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TXT下载

三四中文网->公孙轩辕TXT下载->公孙轩辕

第二章 阴魂不散混沌氏 贼心不死乱华夏

作者:华易山人        书名:公孙轩辕        类型:武侠修真       直达底部↓       返回目录

一秒记住 三四中文网 www.534zw.com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mi.534zw.com

    第二章阴魂不散混沌氏贼心不死乱华夏

    第二章阴魂不散混沌氏贼心不死乱华夏

    本章讲述了元阳天帝鸿钧老祖和他的师妹女娲联手,与其一直阴魂不散、耿耿于怀、贼心不死、死灰复燃的师弟混沌氏为保护华夏苍生平安而展开神魔争战的故事。混沌氏自太古开始,就与太乙真仙鸿钧老祖作对,他在伏羲治世时,其阴魂转化为一条黑龙,下界托胎到华夏冀北山中(今河北省南部及山西省东南部一带)一孕妇腹中,转世成为一位落地即言、见风就长、铜头铁额,红发蛇身,性情极凶,相貌怕人的异人、共工族首领康回。女娲则奉师兄元阳天帝之命,托胎到伏羲母亲华胥腹中,转世成为伏羲的妹妹,继承伏羲的天子大位,用神术补天堵漏,擒杀了康回,卫护了华夏民族的统一和天下苍生的平安。

    第五回女媧即位补天漏

    第五回女媧即位补天漏

    伏羲末年,冀州山区那位由混沌氏阴魂转化的黑龙下界托胎的孕妇(今河北省南部及山西省东南部一带)生下了一位落地即能言、见风就生长的异人,她給这儿子取姓康名回。这康回长大后,生得铜头铁额,红发蛇身,性情非常凶恶,相貌甚是怕人,冀州一带的人就推戴他做了首领,这康回原本就是混沌氏托胎转世来兴风作浪、搅乱天下,夺取地界统治权的,他见伏羲年迈,朝政虽然交给其妹女娲摄理,但朝中政权基本上集中在上相共工手里,因此,他野心勃勃,想取代伏羲,做华夏九州的天子,便自号共工氏,想以此名号混肴天下诸候和国民的视听。康回做了一方诸侯后,自以为得五行之中的水德,一切官制,都用水来做名字,其图腾和服饰皆用黑色,他心存不足,常带了他的臣民侵犯他国,又因为他熟悉水性,擅长用水攻,打起仗来总是用水淹法来进攻,因此附近各国的诸侯都怕他,差不多都听他的号令。这样,康回就称霸于九州,为当时一世之雄。

    伏羲在位末年,想给养子力牧一个封国,但力牧坚持不要,力牧说:“我这条命是您从山里拣来的,是您收养了我,把我养育成人,又将您的文武之道悉数传给了我,你的大恩大德我还没有报呢,我要一辈子守在您的身边,尽心竭力地侍候您。”

    伏羲见力牧言语衷恳,意志坚决,也就打消了封他的打算。就在这年的农历五月十三日,伏羲成道升天,卒于陈地,即在今淮阳县城北三里的蔡河之滨,享年一百九十七岁。伏羲升天后,力牧收拾养父的尸骸,葬于豫州淮阳的凤凰山,并在伏羲陵前痛哭了三日,然后素服为伏羲守灵,终身不曾离开半步。伏羲当了天真景星真人后,见他如此虔诚,就引渡他飞升,让他仍跟随在自己身边。伏羲的元妃羲和、次妃常羲、三妃望舒也均被玉皇大帝诏上天庭,安排了天职,其中羲和被封为御日之神,命她掌握着时间的节奏,每天由东向西,驱使着太阳前进。常羲和望舒同被封为御月之神,命她俩掌握着时间的节奏,每天由东向西,驱使着月亮前进。山人我在三十年前写了一首七言长诗來歌颂中华人文始祖伏羲。其诗为:

