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迷案》 第1章 白土文碎尸 堰城出了一起骇人听闻的凶杀案。 清晨。 1204号房的女业主正在熟睡。清冷安静的周末,雾气缭绕,阳光温和,盖一张薄毛毯不冷不热,正是睡懒觉的好时候。 “咚,咚,咚!” 一阵一阵极富韵律的剁肉声慢慢钻进女业主的耳朵。兴许是生物钟的原因,女业主一到了这个点睡眠就会慢慢变浅。那“咚咚咚”的声音听在她耳里,自然就变得越来越大,最后将她吵醒。 女业主用毛毯蒙着头,来回翻了几个身,最后忍无可忍,骂了一句国粹,然后点开手机在业主群里艾特楼上的邻居:“你家昨夜吵了一夜,走来走去的鞋底擦地的声音,好不容易到了凌晨才睡着,一大清早你又开始剁排骨,过个周末,能不能让人安静的睡个觉?” 楼上的邻居也许没看手机。过了大半个小时,楼上的剁肉声不但没停,反而更大,甚至连骨头被剁断的声音都能听得一清二楚。 女业主被激怒了,在群里骂:“越说你他妈还越来劲?什么人呐,老娘让保安来和你说。” 剁肉声很快就停了下来。过了一会儿,1304的男业主在群里回复:“小姐姐消消气,很抱歉打扰到您了。” 女业主正在找物业电话,看到消息后,气也消了一大半,正犹豫还要不要找保安,楼上的男业主又在群里发了条消息:“酒吃多了,有点儿没大注意。” 紧接着,一个名叫菲姐的业主也在群里发了条消息:“有没有邻居想养小猫咪?本人工作调动,想把家里的小猫咪送给有爱心的邻居。” 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菲姐在这个恰到好处的时机出现,成功转移了矛盾双方的注意力,尤其是那几张可可爱爱的小猫咪的萌照,彻底消除了女业主心底的最后一丝怒气。 “算了算了,继续睡觉。”女业主在群里说。 紧接其后,手机屏幕里弹出男业主的回复: “我刚刚在剁我女朋友。” 不管是微信群,还是受到惊扰的女业主,都陷入了死一般的沉寂。人们似乎被男业主那一句漫不经心的话给吓住了,又似乎在怀疑他说的是真是假,是不是故意这样说来恐吓楼下的女业主。 没过多久,屏幕里又弹出一张男业主发的照片。 照片里,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把白晃晃的剁骨刀,刀背宽大,呈现一种厚重的力量感,刀柄上握着的是一个男人的手,刀锋上有明显的血迹。刀身占据了三分之一的画面,刀身后很明显是半截女性的尸体。这半截尸体套着一件浅灰色棉t桖,其下被拦腰剁断,断口处的剁痕粗糙,清晰可见,透过断口处能看到体腔内已经空空荡荡,再往上也是空空如也,左右两边自齐肩的位置往下,也是空无一物。尸体的一半挨在砧板上,一半挨在厨房的地面上。厨房地面被水冲洗过,湿漉漉的地面上散落着几缕乌黑的长发和清晰可见的血迹。 很快,整个小区响起了此起彼伏的男人们的吼声和女人们的尖叫声,甚至还有“嘭嘭”的关门声。 警车驶入小区,直接停在案发现场的单元楼下。警务人员面色凝重,才走到大门口外,一个装得满满当当,系得严严实实的黑色大塑料袋忽然从天而降,在众目睽睽中砸在地面上。 打开一看,是切得整整齐齐,码得整整齐齐的肉块。 刑警们抬头一看,见一个男人站在阳台上,正向他们挥手示意,看起来是在打招呼。塑料袋是嫌犯从自家阳台上扔下来的。这个向刑警们打招呼的男人,正是嫌犯。 刑警们还没来得及回应,那名嫌犯已爬上阳台护栏,然后张开双臂,纵身一跃。 “嫌犯名叫李海东,36岁,无固定职业。案发现场的1304号房,登记在嫌犯名下。根据初步掌握的线索来看,嫌犯和受害人应该是情侣关系,两人刚搬进白土文小区不足一个月。住在1304号房附近的邻居们说,这两人经常发生口角,案发前一天,二人还吵过一架,动静很大。凶案现场是在1304号房的客厅沙发上,案发时间是在今日凌晨0时左右,嫌犯应该是在受害人熟睡时将其割喉,然后将尸体拖进厨房碎尸。所以,楼下1204的业主只听到鞋底磨地和疑似剁排骨的声音,而没有听到其他声响。” 会议室内,刑警小吴站在投屏前,一边指着屏幕上不断变换的画面,一边简单的介绍案情。 “死者,女,姓名不详,年龄不详,职业不详。” 毫无意外,会议室内立即响起交头接耳的声音。一天过去了,负责现场勘察的刑侦小组仅交出了这么一份答卷? 刑警支队的马支队长生得矮壮黝黑,一对眼睛很小,在不说话的时候,没人能确定他到底是睁着眼还是闭着眼。 马支队长示意大家安静,面无表情的说:“我今天听说了一件事,咱郾城的二手房网站上,一日之间就多了上百套房源,都是来自白坟……白土文小区。” 案发地所在的小区叫白土文小区,不知道是哪个烂嘴巴将“白土文”叫成了“白坟”,然后“白坟小区”和“白坟案”就像是病毒一样,悄无声息地潜入千万家,传播得人尽皆知,满城风雨。马支队长受网友影响,不知不觉将“白土文”说成“白坟”。 “嫌犯将女友碎尸,然后切成块,包成一袋,光天化日之下从楼上扔下来,扔在办案人员的脚下。嫌犯这是在干什么?是在欢迎我们,挑衅我们,还是在鄙视我们?还是说,他本身就是个变态?这些话不是我说的,是白土文小区里的业主们说的,是广大人民群众说的。” “白土文案性质之恶劣,闻所未闻,骇人听闻。现在满城风雨,说什么的都有。有的说是情杀、仇杀,有的说是入室抢劫演变成了先奸后杀,还有的说是白土文小区出了个变态杀人魔。总之是小道消息满天飞,人心惶惶。白土文小区里的业主们连住都不敢住了,都在抢着卖房。” “市里要求局里尽快拿出官方通报,以正视听。什么是以正视听?无非就是尽早结案,给白土文小区的业主们一个让他们认为可以不卖房子的满意答复,给广大人民群众一个交代。” “可我们呢,我们在干什么?到现在,除了知道被害人性别女,其他什么都不知道。” 会议室内鸦雀无声,个个屏息凝神。 马支队长余怒未消,小眼睛一睁,刀子一般的眼神在室内扫了一圈,问道:“李竹道呢?” 李竹道是刑侦小组的负责人,“白土文案”就是他负责带人出外勤勘察现场。可现在他不仅交出了一幅一问三不知的答卷,甚至连向支队汇报案情都是由小吴来代替。 这小子,自从他老婆失踪之后,就越来越不着调了。 见小吴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马支队长说:“你……有话就说。” 兴许是顾虑到小吴还是个小丫头片子,马支队长话到嘴边,将“有屁就放”改成了“有话就说”。 “李队还在现场。”小吴战战兢兢的说,“李队要我向您报告,‘白土文案’不是一起简单的案子,不能草草结案。” “理由?”马支队长面无表情的问。 “1304号房内,除了家电家具生活用品,没有任何与死者有关的线索信息,没有身份证、银行卡、医保卡,也没有手机和照片。根据邻居们的反馈,死者和嫌犯应该大约一个月前搬进1304号房,但具体是哪一天,是在什么时间,却没人讲得清。只是大概一个月前,左邻右舍开始见到李海东进出1304号房,还时常听到里面有他和女性发生口角的动静,才知道1304号房大概是搬进了一对夫妻,或者情侣。而死者在这一个月内,几乎没人见过她出门,小区物业的摄像头,也从来没有拍到过死者的脸。也就是说,目前为止,我们不但不知道死者的身份信息,甚至连她长什么样都不知道。马支,不是我们没做事,而是目前为止,我们能掌握的线索信息实在太少。” 马支队长不置可否,小眼睛目无焦点,没人知道他在想什么。支队政委和其他几个副支队长倒是露出一副情有可原的表情。先前听说仅知道死者的性别时,大家隐约猜测这起“白土文案”恐怕没那么简单,小吴这么一说,更加肯定了他们的猜测。 “死者的头和手呢,不能提取面貌和指纹?”分管刑侦的冷副支队长问。 小吴努力制止自己干呕的冲动,说:“都被煮烂了。” 这时,投屏上播放出来的先是碎尸拼凑在一起的画面,然后是煮得肉乎乎的头颅和手掌。 会议室陷入短暂的沉默。 小吴调整好情绪后,继续说道: “此外,1304号房的室外防盗纱窗,用的金刚网,却都被焊死,不能推开。而李海东跳楼的阳台与客厅之间,也有一道推拉式的金刚网,配了锁。也就是说,只要将通往阳台的金刚网上锁,整个1304号房就是一间牢房,里面的人无法伸出手探出头,或者往楼下扔个什么东西。” 第2章 诸多疑点 “而1304号房所处的a栋,是白土文小区的楼王,周边没有其他高层建筑。也就是说,住在1304号房里的人,无论在客厅还是在卧室干什么,都不会有人看见,因为对面根本就没有房子更没有人。” “另外,进出1304号房的大门,从外面看就是一道普通的智能防盗门,推门进去是一个带窗的入户花园,可入户花园通往客厅之间,居然还有一道封得严严实实的铁门。” 投屏上,一道银白色的铁门赫然在目,铁门外面挂着一把老式铁锁。 “这道铁门只要从外面上锁,里面的人就出不来。换句话说,1304号房里要是关着一个人,只要不在里面放手机和电脑,这人就是叫天不应,叫地不灵。” 随着小吴的叙述,大家逐渐变得眼前一亮,豁然开朗。 “也就是说,女死者极有可能是被嫌犯囚禁在1304号房里?她与李海东的这层情侣关系,也值得怀疑?”马支队长看着小吴,问。 “李队也是这么说。”小吴点点头,回道。 马支队长明白了,看来小吴说的这些应该都是李竹道那小子根据线索分析出来的。 李竹道提出来的理由和证据足够充分,马支队长和其他几个支队领导毫无疑议的认为“白土文案”应该继续深挖下去。当然,以目前他们掌握的线索信息来看,也根本没法结案。 “散会后,叫李竹道那小子来见我,一天天的越来越不着调。” 散会后,马支队长喊住小吴,憋了半天又不知道该不该问。小吴却看出了马支队长的疑问,说:“李队这回真是在查案子,不是在找嫂子。” 李竹道有一个怪癖,就是喜欢在案发现场呆坐。 揣摩罪犯心理,寻找线索信息,是刑侦破案的要诀之一。因为心理决定行为,把握好嫌犯、罪犯的心理,就能准确判断出他们在现场可能采取了哪些行为动作,现场就可能会留下哪些痕迹。这样被勘察出来的痕迹,最终会成为破案的精准线索。 李竹道呆坐在案发现场,只不过是能方便他一遍遍的揣摩,一遍遍的假设,再一遍遍的去寻找。 但“白土文案”的案发现场,他在这里呆坐了一整个下午后,线索上没有新的发现,疑点上倒是收获了更多。 市公安局灯火通明。 李竹道在马支的对面刚要坐下,屁股还没挨到凳,又站起来伸手将马支办公桌上的一包香烟拿了过来,然后抽出两支,一支塞进马支嘴里,一支叼在自己嘴里,再给马支和自己点上火,最后将那一包香烟塞进了自己裤兜。 “你是越来越分不清大小王了。”马支吸了口烟,说。 “你这么大一处级干部,还和我一科级干部计较一包烟的事?”李竹道面不改色的回道。 “你是越来越没规矩了。” “没办法啊,没老婆管的男人还不都这样。” “呵!竹道啊,我大概明白你老婆为什么会失踪了。你这么不要脸,你老婆哪里受得了。” “这个可能性不大。因为,我老婆就喜欢我这副不要脸的鬼样子。” 马支无言以对,神色一正,说:“说说案子的事,除了小吴今天说的那些,你还有哪些发现?” “新发现是真没有,只能等死者的dna化验结果,然后在失踪人口的dna数据库中进行匹配,看会不会有什么突破。” “听你这口气,是认为能从失踪人口中匹配出结果的可能性不大?” “这就是我接下来要和你说的,疑点越来越多了。”李竹道一本正经起来,倒也像那么回事,“首先,从作案手法和案件结果来看,可以断定,嫌犯是一名具有变态心理,但是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保持冷静和理智的人。这两点都符合变态杀人魔的心理和性格特征。还能断定的就是,情杀和仇杀的可能性基本可以排除,这两者一般都属于激情犯罪,嫌犯在事后也都会有忏悔心理。” “此外,1304号房内找不到任何和死者身份信息有关的线索,再加上嫌犯将死者的面貌和指纹毁掉,我们可以进一步断定,嫌犯是要掩盖死者的身份。可嫌犯既然是一个十分冷酷理智的人,那他肯定就知道,我们极有可能通过dna对比,从失踪人口中匹配出死者的身份信息。而他这样的人,肯定不会做无用功,也就是说,他根本就不怕我们用死者的dna进行对比。这说明什么?说明死者不是失踪人口,或者不是在公安部门备了案的失踪人口。” 马支队长点头,表示认同,也认为能从失踪人口中匹配出dna结果的可能性不大。 “所以,疑点就在于,嫌犯为什么要这么费尽心思的掩盖死者的身份?”马支队长问。 李竹道很识趣的朝支队长竖起了大拇指:“英明睿智无人可与我处座比肩呐。嫌犯连死都不怕,为什么还会怕死者的身份曝光?换句话说,死者的身份背后隐藏了什么秘密,是什么东西,会让这样一个变态,又冷酷理智到极致的人认为比他的生命还重要?” 马支队长对李竹道这死皮赖脸的马屁功夫见怪不怪,无动于衷地说道:“你推测的很有道理。嫌犯跳楼,我们最初以为他是畏罪自杀,可仔细想想,他极有可能是不想让我们从他嘴里挖出什么线索来。所以干脆自杀,一了百了。” “这就是此案最大的疑点,表面上我们要追究的是死者的身份,实际上我们要查的是嫌犯在守护的,或者说他在保护的到底是什么?是人,还是其他的什么东西。如果是人的话,他要保护的是谁?这人和他是不是共犯,或者说他和那人之间,是不是还犯下过其他案子?”李竹道说。 “另外,整个1304号房的装修,完全是按照囚禁人的标准来设计。可仔细一琢磨,总觉得哪里不对。嫌犯为什么要把死者囚禁在白土文小区?这是小区啊,囚禁一个人多不方便。那么多的囚禁案,不都是在偏远地区的地窖、地下室嘛。嫌犯这么高的智商,为什么要舍易就难?是他不具备在偏远地区作案的条件?可他都能在白土文小区全款购房,买的还是楼王,那么在偏远一些的地方,买也好,挖也好,搞个地窖、地下室之类的出来也肯定不成问题。” 马支队长掐灭烟头,说:“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嫌犯和死者之间真是情侣关系,只是李海东本人存在家暴行为,而室内的装修设计,将死者囚禁在家里只是他家暴行为的一部分。” “这倒也有可能。” 李竹道仔细想了想,却又不那么赞同:“可这不符合嫌犯的心理。一个有家暴倾向的人,即便他再怎么变态,也干不出这种事。那现场,您是没去过,别的不说,就光说一点,就是一推门进去,血腥味呛人,是呛人呐。好不容易适应下来,然后闻到一股肉香味,这小子杀人碎尸之余还有心思给自己炖个汤?你肯定也会这么想,然后很好奇的走进厨房揭开锅,结果却发现里面是煮得稀烂的人头和双手。他妈的,当时同去的老刘和小王,还有出现场的法医,都是在刑侦干了不下十年的老油条了,足足蹲在楼梯口呕了半个小时。您说,这他妈是个人能干得出来的?” 马支队长“勉为其难”的接受了这个观点:“大胆推测,小心求证。嫌犯将囚禁点设在白土文小区,确实也算个疑点。你继续说。” “我很好奇。假如死者确实是被囚禁在1304号房,那么她在这一个月内,到底有没有试图求救?如果有,为什么没有任何求救的痕迹?比如,她可以用锤子、用凳子敲墙、敲地板,或者将阳台玻璃砸烂,或者将电视机声音调到最大,总之只要她能成功引起别人的注意力就行。可这些痕迹都没有,邻居们也反馈说,平时除了偶尔能隐约听到1304号房里的吵架声,就没有听到过其他乱七八糟的动静。也就是说,死者极有可能从未试图过求救。她到底是不敢,还是说,从来就不想?” “斯德哥尔摩综合征,你没听说过?” “这个我知道。可这得有前提,受害者得长期遭受施害者的迫害。可他们才搬进去一个月。” “也许李海东之前就将死者囚禁过,之后才转移到了白土文小区。” “这就又回到第二个疑点了,以李海东的智商,他为什么要干这种舍易求难的事?而且,这也就是我要说的第四个疑点,就是白土文小区是不是囚禁死者的第一个囚禁点?或者说,李海东是不是还有其他的类似于这样的窝点?” 马支队长习惯性的在身上摸烟,左右两个裤兜都摸了一遍才想起烟被“打劫”了,他也懒得计较,从抽屉里又拿出一包,掏出两支,给自己点上一支,用力的吸了一口,说:“还有没有第五个疑点,有就继续说,没有就滚蛋。” “英明睿智无人可与我支队长……” “少他娘的一本正经胡说八道。” 第3章 分配任务 “我们之前说了很多遍,李海东是一个冷静冷酷的人,是一个拥有高智商的人,是一个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保持理智的人。我相信,不管是激情杀人,还是预谋杀人,李海东都有足够的能力将死者的尸体处理好,甚至将凶案隐瞒一段时间。可他为什么要选择这种大张旗鼓的方式,先是在微信群里自曝罪行,然后在光天化日之下将碎尸从楼上扔下来?他这分明就是生怕别人不知道他杀了人一样,而且明显是想搞事情,是想把事情搞得越大越好。他为什么要这么做?炫耀?示威?有些变态杀人魔是有这种心理,可他们往往都会在自认为已经掐断了所有的证据后,再炫耀示威,而且会让自己活得好好的,看着我们看不惯他,却又干不掉他的一副怂样子,这样他们才会有成就感和满足感。”李竹道说。 “说完了?”马支队长问。 “说完了。” “那你滚吧。” “您就没有什么要和我交代?” “交代啥?” “这案子到了这地步,您难道不认为应该成立个专案组,然后对我委以重任,任命我做个小组长当当?” 马支队长一言不发,摆出一副懒得理他的表情。 李竹道掏出兜里的香烟,规规矩矩地摆在马支的眼皮子底下,然后成标准军姿,标杆一样地站在办公桌前。 “你敢保证你不会公权私用?” “我老婆不见了,是命。能不能找到,也是命。” 局办公室关于成立“白土文案”专案组的文件早就准备好了。以马支队长的老辣精明,自然知道此案不可小觑。李竹道的分析只是将他的怀疑理得更加清晰了而已。 