以说是万物的根本。我不知道它的名字,所以就把它叫做‘道’,再给它起个名字叫做‘大’。它广大无边而运行不息,运行不息而伸展遙远,伸展遙远而又返回本原。这大道纯任自然,广泛流行,左右上下,无所不到。万物依赖它生长而不推辞,完成了功业,办妥了事业,而不佔有名誉。它养育万物而不居以为功,万物归附它而不自以为主,它幽隐而沒有名称,无名无声,永远是无名而质朴的,所以,我们既可以称它为‘小’,也可以称它为‘大’。我说‘道’伟大,不像任何具体事物的样子。正因为它伟大,所以才不像任何具体的事物。如果它像任何一个具体的事物,那么‘道’也就显得很渺小了。正因为它很小不可见,不自以为伟大,所以它才能成就其伟大、完成它的伟大。”

    玉王说:“我听明白了,老师所说的‘道’,沒有清楚的固定实体。它恍恍惚惚却有形象,有实物。它深远暗昧却有精质;这精质是最真实的,是可以信验的。自我懂事那天起,天天看日出日落、岁岁看草綠草黃,一年四季,春夏秋冬,那循环往复的运动变化,是不是道的运动所致呢?”

    广成子说:“是的。看来你的悟性很好。道的作用是微妙、柔弱的。天下的万物产生于看得见的有形质,有形质又产生于不可见的無形质。光明的道好似暗昧;前进的道好似后退;平坦的道好似崎岖;最洁白的东西,反而含有污垢;最方正的东西,反而沒有棱角;最大的声响,反而听来无声无息;最大的形象,反而沒有形状。看它看不见,把它叫做‘夷’;听它听不到,把它叫做‘希’;摸它摸不到,把它叫做‘微’。这三者的形状无从追究,它们原本就浑然而为一。它的上面既不显得光明亮堂;它的下面也不显得阴暗晦澀,无头无绪、延绵不绝却又不可称名,一切运动都又回复到无形无象的状态。这就是沒有形状的形状,不见物体的形象,这就是‘惚恍’。迎着它,看不见它的前头,跟着它,也看不见它的后头。”

    接着,广成子向玉王讲解了道形关系与生死存亡的问題,他说:“道无生死,形有生死。形所以生,得其道也。形所以死,失其道也。道不可见,因生而明。清净则生,浊躁则亡。存生守道,长存不亡。生不可常,用道以守。生亡道废,道废生亡。”

    玉王说:“我知晓老师所说这一段,是讲‘道’虽然空虛无形,但它的作用无穷无尽。它虽隐沒不见又确实存在。它好象万物的祖宗,深远悠长。具体到一个人来说,贪生纵欲就会遭殃,欲念会主使精气,使人逞強。事物过于壮盛就会变老,过于強大就会走向衰亡,这就叫不合于‘道’,任何事物不遵守道就会很快地死亡。不过,弟子不明白自然規律是什么?”

    广成子说:“自然規律是,不斗争而善于取胜;不言语而善于应承;不召喚而自动到来,坦然而善于安排筹划。自然的范围,宽广无边,虽然宽疏但並不漏失。天地间阴阳之气相合,就会降下甘露,人们不必指使它而会自然均勻。听任万物自然兴起而不为其创始,有所施为,但不加自己的倾向,功成业就而不自居。办事顺应自然,天地所以能长久存在,是因为它们不为了自己的生存而自然地运行着,所以能夠长久生存。执持盈滿,不如适时停止;显露锋芒,锐势难以保持长久。金玉滿堂,无法守藏;如果富贵到了骄橫的程度,那是自己留下了禍根。一件事情做的圆滿了,就要含藏收敛,这是符合自然規律的道理。尽力使心的虛寂达到极点,使生活清靜坚守不变。万物都一齐蓬勃生长,我从而考察其往复的道理。那万物纷纷芸芸,各自返回它的本根。返回到它的本根就叫做清靜,清靜就叫做复归于生命。复归于生命就叫自然,认识了自然規律就叫做聪明,不认识自然規律的轻妄举止,往往会出乱子和灾凶。认识自然規律的人是无所不包的,无所不包就会坦然公正,公正就能周全,周全才能符合自然的‘道’,符合自然的道才能长久,终身不会遭到危险。”