    甘肃天水秦安县,华夏文明发祥地。

    燧皇少妃华胥氏,郊游湖边遇神祀。

    脚踏公孙大脚印,被龙缠身即孕子。

    一孕怀了十二年,生下一子名伏羲。

    伏羲降生龙瑞出,人首蛇身体格异。

    唇似天龙般厚实,齿同龟鱉一样利。

    长头细眼高九尺,无疑天生一龙子。

    被民推为君主后,率领部落离成纪。

    定居宛都于陈国,华夏团结德统一。

    圣德感召天下人,百王诚服皆归依。

    创立图腾中国龙,以龙纪官号龙师。

    模仿蜘蛛制鱼网,兽皮缝制御寒衣。

    教民驯养禽与兽,跳舞驱寒強身体。

    制瑟创造《驾辩》乐,亲尝百药九针制。

    医界尊奉为鼻祖,中医发展自此始。

    采納妹妹女媧策,变革婚姻定姓氏。

    创立男女婚配制,宣导男女婚俗礼。

    风物官居赐为姓,中华姓氏成体系。

    卦台山上观星辰,俯察之纹印。

    孟津河中龙马腾,顺河而下追踪跡。

    详研龙马身上图,天地秘藏终被觅。

    一画开天创八卦,八卦演变为《周易》。

    在位一百六十年,羲皇圣德著功绩。

    纵然驾崩仙逝去,東方木帝是天职。

    而今全球中华人,常念始祖常祭祀。

    伏羲去世后,女媧受网罟、燧人、有巢、柏皇、祝融等长老和大臣右上相共工、下相皇桓、朱襄氏、昊英氏、栗陸氏、阴康氏、浑沌氏、赫胥氏、大庭氏、昆连氏、葛天氏及国民和诸候的拥戴,即天子大位。她即位后,以‘云’为姓,建都於中皇之山。仍封大侄儿青龙干在东方、二侄儿朱雀兽在南方、三侄儿翏黃难在西方、四侄儿玄墨干在北方,让他们分別掌管东南西北的各方事务,她对无怀氏生的五侄儿少典颇有好感,认为少典德才兼备,是可造之才,因此,她除了继续封少典为有熊国君外,还让少典入朝为官,接触军政事务,让他带兵打仗,为他将来接掌天下铺路。康回见自己的目的没有达到,天子大位落到了一个女人手中,很不服气。于是,他就祈祷混沌氏的亡灵,帮他想办法,抢夺女娲的天子大位。混沌氏的阴魂即变成一条黑龙,在女媧宮的上空密闭乌云,呼风唤雨,这黑龙还施妖法,用尾巴将天击出一个窟窿。当时,天像了决堤似的,暴雨傾盆而下,女媧宮前后的三条澗河洪水泛滥,咆哮西下,汾河兩岸一片汪洋。而老百姓住的简陋的茅草屋和窑洞,抗不住暴风骤雨的冲刷,漏水如注。人们无法出门寻找食物充饥,住所也不得安宁。恐怖和死亡时时威胁着人类的生命。看着自己的子民遭受如此大的灾难,女媧心痛极了。她废寢忘食,日夜思索着解救办法。忽然,她想起一次作饭釜破,釜底一粒烧过的石子遇水,先成白灰,继而成白泥,泥干摳之不碎,用水滴,滴不透的事来。受其启发,她想出了炼石成灰的办法。现在,我们知道能烧石灰的石头叫石灰岩。纯石灰岩呈白色,由於含不同杂质,所以会有不同颜色如灰色、黑色、微褐色、淡綠色、淺红色等。当时,女媧命人把这五颜六色的石灰岩石子拉来在地面上挖了一个大坑,在一层木柴之上放一层石子,最上一层盖上土,由下层点火焙烧,这样,生石灰就烧成了。她又派人把生石灰加水成浆,涂抹於屋顶上,达到一定厚度,再将这石灰层弄干,这样就能抗暴雨的冲刷,解決决雨房漏的问題。女媧用石灰取得补漏成功后,又将芦苇捆绑成捆,栓上石头投入澗、河决口处,以碎石相压,再把石灰参入泥土倒在上面,夯实筑成堤坝。这叫打堰。这样,洪水就只能沿澗、河而下直入汾河,再经大河东流入海。之后,她又用灰浆粘石缝的办法,去补天上的窟窿。她又是搬石头,又是糊石缝,天上天下来回不停地奔跑,终于累得起不来了。这时,元阳天帝在紫霄宫中闭目静坐,脑际出现黑龙在空中作乱,便用他的千里遥击之术从紫霄宫中射出一束刺人的光芒,直射黑龙头部,那黑龙见一束强光射来,急忙化作一股黑气,隐遁而去。这样,女娲帝都上空乌云消散,重见天日,但天的西北方还有一个窟窿沒有补上。后世传说晋南地区下冰雹总是来自西北方向,就是这个道理。而那块本来已准备好了的补天石,却永远留在了媧皇庙里,供人们观赏、品味和思索。因为天不但沒有补完,而且已补好的地方也不会一劳永逸,因而女媧定下每年农历正月二十为天穿节。到天穿节那天,赵城人会把小米麵发酵至略带甜味,用鏊烙成穹隆状,俗称攤馍馍的饼。他们把饼投至屋顶曰“补天穿”;投入粮囤为“忝仑”,以此来示后人。那一天孩子们或检或偷饼,大人们均不得叫骂和追赶。这风俗从古至今,一直未改。女媧把人类从洪水泛滥灾难下解救出来了。为了永远记住女媧的功绩,赵城及四周邻县的百姓都把编织炕席的芦苇叫“女杆儿”;把直径只有“女稈儿”四分之一,壁较厚,能作晾曬粮食门簾子的芦苇叫“堤秆儿”。在扑灭了炼石补天的火堆后,女媧的坐骑骊马化成了骊山,史前称“丽山”,俗称“九龙头”。骊山位于临潼城南,是驰名中外的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骊山南有女媧伏羲之母华胥氏之陵,北有六千多年仰绍文化薑寨遗址,是女媧繁衍生息和女媧文化的主要发祥地。

    这次混沌阴魂作乱,引发大洪水,死了很多人。暴露于地面上的死屍,成了凶禽的主要食物。洪水退后死屍沒有了。但猛兽凶禽食人肉已成习惯。它们对成年人不敢下嘴,只好叼小孩来吃。女媧为保护幼小子孙免遭禽禍,特制了一种防身枷。这种枷是用谷粟秆做成的,形状呈三角圈,圈的各边插滿皂角刺,刺尖朝外。小孩出门戴在脖子上,猛禽就不敢向孩子下手。到小孩长大成人后,就不再戴枷,把枷烧掉。这样,烧枷也就成了一种习俗,其原意就是“孩子长大成人了”。如今在山西省洪洞县赵城镇侯村仍保留着这一习俗,每到农历三月初十,就会看到成群结队的小孩,他们脖子上都戴着用黃纸剪成的锯齿形枷,由大人抱着、或拉着背着,涌向女媧庙內去烧枷。现在烧枷是家长的一种願望,也是对女媧的敬仰。因为女媧娘娘能保佑孩子们快快健康长大。

    第六回媧皇神术灭康回

    第六回媧皇神术灭康回

    过了好多年,女媧氏年老,她沒有儿女,便让少典摄理朝政,她自己则重新回到她以前隐身修炼的叫“丽”的地方,即今陝西蓝田县女媧谷修炼,不再过问世事。经过一番修练,她的本领更大,法力更强,一日之中可以生出七十种变化来。她还乘坐龙车,服驾应龙,由白螭在前开道,青蛇在后护卫,逍遙出山,寻游天下。