成立专案组的文件内容详细,职责清晰,从信息分析、刑侦外勤、技术勘察、舆情监测到综合调度等等,应有尽有。专案小组的负责人挂了一堆市局大佬们的名字,从市局一把手到分管副局长,再到刑警支队长和分管副支队长,都挂着组长、顾问、常务副组长、副组长的头衔。各个小组的人员名单,从组长到组员都已确定,唯独刑侦外勤小组组长的名字一栏一直空着。 夜里11点,负责文印的严珂接到了马支队长的电话,要她将李竹道的名字填在那一栏空白处,然后立即走发文程序。 李竹道这人,严珂认识。同在一个机关大院办公,免不了要打交道。再则,李竹道在公安系统内部本就是个名气很大的人,要是没听说过,出门都不好意思说自己在公安部门上班。李竹道个人获得的省市级破案能手、优秀个人,几等功之类数不胜数,然而这些并不是他在本市公安系统内名声大噪的原因,一年到头,获得各种部省市级荣誉的人民警察多的是,他李竹道算老几? 真正让李竹道这个名字在本市公安部门传得人尽皆知的,是他老婆失踪一案。严珂是文印室的保密员,很多涉密文件、通报、案卷之类,她都有接触。李竹道老婆叫尹娜,是一名教师,长相甜美,身材火辣。作为女人,只瞟了一眼生活照,严珂就能断定尹娜的罩杯至少是36e,这样的身材实在是出类拔萃,很容易让人记忆犹新。 从零零碎碎的案卷信息和请示文件来看,李竹道于两三年前办了个案子,大半个月没回家,结案后一回家却发现老婆不在。最先,李竹道没当回事,只当是因为之前有发生口角,尹娜还在和他生闷气,兴许是回丈母娘家或者出门旅游了。这种事,以前也发生过。一天后,李竹道发现尹娜的电话打不通,丈母娘也说她没回过,朋友同事也说好长一段时间没和她联系了。当时是暑假,学校不要上课,也没搞其他的培训活动。这下李竹道才意识到出事了,慌了。 由于尹娜失踪的时间早已超过48小时,并且因为李竹道自身的这层关系,报案后立刻立案,并且案子直接转到了市刑警支队。 刑警支队最先通过从各类交通工具的购票、预约平台上提取身份证号码和手机号码,发现尹娜有过搭乘顺风车到隔壁永城和回堰城的记录,就将尹娜最终失踪的时间推迟了一个星期,失踪的地点也确定为堰城。然后怀疑是报复作案,将侦破的重点放在李竹道办过的各类重案的当事人,或者同当事人有关的一些人身上,结果一无所获。之后又沿着人口拐卖、奸杀等方向侦破,甚至在人体器官买卖的方向上都尝试过,仍是毫无进展,更无结果。总之,尹娜就如同凭空消失了一样,成了一宗悬案。 刑警的老婆失踪,并且还成了一宗悬案,这才是让李竹道名声大噪的真正原因。 市局发文的程序冗长繁琐。要有文件起草单位负责人签字,再由市局相关的分管负责人签字,最后再由市局一把手签字。严珂走完这一套程序,将文件打印盖章。文件涉密,不能通过网络发送,最后送到刑警支队时,已经到了凌晨12点,距离白土文案发生,已过去了整整一天一夜。 这时,刑警支队仍是灯火通明,人声鼎沸。 文件上各个小组的成员早被一个一个的电话提前通知过来,马支队长组织大家见了个面,介绍了一下各个小组的负责人。实际上能被挑入专案组的都是精干骨干,大多都认识。马支队长在会上简单说了几句此案重大,影响恶劣,拖得越久,压力越大,大家的任务重、时间紧,只能分秒必夺之类的话。最后强调了一点,你们拼命也好,躺平也好,老子不管,老子只要真相,广大人民群众只要结果,你们自己看着办。 严珂正碰到大家从会议室里散会出来。 严珂一眼就认出了李竹道,这个男人好像一直没什么变化,十几年了,还是那个样子。身材欣长,浓眉大眼,却偏偏又是一张娃娃脸。脸上偶尔露出若有若无的浅笑,总让人感觉不那么正经。光凭他这么一张脸,走出去要是和人说他是刑警,还是小组负责人,肯定得被人呸上一脸,还得说他是个诈骗犯。 严珂笑着同李竹道打了声招呼,后者带着招牌式的玩世不恭的浅笑,和她寒暄了几句,就不慌不忙的赶着去召开刑侦外勤小组的内部会议。 待李竹道一帮人都陆续消失在走廊两侧的办公室或会议室,严珂才转身离去。她要把文件送去支队办公室。 小吴从自己的办公室出来,看着严珂的背影,学着她的样子,嗲声嗲气的喊了句“道哥好”。小王突然从背后走出来,盯着她从上到下打量了一遍,然后阴阳怪气的说:“没她凸,没她翘,也没她长,还没人家有女人味,你拿什么和她抢?” 小吴正要反唇相讥,却听到李竹道在喊她名字:“吴佩欣!” “到!” 小吴应了一声,然后对着小王“tui”了一声,一路小跑进了会议室。 刑侦小组原本只有4个人,新的专案组成立,小组从其他单位抽调了2个人过来,扩充到了6个人。 李竹道在开会的时候,仿佛和变了个人一样。不但正经,而且严肃。 “现在开会。抽调来的欧阳和彭杰,大家都共过事,就不介绍了。白土文案目前掌握的资料,小吴等会儿再给你们看。” 李竹道开门见山,说:“白土文案的嫌犯李海东,是个反侦查意识极强的人,死者身份信息全被他抹除,包括1304号房内的指纹,全被清除。不但如此,对于李海东这个人,我们目前知道的也仅限于他的姓名,以及1304号房为他单独所有,至于他的直系亲属、就学情况,我们一无所知。这个人就好像是凭空出现的一样,也就是说,李海东这个名字极有可能不是他的本名。另外,这个案子还有几个疑点,而焦点就是死者的身份,我相信只要确定死者的身份,所有的疑点就都能迎刃而解。” 然后,李竹道把他向马支汇报的那几个疑点又一一说了一遍。 “目前掌握的线索信息太少,我们暂时无法确定死者的身份,所以我们必须搜集新的线索。新的线索从哪里来?无非就是从李海东的社交圈里去找。死者在1304号房内同李海东一起生活了一个月,并且时有口角发生,也就是说在此之前,他们之间肯定是存在某种关系,不管他们是情侣关系,还是囚禁和被囚禁的关系,或者是其他的什么关系,总之死者绝不会是一个月前才和他认识。这一点,大家有没有异议?” 大家都纷纷表示认同。 李竹道继续说道:“李海东居住的白土文小区,据我们目前掌握的线索分析,可以确定的是这个人在小区内基本没有任何社交圈。所以,我们要重点调查他在白土文小区之前的社交圈,也就是他的生活痕迹。这就只能通过手机去搜索相关痕迹,虽然李海东的手机被他剁得稀巴烂,里面的信息无法恢复,但信息分析组的同志只需要知道李海东的姓名和电话号码,照样能调取他所有的通话记录和出行记录,但也要到明天才能将相关的信息汇总反馈给我们。老刘、欧阳,明天信息组反馈的线索一到,你俩就从里面筛选,提取一切可疑的有价值的线索痕迹。” 老刘和欧阳应是,接受任务。 第4章 新发现(1) “白土文小区,我们仍然不能放过。据小区的邻居们反馈,李海东基本每天都会外出,也都会在同一个时间点返回。这么一个无固定工作的人,每天这么规律的外出,都去了哪里,去干什么了?我要知道得一清二楚。小王、彭杰,这是你俩明天的任务。” “李海东看起来就是个无业游民,却在白土文小区全款买了套房,还是楼王,他的钱是从哪里来?小吴的任务,就是明天同我去一趟银行。” 散会后,李竹道将小王留了下来,然后塞给他一包东西。小王接过一看,见是白色透明塑料袋里装的几根长头发,就十分奇怪的看着他。 “你嫂子的。你明天顺道去一趟技术中心,拿匹配结果,顺便将这个也交给他们,备个案。” 小王明白了,说:“李队,我觉得你是想多了。嫂子……这时间上对不上。” 尹娜失踪的时间是两年多以前,白土文案却是这一两天的事。小王说的时间上对不上,指的就是这个意思。 “鬼知道。”李竹道不置可否,拍了拍小王的肩膀,说:“我也没别的意思,就是要你去备个案。有些事情,自己骗自己没意思了。” 尹娜一个大活人,莫名其妙的失踪了这么久,是个人都知道,她是凶多吉少。 第二天,李竹道和小吴一大早就到了当地人民银行分行。 一系列的身份验证和相关的公文传递申请后,工作人员调出了李海东的账户。 “六十多万?这笔钱是哪里转来的,开户地在哪里?” 账户的开户网点是在中国农业银行祭旗坡分行,开户时间是2017年8月份,也就是两年多以前。 通过进一步查询,发现李海东名下除了这一个银行账户,就没有其他账户。而且在他的消费记录中,没有任何网络转入、转出记录,只有通过atm机的现金存取记录。也就是说,李海东这人,平时只用现金。账户里的60多万,也都是他陆陆续续的存进去的。 李竹道从银行打印了一份李海东账户的完整的消费记录,坐在副驾驶位上一页一页的翻看。 “一个21世纪的现代人,年青人,居然没有任何网络消费记录,这说明什么?是他本身就是这样的消费习惯,还是他刻意回避网络消费?他名下仅有这一个账户,还是两年多以前才开的,那在此之前,他是连银行账户都没有?还是说,他用的是别人的账户?” 也不知道翻了多久,李竹道突然自问自答式的开始喃喃自语。 小吴没有任何动静。 李竹道扭头一看,驾驶位上空无一人,再回头一看,这死丫头,居然躺在后排座位上睡着了,不但在踢腿,还在流口水…… 小吴醒来的时候,发现身上多了一层薄毛毯,车里空无一人。打开车门走出去,往四周看了一圈,才发现已经到了祭旗坡。 祭旗坡这个地方在国内颇有名气。 二十年前,这里发生了一起特大爆炸事故。事故是人为的非法买卖、运输、制造爆炸物引起的。事故中死伤五百多人,爆炸中心方圆百米范围内的百多户六百多间房屋受到严重毁坏。附近的通讯、供水、供电设施也被毁坏。当地政府在悲痛万分之余,倒也谋定后动,化危为机,先后在祭旗坡一带规划建设了汽车站、高铁站和高速公路出入口。二十年后,这里的繁荣早已远胜从前。 当然,真正让祭旗坡享誉省内外的不是它这二十年来的沧桑巨变,而是它所拥有的产业——高端仿制业。高端仿制是经官方整合后,给出来的叫法。它还有一个家喻户晓,耳熟能详,又十分接地气的叫法,叫造假。二三十年前的权威官媒曾披露过这个地方,说这里除了原子弹氢弹和宇宙飞船,其他的,他们都能“造”出来。更有传闻说,当年某国解体后,这个地方出产的轻工业产品一火车一火车的拉往北边某国,换回人家一火车一火车的坦克飞机大炮。结果没一两年,该国民间就自发的抵制我国产品,原因倒也不是他们认为吃亏了,而是他们认为我国销售给他们的轻工业产品质量不行。换句话说,他们怀疑是假货,但是没有证据。 小吴甚至清晰的记得,她当年在位于祭旗坡的一所寄宿制中学就学时,曾在外面商店买过一盒牙膏。包装精美,价格实惠。待她用过之后,才发现有一股明显的白猫洗衣粉的味道。 车停在一家农业银行门口,李竹道站在不远处的马路牙子边上,双手插在裤兜里,双眼顺着车流前进的方向,看着前方,不知道他在看什么,也不知道他在想什么。 李队只要正经起来,还是蛮吸引人的。不正经的时候,好像,更吸引人…… “tui!tui,tui,tui……”小吴偷偷的朝自己呸了几声,然后一溜烟的钻进车里。她为自己的胡思乱想感到羞耻。 这回换成小吴开车,李竹道躺在副驾驶位上,脱了鞋,双脚架在驾驶台上,闭眼假寐。 小吴抽了抽鼻子,终于还是没忍住,将车窗打开了一点。 “想问什么就问,要不然我要睡着了。” “你饿不饿?” 李竹道想了想,却问:“你最近是不是恋爱了?” “啊?” “你最近变化反差比较大,还会关心人了。” “噢……” 小吴犹豫了片刻,说:“那说说案子。之前在人民银行,不都把李海东的账户情况查得一清二楚了嘛?还跑来他的开户网点银行做什么?人民银行查不出来的东西,农业银行肯定也查不出来。还是说,有什么新线索和新发现?” 李竹道毫无动静。他居然真的睡着了。 小吴看了他几眼,然后发动汽车。这死鬼,没说要去哪里,那就是回支队。 小王和彭杰昨夜合计了一下,决定先根据李海东的车辆信息,去一趟二手车市场,然后再去白土文小区。结果在白土文小区差不多挨家挨户的上门又走访了一遍,在案发现场连装厕纸的垃圾兜都翻了一遍,获取的信息却和之前并没有太大出入。这让他俩很沮丧。 “城里有座湖,湖边有桌椅,椅上有阳光,风从北边来,隐隐有花香。”白土文小区里有一座人工湖,二人坐在湖边的木椅上,彭杰一如既往的张口成诗,出口成章。 彭杰满脸横肉络腮胡,五大三粗水桶腰,有个外号叫“彭屠夫”。可这人没有一点身为“屠夫”的自觉,不爱喝酒吃肉吹牛皮,偏爱拽诗弄文说道理。 “老屠啊,猪鼻子插大葱,再怎么装,也成不了蒜。你要是开口一句tmd,闭口一句tmd,才符合你这一身清秀的气质。” “哼。小王啊,你最大的优点就是说话招人喜欢。”彭杰冷笑了一声,说:“穷则变,变则通。如今这情形,以我看,继续在耗在白土文小区没有任何意义,必须调整方向,改变方法,才能有所突破。” “你说,我听。” “李海东的坐骑是一辆二手车,这是他在本市二手车铺买的,用的现金。连他全款买的房子都是用的现金。这当中的疑点,咱先不管。毕竟,队座大人交给咱的重任,是要摸清李海东在这一个月内的行程和行为。我们的问题和困难就在于,李海东的坐骑出了白土文小区,通过天眼就搜索不到,是不是这样?”彭杰昨夜才加入小组,有些细节他还不是很清晰。 “是,也不是。白土文小区,整个小区的车辆入口只有一个,出口虽然有两个,但最终也都要汇聚到建设大道上,沿着建设大道直走五公里左右,就与五一大道相交。我们通过天眼搜索,发现李海东的车十分有规律的只出现在白土文小区出口到建设路口的这一段建设大道上,然后到了建设路口,不管是直走还是往左右两边的五一大道上,都没有再出现过。” “然后,你们在建设路口一带的商场、门店走访,没什么发现?” “我和老刘最初也认为李海东极有可能在建设路口一带从前某种职业,或者说,他在这一带是有什么事,需要他每天都去一趟。结果,他的车在路口一带的商场、停车场到处都有停车记录,但是他的人,没一个人说见过。也就是说,他本人在这里并没有什么固定的场所。至于那一片的摄像头有没有拍到过李海东,这还得等信息分析组的同志出结果,但是不管拍没拍到,我认为作用都不大。” “你的意思是说,李海东只是把建设路口作为他的一个中转站,也就是说他只是把车停在那里,然后从建设路口转乘其他交通工具,去了其他地方?” “李海东每天早上7点左右出门,晚上6点左右回白土文小区。整整一个白天的时间,还是连续一个月,如果他整天都在逛商场,你认为这种可能性有多大?” “也不是完全没有可能。比如,他是个劫匪,在踩点。又或者,是在同什么人接头?” 第5章 新发现(2) “大胆假设,小心求证。要不把你的假设向队座大人汇报,再由他向处座大人汇报,处座肯定得表扬你。”小王一本正经的说。 所谓的踩点、接头,也绝对不用花费一个月之久。大家都心知肚明。 “嘿嘿嘿,我还是不和你抢风头。”彭杰干笑几声,然后言归正传:“也就是说,我们目前的难点就在于,只能肯定李海东这一个月内都在建设路口出现过,至于他本人最后去了哪里,做了什么,我们还是不能确定?” “大哥,那是建设路口啊,四通八达,怎么确定?我要是李海东,我只要戴个口罩,站在路口搭个摩的、搭个的士,然后付现金,不坐网约车、共享车,谁能找得到我?” 彭杰不以为然:“你要跳出问题看问题,不能被问题带着走。” “说人话。” “首先,李海东这么规律的外出,肯定是有某种需要。其次,他为什么中途要搞个中转站出来?是不是就是说,李海东从中转站出发后接下来要做的事,极有可能让他觉得不宜暴露自己的行踪,或者说,他要做的事不宜光明正大。最后,他的中转站为什么选择在建设路口?仅仅是因为建设路口交通方便,还是说他要去的那个地方离建设路口不远,或者说,这两个考虑都有?我们往这些方向再琢磨琢磨,兴许就有突破……” “还琢磨个屁。李海东都是白天外出,这大白天的,黄赌毒的可能性不大,本市除了黄赌毒,还能谈得上‘不宜光明正大’的事情,那不就是挨着建设路口,祭旗坡的‘高端仿制业’。什么学历文凭、银行流水、身份证、户口本、房产证明,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那个地方做不出来的。走,现在就去看看……” 祭旗坡的先天资源和地理位置堪称得天独厚。传统的“高端仿制业”奠定了技术基础;高铁站、汽车站、高速出口站,使得这里人流车流量大,不宜公开发布的一些小广告、小卡片、小纸片也就有了受众基础,买方市场也就这样悄无声息地打开了,久而久之,甚至有很多客户是慕名而来。最后,这里连通市内外,不管是向外吸收业务,还是拓展业务,都极其方便。当然,也更方便新兴的“高端仿制业者”闻风而逃。 “祭旗坡那么大,去哪里,看什么?”彭杰坐在椅子上一动不动,“年轻人,就是浮躁。要谋定而后动。” 祭旗坡原本是个镇,因发展迅速,不断合并周边的乡村,并改为经济技术开发区,其区域面积人口不亚于一个小县区。祭旗坡是旧称,大家都习惯这么叫。 这时,小吴打了电话给小王。 “七啊,还健在吗?” “有话就说,有屁就放。”小王从来没把小吴当娘们。 “和爸爸说话,嘴巴放干净点,不要满嘴屎尿屁的乱喷。”小吴在电话里面肆无忌惮,“那个……李队要我问问你们,有没有什么新发现,没有就滚回支队,李队说要开个碰头会,有新安排。” 挂了电话,小王阴阳怪气的“啧啧啧”个不停,说:“老屠啊,我敢打赌,这娘们和老子打电话的这下,肯定没和队座在一起。” 彭杰却在一旁自顾自的碎碎念:“七……王七?王八的兄弟啊,这名字好,小吴起的好……” 小王和彭杰赶回支队的时候,小组的其他人都已到齐,就差他俩。 支队小会议室,李竹道要老刘先说一下他和欧阳的发现。 “李海东的电话号码是9月20日才办理的,也就是一个月前,本地号码,办理网点是在白土文小区附近的一家移动营业厅。也就是说,李海东应该是在搬进白土文小区的时候,办了这个电话号码。信息组的同志怀疑李海东是不是更换了电话号码,并将之前的电话号码注销了,所以传真出函请三大运营商通过李海东的身份证号码帮忙查询他之前使用过的电话号码,结果都回函说查询无果。这就有两种可能,要么李海东在此之前从来不用手机,要么他用的手机号码绑定在别人名下。