    玉王听了说:“我明白了,世间万事万物皆大生于小,多起于少。处理问題要从容易的地方入手,实现远大要从细微的地方入手。天地间的难事,一定从简易的地方做起,从微细的部分开端。合抱的大树,生长于细小的萌芽;九层的高台,筑起于每一堆泥土;千里的远行,是从脚下第一步开始走出来的。”

    广成子说:“是的,人活着的时候身体是柔软的,死了以后身体就变得僵硬。草木生长时是柔软脆弱的,死了以后就变得干硬枯槁了。所以坚強的东西属于死亡的一类,柔弱的东西属于生长的一类。凡是強大的,总是处于下位,凡是柔弱的,反而居于上位。自然的規律,是减少有余的,补给不足的。遍天下再沒有什么东西比水更柔弱了,而攻坚克強却沒有什么东西可以胜过水。弱胜过強,柔胜过刚,自然的規律是让万事万物都得到好处,而不伤害它们。”

    玉王说:“老师的话是说‘道’永远是顺任自然規律而无所作为的,却又沒有什么事情不是它所作为的。但我想请教老师,什么叫常道呢?”

    广成子说:“对!道的名字永远不能废除,依据它,才能观察万物的初始。只有‘道’,才能使万物善始善终。‘道’是无所谓仁慈的,它沒有仁爱,对待万事万物就像对待芻狗一样,任凭万物自生自灭。生养天地,万物的道是永恒长存的,这叫做玄妙的母性。玄妙母体的生育之产门,这就是天地的根本。它连绵不绝,不断永存。认识淳和的道理叫做‘常’,知道‘常’的叫做‘明’。能夠察见到细微的,叫做‘明’;能夠持守柔弱的,叫做‘強’。‘道’如果可以用言语来表述,那它就是‘常道’。天地万物本身都有起始,这个始作为天地万物的根源。如果知道根源,就能认识万物,如果认识了萬万万物,又把握着万物的根本,那么终身都不会有危险。塞住欲念的孔,闭起欲念的门径,终身都不会有烦扰之事。如果打开欲念的孔,就会增添纷杂的事件,终身都不可救治。运用其光芒,返照內在的明,不会给自己带来灾难,这就叫做万世不绝的‘常道”。

    玉王又问道:“那我怎样去观察道呢?”

    广成子说:“要常从‘无’中去观察领悟‘道’的奧妙;要常从‘有’中去观察体会‘道’的端倪。‘无’与‘有’这兩者,来源相同而名称相異异都可以称之为玄妙、深远。它不是一般的玄妙、深奧,而是玄妙又玄妙、深远又深远,是宇宙天地万物之奧妙的总门。‘无’可以用来表述天地浑沌未开之际的状况;而‘有’则是宇宙万物产生之本原的命名。”

    玉王再问道:“一个人怎样修炼才能成为有道之人呢?”

    广成子给他吟了一段四言长句说:“道以心得,心以道明。心明道降,道降心通。教人修道,则修心也。教人修心,则修道也。若有妄心,即惊其神,既惊其神,即着万物,既着万物,即生贪求,既生贪求,即是烦恼,烦恼妄想,忧苦身心。制之则正,放之则狂。性命合道,人当爱之。守道长生,为善保真。但遭浊辱,辗转系缚,流浪生死,常沉苦海,永失于道。內观其心,心无其心,外观其形,形无其形,远观其物,物无其物,三者既悟,唯见于空,观空亦空,空无所空,所空既无,无无亦无,无无既无,湛然常寂,寂无所寂,欲岂能生,欲既不生,即是真靜,真常应物,真常得性,常应常靜,常清靜矣,如此清靜,漸入真道,既入真道,名为得道,虽名得道,实无所得,为化众生,名为得道,能悟之者,可传圣道。”

    第二十一回广成纵论道与德

    第二十一回广成纵论道与德

    广成子吟了这六十句四言诗句后,看弟子全神贯注地听着,便带点解释说:“一个人在学道时一定要做到精神和形体要合一不分离,只有聚结精气,人才能致柔和顺;只有清除杂念。人才能深入观察心灵,做到沒有瑕疵。“