    时共工氏首领康回在天下兴风作浪,用水害人,祸及四方百姓。他见女媧隐退山中,朝中政务皆由少典摄理,认为这是他攻打少典、取代女媧、夺取天下的好时机,就兴兵犯上,再次作乱。女媧得知后,于心不忍,便重出江湖,用她的神力和康回对抗。她先变化成一个老农,到康回的军中和老巢打探了一番,但见康回在指挥将领练士兵,修筑堤坝,将黄泽、大陸泽和昭余祁大泽的水积储起来,准备用水淹法与少典决战。

    探明敌情后,女媧回到国都,她先把敌情对少典说了一遍,然后要少典召集重臣召开了一次秘密的军事会议。会上,少典和重臣一致要求娲皇复位,统帅军民,抗击康回。女媧以国事为重,也不推辞,就重新复位,指挥军民备战。她叫少典率领众多的百姓预备大小各种石头兩万块,分为五种,每种用青、黃、赤、黑、白的颜色作为记号。又吩咐预备长短木头一百根,另外再备最长的木头二十根,每根上面,女媧氏亲自动手,都给它雕出一个鳌鱼的形状。还叫百姓再备芦苇五十万担,限一个月內备齐。又让一个年轻的将领挑选一千名精壮的百姓,指定一座高山,叫他们每日上下各跑兩趟,越快越好,又命一位会游泳泅沒的将领挑选二千名玲俐的百姓,叫他们到水中游泳泅沒,每天四次,以能在水底濳伏半日最好。女媧氏还运用神力,传授他们一种秘诀,使那二千百姓欢欣鼓舞,认真练习。她又取了一些黃土,掺些清水,和了一堆泥巴将它捏成家禽牲畜和人形。她在造人之前,先於正月初一造鸡,初二造狗,初三造羊,初四造猪,初六造马,然后,用一口气一吹,这些鸡狗羊猪马都活了起来,和真的一样。初七这一天,女媧用黃土和水,仿照自己的样子捏了一个小人,往地下一放,这小人竟也活了,她蹬蹬腿,伸伸腰,围着女媧又唱又跳。女媧对她几天来创造的家禽牲畜和人很滿意,又继续用手揉和掺了水的黃泥,造出一个个小人来,她造了一批又一批,觉得太慢,于是,她用一根藤条,沾滿泥浆,挥舞起来,一点一点的泥将洒在地上,都变成了人,这样,大大小小,一共捏了几千个泥人。

    刚刚准备完毕,康回就率部来攻,他故技重施,首先掘开黄泽的堤坝,用洪水开路,来攻击国都。女媧氏就叫少典率百姓将五十万担芦苇先分一半,用火烧起来,化为灰烬,又叫百姓将烂泥挖起来和草灰拌勻,每人一担,向前方挑去,遇到有水的地方就填上,女媧氏在后面运用她的神力,将康回灌过来的水都倒灌回去。康回败了第一阵,就率领部属直接冲杀过来,他的部属本来就兇猛,这次吃了亏,更是囂张,这时女媧氏所做的几千个土偶个个长大起来,大的高五丈,小的也有三丈,手执兵器,迎向敌人,康回的部众沒有见过这种阵势,一个个惊惶失措,败下阵去。女媧氏立即对那会泅水的将领说:“康回这回退去,必定捡险要的地方守起来,他一定在大陸泽,和他的老家昭余祁大泽一带躲起来,那里他筑有大堤,为防他决堤灌水,你带二千个练习泅水的百姓们去,遇到有堤防的湖泽,就用我为你们预备的木头在湖的四周先用四根长木一直打到地底,再用几根短木打在旁边,他就决堤不动了,因为大海之中,鳌鱼最大,力也最大,善于负重,我已经到海中与海神商量好了,将几个鳌鱼的四足暂时借用,所以那木头上刻的,不但是鳌鱼的形状,它的精神也在里面。”那将领听了,欣然领命,带领众人前往。女媧氏又命那年轻的将领带了一千个跑山的百姓,携了縮小的土偶、石头等物,一路赶去,在大陸泽和昭余祁大泽彻底击败康回,康回逃跑时遇到那一千个久练长跑的人,他如何是对手,居然被生擒。那部众将康回擒来献給女媧氏,女媧氏在惩罚康回时说:“你也是个有性命有身家的人,既然有了一个冀州,做了一个君主,我想你也应该知足了,为什么还要常常来攻击人家的地方?还要用这种决水灌水的毒法来荼毒人民,弄得各地百姓淹死无数,财产荡尽,骨肉离散。即使沒有受到你糟踏的地方,也是个个担心,人人害怕,逃的逃,避的避,流离失所,苦不堪言。你为了你一个人的野心,把众多人民害到如此,你已罪大恶极。我今天要将你活活地处死,一则可以为那些受苦受害的人报仇,二则可以杀一儆百,以绝后患。你这叫作天理难容,自作自受!”

    说完,她吩咐众人将康回的头砍去。哪知一刀砍落之后,康回脖颈里並沒有一点血,却有一股黑气直冒出来,到得空中结成一条龙形,蜿蜿蜒蜒向北方而去,众人看了诧异之极。女媧氏说:“他本來是个凶恶的黑龙之精降生的,现在他的魂魄想必是回到天上,这是无足为怪的。”