我个人认为后一种可能性更大。” 老刘在说话的时候,欧阳将三大运营商的回函都一一放在了每个人的桌前。回函上白纸黑字,加了公章,文字内容和老刘说的完全一致。 “此外,所有的网购平台、经公安部门备案需实名认证的网络游戏、各类交友平台,不管是一个月前还是这一个月内,都没有李海东身份证或电话号码的任何记录。” 小王突然说:“也就是说,你和欧阳在家折腾了大半天,结果什么发现都没有?” 李竹道瞪了他一眼,明显是在怪他丑人多作怪,打断了老刘说话。其他人一副幸灾乐祸的表情看着小王,又不好笑出声。小王却处之坦然,神色自若。 老刘不以为意,不慌不忙的继续说:“也不是什么发现都没有。根据手机号码,我们只能查询到他在这一个月内的通话记录,一共36个电话号码,我和欧阳都打了电话回访,很奇怪,这些人都说不认识李海东。我们最开始还怀疑这些人可能都是做业务销售的,经反复确认,他们当中有些是刚毕业的大学生,有些是白领,有些是机关事业单位的总之做什么的都有,就是没有一个销售人员。” 说到这里,欧阳给每人都发了一张纸,上面写满了姓名和电话号码,后面的备注栏都写着“不认识,非销售”几个字。 “这些人和李海东通话时间都不长,都没超过3分钟,每个人的通话次数也没有超过5次。”老刘又补充道,“这就是第一个发现,也是第一个疑点,36个通话人,怎么会没一个和他认识?” 小王以眼神向彭杰示意,老刘和欧阳的发现印证了他们的分析和推测,这36个人和李海东通话的目的,也就是说这些人之所以都不认识李海东,其答案也已不言而喻。 欧阳见他二人眉来眼去,脸上带着小人得志一般的奸笑,就说:“你们不要眉目传情,暗送秋波,有什么话就说。” 小王像是一只骄傲的天鹅,得意的伸了伸脖子,清了清嗓子,却不说话。 李竹道没好气的说:“你要是不想说,等下也别说了。” 在大家若有若无的嘲笑声中,小王不无得意地将他和彭杰的分析和推测说了一遍。 大家一边听,一边都默默认同。 李竹道却不无调侃地说:“也就是说,你和彭杰在白土文小区折腾了大半天,除了这个推测,其他也是什么发现都没有?” 这回大家都小声地笑出了声。老刘是个老实人,也是个老好人。兴许是八字不合,性格外向、满嘴放大炮的小王总是时不时的借机拆老刘的台。这让大家对小王的作法都有点儿“义愤填膺”,认为他在捡软柿子捏,欺负老实人。刚才小王用那句话打断了老刘的说话,这回李竹道又将那句话原封不动的还回去。 小王一副理所当然的样子,说:“队座,您得一碗水端平哈。昨天两百来号警力围着白土文小区地毯式的搜索,都没挖出什么线索来,今天光凭我和老屠两个,要是能有新发现,那不是说我和老屠都能以一顶百了?” 李竹道安排他二人去白土文小区,本就是想要他们去碰碰运气。很多案子珍贵的线索,都不是正儿八经摸排出来的,反而是机缘巧合下得到的。 李竹道不置可否,但也没有继续追究,说:“老刘和欧阳的发现,印证了小王和彭杰的分析。除此之外,我也有个发现。李海东名下的账户只有一个……” 随后,李竹道将李海东名下账户的基本情况介绍了一下。 “李海东账户里的60多万,是从2017年8月8日开户到现在,这两年多以来他陆陆续续通过atm机存进去的,每次存款的金额不大,少则一两千,多则一两万。存款的频次周期很明显,基本都会每天下午或傍晚存入一笔。存入现金的银行网点,也以他的开户银行为主,也就是我和小吴今天去的农业银行祭旗坡分行。” 这时,小吴将李海东名下的银行卡流水复印件每人都发了一份,大家都在一边听,一边看。 “根据存款记录,我当时认为李海东肯定是有稳定收入,只是他从事的职业我们从明面上查不到。直到我和小吴到了祭旗坡那个地方,我才反应过来,李海东从事的职业可能是什么。现在,结合你们的分析和线索,我们基本可以确定,李海东从事的就是制造假证件这一‘高端仿制业’。” 大家毫无异议。李海东的这一“职业”,从逻辑上对各方的发现和分析给出了完整的解释。这一“职业属性”决定了李海东出行必须得藏头匿尾,还得避开网络消费,避开使用自己的实名制认证,包括手机号码;至于那所谓的36个通话人,应该就是李海东的“买家”,他们和李海东之间的通话也仅是“业务”沟通,相互之间并不认识;而一张假证件,其“收费”都是一两千起步,李海东每天的“业务量”不等,所以他每天存入银行的现金也就是一两千到一两万不等。 第6章 新发现(3) “我们原本认为李海东这个名字可能不是嫌犯的本名,但是按照老刘刚才所说的来看,李海东在此之前使用的手机号码绑定在别人名下的可能性更大。” 个人姓名可以变更,但身份证号码不会变,而手机号码又不能脱离身份证号码单独存在,而通过身份证号码又搜索不到与之绑定过的手机号码,所以大家对这一点也没有异议。 “不但如此,李海东除了自己名下的银行账户,也极有可能在使用别人名下的账户。对于李海东这么一个造假专业户来说,使用别人名下的手机号码和银行账户,绝对不是什么难事。也就是说,我们想要通过手机号码或银行账户搜索李海东社交圈的目的,目前来看是达不到了。但我们也不是毫无收获,至少已经确定了李海东的‘职业’。” 说到这里,李竹道又看着老刘,说:“你刚刚说这是第一个发现,那么另外的发现是什么?” 这回老刘却让欧阳来说。对于老刘的谦让,大家都心知肚明,接下来要说的应该是欧阳的发现。 而老刘则给在座的每个人发了一叠彩色打印纸。纸上打印的是视频截图,大家一眼就认出了图上的人是李海东。前几张图片里的李海东正在小区走路,看起来像在散步。 “根据我们之前通过在白土文小区的走访来看,李海东这人到了家就从不出门,也就是说他从来没有在小区里面散过步。唯独在案发前一天夜里8点20分左右,李海东从1304号房走出来,穿过整个小区,走到了小区门口,并且在门口逗留了十几分钟,什么也没干。” 随着欧阳的解说,大家不停地翻动图片。其中的几张图片里,李海东站在小区门口,一动不动,却又在东张西望。周边除了门口的几盏灯,再远一些的地方就是灰黑的夜色。看起来,有一种李海东正在被黑夜吞噬的错觉。 “我和老刘认为李海东的这一举动有点反常,反复查看这个时间段小区的监控视频,发现李海东极有可能当时是在跟踪一个人。这人是个外卖小哥。” 接下来的几张图片里,一名外卖小哥在前,身穿某团的外卖制服,十分抢眼。李海东总是若即若离的出现他身后。 “我们刚才说了,李海东这人几乎没有任何网购记录。而他莫名其妙地跟踪一名外卖小哥,这就更加值得怀疑。” “根据外卖时间和地点,我和老刘通过服务平台找到了这名外卖小哥。小伙子叫郭怀泽,21岁,年青,中气足,火气大,说话的声音很大,打雷一样。我和老刘将他约过来问话,没进谈话室的时候,他一开口说话,整层楼的人都能听见。一进了谈话室,我和老刘耳朵都要被震聋了,外面的人不知道的还以为我们在逼供,引起被谈话人不满了。” 欧阳一开口说话,大家就情不自禁的想笑。原本十分严肃的案情分析交流,经他一说,莫名的就多了几分喜感。 “根据小郭的反馈,案发前一天夜里7点45分,他接到一个外卖订单,然后到了茶颜色奶茶店取奶茶。结果订奶茶的人却等在店门外,从他手上把奶茶取走,然后要他按照配送地址,也就是白土文案的案发地点,带句话去给1304号房里的人。这句话只有两个字,‘满坨’。” 大家都听得一头雾水。 李竹道问:“什么意思?” 欧阳说:“这是云水县一带的方言,我们队里刚好有那边的人。‘满坨’就是九筒的意思。” “小郭说,订奶茶的人是一名男性,戴着鸭舌帽和口罩,看不到长相,也不大好判断年龄。但从声音来听,应该不年轻。那人给他提出这个要求,他也觉得很奇怪,说一辈子都没见过这种要求。但是那人说,这是他和1304号房里的男主人约好出门打麻将的暗语,主要是为了避免里面的女主人找麻烦。另外还多给了小郭50元钱,现金,还说小郭要是没把这句话带到,那他晚上就得三缺一,到时候就要给他差评。” “小郭按照他的要求,把话带到了1304号房。根据小郭回忆,当时开门的是一名男性,应该就是李海东。李海东只开了一点门,露出头,小郭看不到门后的情况。然后小郭站在门口说了一句‘满坨’。李海东问他什么意思,他说他也不知道,是有人花钱请他跑腿来这样干的。是了,小郭当时还说,李海东听到’满坨’这两个字后,神色比较奇怪,他也形容不出来。我估计就是被吓的,小郭说话声音太大,我要是李海东,一开门就碰到个人对着我打雷一样的喊了句’满坨’,我也会被吓一跳。” “李海东又问小郭那人是谁,长什么样之类,小郭都是一问三不知。之后,小郭就走了。再之后,应该就是李海东跟在小郭身后。小郭对于自己被李海东跟踪这事完全不知情。这里的疑问就在于,李海东为什么要跟在小郭身后?那人请小郭带了句话给李海东,真是约他去打麻将?” “而李海东在小区门口站了十几分钟后,就回了1304号房,这里有他返回的监控记录,之后也没有其外出的影像记录,更没有其他人进入过1304号房的相关记录。这一点,信息组的同志昨天在现场通过电梯口、电梯里和楼梯口的监控,查看有没有不属于李海东那一栋单元楼住户的面孔出入,就已经确定了。也就是说李海东当天夜里并没有出去打麻将,也没有任何人当天夜里去了1304号房打麻将。而当天夜里凌晨,也就是过了三四个小时之后,李海东就将女死者杀害并碎尸。” 这时,老刘已将他们和小郭的谈话笔录一份份的发给了大家,与之一起的还有和奶茶店几名营业员的谈话笔录。 欧阳喝了一口浓茶,然后接着说:“奶茶店的几个营业员,口供比较一致,大致都是说当天是有一名男性来订奶茶,戴着口罩和鸭舌帽,给了他们配送地址,却没给收货人的电话号码,说是手机没带在身上,不记得对方的电话。他们见配送地址很详细,并不影响配送,也就答应了。那人是要他们帮忙直接在店里下单,并且以现金支付。之后那人就出去了。最后,他们当中也有人见到那人在店门口和小郭有交流,但是隔着一道玻璃门,店里的顾客又比较多,所以他们具体说了什么,就不知道了。我和老刘还特意问了他们,那人之后有没有返回过奶茶店,要求他们给小郭一个差评,他们都说没有。” “至于李海东在建设路口一带停车后的行踪,只能看到他在各个停车场下车的身影,戴着鸭舌帽和口罩,至于出了停车场之后,基本就找不到了。也就是说,李海东一出停车场,就有意避开了摄像头。”最后,欧阳又补充道。 欧阳说的这个订奶茶的人,以及他那一句所谓的“满坨”的暗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线索。案发前最后一个和凶案双方有关联的人,嫌疑很大。 李竹道一边吸烟,一边将欧阳的发现和自己的想法一条一条的记在笔记本上。本子上密密麻麻写满了字,所有人的线索、看法或分析,他都记了下来。 李竹道写完最后一笔,抬起头吐了口浓烟。这回他却不急于分析表态,而是问在座的各位还有没有什么要补充。 小王喊了声报告,然后说尸检报告出来了,他和彭杰在回来的途中去了一趟技术中心拿回来了。接着,彭杰就将尸检报告递给李竹道。尸检报告涉密级别较高,不能复印,只此一份。 “技术组的同志说,尸体破坏得太严重,他们好不容易才七拼八凑的凑到一起,从昨天出现场到现在都还没睡过觉。这是他们以最快的速度,做出来的一个初步检测。不出队座所料,死者的dna在失踪人口的dna数据库中匹配不到任何结果。” “但他们也有两个发现。一个是死者背后、胸口、腰部、腿上,有很多旧伤痕迹。这些旧伤起码有十年以上的时间。至于是什么东西造成的,他们叽里呱啦地说了一大堆学术名称,我和老屠都听不懂,就要他们说点能听懂的。通俗地说就是,死者背后的旧伤应该是烫伤,其他位置的伤痕,要么是皮带,要么是棍子,要么就是带刺的枝叶之类的东西造成的。” “另一个就是……死者的年龄,应该是50到60岁之间。”小王说到这里的时候,露出一副连他也不敢相信的表情。 其他人果然被这个线索惊呆了。根据目前的线索来看,死者和嫌犯应该存在某种男女之间的关系。嫌犯36岁,死者却有五六十岁。 “嫌犯有恋母情结?”小吴说。 “李海东这口味,太重了。”欧阳说。 “孽缘,孽缘啊。”即使早就知道了这个真相,彭杰还是感慨了几句。 “也许死者是个富婆,嫌犯是软饭硬吃?”老刘说。 第7章 新发现(4) “都有可能。”李竹道不咸不淡的说,然后扫了一眼大家,意思是问他们还有没有什么线索需要补充。 大家都不说话,都静静地看着他。 “既然都说完了,我就先说一下我和小吴的另一个发现,再作个总结和安排。” “原本是想等你们都说完了,我再接着说。但是老刘的线索,和我们另外两个小组的发现都相互印证,所以我就提前说了一部分。” “还要说的,也还是与李海东名下账户有关。之前说过,李海东近两年多以来,基本都会每天下午或傍晚存入一笔现金。当中即使有中断,也只是一两天、三五天。但是,从今年的3月30日到9月20日,近半年的时间,却完全空白。从9月21日到10月20日,李海东的银行流水中又恢复了存款记录,而这整整一个月的时间内,李海东每笔存款的金额并没有大幅增加,甚至相对于3月30日以前的一个月内,环比有所减少。而在1304号房内,也没发现什么现金。也就是说,存款记录空白的近半年内,李海东极有可能并没有在‘营业’,那他是干什么去了?这是另一个发现,也是第一个疑点。” 大家重新翻开李海东的银行流水,在密密麻麻的存取款记录中,果然找到了李竹道说的这个时间段的存款记录空白。 “欧阳刚才说的那个订奶茶的人,以我们目前掌握的线索来看,我们无法进一步追踪或确定其身份,我们暂时叫他x。这个x的种种行为都十分可疑。从他戴着帽子和口罩出现,到订购奶茶,到他要小郭捎一句话给李海东的种种方式来看,他都是有意在隐瞒自己的身份和痕迹。他到底是谁,是干什么的,为什么要这样干?他的出现和白土文案有什么关系?李海东是在收到他要小郭传递的那句话之后,到了凌晨才开始犯案。这中间是不是有什么关联?这是另一个疑点。” “以我们目前对李海东的了解来看,李海东是一个极力避免与外界有联系的人,他的种种行为也体现了这一点。这与他从事的‘职业’有关。所以,我认为他有牌友的可能性不大。就算是牌友,x也可以通过电话联系,即便是为了避免1304号房的女主人找麻烦,他大可在电话里面和李海东说‘满坨’之类的暗语,没必要这样大费周章。而当天夜里,李海东没有按照所谓的‘暗语’去赴约,x在事后也没有返回奶茶店给小郭留差评。这进一步说明他们之间这种通过暗语约定牌局的方式极有可能不存在,也就是说‘满坨’这两个字极有可能另有所指。” 李竹道一边看着自己的笔记本,一边侃侃而谈,神态专注,表情认真,全无半分平时嬉皮笑脸的样子。 “李海东在听到小郭对他说了‘满坨’后,就跟着出去了。我们可以假设‘满坨’这俩字是他和x之间约定在小区门外见面的暗语。毕竟,李海东从事的‘职业’比较特殊,他和x之间虽然是牌友关系的可能性不大,但也可能存在其他关系,比如他们在‘业务’上是上下游的关系,或者是买卖关系。所以,不通过电话沟通,而采取这种方式见面沟通的可能性也不是没有。但是李海东在小区门口站了十几分钟,x始终都没有出现。是x因为什么原因失约,还是说我们这种假设是错误的?这都有可能。” “以上与x有关的分析和推测,我们都是基于他和李海东之间存在某种关系为出发点,也就是说,我们潜意识里认为他们之间相互认识。我们换一种思路,假如x和李海东之间并不认识呢?” “一个陌生人,请小郭给李海东带了‘满坨’这句话,然后李海东跟着小郭,一直走到小区门口。我们可以揣摩一下,李海东是出于什么目的,或者说他是出于什么心理才会跟着小郭?假设我是李海东,我出现这种反常行为,无非就是两种心理,要么是好奇,要么是警觉。也就是说,‘满坨’对于我来说,肯定具有十分特殊的含义,或者说是有关于我的秘密、软肋之类。也只有这样,我在听到这两个字后,第一反应肯定就是在想,和我说这句话的人是谁,是眼前的小郭?还是真的另有其人,那人会不会就跟在小郭后面?” “而当我一路尾随小郭到了小区门口,慢慢冷静下来,我意识到自己这两种猜测的可能性都比较小,因为那人既然采取这种方式向我传话,那么他就是在刻意避免与我见面。而当我在小区门口站了十几分钟后,发现小郭并不可疑,周围也没有其他可疑人员。这个时候,我已经完全冷静下来,也就想着先回去再说。这样的可能性,是不是也存在?” “而根据小郭反馈,李海东在听到‘满坨’后,其神色反应‘比较奇怪’。从李海东的作案手法来看,他心理素质极高,我认为他会因为小郭说话声音太大,被吓一跳从而出现神色奇怪的可能性不大。所以,我认为真正让李海东‘神色奇怪’的,应该是‘满坨’这两个字。” “综上所述,我认为不管x是谁,也不管他和李海东之间认不认识,可以基本确定的是,‘满坨’这两个字对于李海东而言,应当具有十分特殊的含义。要么是他和别人约定的暗语,但是这个暗语应当与牌局之类的无关;要么就事关他本人的隐秘、软肋之类。但是,这两个字具体指的是什么意思?我们不知道,暂时也没法知道。这是第三个疑点。” 李竹道的分析推测如抽丝剥茧一般环环相扣,有理有据,大家都听得连连点头。 “至于死者身上的多处旧伤,到底是不是嫌犯造成的?如果不是,那么死者在10年前到底经历了什么?如果是,那么很可能死者和嫌犯之间就存在囚禁和被囚禁的关系,但是在案发之前的至少10年时间内,嫌犯为什么又没给死者增添新伤?是嫌犯中止了自己的施虐行为,还是换了另外的不会留下伤痕的施虐方式?这些可能性都有。这是另一点。” “我们刚才说过,由于’职业需要’,李海东在一个月以前极有可能使用的是别人名下的手机号码和银行账号。而他在这一点上也做得很成功,他一个月之前的痕迹,我们通过手机号码和银行账户已经无法追踪。但问题就在于,为什么一个月前,他又开始使用自己名下的手机号码?而他名下的银行账号,更在两年多以前就已经开始办理使用。