    玉王问道:”那人怎样才能聚结精气,清除杂念呢?“

    广成子说:”每个人都长着眼睛、耳朵、鼻子、嘴巴、大脑和手脚,具有思、睹、听、闻、食、玩等功能,都想看美丽的色彩,听动人的声音,闻喷香味道,吃可口的食物,追求和获取更多的财富。但缤纷的色彩会使人眼花缭乱;嘈杂的音调会使人听觉失灵;异香的味道会使人偏食厌食;丰盛的食物会使人舌不知味;紧张的工作会使人手忙脚乱,纵情玩乐会使人放荡发狂;稀有的物品会使人行为不轨。"

    玉王说:“师傅说的意思我明白了,人要有道,必须克制自己的眼、耳、鼻、嘴和手、脚。”

    广成子说:“对!这世上的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无论是好事,还是坏事,发展到极点就会走向它的反面,所以,委曲便会保全,屈枉便会直伸;低窪便会充盈,陈旧便会更新;少取便会获得,贪多便会迷惑。不自我表扬,反能显明;不自以为是,反能是非彰明;不自己夸耀,反能得有功劳;不自我矜持,所以才能长久。踮起脚跟想要站得高,反而站立不住;迈起大步想要前进得快,反而不能远行。自逞已见的反而得不到彰明;自以为是的反而得不到显昭;自我夸耀的建立不起功勋;自高自大的不能做众人之长。从道的角度看,以上这些急躁炫耀的行为,只能说是剩饭赘瘤。能了解、认识別人叫做智慧,能认识、了解自己才算聪明。能战胜別人是有力的,能克制自己的弱点才算刚強。知道滿足的人才是富有人。坚持力行、努力不懈的就是有志。不离失本分的人就能长久不衰,身虽死而‘道’仍存的,才算真正的长寿。不出门戶,就能夠推知天下的事理;不望窗外,就可以认识日月星辰運运的自然規律。他向外奔逐得越远,他所知道的道理就越少。因为它们是令人厌恶的东西,所以有道的人坚守这些原则,有道的人决不会这样去做。有道的人不出行却能夠推知事理,不窥见而能明了天道,不妄为而可以有所成就。有道的人沒有缺点,因为他把优点当作缺点。正因为他把优点当作缺点,所以,他沒有缺点。”

    玉王听了师傅这一席充滿哲理的话,佩服得五体投地,他深深地赞叹说:“师傅说得太好了。我明白了一有道的人就是要做到无为不妄为,才可以有所作为。高明的人自己知道总还说不知,愚蠢的人明明不知道却自以为知道。”

    广成子说:“对!善于行走的,不会留下轍跡;善于言谈的,不会发生病疵;善于计数的,用不着竹码子;善于关闭的,不用栓梢而使人不能打开;善于捆缚的,不用绳索而使人不能解开。把握着早已存在的‘道’,來驾馭现实存在的具体事物。能认识、了解宇宙的初始,这就叫做认识‘道’的規律。善于行道的人,微妙通达,深刻玄远,小心谨慎,警觉戒备,恭敬郑重,行动洒脫,淳朴厚道,旷远豁达,浑厚宽容,保持这个‘道’的人不会自滿。正因为他从不自滿,所以能夠去故更新。众人都熙熙攘攘、兴高采烈,他却独自淡泊宁靜,无动于衷。众人都有所剩余,他却什么也不足。众人光輝自炫,他却迷迷糊糊;众人都严厉苛刻,他却淳厚宽宏。众人都精明灵巧有本领,他却愚昧而笨拙。他唯独与众不同的,关键在于他得到了‘道’。”

    接着,广成子向玉王讲解了学道不易和怎么学道的问題,讲了“知道与通道”及“得道与守道”的问題,他说:“天地大道,不可言传,口授难得。愚者不知,劳其形神,苦其心志,而道愈远,其神愈悲。背道求道,当慎择焉。吾非圣人,学而得之。故我求道,无不受持。千经万术,惟在心也。但能虛寂,生道自常。虛心靜神,道自来居。道自来居,神明存身。神明存身,则生不亡。”“知道容易,通道则难。通道容易,行道尚难。行道可易,得道更难。得道虽易,守道甚难。守而不失,乃常存也。真常之道,悟者自得,得悟道者,定常清靜。道贵长存,保神固根。永保无为,其身则昌。禍福吉凶,悉由之矣。精气不散,纯白不分。生道合一,长生不死,羽化神仙。形神合道,飞升昆仑。”