    然后,她叫众人将他的尸首葬好,然后班师而回。后来,女媧还制服钟山之神,命他常居钟山之上,昂首以照北海各国,保一方百姓安康。

    第七回任姒梦孕生勗其

    第七回任姒梦孕生勗其

    女媧在位后期,年轻的少典国君公孙氏同时娶了有硚氏兩个女儿为妃,其正妃是有硚氏的长女任姒,次妃是任姒的妹妹女登。婚后不久,由于康回兴风作浪,扰乱天下,侵犯别国,少典就带领士兵上前线去了,因此,兩妃都未身孕。一天晚上,女登在恍惚中梦见少典躺在自己的怀中,又梦见天上的太阳金光闪闪,一条巨龙腾空而下,落在自己的怀里。惊醒之后,女登发现自己怀了孕,她既高兴,又害怕。高兴的是自己终于有了孩子;害怕的是这件事怎么向少典交代?女登怀胎一年零八个月后,到第二年的五月二十五日,她在烈山(位於今湖北省隨州市曾都区厉山镇九龙山南麓)石室中生下一个红球,全王府的人都感到惊奇。就在这时,那红球在地上打了一个滾,裂成兩半,中间坐着一个胖乎乎的男孩,长着人的体形,龙的容颜,头上还长着兩只青龙角。女登见了这人身牛首、龙颜大唇的孩子,大吃一惊,她既惊讶,又高兴,连忙把孩子抱在怀里,用兽皮包好,因为这孩子生在石室中,而女登又认为只有硬石头才不怕火烧水淹,于是,她给孩子取名叫“石年”,意思是期盼自己的儿子年年象石头一样,无病无痛,易养成人。就在这时,部落之间的战争结束,少典带领士兵回到国中。他一进家门,发现女登怀里抱着一个孩子,就问女登道:“这孩子是谁家的?”

    女登惶恐不安地回答说:“我们的啊!”

    少典顿时拉下了脸,心想:“我已经在外征战三年,怎么会有孩子呢?”

    女登忙向少典解釋,少典哪里听得进,心里只是闷闷不乐。一天,他听了不少关于女登和石年的闲言碎语,便大量喝酒来发气,结果他喝得醉醺醺的,回到宮中,他满脸怒气,睁着两只通红的眼睛对女登吼道:“我听人说了,孩子是个野小子,好呀,我算错认你了。”

    说完,他未等女登开口,就关起门来,将女登打得遍身青肿,并从女登怀中抢夺孩子,要将石年摔死。女登着了急,为了保住孩子,她毅然抱着孩子冲出家门,头也不回,很快消失在茫茫夜色中。女登怕少典来追赶,就不投亲戚家,逃进了山林。当时正是仲春天气,余寒未尽,天上下着大雨,女登抱着石年一脚高,一脚低在泥水里摸黑行进。她一身衣服湿透,污泥溅得她满身都是。尽管她刚生孩子不久,尚在月子中,为了孩子,也顾不上这些。石年老是在哭,女登用身体温暖着他,不时回头望望后面,见没有人追来,她才放慢了脚步,拣一个能避风躲雨的岩洞歇脚,方喘了一口气。她在洞中找了个比较干爽的地方坐下来,看着自己怀中的孩子,真有说不尽的苦楚与怜爱。她抱着石年在洞中度过了一个惊恐不安的夜晚。天亮后,她抱着孩子到洞外吸口新鲜空气。突然石年哭了起来,她知道孩子饿了,忙将自己干瘪的塞进石年的小嘴里,但孩子吸不到奶水,哭得更厉害了,儿子的每一声啼哭都刺痛着她的心,她恨不得从身上割下肉来喂孩子。她用树叶为石年在洞中铺了一个小地铺,好不容易才哄着石年睡了。她慢慢朝洞外走去,决定出去为孩子寻找食物。她走到林子里,用野草树叶先填饱自己的肚子,但就是找不到孩子可吃的东西。忽然一只野兔从她面前窜过,她迅速捡起一块石头朝野兔击去,不想竟击中了野兔,女登高兴地捡起死兔,飞一样跑回洞去,一看孩子还在甜甜地睡着,她放心了。等孩子醒来后,她用牙齿咬开兔皮,嚼碎了兔肉慢慢喂给石年吃。就这样,她在深山老林里艰难地熬着,连自己的头发一下子都全白了,看上去竟像个老太婆。

    一天,她将孩子留在洞里,出外去寻找食物。出洞后,她就一直心神不宁。回来一看,孩子不见了,她在林中哭号着,疯狂地奔跑,四处寻找孩子。原来,在女登离开石洞后不久,石年就醒过来了,他睁眼一看,不见了母亲,便大哭起来。这哭声引来了正在附近盘桓的一头母狼,母狼见是个孩子,就用舌头在石年的脸上舔着,然后用嘴叼起石年走出洞外,石年被惊吓得“哇哇”乱叫。这叫声直冲云霄,被九天玄女听到了。她拨开云霄,朝下界一看,原来是太阳神在呼喊求救。九天玄女立刻命令天将将母狼射死,又吩咐身边的一头白色母鹿,火速下凡给石年喂奶,还命神鹰同去给石年遮风雨,挡阳光。两位神仙接令后,一纵云头就来到石年身旁,仙鹿给石年喂奶,神鹰为他遮荫。石年吃饱后就不再哭,闪动着一双好奇的眼睛,久久地望着母鹿和神鹰。

    女登在森林中四处寻不着石年,就嚎陶痛哭,直哭得昏了过去。昏迷中,她看见石年向她走来,只见石年形容憔悴,面色苍白,瘦骨嶙峋。女登心疼地猛扑上去,一把抱住石年,伤心地问:“孩子,妈对不住你,妈不该离开你呀,让你担惊受怕了。”

    石年说,“娘啊!我能活着见到你,要感谢天上下凡的两位神仙呢!”

    女登从梦中惊醒,大呼道:“儿呵,你在哪里啊?神仙在哪里呢?”

    就在她大声疾呼的时候,母鹿、神鹰将石年送到了她手中。女登紧紧抱住石年,亲了又亲,深深谢过母鹿和神鹰。从这以后,石年就有了三个母亲:女登是他的生母,仙鹿是他的奶娘,神鹰是他的养母。由于得到了神灵的保佑。石年因为是太阳神托胎转世的,出生后三天就能说话,五天后就会走路,九天便长齐了牙齿,一年就长大成人。他身高八尺七寸,额宽膀圆,腰粗体壮,浓眉厚唇,英俊魁伟,且兼有生母女登的慈爱,奶娘仙鹿的智慧,养母神鹰的矫健。仙鹿和神鹰见太阳神在人间已长大成人,便与女登、石年告别,升天而去。

    再说女登出走后,少典就专宠正妃任姒。同年,任姒在和少典恩爱一番,行过好事后,昏昏而睡,这时,她做了一梦,她梦見一个人首蛇身的人进她寢宮,对她说:“我是天公之孙,叫公孙氏,与你有一段血肉之緣,现奉玉帝之命,投胎于你,助你的子孙将来继承有熊,袭少典国君之位,五百余年后,你的子孙将一扫妖氛,除尽孽障,一统天下,造福与民。”

    说完,那人就往她肚子里一钻,不见其影。她感到奇怪,就一骨碌坐起来,开灯找人,结果把熟睡的夫君弄醒了,少典问她“干什么?”