这是什么原因?或者说,他为什么要从黑暗中走出来,从销声匿迹变得有迹可循?这又是一个疑点。” “这五个疑点,根据目前掌握的线索来看,我们暂时很难开展进一步的调查和分析。所以,不得不暂时搁置。但是,我相信随着调查的不断深入,这些疑点都会一点一点的迎刃而解。” 大家一边听一边记,极为认真,也没有提出什么异议。 “而我们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对于那些可以继续追踪的线索,要集中力量,全力突破。” “我们刚才已经基本确定了李海东的‘职业’。根据以往破获的制假案来看,很多犯人的居住点和制假窝点都分开设置。所以,李海东另有制假窝点的可能性极大。再根据小王和彭杰的分析来看,李海东的制假窝点极有可能在祭旗坡一带,这一点大家也都没有异议。” “李海东将他在居住点,也就是在1304号房内与死者相关的线索都清除得一干二净,包括他本人在案发现场的一切痕迹,他的姓名和身份证号码还是我们根据1304号房的登记情况查出来的。所以,李海东在居住点留给我们的线索不多,这也造成了我们目前破案的举步维艰。” “根据李海东的存款记录来看,10月20日,也就是案发前一天,他还在正常存款。也就是说,当天他应该还在正常‘营业’,那么李海东在案发前就应该没有对自己的制假窝点有过什么清除。而从李海东种种行为来看,包括他的出行方式,使用别人名下的电话号码和银行账号,这些都说明他应当是专业制假人员。也就是说,他长期从事制假的可能性很大。对于一个长期专业制假的人来说,在自己的‘工作’场所,不可能不留下一些蛛丝马迹。” 李竹道忽然提高音量,信心十足地说:“所以,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在祭旗坡找出李海东的制假窝点。只要找到他的制假窝点,就肯定会有新的发现。我就不信一个人可以真将自己过往30多年的痕迹抹除得一干二净,除非他打从懂事起,就开始犯罪,开始隐藏。” 第8章 新发现(5) “祭旗坡那么大,怎么找?”小王提出自己的疑问。这也是所有人的疑问。 “根据信息组反馈的影像来看,李海东在建设路口一带的停车场下车后都戴着鸭舌帽和口罩,也就是说他在祭旗坡一带活动时,仍是这样装扮的可能性很大,那么在祭旗坡一带有人见过他面貌的可能性不大。如果拿着他的照片在祭旗坡一带进行地毯式排查,耗时耗力不说,很有可能还会一无所获。”欧阳说。 “打一场人民的战争,通过媒体发动广大人民群众提供线索的话,时间上来不及,而且会进一步刺激社会舆论。之前你们出外勤的时候,处座来问过案情,看他那个样子,市里和局里给他的压力应该都很大。而且欧阳刚才也说了,李海东极有可能在自己的制假窝点附近仍是戴着帽子和口罩活动,所以这个办法最终也极有可能收获甚微。”老刘说。 “根据以往破坏的制假案来看,制造假证的多为图文店、打印店、广告设计店和照相馆一类。李海东的制假点如果是这些门店,那么现在肯定处于关门大吉的状态,我们可以锁定这些已经停止营业的门店作为重点排查目标。但是,李海东在祭旗坡一带租一套住宅房用作制假窝点的可能性也很大,也极有可能还是用假身份证办的租房手续。如果从这两个方面同时着手,倒也可以试试。不过,房屋出租这一块,肯定有业主不是通过中介或网络平台发租。所以,我们也没法确保不遗漏。”彭杰的言下之意是通过发租平台和中介调取租房人信息,再逐一排查。 “别看我,你说怎么办就怎么办。”见李竹道投来询问的目光,小吴说,“打架的事你可以问我,也可以找我。这种事,你懂的。” 大家都心照不宣地笑了笑。 李竹道说:“要找出李海东的制假窝点,没这么难。根据我们现有线索,可以将目标范围不断缩小。” “我们之前说过,李海东在农业银行祭旗坡分行存款的频次最高,也就是说他在这里出现、活动得最为频繁,那么他的制假窝点就在这家银行附近的可能性是不是很大?” 大家眼前一亮。 李竹道却继续将范围缩小:“李海东以为只要戴着帽子口罩出门,别人看不到他的脸,就安全了?我看他是自作聪明。帽子口罩,就是他最大的特征。凡是从建设路口载客,接载的乘客戴着帽子口罩,乘客以现金支付,并以农业银行祭旗坡分行附近为终点的摩的、的士,就是我们的重点目标。李海东的行程堪称规律,这一个月内基本都是固定的以建设路口为中转站,然后换乘到达制假窝点。所以,在时间段上,也只需要锁定在案发前的三五天内,同时满足以上几个条件的摩的、的士,知道他们最终到了农业银行祭旗坡分行附近的哪一个地方,那里就是我们的排查目标。” 大家都如梦初醒,甚至摩拳擦掌地跃跃欲试。 老刘补充说:“摩的一般都有比较固定的摆租点,只要在建设路口找到那几个固定的摆租点,问问摩的师傅就成。的士载客情况可以请出租车公司提供,出租车公司也肯定愿意配合,问题就在于出租车司机,他们要是不愿意配合,不主动向公司报告出行记录,即使有满足那几个条件的出租车,他们要是不说,我们也不知道啊。” “告诉出租车公司,要他们转达,要是有所隐瞒,破案后会以涉嫌窝藏、包庇等,向相关人员追究法律责任。”李竹道不以为然,轻描淡写的说。 大家都有些错愕,齐刷刷地看着李竹道。小吴从警的时间不长,以为这是到了自己的业务盲区。其他人从警时间都在十年以上,可从来没见过,也没听说过法律上还有这么一条。 “可以这样?”老刘小心翼翼地问出了大家的心声。 “当然不可以。”李竹道说,“这是骗他们,吓他们的。你只要这样说,那些出租车司机才不敢有所隐瞒,而且肯定会抢着报告出行情况,我们还能事半功倍。” 大家又齐刷刷地收回目光,再次折服。 “与李海东通过电话的那36个人,仍然不能放过,来历不明的x也有可能就在当中。所以,要再和他们联系,看能不能从当中排查出x。同时,要想办法让他们说出和李海东之间的沟通情况,李海东说了什么,做了什么,甚至在什么地方什么时间放了个屁,我们都要知道。” 那36人同李海东之间极有可能存在假证交易关系,在没有实质证据的情况下,想要他们主动交代违法行为的可能性不大,所以李竹道在这里用了“想办法”这个词。显然,这不是一个容易完成的任务。 散会后,大家继续开工。 小王和彭杰负责联系那36个人。 一般制假案件中,其犯罪网络分为“原材料批发商”“原材料零售商”和“制售假证、假章人员”三个层级。根据李海东频繁且金额不大的存款记录,和藏头匿尾的出行方式来看,其属于第三个层级的可能性更大。因为前两个层级,一般都有明面上的合法工厂或商铺作为掩护,出门出行大可不必偷偷摸摸。至于那36个人当中,有没有前两个层级的人员,暂时无法确定。 另外,行为人买假证的情节不算严重的,不算刑事案件,只属于违法行为,由公安机关给予相应的治安处罚,情节特别轻的,也不需要给予治安处罚,只是批评教育,让行为人遵守相关的法律规定,不要买假证;情节严重的,才算刑事案件,至于达到何种程度才算严重,必须根据具体的违法行为进行确定,比如行为人购买大量假证,并且使用出去的,应当属于情节严重的,行为人涉嫌构成刑事案件。这些人的违法行为到底有多严重,构不构成刑事犯罪,也无法确定。 小王和彭杰商量了一下,认为将这些人一个个喊来队里问话太费时间精力,而且当务之急是要侦破白土文案,他们的工作重点是从这些人当中获取他们同李海东之间的沟通情况,然后试着筛选出有利于案件侦破的信息。 所以,为了加快进度,他们决定另辟蹊径,也决定从这些人口中套取情报后,再将相关线索移交给祭旗坡属地公安部门,由他们视情况决定是否立案调查。都是从警十余年的老油条,早就学会了不给自己“添麻烦”,尤其是在这个全支队上下都忙得焦头烂额的时候。 “喂,您好。请问是张德彪张先生吗?”小王拨通了第一个手机号码。通过手机号码,很快就能追踪到机主的实名。 “您是哪位啊?”出乎意料,电话里传来的竟是娇滴滴的女人的声音。 “您不是张先生本人吧?”小王问。 “他是我老公,您找他什么事?” “张太太,您好。我们是售后服务人员,有件事要和张先生本人确认。” 女人在电话里面莫名其妙的喜滋滋地“哦”了一声,然后嗲声嗲气地喊几声“彪哥”。 “歪!”很快,电话里传来一个粗犷的男人的声音。这声音让小王一听,就莫名其妙在脑海里出现了一个大光头、大金链子、大腹便便的中年男人的形象。 “张先生,您好。我们是售后服务人员。”小王说。 “神马售后服务?” “就是前段时间,您在我们家买的那个东西……”小王试探着说。 “神马东西呀?”张德彪似乎记不起来了。 “就是那啥,一个证件。”小王继续试探。 “哦……”张德彪压低了声音,问:“你们这个,还有售后服务?” “没办法,这年头,干啥都竞争大,不搞点特色出来,抢不过别人。” “哦。那你们是要搞啥服务?” “说是售后服务,其实也是业务扩张。就是说,我们这里有‘老带新’活动,只要您能推荐一名‘新客户’,最终和我们成交,那我们就按照成交额的30%给您一笔提成。您肯定也不差这点钱,不过钱嘛,多多益善啊。” “哦……这个事,你们直说就成,还说神马售后服务,绕这么老大一圈子干啥?” “我们这个事,也不大好一开始就拿出来说,起码得确定您对我们没有恶意,对不对?” “也就一破证的事,你们整得和地下党似的,还怕我是公安呐?” 小王“嘿嘿”的干笑了几声。 “具体要怎么合作?”张德彪问。 “很简单,就是您推荐的客户,来找我们办事时,只要说一声是您介绍的,我们就算您一个业务,提成是转账还是微信给您,都由您说了算。我们这一行最看重的就是信誉,您完全不用担心我们会赖账。” “嗯哼,我量你们也不敢。” 第9章 新发现(6) “那是,您只要一个匿名电话打给110,我们就完蛋大吉。我们心里有数。不过,您也得满足我们一个条件。” “要我转钱给你们啥的,就不用谈了。” “怎么可能。我们也就进一步确认一下您是不是张先生本人。毕竟,我们是干这一行的,要不是因为您在我们这里有过‘业务往来’,我们也不敢打这个电话。” “还得纳投名状呐?”张德彪不失幽默的调侃了一句,继续说道:“要怎样确定身份?首先声明啊,你们要是想要我个人的隐私信息,我告诉你,没门。” “没那么复杂。您只需要告诉我,您和我们老板当时是怎样‘成交’的,我们也就能确认您的身份。毕竟,这件事只有您和我们老板知道。当然,现在我也知道了,主要是老板为了我们沟通方便,就告诉我了。” “这倒是个好办法。你等我一下……” 然后,张德彪找了个方便说话的地方,将他和李海东“成交”的过程一五一十地说了一遍。 张德彪办的是假离婚证,按照他的说法,是用来给他“女朋友”看的。至于他“女朋友”是不是先前接电话的那位,小王认为极有可能就是。 根据张德彪的回忆,他与李海东一共只通过4次电话。当然,他也不知道和他通话的姓谁名谁。他是因为有“办证”的需要,才想起到祭旗坡一带转转,然后在公共厕所发现了一墙壁的小广告,随便找了个电话号码就拨了过去。 第一通电话里,张德彪只向李海东咨询了一下价格,由于当心被骗,所以没着急下单。第二通电话,张德彪问怎么交易,李海东要张德彪将他夫妻二人的证件照和身份证号码放在汽车站公共厕所指定的抽水马桶的一个水箱里,同时口述了一个银行账号,要张德彪以现金方式存进去2500元钱,完了再告诉他。第三通电话,张德彪告诉李海东已经转账,李海东要张德彪一天后再等电话。第四通电话,李海东告诉张德彪,“离婚证”放在农业银行祭旗坡分行公交站垃圾桶里,要他直接去取。 小王仔细对了一遍李海东和张德彪的通话记录,发现通话次数确实只有4次,通话时间或长或短,符合他们之间每次通话内容长短不一的描述。 小王抱着试一试的态度,问张德彪还记不记得账户号码。出乎意料,张德彪居然将李海东当时给的账户号记在了手机备忘录里。张德彪不疑有他,报了一串数字给小王。至于转账时看到的户主姓名,张德彪却不记得了。 “张先生,您还记得茶颜色的奶茶吗?”小王突然问。 “神马乱七八糟的。”张德彪的语气没有任何波澜变化,“我只记得大明湖畔的夏雨荷。” 小王和彭杰交换了一个眼神,认为张德彪是x的可能性不大。 要挂电话时,张德彪居然问能不能将分成点提高到40%。 也不管张德彪在电话那头会不会一头雾水,小王没好气的在电话里头开骂:“你他娘的想钱想疯了!” 挂了电话,彭杰摘下耳机,将记录下的银行账号递给小王,说:“这多半是李海东使用的别人名下的账号。” 小王点点头,说:“拿给信息分析组的吧,让他们先查查。” 彭杰说:“祭旗坡的中心汽车站是堰城最大的汽车站,人流量大,那里的公厕有时候都要排队。李海东要张德彪将所需资料放在那里,即使张德彪是我们放出去的诱饵,李海东仍然可以混在人流当中伺机将资料取出,更能借机逃跑。” 小王认同。 小王和彭杰分工明确。小王负责打电话,彭杰负责监听录音。不单独行动,是刑警办案的重要纪律。 小王满嘴放大炮的特长,终于找到了用武之地。李竹道特意将他安排在这里,的确是独具慧眼。 第二个电话是打给一名叫易可的年青人。从身份证号码来看,这人才22岁,年龄上不符合小郭对x的描述,直接被排除在外。但小王决定用另一种方式从他嘴里套话。年轻人嘛,阅历浅,不经吓。 经确认对方就是易可本人后,小王单刀直入:“易可同志,我们是堰城市刑警支队,正在办理一起制假案,根据犯罪嫌疑人……” “嘟,嘟,嘟……”电话里头传来忙音,易可直接挂了电话。 “神马意思?”小王端着电话听筒,十分恼火的说。 彭杰摘了耳机,说:“最近有很多冒充公安部门办案的诈骗电话。” “草率了。”小王想了想,认为接着打这个电话实在不妥,说:“这个电话最后由你来打,换个座机。” “还是用你之前的那一套靠谱点,人嘛,都爱占点小便宜。”彭杰一边戴耳机,一边说。 老刘和欧阳负责在建设路口一带对摆租的摩的司机问话。 堰城也出台过“禁摩”令。但人民群众的智慧是无穷的,出于谋生需要,一些人购置了两轮电动车摆租。两轮电动车不是摩托车,“禁摩”令禁的是摩托车,不是电动车。“摩的”短暂的销声匿迹后,换了一副马甲如雨后春笋般又出现了。 摩的师傅一般会选择在商场、小区出口或背街小巷等人流量较大的地方摆租。建设路口是繁华的商业地段,基本都是商场和写字楼,范围不大,摆租点不多。 老刘和欧阳在每个摆租点逐个找摩的师傅问话。 一连走了4个摆租点,问了11个摩的师傅,要么说没什么印象了,要么就直接说没接待过戴帽子和口罩的顾客。 到了第5个摆租点,问到第13个姓罗的摩的师傅的时候,终于听到了好消息。 罗师傅说:“那人一米七五左右,戴口罩和帽子,就在10月17日早上7点多,应该没到8点。我每天早上7点左右出门送小孩上学,完了来这里摆租。那天小孩发高烧没去学校,我7点出来直接到了这里摆租。” 身高符合。李海东每天早上7点左右出门,即便在堵车的情况下,到达建设路口也顶多只要半小时左右。所以,时间上也符合。 老刘和欧阳对视一眼,老刘问:“师傅,您每天接这么多人,您这记性也不赖啊。” “嗨!主要是满大街戴口罩帽子的没几个。他那一副打扮,把自己遮的严严实实,生怕露脸了一样,要么是杀人犯,要么是个病秧子,想不记得都难。” 罗师傅说到这里,看了一眼老刘和欧阳,问:“警察同志,那人真不会是个杀人犯吧?” 老刘满脸严肃地说:“无可奉告。” 欧阳停下手中的笔,问:“您还记得他到哪里吗?” “到中心汽车站,车费只要20块,他给了我一张50块的现金。我没带现金,就说要微信找钱给他,可我这手机反应太慢,点了半天微信都没打开,他就说算了。估计是赶时间坐车。” 中心汽车站还在农业银行祭旗坡分行的那一头,离农业银行祭旗坡分行较远。 目的地对不上,空欢喜一场。 罗师傅之所以记得这么清楚,估计也是和白赚了30元钱的关系更大。 “警察同志,戴口罩和帽子的男性我只接过这一个,女性我倒是接的次数比较多,还是同一人。他们也接过。”罗师傅坐在电动车上,指了指离他不远的另两名摆租的师傅。那两位师傅点点头,表示确有其事。 见再无有用的信息,继续问下去,这帮暂时没什么生意的摩的师傅也只会越扯越远,老刘和欧阳礼貌性的和他们交流了几句,合上笔记本准备去下一个摆租点。由于会错过一些已经出车的摩的,他们还打算再返回走第二遍,甚至第三遍。 李竹道和小吴直接到了堰城出租车行业协会。 本来他们衔接交通运输部门,是想要对方提供本市出租车公司的相关信息,然后通过出租车公司向司机发送语音,了解情况。结果交通运输局的同志告诉他们,直接找出租车行业协会即可。还说,一般与出租车行业相关的国家政策,他们都会通过行业协会发送到各家出租车公司,在一些急难险重的特殊时期,他们甚至会通过行业协会请出租车司机给予志愿服务,比如高考期间、冰雪灾害期间。 李竹道和小吴亮出证件,说明来意后,接待他们的朱会长笑着说:“警察同志,找个人而已,小事,没必要大老远亲自跑一趟。” 行业协会办公地点位于达相出租车公司,朱会长也是该公司的法人代表。从市公安局驾车到达行业协会费了一个多小时,朱会长这句话倒也不是客套。 原本李竹道还担心出租车司机会不配合,结果朱会长哈哈一笑,说:“您要是通过出租车公司和他们对话,有些人可能真会抱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理,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您来找我们行业协会就不同了。他们平时和自家的出租车公司有个什么劳资纠纷、合同纠纷,都是我们协会出面沟通解决。有时候出了一些车祸事故,出租车公司不愿承担太多责任,也是我们协调处理。” 第10章 新发现(7) 然后,朱会长喊了一个叫小刘的人进来,对他二人说:“您二位具体要找个什么人,只管和小刘说。那人只要在我们堰城坐过出租车,我保证10分钟之内就把他揪出来。” 