    玉王说:“我明白了师傅说的意思是一个人在自生自长而产生贪欲时,就要用‘道’来镇住它。用‘道’的真朴来镇服它,就不会产生贪欲之心了,万事万物沒有贪欲之心了,便自然而然达到稳定、安宁了。”

    广成子说:“不仅仅如此。天得道而清明;地得道而宁靜;人得道而英灵;河谷得道而充盈;万物得道而生长;推而言之,天不得清明,恐怕要崩裂;地不得安宁,恐怕要震溃;人不能保持灵性,恐怕要灭绝;河谷不能保持流水,恐怕要干涸;万物不能保持生长,恐怕要消灭;所以贵以贱为根本,高以下为基礎,最高的荣誉无须赞美称誉。不要求琭琭晶瑩像宝玉,而宁愿珞珞坚硬像山石。懂得滿足,就不会受到屈辱;懂得适可而止,就不会遇见危险;这样才可以保持住长久的平安。”

    玉王说:“我理解师傅所说的哲理了。最完滿的东西好似有残缺一样,但它的作用永远不会衰竭;最充盈的东西好似是空虛一样,但是它的作用是不会穷尽的。最正直的东西好似有弯曲一样;最灵巧的东西好似最笨拙的;最卓越的辩才好似不善言辞一样。清靜克服扰动,寒冷克服暑热。最大的禍害是不知足,最大的过失是贪得无厌。知道到什么地步就该滿足了的人,永远是滿足的。”

    玉王又问道:“师傅今天把‘道’讲得非常透彻,弟子还想问一问,道于德有什么关系?”

    广成子说:“道生成万事万物,德养育万事万物。万事万物虽现出各种各样的形态,环境使万事万物成长起来。故此,万事万物莫不尊崇道而珍贵德。道之所以被尊崇,德之所以被珍贵,就是由于道生长万物而不加以干涉,德畜养万物而不加以主宰,顺其自然。因而,道生长万物,德养育万物,使万物生长发展,成熟结果,使其受到抚养、保护。生长万物而不居为己有,抚育万物而不自恃有功,导引万物而不主宰,这就是奧妙玄远的德。”

    玉王进而问道:“一个人修练得道后,是不是也有德了呢?”

    广成子说:“得道不等于有德。大德的形态是由‘道’所决定的。美之所以为美,那是由于有丑陋的存在。善之所以为善,那是因为有恶的存在。所以有和无互相转化,难和易互相形成,长和短互相显现,高和下互相充实,音与声互相谐和,前和后互相接隨——这是永恒的。最善的人好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停留在众人都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最善的人的居处最善于选择地方,心胸善于保持沉靜而深不可测,待人善于真诚、友爱和无私,说话善于格守信用,正因为最善的人的所作所为有不争的美德,所以他沒有过失,也就沒有怨咎。让万事万物生长繁殖,产生万物、养育万物而不占为己有,作万物之长而不主宰他们,这就叫做‘玄德’。深知什么是雄強,却安守雌柔的地位,甘愿做天下的溪涧。甘愿作天下的溪涧,永恒的德性就不会离失,深知什么是明亮,却安於暗昧的地位,甘愿做天下的模式。甘愿做天下的模式,永恒的德行不相差失,恢复到不可穷极的真理。深知什么是荣耀,却安守卑辱的地位,甘愿做天下的川谷。甘愿做天下的川谷,永恒的德性才得以充足,回复到自然本初的素朴纯真状态。朴素本初的东西经制作而成器物,有道的人沿用真朴,所以大丈夫立身敦厚,不居于浇薄;存心朴实,不居于虛华。所以要舍弃浇薄虛华而采取朴实敦厚。崇高的德好似峽谷;广大的德好像不足;刚健的德好似怠惰;质朴而纯真好像混浊未开。有‘德’之人就像持有借据的人那样宽容,沒有‘德’的人就像掌管稅收的人那样苛刻刁诈。真实可信的话不漂亮,漂亮的话不真实。善良的人不巧说,巧说的人不善良。真正有知识的人不卖弄,卖弄自己懂得多的人不是真有知识。玄德又深又远,和具体的事物复归到真朴,然后才能极大地顺乎于自然。自然规律对任何人都沒有偏爱,永远帮助有德的善人。”


热门小说推荐: 剑来 圣墟 夜天子 斗破苍穹 永夜君王 斗罗大陆 情欲超市 大团结 乱伦大杂烩 乱伦系列(未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