    她就把刚才的梦境说了一遍,少典说:“那好啊!要是你的梦真的成真,给我生下一子,那我就叫这儿子公孙氏,让他长大了继承我的王位。”

    过了一月,任姒果真有了身孕。翌年冬天,任姒在怀孕十四个月后生下一子,少典国君就给自己的次子取姓公孙氏,名勗其。这公孙氏生而神灵,小小年纪,就知道天文、地理,人文,历史,深得少典的喜爱。而石年长大后,剽悍勇武,智慧过人,他得天神指教和帮助,成了一位垦地种植的务农高手,由于他带领大家一起耕翻土地,种植谷物,人们吃上了经过自己劳动,用汗水浇灌出来的粮食,生活大大地得到了改善。而且,他有一条神鞭,名叫“赭鞭”,用它抽打各种野草,野草便显出药性,他为了验证这些药草有毒无毒,是热性还是寒性,到底能治啥病,就亲自尝百草,试其效用,为百姓防病治病。人们为感激石年,給他取名为神农氏,被大家推举为姜氏部落首领,他以“牛”为图腾,率领他的部族沿渭水,大河东迁,经冀州、豫州、荊州、到了兗州,打败了不少弱小部落,最后“定都于陈”,即今河南省淮阳县。公孙氏则继承父皇之位,成了有熊国的国君,时有熊国国民活动的主要区域在今禹州市北部大隗山以南、颖水以北、荟萃山以东、古城,郭连以西这一大片范围內。

    第八回女媧升天神农继

    第八回女媧升天神农继

    女媧复位,带领军民对抗康回,用神术破了康回的水攻之法,将康回擒捉斩首镇法后,华夏从此往后的五百多年内,共工族人中再无恶人出头,天下从此太平。女媧在位一百三十年时,其真身奉元阳天帝之命,由白螭和腾蛇保护着去了大罗天紫霄宫宮,在元始天尊、太元圣母、灵宝天尊、道德天尊、玉皇大帝、王母娘娘的一再劝说下,与师兄鸿钧老祖终成眷属,结为夫妻。元始天尊、灵宝天尊、道德天尊本想为自己的师傅举办一场天地间亘古未有的天帝大婚,叫各个星君、各位真人、各路神仙、各代治世的君王都来参加天帝天后的婚礼,但被元阳天帝婉拒了,元阳天帝对三位弟子说:“你们的情意我领了,我和女娲是太古时代的师兄妹,相知相识这么久了,现在结成夫妻,当然是一件可喜可贺的大好事,天地之间,最也没有像我俩相恋相爱这么久的夫妻了。这说明我俩的爱情是非常纯洁的,彼此间是忠贞不渝的。现在我俩结为伉俪,也算为天地间男女相爱树立了一个典范。至于婚礼吗,就不用举办了,我们都是百亿万年的人了,一切都从简,千万不要让各个星君、各位真人、各路神仙、各代治世的君王来回折腾了。我俩简约婚事,这也为天地间的后人树立一个榜样,男女结婚最重要的是讲情投意合,两情相悦,千万不要去讲排场,求奢华,搞铺张。”

    女娲说:“我完全同意师兄的意见。”

    女娲婚后被大家尊为天后,被天帝封为女媧娘娘,其肉身则尸解,其腸子化作十个神人到西方守护大荒广粟之野去了。女娲仙逝后,人们为了纪念这位圣母、媒神,在全国建了很多供奉女娲的庙宇,但规模最大、时间最早的祀奉建筑就是娲皇宫和娲皇陵的女娲冢,至今到此朝拜者仍是车水马龙、络绎不绝。这娲皇宫建在位于河北省西南部晋冀豫三省交界处的涉县城西北二十四里的古中皇山的悬崖峭壁上。山人也在三十年前写了一首七言长诗,赞颂了女媧这位自盘古开天辟地以来华夏九州第一个女皇的一生功德,其诗曰:

    女媧出生在太古,最初原型是雌蛙。

    劫后余生自修炼,数千年后得造化。

    得道成人蛇形身,人头面秀姿阿娜。

    创世元灵收为徒,为其取名叫女媧。

    女媧共有三师兄,鸿钧混鲲与陆压。

    女媧爱慕鸿钧兄,鸿钧怀旧心无她。

    师傅附体鸿钧后,师兄师妹都分散。

    女媧隐居蓝水地,修成奇功本领大。

    服驾应龙驂青虯,日可七十种变化。

    原始天尊得遇后,兄妹相见泪流哗。

    元阳天帝封后土,始称娘娘守尘环。

    白驹过隙百十万,黑龙下界乱天下。

    天帝下界暗察访,奇谋顿出用青蛙。

    青蛙被淋天帝,华胥坐石腹入蛙。

    女媧托梦华胥氏,华胥孕生叫女媧。

    模样恰似兄伏羲,人首蛇身头赤发。

    披发过肩脸秀美,两臀乳阴特別大。

    长大成人得封地,汝阳之南来安家。

    反对男女近亲配,提倡优生少畸娃。

    改革自由婚配制,男当行聘女方嫁。

    伏羲支持妹妹策,嫁娶之礼行华夏。

    助兄理政业绩伟,圣德昭著臣民夸。

    天子伏羲仙逝后,受民拥戴掌天下。

    时遇洪荒大灾难,天决暴雨傾盆下。

    炼石成灰堵屋漏,捆綁芦苇筑堤坝。

    为防鹰鵰叼弱幼,粟秆做成防身枷。

    天穿节为警示人,骊山是其坐骑化。

    年老退隐藍蓝田谷,无儿无女无牵掛。

    冀州时有异人出,姓康名回长得怕。

    铜头铁额生得奇,红发蛇身喜凶杀。

    自己号称共工氏,心存不足野心大。

    用水攻佔各诸侯,狂言要把九州霸。

    女媧闻信拍案起,重出江湖斗凶顽。

    率领国民来对抗,神术击破水攻法。

    土造鸡狗羊猪馬,土人上针敌军怕。

    昭余祁泽捉康回,严惩不怠将其斩。

    蠇蛇保护去天宮,天下百姓念女媧。

    官民同祭神媒德,媧皇陵庙遍华夏。

    女媧升天后,神农氏被天下臣民推举,继承女皇大业,即天子之位。开始,他建都于陈,后迁都曲阜(今山东省泰安市曲阜市),他以火德王天下,以火纪官,故叫炎帝。时其国界南至交趾、北至幽都、东至旸谷、西至三危。炎帝神农执掌天下后,九州大地,人类繁衍,人口渐渐增多,鸟兽和野果渐渐不敷食用,而人们种地效率很低,收割的谷物也不够天下人吃,人间起了饥荒,饿殍遍地。为了争抢食物,部落之间、村民之间、人与人之间争斗之事时有发生,许多百姓过着吃了上顿没下顿的苦日子,心中十分难过。神农为此十分焦虑,他心想:要是能把种地的效率翻一番,那种的五谷年年都有新收成,人类就不愁食物短缺了。有一天,神农带领从人上山打猎,见到一只野猪,用嘴在地上一拱一拱的,不一会儿,地上拱出了一道沟渠,两边翻起松软的沃土,于是,他照着野猪拱土的办法,用一棵弯曲的、碗口粗细的树干,试制起农具来。但要制成适合耕地用的农具实在很困难。神农不怕难,他砍啊,削啊;制了又毁,毁了又制,熬过了数不清的日日夜夜,眼中充满了血丝,人也消瘦了。妻子听绂很为他的健康担心,劝他不要急在一时,适当休息,别劳过度了。神农总是抬起头对妻子深情地笑笑,却从不停下手中的活计。终于,他将树干的顶端用石斧斫尖,再拴上藤条,让帝都的百姓推的推、拉的拉,果真地上“拱”出了一道道沟渠,“拱”起了松软的沃土。这种“拱”土的工具,比起石镰石铲时省力,大家非常喜欢使用,还给它起了个名字叫“耒耜”,这便是人类史上的第一张犁。因为这犁要用人拉,很费力。神农心想:应该前去问问玉皇大帝,看有什么改进的方法。

    于是,他把朝政托付给稻、黍、樱、麦、菽五个大臣分管后,披上当年一位白胡子仙人送他的神衣,告别妻子听绂,来到天上,见着了玉帝。玉帝先开口问他:“听说你在人间制成了耒耜?”

    神农回答说:“是的、就是拉起来很费力。好几个人拉了老半天,才耕出一小块地,效率太低。今特来向玉帝讨教,要怎样才能提高它的功效?”

    玉帝想了一想说:“你在人间勤政爱民,我倒想帮你一把。这样吧,我有一件宝贝,平日神仙们要借着看,我也舍不得。为了天下百姓,今天我赐给你。你将它装在耒耜上,这样不用人拉,它自己就能行走如飞,一天能耕不少的地。你千万要珍惜,不可丢失。”

    说完,玉帝叫身边的仙女从卧室里拿出那件宝贝,交给神农。神农接了,喜不自禁,他叩谢了玉帝相助之恩后,欢欢喜喜地回到人间。他立即将这宝贝装在耒耜上,搬到田野里一试,果然如玉帝所说,顷刻间耕出一大片地来,炎帝大喜。土翻好后,他把五谷撒在地里,不久,种子破土而出,苗儿绿油油的,长得很茂盛,到了秋天,谷物获得了大丰收,而且味美可口,天下人争相种植。第二年,神农叫稻、黍、樱、麦、菽五位大臣,带领百姓,按土地的燥湿、肥瘩等情况划分地段,分头用不同方法大面积种植。从此,大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辛勤耕种,年年喜获丰收,老百姓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这块地后人称之为五谷台,地里那口井后人称之为神农井。

    神农还教民树艺、作陶制器、治麻为布、缝制衣服;他始观百草,查其春生秋实,结子可以疗饥者,即以为种,並尝百草,查其寒温平热之性,辨其君臣佐使之义,写下方书,为民疗病,创立医道;他在国中开设市场,让民交易。他在南巡时,崩于荆州长沙之茶陵(即今湖南省株洲市炎陵县),在位一百四十年,享寿一百六十八岁。早在三十年前,山人到茶陵拜谒炎帝陵时,遇见过一位老道,据这老道说当年跟着神农一起采药的胡真官,按照神农生前交待的死后葬在南方的嘱托,决定将神农的遗体安葬在有温泉的资兴汤市。在选好吉日良辰后,举行葬礼。送葬的那天,几十个运送炎帝神农遗体的人,坐十条木排,溯洣水而上。沿河,户户点火,表示哀悼。当木排来到茶陵县南一百里的康乐乡白鹿原(即今酃县塘田乡鹿原坡),正准备上岸改走旱路时,忽然天上乌云滚滚,风雨大作,河里跃出一条金龙向炎帝神农的遗体点头哀吟。接着轰隆一声,江边的一块巨石开了坼,一个大浪将炎帝神农的遗体卷进石头缝里去了。送葬的人个个吓得要死,不知如何是好。玉皇大帝听到这个消息后大怒,认为炎帝神农劳苦功高,不应该葬在水里,大骂金龙不知好歹,决定要处罚它。于是他一面接引神农到天宫,封他为灵宝虛皇真人,一面把金龙化为石头,龙脑变成龙脑石,龙爪变为龙爪石,龙身变为白鹿原,龙鳞变为原上的大树,让它永久护卫炎帝神农之陵。对运送的人,玉皇大帝认为他们上山下水吃了亏,便将他们变成福主神,保护地方安宁。连打杂的檀官、梅山也不例外,叮嘱他们凡是好安身的地方,就把身安下来。他们慌里慌张,以为要他们到安仁去,所以他们就都跑到安仁去了。后来安仁境内不论田头地角,路边河边,到处都有檀官、梅山庙。只有鸣锣开道先上岸,已走到参子坳的那些人,见炎帝神农的遗体老不来,就派人爬到山顶上去打望,其余的人坐的坐,睡的睡,站的站,就地等候。由于等久了,打黄阳伞的的人,变成了黄阳山。两个打望的变成了两块大石头。那些坐着、站着、睡着,就地等候的人全部变为石头。至今黄阳山上还躺着那些横七竖八的石头。听了这老道的话,山人我颇有感慨,当即,我在茶陵宾馆写下了一首七言长诗,以歌颂先祖神农炎帝的一生传奇,其诗为:

    有峤氏女叫女登,少典次妃久未孕。

    一日梦见阳光闪,龙腾落怀即有孕。

    怀胎一年零八月,烈山石室生奇人。

    人身牛首长兩角,龙颜大唇好惊人,

    取名“石年”来抚养,少典怀疑妻不贞。

    毒打妻子欲摔子,女登护子入山林。

    洞中缺食难养子,女登急成白发人。

    更有野狼叼石年,稚子哭声震天庭。

    九天玄女听呼救,即遣母鹿于神鹰。

    仙鹿下凡来喂奶,神鹰则为嬰遮荫。

    因有神灵来保佑,出生三天能吭声。

    五天之后会走路,一年长大就成人。

    额寬膀圆腰粗壮,身高八尺另七寸。

    浓眉大眼嘴唇厚,矫健魁伟人英俊。

    生性聪明又慈爱,三母育子大功成。

    石年三岁知稼穡,白鹿原上扬大名。

    耕翻土地搞种植,芋麻织衣更貼身。

    为寻天庭五谷种,千里访求一仙人。

    依靠一只狮子狗,天堂盗谷稻方名。

    神衣披身上九天,亲盗五谷民颂敬。

    神农功德不可量,百姓推戴为首领。

    北上兼并斧燧氏,组成部落大联盟。

    女媧娘娘升天后,天子大位来继承。

    建都于陈迁曲阜,火德治理不岔争。

    以火纪官称炎帝,五谷原为五臣名。

    仿照野猪嘴拱地,神犁耒耜亲制成。

    天宮玉帝赐神物,瑤池王母失神禽。

    九穗嘉禾解民饥,布谷神鸟春催耕。

    日中为市始通商,削桐结丝为弦琴。

    精通伏羲氏八卦,记事占卜《连山》名。

    弧矢之利威天下,亲采草药治人病。

    一日中毒七十次,生姜复生功用神。

    亲尝百草写药书,《神农百草》传后人。

    晚年南巡到湖南,误食“火焰子”丧命。

    崩葬长沙茶陵尾,留下千古第一陵。

    在位一百四十年,一百六十八寿寝。

    炎黃子孙共祭祖,农皇堪称大圣人。

    第九回炎帝神农传八世

    第九回炎帝神农传八世

    神农氏死后,由其长子临魁接位,是为炎帝二世。临魁又名雨,大槐,他是神农纳莽水氏之女听绂生的。听绂是神农的小妾,聪明贤慧,才智过人,她嫁给炎帝神农后,神农在中原伏牛山的余脈,在怪石林立、险峰突兀、沟壑纵橫、峪顶相间、风光秀丽、气势壮观的具茨山上专门建了一座別宮,夫妻兩个就在这幽靜別致的深山行宮中观蟠龙山势,赏迷人景色,抒恩爱之情,度新婚蜜月,尽男女之欢。当年,听绂即有了身孕,翌年,听绂在具茨山的行宮中为神农生下了长子临魁。以后,听绂又为神农生了兩个儿子和三个女儿。其长女叫女桑,次女叫女娃,三女叫女尸,又名瑤姬。三个儿子长大后,神农将长子临魁初封为烈山氏,后命他迁居关中西部(今陝西西部、甘肃东部和四川部分地区)。将次子姜柱封为连山氏,命他迁居江南。将三子姜居封为伊耆氏(又称伊祁氏),命他迁居渭水以西至秦岭一带(今陝西渭南市至宝鸡市)。临魁即位后,带领部落迁徙至厉山(今湖北隨州厉山镇九龙山南麓)定居。厉山又称连山,故炎帝临魁号厉山氏或连山氏。他在位期间,准许君侯(部落酋長)多妻,他本人就娶了三位妻妾,先后生下了十几个儿女。临魁在位八十年,死后由其子姜承继位。

    姜承,又名号,于帝临魁在位二十二年出生在黃河以南的承留(今河南开封市开封县东南陈留镇),他是临魁的小儿子,也是临魁十多个子女中最具贤德的一个,他是临魁的小妾生的,从小就聪明好学,才思敏捷。他继位成为炎帝三世后,认为穷桑是伏羲女媧立都的圣地,最适合建造新都,就下令在穷桑重建帝都。兩年后,帝承就迁都于穷桑。他为君兢兢业业,持政踏踏实实,对人朴实诚恳,他勤政廉明,爱民如子,奖励臣民勤于农耕,因而深得民众爱戴,天下太平,国泰民安。他也娶了三位帝妃,而三妃既年轻漂亮,又懂得风情,深得帝承的宠爱。她怀孕后,帝承特意把她送到伊水河畔的別宮去靜养。帝承十九年,三妃在黃河以南的伊川(今河南洛阳市南),生下帝承最宠爱的儿子姜明。帝承在位六十年而崩,其子姜明继位。