朱会长一点也没吹牛。他们找人的办法很简单,也很有效率。 小刘按照李竹道的要求,口述了一段语音,也就是问近几天有哪位师傅接过一名戴帽子和口罩的30多岁的男性乘客,身高一米七五左右,时间是每天早上7点20左右,在建设路口上车,目的地是在农业银行祭旗坡分行附近,用的现金支付。最后,小刘还特意加了一句,要是没接过的就不用回复,人太多,听不过来。 然后群发到了6个微信群。 很快,有3名师傅分别在不同的群里回复了语音消息。前两名师傅说他们接的那人啥都对的上,就是目的地对不上,那人要去的是中心汽车站,估计是去赶车。第三名师傅说他在三四天前接过这么个人,目的地在祭旗坡的法苑小区,离那家农业银行直线距离不超过500米。 李竹道很快和这几名出租车师傅取得联系,问了几句话,然后草草和朱会长打了声招呼,就夺门而去。 二人才上路没多久,小王和老刘一前一后很有默契的打了电话来汇报工作。 小王的36个电话打完了,除了少部分人把他当成骗子,其他人所说的和张德彪基本都大同小异,无非就是通话次数的不同。小王向李竹道汇报的内容大致就是张德彪说的那些。至于嫌疑人x,也暂时未发现有疑似人员。 老刘说暂时没什么发现,顺便提了一句,说有个姓罗的摩的师傅反映,接过一个疑似李海东的人,但目的地却是中心汽车站,还说他们接过戴口罩和帽子的女性乘客比较多。 李竹道一言不发的闷头开车,过了一会儿,却忽然要小吴打电话通知小王和老刘,要他们立即去中心汽车站进站口旁的和谐小区。 小吴一头雾水。 “从建设路口到中心汽车站要经过农业银行祭旗坡分行。李海东的窝点要是在中心汽车站,那么他每天返回白土文小区期间,中途去银行存款,也可以顺便将各类假证放在公交站的垃圾桶里。”李竹道说,“老刘口里那名姓罗的师傅,还有另两名出租车司机说的那人,也有可能就是李海东。而中心汽车站进站口旁边仅有一个和谐小区,李海东要是把窝点设在这里,他每回去和谐小区,别人都会误以为他要去赶车。” “那我们还去不去法苑小区?”小吴问。 法苑小区的嫌疑暂时无法排除。 “去!” 李竹道和小吴在法苑小区一打听,听说这么个整天戴口罩和帽子出门的人,今天还活蹦乱跳的刚回家,他们就知道找错了,结果被他们问话的居民却一脸神秘的说:“警察同志,那人一看就不是什么正经人,一个大男人整天戴口罩和帽子出门,肯定没干好事,你们一定要好好调查一下他。” 李竹道和小吴一听,心想那人万一真做过什么见不得光的事,碰上了不管也不行。 于是,问到那人的住址,就直接敲门而入。 那人自始至终都戴着口罩,全程看也不看小吴,对小吴的问话也爱搭不理,只目光盈盈的盯着李竹道看,看得李竹道一身发毛。 小吴问他为什么一天到晚戴着口罩和帽子出门时,那人才十分不情愿的摘下口罩,对着小吴翻了个白眼,嘀咕了一句:“女人就是麻烦。” 转头却朝李竹道抛了个媚眼,指着自己的下巴说:“小哥哥,我最近做了下巴,还有一丢丢小疤,你说出门能不戴口罩嘛?” 李竹道看到他喉咙上的喉结,打了个寒颤,起身就要走。 那人却挽着李竹道的胳膊,娇滴滴的说:“再坐坐嘛。” 小吴忍无可忍,骂了一句:“死人妖!” 那人早就看小吴不顺眼了,回骂了一句:“臭娘们!” 骂完之后一手叉腰,一手捏着兰花指,推了小吴一把,结果手刚接触到小吴的身体,就被小吴一把抓住来了个过肩摔。 “她打我……小哥哥,你要为我作证,这臭娘们打我。”那人躺在地板上,一副梨花带雨的样子。 “我瞎,什么都看不到。”李竹道窜了出去,留下这么句话。 和谐小区是个安置小区,里面的住宅楼楼层不高,都是楼梯房。 小刘和老王两个组四个人通过逐户走访,问小区住户有没有见过一个经常戴口罩和帽子的男人在这里出现,很快他们就将目标锁定在一栋五层高的独栋楼房上。 这是安置小区的17号楼。楼房的一楼是车库,也可作为门店,二到五楼是住宅楼。楼房大门是老式铁门,门后就是楼梯。这时,已经到了夜里7:30,铁门外红绿相间的警灯不停地闪烁着刺眼的光芒,将周围的警戒线照得更加显眼。 李竹道拨开警戒线外密集围观的人群,向执勤人员亮了一下证件,然后和小吴直接上了五楼。 李竹道一进门,随着他目光的移动,老刘就开始在旁边介绍:“这一屋子,假银行流水60多套,空白的假产权证、假结婚证、假户口簿等3000余本,以及全国多个省市公安、民政、交通等行政机关的假公章2000余枚。还有光刻机、电脑……” 李竹道对这些不感兴趣,说:“这些在事后都移交给属地公安部门,制假的案子我们现在没空管。说说其他的。” “房子的主人名叫王芳,女性,52岁。房子为她单独所有。一楼到四楼什么都没有,暂时也没发现有人居住的痕迹,至于会不会有指纹之类,技术组的同志还在作地毯式的搜查,你刚才上楼应该都见到了。整个小区,居然没人知道王芳的电话号码,也都说得有大半年没见过她人了。” “失踪?有没有家属报案?”李竹道问。 老刘摇头,说:“根据目前附近居民的反馈,王芳早年离过婚,之后一直未婚,带着一对双胞胎儿子。后来两个儿子都在外地读书工作、成家立业,很少回来。六七个月以前,有人看见王芳急匆匆的出门,和她打招呼问她去哪里,她只说有急事,也没说去哪里,之后就再也没见她出现过。李海东是在一个月之前才开始在这栋楼进出,基本不和邻居们有交流,这一点符合他的特征。也有人问李海东是不是租了王芳的房子,他承认是,但是不知道真假。” “李队,有重大发现。”小王忽然从门外窜进来,手里捏着手机,屏幕上亮着李海东的照片,说:“这一个月以来,附近的居民从来只见进出这栋房子的人戴帽子和口罩,问话时,有居民问这人到底长什么样,他们以后万一碰见也好多个心眼。我拿了李海东的照片,本来想告诉他们,这人你们以后可能再也见不到了。结果,他们看了之后说这人有点面熟,想了半天才说这人和王安王康两兄弟很像。就是王芳的那对双胞胎儿子。这两兄弟打从初中开始就在外地寄读,邻居们都很多年没见过他俩了,所以也不敢确定。” 这时,信息分析组打了个电话给彭杰。 彭杰刚才是和小王一起进来的。他挂了电话后,说:“李海东之前要‘买家’转账的那个银行账户,户主就是王芳。” 李竹道一声不响的走到阳台上,开始抽烟。 大家很有默契的不去打扰他。 十几分钟后,李竹道走回客厅,说:“有一点,我们必须重新认定。就是死者和嫌犯之间的关系。根据我们之前掌握的线索,死者和嫌犯并没有过婚姻登记,但是根据1304号房的邻居们反馈,他们时常发生口角,还有李海东在微信群里的自曝,所以我们也潜意识认为他们之间可能就是情侣关系。但是,尸检报告证实死者是50到60岁之间。当时大家说嫌犯可能存在恋母情结,甚至在软饭硬吃,这些都有可能。但还有一种可能,我们偏偏就忽视了。那就是死者和嫌犯之间,是不是有可能存在母子关系?” “王芳的年龄为52岁,符合尸检鉴定结果。王芳急匆匆的出门,至今没再出现过,她到底是死是活?李海东用了王芳名下的银行账户,还有他本人像极了王氏兄弟,难道这些都只是巧合?死者有没有可能就是王芳,李海东是不是就是王氏兄弟之一?” 大家都被李竹道的这个假设惊呆了,却又无法反驳。 “我们之前只顾着给死者做尸检,将她的dna在失踪人口dna数据库中进行匹配,完全忽略了将其与嫌犯的dna进行匹配。” “一个寡居多年的女人,靠什么维持生计?靠什么将两个孩子抚养成人?这个窝点到底属于李海东,还属于王芳?李海东如果就是王安王康两兄弟之一,那么他继承王芳的这一制假窝点,是不是也完全说得过去?老刘和欧阳说,建设路口一带的摩的师傅接过戴口罩和帽子的女性乘客比较多,还是同一人。这人是不是有可能就是王芳?她多年以来靠着这门‘手艺’维持生计,甚至‘发家致富’,养成藏头匿尾的出行习惯,完全说得过去。” 第11章 新疑问(1) 嫌犯李海东与死者的dna相似度达到9999%,为母子关系。技术组的鉴定结果在第二天就出来了。虽然大家都早已做好心理准备,却仍被这一结果震惊到哑口无言。 母子之间,到底有什么仇什么怨,才能酿成这样的人间悲剧?这是悬在专案组所有成员脑海中的疑问,却都十分默契的谁都没问出一个字。 大悲无言。问什么,说什么都是多余。 天气似乎一下转凉了,大家忽然觉得空气中多了些许冷意。 “李海东到底是王安,还是王康?我们暂时不知道,也就暂时称其为李海东。”会议室里,李竹道在汇报调查情况。 今天出席会议的,不仅有马支队长,还有市局的一把手和几名副局长。白土文案本就性质恶劣,影响极坏,再加上马支队长突然向市局报告的嫌犯和死者之间的母子关系,这让居于幕后发号施令的刘劲松刘局长再也坐不住了。这件刑事案不仅践踏了法律底线,更在践踏道德伦理和公序良俗的底线。刘局长第一时间就下达了封口令,严令保密工作不容有失,谁走漏了消息就拿谁是问。铺天盖地的各方舆论已经让他焦头烂额,来自省厅和市领导的压力已经让他不堪重负,在未真正破案之前,这种冲击性极强的负面消息一旦泄露只会让社会舆论火上添油、雪上加霜。不管出于工作需要,还是案子的复杂严重程度,都让他认为有必要靠前指挥,听取一线办案人员的工作汇报。 李竹道将前期的工作开展情况和案件本身存在的疑点一一汇报完之后,开始陈述当前案件侦破工作存在的困难:“目前,我们掌握到的线索、证据还是太少。嫌犯李海东和死者是母子关系,但我们目前却没有直接证据证明死者就是王芳,除了身份证上的照片,也没有其他有力证据,证明李海东就是王氏兄弟之一。” “什么意思?”分管刑侦的张孝和张副局长问。 “死者的面貌和手指被毁,一切和身份信息有关的证件也都被毁,1304号房也提取不到任何指纹信息。也就是说,仅从死者的尸体出发,我们无法证明她的身份。技术组也未从和谐小区17号楼提取到任何毛发线索,我们想要通过dna对比验证的方式,证明死者就是和谐小区17号楼楼主的办法,也达不到。而李海东和王氏兄弟之间,除了身份证上的证件照一模一样,再无其他有力证据证明李海东就是王氏兄弟之一,更无其他线索证据让我们区分他到底是王安还是王康。”李竹道说。 “这个……李海东真能做到将一切痕迹都抹除?”张副局长的口吻透着质疑。凡走过必留下痕迹,人类无论做过何种接触,一定会留下微迹证。这几乎是现代刑事鉴识科学的基石。张副局长的潜台词,就是认为办案人员在侦察过程中是不是存在疏漏。毕竟,连电脑机器都有出错的时候,更何况是人。 张副局长的话让专案组部分同志脸上或多或少挂着不愉。大家忙得脚不沾地,已经连续两个昼夜都没好好睡上一觉,连去拉泡屎都没工夫,现在居然还被质疑工作不够细致认真,换谁都会心里不舒服。尤其是小王,听了这话之后就是一副鼻孔朝天的样子,还好他级别不够,坐在后排,没人注意到。 “技术组,向组长,你向局领导汇报一下技术鉴别工作。”支队长马弘文面无表情,看不出任何情绪变化,直接点将应对。 技术小组负责人是向娟。向组长之前做过“鉴黄师”,开口讲段子的时候,队里许多中年油腻男都得掩面而逃。 “根据我们之前掌握的线索来看,李海东在案发前几个小时,也就是20日下午还在农业银行祭旗坡分行存款,通过银行视频也证实当时存款的是李海东本人,也就是说李海东在案发前的几小时内并没有任何异常。换句话来说,李海东在案发前应该并未对17号楼有过抹除指纹之类的清理。” “但是,我们在17号楼内,包括在案发现场前后进行了三次地毯式排查,都没有发现任何指纹印记。而李海东对17号楼也确实未做过任何清理,因为我们在17号楼里的制假设备和假证上提取到了大量的手指印。各位领导,请听清楚,我这里说的是手指印,不是指纹印。” 向娟眼里布满血丝,一脸疲态,说到后来特意提高了音量。随着她的陈述,会议室的投屏上,很快显示出许多不带指纹的手指印。 “李海东这是将自己的指纹磨平,还是通过其他方式将指纹毁坏,还是戴了尼龙手套之类?”张副局长盯着投屏,问。 “根据信息组调取的各类监控视频来看,李海东出行除了帽子和口罩,从来不戴任何手套。所以,我们在他车上也搜集过,很遗憾,也只发现了手指印。我们最开始也怀疑李海东是不是在手指里侧涂抹了一层透明指甲油,或者将自己的指纹磨平,甚至通过一些极端的方式将自己的指纹毁掉,比如烧伤、烫伤,将手指插入硫酸之类。这样一来,他在日常生活中即使会留下手指印,也不会留下指纹印。所以去了一趟医院,结果却发现李海东压根就是个没有指纹的人。”向娟说。 李海东从13楼一跃而下,却并没有死,现在还躺在医院里挂着呼吸机,一直没醒。医生说,有可能会变成植物人。这一点,在座的每一位都知道。 根据有关法律规定,唯一的犯罪嫌疑人死亡的,应当撤销案件。李海东没死,案件本身又影响极大、疑点诸多,白土文案也就必须得立案侦破。 “你再说明白一点,没有指纹是什么个情况?”刘局长终于开口说话了。之前听取马弘文的汇报,他当然也能嗅出这个案子绝非简单的杀人碎尸,而仅从目前来看,这一案件的复杂程度已经超出了他的预估和想象。 “其实也就是一种十分罕见的疾病,叫‘皮纹病’,患有这种病的人天生没有指纹,分泌的手汗也较少。除此之外,身体不会有其他不适或异常。医生说,这种病一般都由基因突变引起,也就是说具备遗传性。”向娟说。 这时,投屏上显示的是李海东所在医院开具的关于李海东患有皮纹病的证明,上面加盖了“堰城市中心医院”的公章,十分显目。 “也就是说,想要通过指纹对比,确认李海东是王氏兄弟之一的目标也达不到?脚趾纹呢,户籍系统内也没有录入?”刘局长问。 向娟点头称是,然后就刘局的第二个问题展开阐释:“这也是我接下来要说的。李海东的身份证,经查,其更换时间为2011年4月8日,有效期为20年,签发机关为堰城市公安局雁山分局。由于当时新修订的《居民身份证法》并未正式实施,公民在办理、换领身份证时是否录入指纹或脚趾纹,主要采取自愿原则。所以,李海东的身份信息在公安户籍系统内并未录入指纹或脚趾纹,也未有是否属于残疾记录。” 新修订的《居民身份证法》于2012年1月1日才开始实施,其中明确规定公民申请领取、补领、换领身份证必须登记指纹信息。而对于不能录入指纹的情况,也有详细规定:采集有指纹的手指的指纹,并注明无指纹的手指;所有指纹都没有的,如双上肢缺失的,可以采集脚趾纹;所有指纹无法采取的,可以注明并记录残疾状态。李海东的身份证迄今为止还能有效使用,未曾换领,也就未进行脚趾纹录入或有关记录说明。 大家都盯着屏幕上李海东身份信息的正反两面截图。这些资料都是从户籍系统内通过查询截图而来,并不是李海东的原始身份证件。 刘局长皱着眉头,又问:“王氏兄弟的身份证号码呢,和李海东的身份证号码也对比不上?” 向娟苦笑着说:“一般情况下,公民的姓名更改,户籍系统内会在姓名一栏注明曾用名,身份证号码也始终不会改变。但是,我们都低估了李海东和死者,或者说是王氏母子的能力。” 这时,投屏上跳出了王氏兄弟和李海东的身份证正反两面截图,每张身份证正反两面呈上下摆放,三张身份证呈直线摆开。 “大家可以看到,李海东的身份证号码和王氏兄弟的身份证号码不一致,户籍地址不一样,但是出生日期一致,证件照上的人也长得一模一样。王氏兄弟身份证的签发机关为堰城市公安局三清分局,其有效期也一模一样,都是从2011年4月15日到2021年4月15日,和李海东身份证的有效期限前后只差了7天。王氏兄弟的身份信息也同样缺少指纹录入。根据外勤组李竹道同志的推测分析,李海东,或者说王氏兄弟极有可能办有两张身份证号码和姓名完全不一样的身份证。这也是信息组的同志前后在查询李海东和王氏兄弟的身份信息时,未曾发现他们有曾用名的原因所在。” 第12章 新疑问(2) “一个人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身份证的情况并不少见。比如,2013年陕西“房姐”事件,罪犯就有4个户口和相应的身份信息。王氏母子本就是‘造假专业户’,在电脑未大规模普及以前,自制各种假的出生证、准生证之类申领多张身份信息的可能性确实存在。”马弘文从投屏上收回目光,说道:“我们之前办理过一个案字,罪犯也有两个身份证,但他的两个身份证并不是恶意申领,而是早年其父母离婚,生母带着他跨省改嫁,其生父和继父户口本下各有一张身份证,姓不一样。此外,由于历史政策原因,一些怀孕的妇女为躲避计划生育回了异地娘家,小孩出生后,父母双方在缺乏沟通的情况下,分别在不同的地方为婴幼儿办理了户口信息,后续也会出现同一人有两张不同身份证的情况。” 马弘文想了想,又补充道:“王氏兄弟,或者说李海东,办理多张身份证件到底是有意还是无意,我们暂时无法确定。当然,我们也怀疑李海东和王氏兄弟根本不是我们推测分析的那样,也就是说他们本身就毫不相干,是不同的人。可身份证上照片里的人长得一模一样,这些该怎么解释?有效期前后只差7天,在电脑尚未普及的年代,王芳带着王氏兄弟左脚在雁山分局申领了身份证,右脚又跑去三清分局申领,之后多张身份证按期更换,这种可能性完全存在。” “也就是说,通过身份证号码对比,确认李海东就是王氏兄弟之一的办法也行不通。”刘局长想了一下,又问:“和谐小区17号楼,如果是王芳的制假窝点,尔后再由李海东继承,那么在窝点内,为什么没有王芳的指纹?还是说,李海东的‘皮纹病’是遗传自王芳,或者说王芳的身份证也是2012年之前申领,并且还在有效期内,所以王芳的身份信息也没有指纹录入?” 马弘文示意向娟继续。 “正如刘局所说,王芳的身份证还在有效期内,其身份信息也确实没有指纹录入。”向娟指着投屏上王芳的身份信息截图,说道。 大家的目光再次集中在投屏上,只见截图上其有效期限为“2011415到2021415”,和王氏兄弟身份证的有效期限一模一样,看来这母子三人还是同一天去换领的身份证。 “此外,我们在17号楼提取的手指印,通过对比分析,应该是属于两个人,并且从粗细程度看,也应是一男一女,也就是说这些手指印属于李海东和王芳的可能性较大。但是两个人的手指印都没有指纹,刘局说的王芳也有‘皮纹病’的可能性确实存在。但李海东的’皮纹病’也有可能是来自父系遗传,也就是说王芳也有可能有指纹。” “根据最新的尸检情况来看,在煮过死者头部和双手的‘汤水’里,发现了硝化纤维成份。这种化学物质除了应用于生产各色赛璐珞、电影胶片、硝基漆片以及炸药等方面,还是指甲油不可或缺的组成成份。也就是说王芳应该有涂抹指甲油的习惯,但是她的指甲油到底是涂在指甲上,还是涂抹在手指里侧用以遮盖指纹,则无法确定。要是她有指纹,而将指甲油涂抹在手指里侧,那么她在17号楼里只留下手指印而没有指纹,这也完全说得过去。”向娟说。 会议室陷入短暂的沉默。 李竹道的假设让案件侦破看起来有了十分重要的进展,可随之而来遇到的困难和疑点也越来越多。 刘局长不紧不慢地说:“也就是说,由于死者在1304号房内并未留下指纹痕迹,王芳也缺乏指纹样本,想要通过指纹对比,确认死者就是王芳的方式和目的也不可能实现。” 刘局长仔细想了想,说:“我有几个疑问。根据线索来看,李海东既然有‘皮纹病’,本身就没有指纹,而假设王芳也有‘皮纹病’,或者她有在自己手指里侧涂抹指甲油的习惯。毕竟,从之前的线索来看,这对母子出于违法行为,也就是制售假证的需要,养成这种掩盖指纹的生活习惯也极有可能。问题就在于,既然李海东和王芳已经具备不留下指纹痕迹的条件,李海东在1304号房内为什么又要进行指纹清理,这不是多此一举么?” “李竹道,你来说。”案情分析并非向娟的业务范围,也非她所长,马弘文立即点了个擅长于此的人来回答。刘劲松亲临一线听取案情汇报的机会不多,马弘文有意让支队年青人抓住机会表现。 “出现这种情况有两种可能。一种是李海东并不知道自己或死者患有‘皮纹病’。根据医生所说,‘皮纹病’的症状并不明显。换作一般人,由于使用智能手机设置指纹锁屏的需要,可能会发现自己怎么没有指纹。但李海东不是一般人,技术组对他的手机进行检测,发现根本就不是智能手机,而是需按键输入的‘老年机’。也就是说,在‘皮纹病’症状并不明显的同时,李海东在日常生活中又没有使用指纹的需要,那么他很有可能并不知道自己患有‘皮纹病’。在这种情况下,他极有可能也不知道死者是否患有‘皮纹病’。也是基于这一点,在不确定死者是否将指纹录入身份信息的同时,干脆将死者的手掌煮烂,彻底消除死者的指纹,以掐断我们通过指纹对比,从户籍系统内筛选出死者身份的途径。” “至于死者将指甲油涂抹在自己的手指里侧,我们先假设是这样。从李海东的出行规律来看,他都是早出晚归,并且同死者是母子关系,未生活在同一个房间,从时间和空间上来看,错过发现死者将指甲油涂抹在自己手指里侧的可能性较大。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李海东会认为有清除1304号房内指纹的必要,当然,他自己也没意识到这个举动完全是多余。” “另一种可能就是,1304号房除了李海东和死者外,可能还留下过其他人的指纹痕迹,这个其他人可能是一个,也可能是多个。而李海东清除指纹的举动,极有可能是不想让我们知道这个‘其他人’到底是谁、是哪些人。至于具体原因,我们暂时不知道,而这个‘其他人’和命案是否有关联,我们也不知道。根据信息组同志的反馈,小区的监控设备,在李海东居住在1304号房的这一个月内,也就是在10月2日有过一次故障维修,这个维修的监控恰好就在李海东所在单元楼的电梯口和电梯里,虽然维修的时间不长,不到半天,可这半天时间足够‘其他人’在1304号房内进出一趟,并在里面喝杯茶,吃个饭之类。当然,到底有没有‘其他人’进入过1304号房,这次的监控设备出现故障到底是人为原因,还是确属设备本身的原因,我们也不知道。” 刘局面容严肃,不置可否,说:“经鉴定,死者和嫌犯为母子关系,嫌犯为什么要在微信群里谎称死者是他女友?” “这有三种可能。其一,李海东想要通过这种自欺欺人的方式减轻自身的负罪感。杀害自己的亲生母亲和杀害自己的‘女朋友’相较而言,后者可能让李海东在心理和伦理道德上更能接受一些。其二,李海东毁掉死者的面貌和指纹,是想掩盖死者的身份,而他在微信群里的这一说法,是为了给我们制造假象,误导我们的调查或结案陈词,以进一步达到他掩盖死者身份的目的。李海东只要达到一目的,那么反过来又到了第一种可能性。其三……李海东说的……可能是真话……也就是说,死者既是他的那个啥,也是他……那个啥。毕竟,李海东的种种行为已经突破了社会道德伦理的底线。当然,这只是一种可能,不一定是事实。”李竹道说到最后磕磕巴巴,只因这个假设连他自己都觉得……难以启齿。 果然,落针可闻的会议室立即充斥着短暂的交头接耳,和各种难以置信的嘘声、惊叹声。 小吴用手捂着自己的嘴巴和鼻子。看得出来,她这一刻十分恶心,想吐。 老刘面色阴沉,摇了摇头,也不知道他是认为这种可能性不大,还是在心底感慨难以接受。 “作孽啊……”欧阳皱着眉头,喃喃自语了一句。 小王一边嚼着口香糖,一边骂了一句通俗易懂的国粹。彭杰倒是斯文得多,淡淡的说了一句:“彼其娘之。” 马支队长特意重重地咳嗽了一声,待大家安静下来后,说道:“这种案例不是没有。比如,前几年澳大利亚发生的一宗38人的家族案。我们身为刑侦人员,在一切案子面前都要摒弃个人情绪,只探索事实,寻找真相。” 第13章 新疑问(3) 刘局面色凝重,说道:“我赞同支队长的观点。但是,关于这一点,在未掌握确凿的证据之前,我个人建议先不作第三种假设。当然,我们在这里也只是分析讨论案情,小李同志的这个假设可能存在,也可能不存在,大家无需多言。” “我还有一个疑问,大家是依据什么认为,17号楼的制假窝点,原本应该为王芳所有?仅仅凭借建设路口几名摩的师傅的口供,而且是假设王芳就是摩的师傅口中的那名女性乘客,然后依此判断,我认为这个依据有些单薄。”刘局说。 “信息组,段明同志,你来说。”刘局这个疑问的答案和信息分析有关,所以马支点名了信息组负责人来阐释。 “根据外勤组提供的线索,我们对王芳名下账户进行追踪,并连夜调取其银行流水,发现王芳的流水账单里只有现金存取记录,无任何网络消费、转出、转入记录。并且和李海东的账户一样,也有存款记录中断,不过中断时间比李海东名下账户要长,是从2017年8月8日到今年的9月20日。从今年9月21日到10月20日,又恢复存款,但这一时间段都是无卡、无存折存款记录,并且金额都是一两千、两三千居多,每日的存款次数少则一两次,多则三五次,存款时间和地点也没有明显规律。根据外勤组提供的线索分析,李海东要求‘买家’以现金存款的方式将钱存入王芳的账户,然后再从该账户提取现金,转存入自己名下账户。所以,王芳名下账户在这个时间段的存款记录,应当就是‘买家’付给李海东的‘货款’。李海东这样做的目的,应当是想利用王芳的账户作为资金中转,防止‘买家’举报,避开警方沿着账户信息追踪到他本人。” 段明高高瘦瘦,戴着眼睛,说起话来温文尔雅。之前由于信息组需要调取大量的监控视频,分不出人手,所以只能由李竹道和小吴去跑了一趟银行。 “他这样做,看起来并不高明,因为王芳和他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如果换成陌生人的名下账户作为中转,那就能成功掐断账户信息这一线索。但这是基于我们发现了李海东和王芳之间的母子关系,我们才会有这种想法。事实上,大家不要忘了,李海东有两个身份证,不管他是王氏兄弟中的哪一个,他都能高枕无忧。假设我们现在是在查办‘制假案’,根据‘买家’提供的账户信息,追踪到王芳,再假设王芳仍然健在,我们顶多再沿着王芳这条线查到王氏兄弟,谁会想到李海东就是王氏兄弟之一?况且,不管是王氏兄弟,还是李海东,和王芳都是分了户的,王芳只要装作什么都不知道,我们就极有可能认为有人盗用了她的身份信息办理并使用了银行账户。这也是我们之前明明有了李海东的身份信息,却查不到他有任何亲属的原因。” 段明扶了扶眼镜,然后言归正传:“王芳名下账户在2017年8月8日以前,出现的现金存取款记录和李海东名下账户自开户以来的存取款记录基本一致,几乎每日都有存款,每笔现金存款金额不大,时间都在每天的下午或傍晚。此外,根据外勤组提供的线索,在和谐小区17号楼的制假窝点,大半年之前都是王芳在这里出入,直到一个月以前,李海东才在这里出现。正是基于此,再加上摩的师傅的口供和制假窝点所在的17号楼为王芳所有,所为我们能够基本确定,该制假窝点原本应当为王芳所有。要补充的是,李海东名下账户开户时间也是2017年8月8日。至于王芳在2017年8月8日之后,为什么要将存款账户由自己名下改成李海东名下,我们暂时还不知道。另外,王芳的账户有过一笔大额现金取款,取款时间和李海东购置白土文小区1304号房的时间大致吻合。这应该就是李海东购房的资金来源。根据案发当天的排查,也就是白土文小区开发商的反馈,当时去买房,办理房产登记手续的应该就是李海东本人,他提着一麻袋的现金去了售楼部,所以销售人员对此印象比较深刻。” 刘局聚精会神的听完,仔细理清了思路,说:“也就是说,是先根据一部分线索进行假设,再求证之后得出了更多的线索证据,从而认定了这一点。另外,李海东和王芳之间的母子关系,也是先假设,后求证属实,再依据李海东的身份证件照和王氏兄弟的一模一样,从而推断李海东应当就是王氏兄弟之一,最后再认定死者应当就是王芳。” 到了这里,刘局总算弄明白了李竹道先前说的“没有直接证据证明死者就是王芳”的另一层意思。 刘局又问:“根据王芳和王氏兄弟的身份信息,目前能够追踪到哪些有用的线索?” “根据王芳、王安、王康这三个姓名及其身份证号码,除了王芳名下农业银行的账户外,未发现有其他银行账户信息和绑定使用的手机号码,也就是说这母子三人盗用他人身份信息注册使用手机号码和银行账户的可能性极大。也正因如此,再加上王氏兄弟长期在外地学习工作生活,和谐小区的邻居也没有他们的联系方式,王氏兄弟当中的另一人,我们目前也找不到。” 段明苦笑了一下,继续说:“目前,除了王氏兄弟的学籍信息,暂时也没有其他发现。王芳的其他亲属,包括前夫是谁,通过户籍信息查不出来,而王氏母子三人户籍上的地址不但不一致,而且根本就不存在,包括李海东的户籍地址也是这样,这也是我们之前根据李海东的身份信息,却无法通过对其户籍地址进行走访,以进一步了解这个人的原因。另外,和谐小区的住户大都为原肥田村的拆迁户,当然,也有少数租户。根据外勤组的反馈,和谐小区的住户都说王芳不是肥田村的,她是大概二十多年以前就租在这里,十五年前才在这里购置了17号楼。经查询17号楼的所有权证登记信息,也验证了这一点。所以,王芳到底是从哪里来,和谐小区的住户也说不清楚。” “户籍地址不存在的情况有很多种。比如,原住址发生拆迁、更名,行政区域调整合并,而考虑到王氏母子的‘职业’特殊性,他们利用假资料在二三十年前登记户口或申办身份证件的可能性也不能排除。”段明补充道。 这一家三口,真是奇奇怪怪。段明心里的这个想法,也是在座大多数的内心想法。 线索到了这里,看起来出现了中断。 短暂的沉默后,刘局问马弘文:“对于下一步的侦破工作,有什么想法?” 马弘文说:“还是由我来点人吧,他讲得比我好,思路清晰,分析深入,有条有理。” “外勤组,李竹道?”刘局笑着问。马弘文在他眼前极力创造年青人展头露脸的机会,他当然看得出来。而专案组几个小组组长,各有所专也各有所长,他也看出来了。 马弘文“嘿嘿”笑了几声,果然点了李竹道的名字。 李竹道侃侃而谈:“根据现场勘察,和谐小区17号楼里除了制假设备和大量假证件,没有其他有人居住的痕迹,里面没有床和其他生活设施用品。也就是说,这里应当是王芳和李海东专门用来制假的场所,生活居住应当另有地方。这也是技术组在这个地方未能搜集到王芳的毛发线索的一个重要原因。当然,根据附近居民的反馈,王芳早年带着两个孩子在这里生活过,后来应当是经济条件有所改善,所以将生活场所和制假窝点区分开来,从这里搬出去,另觅生活场所。” “白土文小区的1304号房,根据物业监控和邻居们的反馈,可以基本确定王芳和李海东是一个月前才搬进去。那么在搬入1304号房之前,他二人肯定还有另外一个生活居住的场所。当然,在此之前李海东有没有和王芳生活在一起,我们暂时还不知道。但找出王芳另一个生活居住的地方,是我们接下来的一个工作重点。此外,通过王氏兄弟的学籍信息,我们可以对其就读的学校进行走访,希望能有所发现。” 由于可追踪的线索有限,李竹道提供的侦破思路成了专案组唯一可选的方案。 为了不占用大家的办案时间,刘局简单说了几句大家都辛苦了,但要继续发扬连续作战的优良作风,咬紧牙关把这块硬骨头啃下来之类的话,最后宣布散会。 刘局特意进了马弘文的办公室,和他一起的只有张孝和副局长。 “老马,你交个底,这个案子到底什么时候能结案?”关上门之后,张副局长开门见山,问。 马弘文看了一眼背手站在窗前的刘局长,他明白了,这句话是张副局长替刘局长问的。 刘局并非公安系统内部出身,对于刑侦破案的许多情况不是很了解。当然,于他这种级别的领导而言,对于业务知识不需要精通,只需略懂即可。张孝和是刑警出身,在公安系统内部干了将近30年,以他的出身和资历不可能问出这样的问题。如果是刘局所问,他也不可能答不上来。这只老狐狸,原本在会议上替刘局长扮了黑脸,现在又要自己来替他扮黑脸。 刘局之所以有这样的问题,估计也是各方压力太大的原因。另外,最近还有市级领导人事变更的传闻…… 第14章 限期破案 马弘文正琢磨该怎么说,刘局转过身,说:“老马,你不要有什么顾虑,也不要胡思乱想。我知道现在有很多乱七八糟的小道消息,说这个案子对我刘某人的仕途升迁有一定影响。有没有影响,我自己难道心里会没点数?老实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要是还能更进一步,我刘某人肯定欢喜。但是为了进步,要我刘某人瞎指挥,枉顾法律和事实,只求结案不求真相,甚至制造冤假错案,我刘某人干不出来。老张的这一问,其实也不是我在问……” 说到这里,刘局伸出食指指了指头顶:“前几天常委会议决定申报全国文明城市创建。这项工作,之前市里就做了大量的前期准备,申报的请示和各项资料都准备好了,说是上常委会议研究决定,实际也只是走个程序,你懂的。结果会议结束才一个晚上,就出了这档子事。这案子已经在网上传得沸沸扬扬,一日不结案,申报创建工作就得一日往后推。你现在知道,这个问题是谁在问了么?” 申报全国文明城市创建,肯定得全城动员。这事,马弘文肯定也知道。但他作为刑警支队长,办的是刑事案件,多多少少总认为这个虚头巴脑的申报创建工作和刑警支队实实在在的业务工作关系不是很大,所以也就关心关注得较少。平时这一块的日常工作也是由分管的副职领导打理,他很少过问。 刘局这么一说,马弘文才回过神来:申报创建前12个月内,未发生有全国影响的重大刑事案件,是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前置条件之一。 目前来看,“白土文案”在网络上还算可控,但算不算“有全国影响的重大刑事案件”,他马弘文不确定,估计上头那几位也不确定。但马弘文能确定的是,也正如刘局长所说的那样,这个案子“一日不结案,申报创建工作就得一日往后推”。 但刘局这么说,到底是一片公心,还是“假公济私”?马弘文的小眼珠转了又转,还好他眼睛小,别人不注意根本就看不出来。 马弘文仍在“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张孝和说:“我原本和刘局说,这案子换作别人,起码得一年才能破案,但是有老马坐镇,顶多半年。刘局认为半年还是太赶了些,担心拔苗助长,出现什么冤假错案,所以要来当面问问你。” 马弘文眨了两下眼睛,却说:“目前来看,这个案子的复杂程度超过了我们所有人的想象。之前认为,‘白土文案’最大的疑点和难点是死者的身份,现在来看,嫌犯的作案动机才是最大的疑点和难点。另外,白土文小区1304号房的装修设计,都让我们怀疑这个案子之下极有可能还有隐案。而目前我们对这个案子掌握的线索信息实在太少,别说作案动机,就连李海东到底是王安还是王康都不知道。这种情况下,怎么结案,怎么作结案陈词,怎么发布通报‘以正视听’?” “没人说要你现在就结案。”张孝和说。 “之所以要对王氏兄弟就读的学校进行走访,一方面是因为没有其他可继续追踪的线索,另一方面也是想通过这种方式看能不能掌握些蛛丝马迹,从而确定李海东到底是王氏兄弟中的哪一位,再抽丝剥茧去寻找作案动机,这是李竹道那小子目前的侦破思路。”马弘文顾左而言右,明显是在打太极。 “那就一年。”刘局笑着说,“申报创建工作虽然是重要的政治任务,凝聚了全市上下数百万干部群众的心血,但也没有活生生的人命重要。老马,你安心查案,上头那几位,由我去应付。” “老马用不了一年,顶多半年。”张孝和一边说,一边看着窗外。 话锋一转,又说:“不过一年更为稳妥。这个案子一看就不简单,只要尽心尽责,万一出了什么偏差,也不是人为原因……” 刘局点点头,说:“半年和一年没什么区别,还是稳妥些好,那就一年吧。我这就去向他们回复。老马,我不耽误你办案,这就走。” “三个月,我顶多只要三个月。”马弘文一咬牙,说。 “好!一言为定!”刘局哈哈一笑,然后真走了。 上当了! 这二人一唱一和就是在下套,就是要他马弘文主动限期破案。 马弘文站在办公室门口,看着刘局和张孝和一副走得迫不及待的样子,重重地吸了口烟,终于回过味来。