    姜明从小生活在母亲的身边,聪明伶俐,机智善辩,深得父亲帝承的宠爱。帝明君临天下后,成为炎帝四世,他不喜欢帝都穷桑,便在伊水河畔的鸣皋之地,大兴土木,修建新都,兩年后,他正式迁都于鸣皋。帝明在位期间,也继承祖先的优良传统,勤政为民,明察是非,公正善断,因而也得百姓拥戴。一次,他的族人吴权控告他的族叔伯陵与其妻子阿女通奸,帝明即召伯陵入宮,准备责罚,以警后人。可等伯陵把事实讲清后,帝明又召吴权等人对质,在弄清事情的真相后,他把吴权责罚了一顿,命他休妻另娶。原来这吴权強抢伯陵的恋人阿女为妻,伯陵当时忍气吞声,浪跡江湖十二年,访得高人拜师学武功成后,方找吴权清算旧账,在征得阿女同意后,兩人比试武功,以输赢定阿女的归属,结果是伯陵赢了,阿女就归伯陵为妻,阿女再嫁给伯陵后,夫妻恩爱,第二年,阿女就生了双胞胎儿子,就是帝明的族弟鼓与延,十一年后,阿女又给伯陵生了一子,时间过去十六年了,这吴权反来诬告伯陵強抢,真是可恶可笑。帝明喜爱音乐,他得知其族弟鼓与延成人后,善于制乐,就命鼓和延兩人合奏他倆创作的乐曲,鼓和延就演奏了一曲庆贺帝明即位、国家升平的旋律和谐、曲调优美的曲子,帝明听了大喜,就封鼓与延为当朝乐師。帝明在位四十九年,去世后,其子姜宜继位。

    姜宜是帝明的长子,又叫姜直,于帝明七年出生在黃河以南的伊川(今河南洛阳市南)。初封在涞源(今河北保定市西北),他十五岁时,被帝明封到宜阳,宜阳之地物质和文化比较落后,姜宜去后,带领宜阳百姓大搞开发建设,仅用五年时间就使宜阳的繁荣超过了帝都。他即位后成为炎帝五世。帝宜为政开明,天下太平,他曾在伊川的常羊山上筑台坝,立表木,观測太阳的变化,创造了太阳历,並将太阳历绘制在当时生产的陶缸上。帝宜在位四十五年而驾崩,由其子姜来继位。

    姜来,又名姜笄,于帝明二十四年出生在黃河以北太行山以东的涞源(今河北保定市西北)。涞源是他父亲姜宜称帝前的封地,古时称来原,其地位于太白山(此山位于山西大同市境內)以东。姜宜在涞源娶伏羲氏女子为妻,生下了姜来。姜宜即位后,把该地封给了姜来。帝来即位后成为炎帝六世,他把帝都宜阳的宮室赐给了几个弟弟,重新在黃河以北、太行山以西建都,並将都城命名为榆林。他知人善任,任命共工氏的后代句龙为主管农业的后土。句龙死后,帝来顺应民意,加封句龙为“社神”,还在汾水阴睢为他修建了后土祠。帝来在位四十八年去世,其子姜裏继位。

    姜裏又叫姜居,也叫姜哀,他是炎帝七世,生子名节莖,节莖生有二子,长子名克,次子名;戏生子名器,器生子叫祝融。帝裏在位四十三年駕崩,由姜克之子罔榆继位。至此,神农氏开创的炎帝时代已经过了四百七十余年。

    罔榆于帝裏二年出生在承留(今河南开封市开封县东南),他名夸父,是为炎帝八世。他从小聪明好学,后来习文练武,长大成人后成为一位能征善战的大将军。帝裏十八年,东夷人扰和入侵神农氏东部边境,十七岁的罔榆奉命驻守旧都伊川,並且在那里筹建军队,与东夷人作战,多次击败敌人,受到帝裏的多次表扬和嘉奖。

    帝裏驾崩后,罔榆在伊川即位,他继位后,一改先朝惯例,为政苛急、暴戾无状,法多害民,臣怀二心,民怨四起,民心尽失,诸侯相侵,暴虐百姓,国势日衰。而恰在此时,他和巫咸政见不同,巫咸不相与谋,在万般无奈下,借故说巴方有琐事,请旨回巴。罔榆本欲不准,但考慮到西南诸部落已日益強大,如让巫咸回巴,坐镇巴方,也许能起到震慑诸侯的作用,便欣然颁旨,委派巫咸主持巴方一切政务。

    其时,天下已形成了五大部落集团与炎帝罔榆鼎立的局面,即兴起于冀西北、与炎帝罔榆相隔不远的少典有熊集团;地处西南之壤的巴方集团;兴起于桑干河流域、以蚩尤为首的南方九藜集团;与东夷人联合起来的魁隗氏集团;占据太行山以东、黃河以北的史皇苍颉氏集团。炎帝神农开创的华夏大联盟眼看就要分崩离析,华夏神州从此进入了野蛮的战争时代。

    炎帝罔榆在位三年,罔榆闻东夷部落逐渐強大,不肯向朝中进贡,顿时大怒,他立刻起兵征讨,将国都迁于空桑(又作穷桑,今山东曲阜市北)。时隔四年,东夷少昊族的大酋长风清与魁隗氏九世孙夸父再次联合起来,出兵攻打帝都空桑,结果又被炎帝罔榆击败。夸父兵败后求助于阪泉悼尤氏。蚩尤亲率从八十一个部落中精选的队伍南下,攻打帝都空桑。罔榆的军队被击败,被迫放弃空桑,率族人迁回到故都伊川。


热门小说推荐: 剑来 圣墟 夜天子 斗破苍穹 永夜君王 斗罗大陆 情欲超市 大团结 乱伦大杂烩 乱伦系列(未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