但是,覆水难收。 刘局办公室。 刘局笑着说:“老马这人,什么都好,就是心眼太多。我坦白和他说,这是上头的意思,是出于申报创建工作的需要,他就怀疑我在假公济私,扭扭捏捏的就是不肯表态。要他自己主动承诺一个期限吧,到时过了三个月还没破案,主动承诺的是他,不是我们,要追究起来,他也是主要责任,他这下肯定又是这样想,怀疑我们在推卸责任,给他下套。” 张孝和苦笑着说:“老马这人,我太了解了。心眼多也不能怪他,干了几十年刑侦的职业病。在他眼里,看谁都像坏人。脾气还倔,这种事,谁要不问青红皂白给他下死命令,他十有八九会说这是外行指导内行在瞎指挥,刑侦破案又不是请客吃饭,哪能定什么日子,还会说这是没把他的人当人,在当牲口用。要是逼急了,他还会撂担子不干。也死要面子,是个杠精。话里话外越说他不行,他越要证明自己能行;越给他创造宽松的条件,他越就会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越说这个案子没个一年半载办不下来,他越会拍胸脯保证半年都不用。” 刘局莞尔一笑,说:“上头问我一个月够不够,我当时没应话,主要是对这个案子的了解程度还不够。现在看来,得向他们交个底了,也以我刘某人的名义,向他们保证三个月内破案。” 顿了片刻,刘局又问:“外勤组李竹道,是不是前两年丢了老婆的那位?” 张孝和点点头,说:“那小子办案是一把好手,可他老婆的案子,当时只差没把整个堰城翻个底朝天……” 张孝和一时不知该怎样形容,摇了摇头,似乎在感慨命运无常,也似乎在疑惑当时的案子,或者办案到底哪里出了问题。 马弘文将限期三个月破案的消息传达给几个小组组长的时候,出乎意料,居然没人提出反对意见。 这反而让马支队长忐忑不安,摸不准这帮下属到底是什么心思。 “有情绪可以理解,有想法也可以提,有牢骚也可以发。”马弘文的小眼睛扫了一遍办公室里的李竹道、向娟和段明三人,说道:“你们一个个一副如丧考妣的样子,又不说话是什么意思?” “老马,我只问你一句,限期三个月破案,是不是你主动作出的承诺?”向娟和马弘文是警校同学,所以她称其为“老马”,口气也随意得多。 马弘文一脸窘迫,却不说话。 大家一看他这样,就全明白了。 “向姐,你不要这样说,处座也不容易。”李竹道似乎想替马支队长解围。 “他有什么不容易。老马,不是我说你,平时的小案子,你动动嘴皮子,逞一时嘴快,大包大揽主动限期破案,我们几个大不了一天掰成两天用,连轴转到最后总会出个结果。可这案子,我们现在连作案动机,嫌犯到底是王安还是王康都没搞清楚,你就敢吹牛皮给自己来个限期破案,还三个月?你到底哪里来的自信和勇气?”向娟不依不挠。 “我……上了张孝和的当。”马支说。 “你看,向姐,我说咱处座不容易。”李竹道说,“一个人上一次当不容易,上两次当很难,经常上当就难上加难,还经常上同一个人的当,那简直就是难于上青天。咱处座十年如一日的只上一个人的当,他容易吗?” 马弘文不想看他两人,转而看着段明,说:“小段啊,你这人,最大的优点就是只服从命令,埋头做事,从来不讲什么阴阳怪气的话。这一点很好,要保持。” 段明扶了扶眼镜,说:“我不是不想讲,只是不会讲……” “滚,都滚出去。三个月,没得改。滚!”老马看段明也不顺眼了,干脆小眼睛一闭,下了逐客令。 向娟一边开门,一边说:“自己要我们讲,讲了又没什么用,还不是该干啥干啥,还不喜欢听,何苦来哉。” 李竹道紧随其后,一边往外走,一边嘀咕:“上当难,难于上青天。” 段明走在最后,挂着笑脸,将门带上。 向娟在洗手间外的盥洗台前碰到了小吴,后者正就着龙头捧水敷脸。没日没夜的高强度工作,已经让大家疲惫不堪。 向娟在小吴的后腰上摸了一把,啧啧称赞:“这小蛮腰,以后也不知道会便宜谁。” 第15章 小竹和小明 小吴条件反射,睁开眼透过镜子看清是向娟才收回手脚,说:“向姐,你吓我一跳。” 向娟在小吴的腰上来回摩挲,盯着镜子里小吴隐隐可见的黑眼圈,说:“你这样子,才会吓我一跳。” 收回手,又神秘兮兮地问:“还没拿下?” 小吴向外瞄了一眼,确定没人,才说:“之前见缝插针的在找娜姐,眼前这案子大家都忙得焦头烂额,哪还有什么心思想别的。” “小尹不见了,大家心里都不好受。但实事求是,鬼都知道小尹凶多吉少。当初调动全市的警力,在堰城里三层外三层找了近半年都没找到,他现在一个人能找到?也不知道他一天到晚在瞎折腾啥。”向娟摇摇头,话锋一转,又说:“男人的心思,你不懂。这种事,和忙不忙没多大关系。男人的爱情,都是从想睡一个女人开始。要不然,男人亲近女人,你以为他图啥想啥?想和你拜把子?” 又上下打量了一下小吴,说:“小是小了点,但是好在腿长,和你说了很多遍,要多穿紧身裤和短裙,要充分利用身体优势。我就不信一双黑丝长腿整天在他眼前晃来晃去,他不会有半分非分之想。除非,他不是个男人。” 小吴一脸窘迫,说:“行了行了,向姐你别说了。哪有穿着短裙黑丝出去办案的。” “丫头片子,你别不信,再过个三五八年,你就知道我现在说的都是金玉良言,换别人,我还不乐意教。”说到这里,向娟又一脸神秘的问:“我发给你的小电影,都看了没?多学着点,保管有用。” 小吴翻了个白眼,说:“我都删了。” “你这丫头,真是白费我一番心意。”向娟十分不满,说:“那都是我当初‘鉴黄’时留下的存货,好不容易整理出来,你看也不看就删了,真是不懂欣赏。” “也不是没看,就是觉得太夸张了,有点……那个。”小吴说。 “这你就不懂了,你得从艺术的角度去鉴赏。”向娟一说这个就上头,“比如,泷xx前期的作品只是不成熟的表演历程,不能判断一个女优的好坏。她在xx片中的xx就非常成熟迷人。东尼xx其实在这部影片里表现得非常好,那个xx的姿势和xx的时机都非常正确。如果要比较口技的成熟,那么樱xx完全比不上并xx,当然大乔xx的技巧也是更重口的。xx在2012年的作品里69十分到位,吞吐也很自然……” 小王突然从男洗手间窜了出来,说:“向姐,要不你发我一份,我懂欣赏。” …… 李竹道盯着手机屏上王芳的证件照。他从看到这张照片的第一眼起,就觉得这个人眼熟,但就是想不起来到底在哪见过。 段明坐在对面,说:“找出王芳的另一处生活场所,我们也知道这是一条可以继续深挖的线索。问题就在于,我们信息组早就通过身份信息查询,结果没发现王芳名下还有其他房产,或租房情况。李海东既然有两张身份证,那么王芳会不会有两张?这种可能性基本存在。如果是另外租房,她还可以不通过中介平台。所以,这个重任,我们信息组爱莫能助。” 李竹道收回目光,说:“根据摩的师傅的口供,我们还是先假设他们口中的女乘客就是王芳。她既然经常性的也在建设路口搭乘摩的,那么就有两种可能,要么她生活居住的地方就在建设路口一带,出了门就步行去搭乘摩的,然后抵达和谐小区;要么就和李海东一样,住的离建设路口不远不近,也将建设路口作为中转站,如果是这种情况,那她也应该有代步车,而和谐小区的邻居说,她当时出门的样子很急,一个人如果赶着出门,是不是会直接搭车去?” 段明说:“你的意思是说,王芳的车有可能还停在建设路口的某一个停车场?” “王芳如果也有两套身份信息,名下的车辆又在另一个姓名之下,我们用王芳这个姓名,当然查不到她的车辆信息。”李竹道补充道。 外勤组的任务是找到王芳的另一处生活起居地。李竹道在假设王芳有代步车的前提下,试图通过其车辆信息,反查到王芳的另一个身份信息,再根据这一身份信息,追踪到其名下房产或租房信息,这是他完成这一目标任务的办法之一。 段明仔细想了想,却提出不同意见:“你们外勤组之前说过,李海东的车,是他在近一个月内购置的二手车,入手时间和他搬进白土文小区的时间基本吻合,如果王芳也有代步车,李海东为什么弃而不用?再说,王芳当时是去有急事,如果真有车停在建设路口的停车场,那她办完事情之后也肯定会取回。所以,我认为这个假设矛盾的地方太多,可能性不大。” 李竹道说:“你忘了白土文小区1304号房的装修设计。虽然我们暂时还不知道李海东为什么要将王芳囚禁在那里,但能确定的是,王芳在这一个月内没出过1304号房。那么在这一个月之前,王芳的出行是不是也受到了李海东的限制?” “至于李海东为什么不用王芳的车,反而重新入手一台二手车,这……还真说不通。建设路口一带都是高端写字楼,出租的单身公寓也贵,一个五十好几的阿姨,会舍得在这里租公寓?”话锋一转,李竹道自己也开始怀疑这两种假设的可能性了。 “拿着王芳的照片大规模实地排查,这风口浪尖上肯定会进一步刺激舆论,要是有结果还好,万一没结果就是在空耗时力,还惹得一身骚。处座给的期限才三个月,时间宝贵,经不起浪费。外勤组拢共才六个人,起码得一个掰成几个用,才能在短期内验证这两种假设到底成立不成立。”李竹道说着说着就开始喃喃自语,好像在说给段明听,又好像在说给自己听,“六七个月以前,王芳在和谐小区正常出入,那么在王芳消失的这六七个月当中,到底发生了什么,让李海东产生了这么极端的行为?而王芳在1304号房内从来没有发出过求救信号,也就是说她默许了李海东将其囚禁的行为,这又是为什么?” 段明见怪不怪,说:“行了,别演了,也别摆出一副千头万绪乱如麻的样子。知道你什么意思,我们信息组做过的无用功多的是,不在乎再多一两件。” 尝试验证一切假设,即使那个假设的可能性不大。可万一呢?万一当中有什么不为人知的曲折,原本看起来可能性不大的假设,也有可能成立。 李竹道在办案时,会给一条条线索设定若干假设,再从可能性最大的那个假设开始验证。可白土文案有了限期破案的紧箍咒,复杂的案情让他没有足够的时间只用外勤组去验证一条条假设,眼珠一转就开始打段明的主意。 信息组还要试图通过户籍系统的证件照对比,确认王芳和王氏兄弟另一人的其他身份证件,这一工作量只能用海量来形容。对于这种可能性不大的假设,除了给信息组徒增工作量,很有可能并无实际意义。李竹道想要信息组试一试,又不好直言。 “根据你这两种假设,一方面,我们信息组可以通过调取建设路口每个停车场的停车信息,王芳的车要真停在原地,到现在超过了大半年,这种车一查就能查到。另一方面,建设路口的高档公寓都有物业管理,不管王芳通过什么渠道租公寓,都会在物业登记身份信息,我们只需要调取每栋公寓楼的租客信息,通过身份证件照片对比,就能找出王芳,或者说找出她的另一个身份信息。当然,王芳在一个月前就搬进了白土文小区,也就是说她即使在建设路口租了公寓,那么在一个月前也极有可能退了租。不过,就算她退了租,也还会有租房记录。” 段明扶了扶眼镜,继续说:“丑话说在前头,你自己也清楚这两个假设有矛盾的地方,我们信息组很有可能到时候什么都查不出来。瞎不瞎忙倒无所谓,就怕耽误破案进展。小竹啊,你还是准备好另一套方案,三管齐下的好。” 李竹道当然有第三套方案,而且第三套方案才是他的主攻目标。 不过,他的第三套方案,还得借助信息组。 按照李竹道的要求,信息组发给他一份高清电子地图。地图以建设路口为中心,将方圆5公里的社区、街道、建筑囊括其中。 “建设路口的所有停车场和高档公寓,小明答应通过信息手段排查,这一块我们可以省略。但是,我们的工作任务仍然十分艰巨。”会议室里,李竹道站在投屏前,指着屏幕上的地图说,“建设路口靠祭旗坡的这一块,暂时不列入排查范围。王芳要是居住在这一块,可以直接到达祭旗坡,没必要反向而行,将建设路口作为中转站,或到建设路口搭车。” 第16章 意外(1) “我们的重点是围绕建设路口靠白土文小区的这一块,王芳只有居住在这一区域,利用建设路口作为中转站的可能性才大。”李竹道说,“这一区域的住宅小区和其他居民楼,其业主的身份信息,小明的信息组会优先进行证件照对比查找。我们的工作主要是针对那些不需要身份登记的出租房进行走访,咋看之下,这一工作量十分巨大,无从下手,光凭我们6个人在短期内无法办到。所以,我们要将目标范围进一步缩小。” 李竹道指着屏幕上一处地方,说:“这是427家属区,住房建筑为楼梯房,7层高。原427兵工厂的职工大都将此处房屋外租。由于这个地方交通便利,周围生活配套设施齐全,有农贸市场、超市、医院,并且小区占地较广,环境安静,租金不高,住房都是两室一厅的小居室,适合单人租住。小区业主有的通过出租平台或中介发租,也有些就在院内的公告栏粘贴出租广告。根据和谐小区居民反馈,王芳生活在17号楼时,王安王康就在外地上学,成年后也都在外地生活工作。王芳单身一人,又是长租,选择这一类住宅租住的可能性极大。” “王芳具体是在什么时间从和谐小区搬出去生活,没人说得清,原17号楼的业主早年全家都搬去了沿海地区,将楼房一层整租给王芳,更多的是想要她帮忙看护。直到十五年前,17号楼原业主家里有人出了车祸,作为肇事方需赔付大笔资金,恰好王芳在这个时候极有可能靠着多年的制售假证业务攒够了钱,所以一口气将整栋楼盘了下来。所谓江湖越老,胆子越小。王芳之所以长期制售假证,不被发现,靠的就是谨小慎微。这一点,从她长年以来只使用现金,从不与小区邻居有人情往来就能看出来。” 王芳名下账户的交易情况,信息组已经追踪到了二十年前,其现金存取记录相当规律,同近几年基本一致,只是金额大小存在区别而已。换言之,王芳的“造假”生涯,至少在二十年以上。 根据和谐小区的邻居反馈,王芳居住在和谐小区期间,从未办理过红白喜事,从不参与邻居们的婚丧喜宴,逢年过节也从不主动串门走访,别人也从没进过她家门,活得就像个透明人。也因为这样,和谐小区的住户认为,她这样的怪人,离婚和一直没有再婚都在情理之中。不通人情、冷漠冷淡、有点怪,这是和谐小区的邻居们对她的一致评价。 至于王芳到底靠什么养活自己,和谐小区的住户谁都说不上来。有人见过她从酒店出来,就说她在酒店打工,也有人就说她在酒店和人开房,传着传着就说她是小三,继续问他们知不知道包养她的人是谁,结果又没人说得上来。还有人见过她在饭店吃饭,就说她在饭店打工,传着传着又变成她在外面要饭。还有人说她是在火葬场上班,而且只上夜班,结果联系了全市的火葬场,都说没这么个人,还说他们火葬场一些特殊的岗位也是实行三班倒,不可能会有人一直上夜班。当时走访问话的小王和彭杰头都大了,搞了半天才搞清楚这些都是烂嘴巴的胡说八道。 王芳真正的职业是“专业造假”,他们居然没一个人知道。要不是王芳在这里“生活”了二三十年,他们甚至已经忽略了小区里还有这么号人。 “和谐小区的业主说,大概十几年前就只见到王芳白天在这里出入,晚上从来没见她家亮过灯。这大概就是说她在火葬场上夜班的谣言由来。以我看,应该是当时王芳购买了17号楼以后,由于王芳这个姓名已经作了房产登记,出于自身安全考虑,她极有可能以自己的另一身份信息在外面另租生活起居地,或另外购置房产。这样一来,即使17号楼被查抄,只要她本人不在现场被逮捕,她也可以换一个身份继续逍遥法外。” “所以,我们的目标就是先瞄准427家属区这一类物美价廉的老旧机关单位房,凡是在这些地方租房超过十年以上的单身女性,又没在房产中介做过租房登记,就是我们的重点排查目标。” 王芳的行事作风和李海东如出一辙,都是竭力避免留下任何痕迹,正如李竹道之前形容的“谨小慎微”,也是根据这一特征,李竹道才加了一条“没在房产中介做过租房登记”的限制条件。 李竹道又在地图上分别在不同的地方点了三下,说:“类似于427家属区这样的单位小区,这一片区域一共有4个,其他三个分别为原制药公司、造纸厂、水泥厂家属区。我们要以最快的速度将这四处地点排查完,找出王芳的生活起居地,接下来还要对王氏兄弟就读的学校进行走访。” “这四个地方,要是找遍了没找到怎么办?”小王这个大嘴巴,又开始乱放炮。 咦声一片。 大家都开始唾弃小王。 “承你吉言。”彭杰说。 “年轻人,说话真是百无禁忌。”老刘说。 “刚刚拉完屎,没擦嘴吧。”欧阳说。 小吴没说话,却瞪着小王,和彭杰老刘一起,朝欧阳竖起了大拇指。 “没找到就继续找,你一个人找。”李竹道板着脸,说。 小王吸了吸鼻涕,摆出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样子。 一天过去了。 时间能验证一切。比如,它证明了小王就是个乌鸦嘴。 6个人按照惯例,以建设路口为出发点,由近及远,分成三组各自去了原制药公司、造纸厂、水泥厂家属区,最后在427家属区汇合。单位小区一般都有物业服务,但这里的物业服务和高档公寓的不一样。前者只负责收取水电费和卫生清扫,后者还会要求租客提供身份信息。他们通过向物业了解、电话询问以及入户走访的方式,结果都说没有租房超过10年的五十几岁的单身女租客。 渐渐地,灯火越来越亮。就在黑夜擦去楼房的影子的同时,无数盏车灯、电灯又亮起来。红的,绿的,蓝的,黄的,聚成一片,就像一簇簇放射着灿烂光华的鲜花。 一行6人精疲力尽地走出427小区大门,谁都没心思说话。 这个办法既然行不通,信息组暂时也没有反馈,没有反馈基本就是没结果。这样一来,大家都知道接下来意味着什么。抽调大批警力,在这一区域进行地毯式排查,耗时耗力、刺激舆论啥的,都顾不上了。 没有更好的选择。有压力,就由处座担着吧。大家都心照不宣。 427小区大门外竖立着一座人行天桥,穿过天桥是南郊公园。公园旁竖立着一片建筑群。 李竹道走在最前,大家跟在身后,都以为他在琢磨案子,结果李竹道却在这一片建筑的入口大门外停了下来,抬头看了一眼,然后走了进去。 大家也抬头一看,见这门口左边挂着“堰城市社会福利院”,右边挂着“堰城市儿童福利院”的牌匾。 除了老刘,大家都一头雾水。 “王芳会住在这里?”彭杰问。 “意料之外,意料之外。”小王说,“王芳利用另一个假身份扮成孤寡老人,哪还有比这更好的掩饰?谁会想到一个孤寡老人,会是个‘造假专业户’?果然是高手在民间,王芳不简单啊。” “年龄不对,这得60岁以上的孤寡老人才能进。”欧阳说。 “别忘了王芳是干什么的。对于她来说,这只是在自己的身份证上改个出生日期的事。”小王说。 “李队真厉害,这都能想到。”小吴由衷赞叹。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彭杰唏嘘不已。 “行了,行了,都什么乱七八糟的。”老刘说,“收收你们的脑回路,李队这是……回他自己家。” “回家?”大家都满脸诧异,异口同声地问。 老刘想了想,说:“这也不算什么隐私和秘密。你们和李队共事,少则三五年,多则六七年,除了失踪的小尹,有听他提起过父母家人吗?有听别人提起过吗?你们进队里的时间都比他晚,我是看着他进队里,又看着他一步步走到‘李队’这个位置。这孩子,不容易……” 大家都唏嘘不已,小吴更是鼻尖发酸。 只有小王还满头不解,傻啦吧唧的问:“神马意思?李队是把他爸,还是把他妈丢这里头了?” 大家都朝他翻了个白眼。 老刘指指“堰城市儿童福利院”的牌匾,又看了看小王,然后连连摇头,大约是在感叹你这一下怎么这么蠢。 彭杰拍了拍小王的肩膀,说:“你到底是怎么进的刑警队?” “有你跟着李队,李队的工作压力应该会‘减轻’不少。”欧阳说。 小吴没说话。 李竹道突然出现在门口,说:“怎么都不进来?今晚在这里干饭了。” 第17章 意外(2) 李竹道是一名孤儿。 在他读警校以后,就离开了这个地方。大学期间,每年还会回来几趟。从警以后,随着工作任务的不断加重,一年回来一趟慢慢变成了几年一趟。 院长叫桂瑛,50来岁。李竹道来这里生活的时候,她还只是一名普通的工作人员。 桂院长见到李竹道的时候很开心,幸福和满足从她的眼角溢出来,瞬间就爬满了她的笑脸。 “臭小子,叫什么桂姨,叫姐!”桂瑛佯装生气,旁若无人地去捏李竹道的耳朵。 “姐,姐,姐!”李竹道东躲西藏,一连喊了三句。 桂瑛仍然不放过他,扯着他的脸皮,十分不满地说:“几年了?你自己说说,几年了?是不是翅膀硬了,就不记得桂姐了?” “两年……三年。”李竹道任由她“施虐”,说:“我忘记自己是男是女,都不会忘记您啊。我这……工作实在太忙了。” “工作重要我重要?” “这还用问,肯定是您。” “那为什么两三年才回来?” “太忙了……实在太忙了。” “不是说我比工作重要吗?” …… 大家都悄悄的退出食堂。现在已经过了开餐时间,里面除了这一对“姐弟”,并没有其他人。 小王咋咋呼呼的说要去找洗手间。 小吴一个人漫无目的的在院子里散步。 老刘、欧阳和彭杰聚在食堂门口较远一点的地方抽烟。 “李队的分析并没有什么问题,一整天下来,怎么就连个鬼影子都查不到。”欧阳说。 “队座也不是神仙,做不到算无遗漏也很正常。”彭杰说。 “李队的调查方向,我认为没什么问题。但人是极其复杂的动物,在具有一般性的同时,总会出现一些特殊性,哪怕是一丝丝很小的特殊性,也会造成一些意外情况。比如,万一王芳是个很抠门的人,或者说是个不会享受生活的人,她偏偏不选这些生活设施便利,租金相对比较实惠的地方,而是只挑最便宜的租。这种可能,我们是不是也没法排除?”老刘说。 吐了口烟,又说:“一次次假设,再一步步求证,办案本就是这样。要是每一次假设都能一遍验证通过,那就不会有什么逾期未破,更不会有什么悬案了。” 欧阳说:“信息组要是明确说没什么结果,那就只能大张旗鼓地进行拉网式排查了。” 网络舆论在公安执法过程中产生着积极的影响也产生着消极的影响,是一把双刃剑。 一方面,通过发布警务信息,可以发动广大人民群众提供破案线索,加快执法进程。同时,有利于公安机关争取到公众的理解和支持,而不是在案件未解决时对民警产生的不认可和怀疑态度。 另一方面,未侦破的案件在网络上流传时,有可能会暴露侦察方向,让犯罪嫌疑人提高警惕性和预防性。同时,网络舆论容易对侦破方向产生干扰,或者对其他民众产生干扰。比如,曾经轰动一时的“万州公交车坠河事件”,当案件刚刚被媒体报道出来后,因为对于案件了解不全面,进而导致舆论一边倒,案件中本是受害者的女司机成为众矢之的,对她本人造成了极大的心理伤害。 另外,一些恶性案件,通过网络媒体的渲染,容易让民众产生恐慌,甚至影响当地形象,比如“白土文案”正是如此。而堰城正准备申报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在这一风口浪尖上,与此案有关的网络舆情,更让当地领导如芒在背。 正所谓屁股决定脑袋。这三人站在普通办案人员的角度,认为此路不通那就拐弯,精准搜查既然没有结果,那就换成大规模排查,有压力让马支队顶着就是。这是典型的站着说话不腰疼,只管放火,不管救人。 当然,他们也仅仅只是在这里闲聊,并没有认真想过大规模排查的方案会不会被马支队长否决。他们只是习惯性的认为,只要是案件侦破工作需要,强悍英明的马支队长就会无条件支持。事实上,他们这一次的想法很有可能是错误的。 三人有一搭没一搭的闲聊,很快就抽完了一支烟。小吴在院子里转了一圈,又回到食堂门前。 李竹道从食堂里面走出来,说:“上菜了,干饭了,小王呢?” “懒人屎尿多,别管他。”小吴说。 “肚子放空了吃得更多,他连福利院的便宜都不放过。”彭杰说。 “你说反了,他是已经去吃了。”欧阳说。 “我们先进去,别让院长就等。”老刘一边说,一边示意大家先进去。 桂院长从李竹道身后走出来,迎面看到大家,这才和大家一一握手打招呼。 最后,她见老刘在这一行人中年龄最大,看起来也最稳重,就和老刘说:“刘警官,您是竹道的领导吧?” 老刘还没来得及否认,大家也还没来得及解释,桂院长连珠炮似的就开始说李竹道的好话:“竹道这孩子啊,打小就乖巧听话,就是那种别人家的好孩子。学习上,他积极奋进,品学兼优,每年都是“三好学生”或“优秀干部”。生活上,真诚友善,文明礼让,乐于助人……” 老刘尴尬的笑着,一边连声“嗯嗯”,一边和她往里走。大家脸上都挂着古怪的笑,直到坐在桌前,桂院长关于李竹道是“别人家的好孩子”的描述还没说完。 恰好,老刘的电话响了。老刘如获至宝一般地掏出手机,向桂院长道了个歉:“我出去接个电话……” 桂院长又看着坐在她身旁的小吴,说:“小吴啊,你还没结婚吧?处对象了没?” 小吴笑着摇摇头,说还没有。 桂院长一脸惊喜的样子,回头瞪了一眼隔座坐在她另一边的李竹道,转头又满脸堆笑的对小吴说:“我家竹道啊,什么都好,就是小时候有点调皮。我和你说,他小时候啊,扒鸟窝、捅马蜂窝、用炮仗炸水瓶,这种事没少干,那时候这一块还是荒郊野外,林子多……” 这一回,她说的和之前又完全不一样。 欧阳和彭杰眼观鼻,鼻观心,假装玩手机,脸上带着若有若无的笑意。 小吴不敢看李竹道,学着老刘的样子,笑着不断“嗯嗯嗯”地点头。 李竹道只顾低头玩手机。 这时,小王突然窜了进来。 小王一副见了鬼的样子,一手指着外面,张着嘴,缓了半天,才说:“找到了……真在这里。” 食堂的侧面有一道文化长廊。里面不仅有对福利院成立时间、职责职能、规模大小的简介,悬挂着本院获得的各级荣誉、各级领导慰问的照片,还有“最美工作人员”、“最美义工”的评比照。 小王从食堂侧面的洗手间出来,路过文化长廊,大致浏览了一下里面的内容。在路灯的照射下,当中的文字内容和照片都清晰可见。 在“最美义工”一栏,小王虽然只是匆匆一瞥,但其中的一张照片,却让他立即去而复返,趴在橱窗玻璃上仔细辨认,又急急忙忙地掏出手机,调出王芳的照片,将手机放在橱窗前,和里面的照片并排放在一起,仔细对比…… “除了眉毛、眼睛、鼻子略有差异,其他都一模一样。”小王将手机收回,回头对他身后的几人说,“要是王芳做过微整形,这些细微的特征不一样,就完全说得过去。” 这时,大家都已跟着小王来到文化长廊前,就着各自的手机,仔细和橱窗里被标注为“李梅”的“最美义工”照进行对比。橱窗里的“李梅”眉毛细长、双眼皮、鼻梁笔挺,而王芳却眉毛略粗、单眼皮、鼻梁稍矮。所以,小王有那么一说。 老刘也已闻讯赶来,夹在人群中,说:“这可马虎不得。” 又看着人群外满脸莫名其妙的桂瑛,说:“院长,这人,您给我们详细说说。” 桂瑛却问:“她怎么了?” 老刘正要说话,李竹道却抢在他前头,说:“我们正在调查一起案子,这是一名受害者,我们只有她的照片,没有其他更多的信息。” 李竹道故意将王芳极有可能制售假证件的一节隐去。 桂瑛却神色奇怪的看着李竹道,说:“竹道啊,你不记得她了?” 李竹道皱着眉头,说:“我总觉得这人眼熟,但记不得在哪见过,也认不出到底是谁。” 桂瑛收回目光,仔细想了想,说:“是我记错了。你确实不认识她,你可能只是在这里见过她。” 又问:“你们实话告诉我,她到底怎么了?” 大家都看着李竹道。 李竹道沉默片刻,说:“姐,前两天的‘白坟案’,你听说过吧?” 桂瑛慢慢反应过来,脸上的肌肉慢慢开始抽搐,两行清泪不受控制地夺眶而出。终于,她捂着嘴和鼻子,轻声呜咽。 银白的月光洒在地上,到处都有蟋蟀的凄切的叫声。 第18章 意外(3) 2005年11月。 这时的堰城福利院还只是由几栋多层小楼组成,占地规模、院内环境远远没有当下优越,但是那一道围墙高大深厚,不显马虎,将院里院外隔绝成了两个世界。 由于福利院里有些人员,尤其是有些孩子们的情况比较特殊,较为敏感,为防范风险,一般情况下,院方会拒绝接受单人慰问探访。除非,来访的个人能满足院方近似于苛刻的探访条件。比如,来访者要有社工证,或者是资深志愿者等。 这天,堰城福利院就来了这么一个能够顺利进入院内的探访者,她叫李梅。她拎着一小袋各类证件,不但有专业的社工证,还有很多社区、街道,堰城各个县区社会福利院颁发给她的各类志愿者证件,还有“优秀志愿者”“最美义工”等各类荣誉证书。 负责接待的桂瑛很热情。不管是当时,还是现在,拥有专业社工证的人员堪称凤毛麟角,同时院里因工作性质特殊,一直以来都是人手紧张,工作强调很大。同时,福利院的人员,尤其是孩子们,被探望一次后,会感觉很温暖,当人走后,又特别失落,无形中增添了心理伤害。所以,李梅这种具备资深志愿者和专业社工双重身份的个人来访者,同那些以赠送物资的方式偶尔匆匆进行一次慰问的集体探访相较而言,要更受福利院欢迎。 虽然知道眼前的李梅对福利院的环境应该很熟悉,但按照惯例,桂瑛还是十分热情的领着李梅在院子里先熟悉一下。 他们首先去的是最里的1号楼,这栋楼外观看上去和普通幼儿园没有很大区别,就是安静得可怕。 “这里住的是院里情况最差的孩子们。”桂瑛站在一楼的防盗门前,一边掏出钥匙,一边注意李梅,见她并没有东张西望,或面色紧张,也就更加放心,一边开门一边说:“楼层都是根据年龄区分,越往上,孩子们的年龄越大。” 李梅神色正常的微笑着点点头,紧跟在桂瑛身后。 “这一层有31个孩子,却只有两名工作人员。没办法,人手不够,不是请不到人,而是请不到像您这样专业的爱心人士。一般人,我们也不敢请。”桂瑛说。 李梅注意到,这二十多个孩子里面,没有一个是建康的。有脑瘫患儿,翻着白眼流着口水躺在床上;有智力低下的孩子,不时发出一阵阵诡异的叫声;有双性的婴儿,睁着眼睛一声不吭地躺着;还有个孩子,没有眼角膜,什么都看不到,一直在眨眼间,嘴巴一张一合的。 有几个孩子看到桂瑛,一边流着口水一边口齿不清地说:“阿姨,我想吃沙琪玛……” 桂瑛耐心的将这些孩子哄回去,回头向李梅解释:“之前有个大学的师生一行在这里集体探访,送了很多零食,还有沙琪玛,这几个孩子老惦着沙琪玛的味道。” 有一个智力正常但双腿残疾的男孩,看到李梅就显得很开心,拼命扶着窗台想站起来给她看。 “这是李阿姨,以后可能会来照顾你们。”桂瑛对那个孩子说。 孩子很失望,立即坐在床上一动不动,也不和李梅打招呼。 二人回到走廊后,桂瑛悄悄的对李梅说:“那孩子很聪明,以为你是来领养孩子的。” 李梅点点头,没说话。 再往上一层,在楼梯口也有一道防盗门。 这一层,只有6间卧室,14个孩子,都是脑瘫儿。 “他们看起来还是儿童,实际上都已经十五六岁了。”桂瑛在走廊上轻声对李梅说。 这些孩子明明已经是青春期,却只有儿童一样的身躯,要么躺在床上,要么坐在儿童椅上不停地翻白眼、流口水,皮肤也都很苍白,没有血色,都剃着光头。 一个十六岁的小姑娘,看到桂瑛和李梅进来,一直反复起身,带着一丝看起来有些诡异的微笑,可能是想和李梅打招呼。李梅坐在床边,伸出手,想帮她一把,小姑娘却用她小小的手紧紧握住李梅的手,久久不肯松开。李梅看不到她的笑容,只看到她眼里充满了感情色彩的复杂情绪。李梅摸了摸她的头,像是哄襁褓里的孩子一样,将她安抚好才离开。 第三层住着有一个二十岁左右的女孩,智力正常,但是患有“瓷娃娃”症。她的皮肤苍白,很光滑,甚至能反光,全身除了一只手臂可以活动,其他地方都扭曲着。 桂瑛在给她盖被子时,惊醒了她。她动了一下,下身的被角往里移动,露出蜷曲着的一条腿,腿上有一道触目惊心的手术缝合疤。 她看到眼前的李梅时,“哇”的一下就哭了,哭声就和几岁的小孩发出来的一样。 在桂瑛和李梅的安抚下,她很快就止住哭声,然后举起唯一可以活动的手要和李梅握手,嘴里喃喃着几个音调。李梅把手伸过去,她紧紧地握着李梅的手,久久才肯松开。 她的手很冰、很凉、很软、很小。 “这孩子从出生到现在就没下床走过路。”出来后,桂瑛轻声说:“她什么都知道,能感受到别人的爱心,每次看到有新面孔来探望,她都会很激动。虽然她丧失了表达能力,但她的情绪和我们正常人一样。” 再往上两层空着,但在楼梯口仍旧上了锁。 2号楼里住的都是“三无”老人,数量没有孩子们多。 稍微靠外的3号楼住的都是正常的孩子,他们基本上都会在就近的学校上学。他们去上学时,福利院会根据孩子的年龄和需要,安排工作人员接送。这时,工作人员更多的是在充当他们的家长,让他们看起来和别的孩子没什么不一样。 这栋楼里,除了还在读幼儿园和小学、初中的二十几个孩子外,还有几个在读高中和大学的孩子,由于都是寄读,得寒暑假才会回来。 这时,正是下午读书的时间,整栋3号楼也就空无一人。 楼外的空地上竖着一排荣誉墙。但凡学习优异、进步明显的孩子,都会在墙上粘贴他们的照片和姓名。墙上的照片有那些成功考取了大学的孩子,也有读完职高找到了工作的孩子,还有被学校评为“三好学生”或“优秀班干”的中小学生。 桂瑛指着其中一个孩子的照片,说:“这孩子是我们院最聪明,最好学的一个,将来肯定也最有出息。” 李梅定睛一看,见照片里的孩子浓眉大眼,唇红齿白,笑得很是阳光。她也笑了笑,说:“这孩子,一看就招人喜欢。” 桂瑛十分得意的笑着说:“他可是我们院的‘希望之星’。” 李梅笑着附和,忍不住多看了几眼,然后记住了这个孩子的名字——李竹道。 当天,李梅就开始在院里做义工。不管是和孩子们,还是和老人们,李梅的沟通和护理工作都让人无可挑剔。 一直到了夜里八九点,李梅这一天的工作才算忙完。桂瑛见天色太晚,干脆就在院里收拾了一间闲置的办公用房,作李梅的起居室。 谁都没想到,李梅在福利院这一干,这一住就是十几年。她总是清晨外出“工作”,傍晚回院里做义工,晚上就睡在属于她自己的起居室。除了生病或身体不适,偶尔间隔几天,也是因为在外地的两个孩子回家同她团聚。李梅在福利院的义工生涯,真正做到了十几年如一日。 她工作细致,认真负责,任劳任怨,不管是孩子们,还是老人们都对她好评如潮,院方管理人员也就默许了她将福利院当成自己家的这一“特权”。福利院在原有基础上大规模扩建以后,院方领导层甚至就是否保留她个人的“起居室”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讨论,最后一致认为她对本院有“特殊贡献”,对其“起居室”应当预留并保留,直到她本人申请取消为止。 至于李梅的“工作”到底是什么,院方和桂瑛都有口头了解过,但从未核实过。他们更在乎的是,这么一踏实肯干的“最美义工”,实在是可遇不可求。同时,李梅的两个孩子姓甚名甚,具体在哪里,院方和桂瑛也都不知道。 当时的李竹道正在学校寄读,全力以赴备战高考。寒假匆匆回了一趟院里,过了个年。至于院里新来了这么号人,他压根儿就不知道。高考结束之后,他又外出打暑假工,接到警校的录取通知之后,他又回了一趟院里,之后升学、工作,回来的时间越来越少,也偶尔听说院里有一位坚持做了很多年义工的志愿者,但也从未正儿八经的经人引荐见面。 或许,李竹道在院里同李梅有过不经意的见面,但他不知道自己见过的哪一位就是“李梅”。毕竟,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关心关注社会福利院的爱心人士和志愿者日益增多,前来做义工的人士也越来越多,经常会在这里看到一些熟悉的、似曾相识的、陌生的面孔。 第19章 意外(4) “你上大学的学费和生活费用,都是由李梅资助。”饭桌前,桂瑛看着李竹道,说。 找到疑似王芳的李梅,本来应是比较兴奋的心情,但桂瑛一说李梅的来历,大家都没什么心思吃饭了,草草扒了几口。 “那不是院里给的助学金么?”李竹道问。 “那是骗你的。”桂瑛说:“李梅说,她帮你不是要让你知道她是谁,也不是图你以后报答。所以,她唯一的要求就是要我们以院方的名义,而不是以她的个人名义,按时将学费和生活费用给你。直到你参加工作,她对你的资助才终止。” “不仅是你,院里还有几个小孩,她都是通过这种方式,进行匿名资助。所以,仔细想想,你,还有那几个孩子,确实都不认识她。” 大家都唏嘘不已。 李竹道五味具杂,心情复杂。 桂瑛继续说道:“你结婚的时候,院里去了一份人情,大头也是李梅出的,她的要求和资助你的时候一样。李梅和我一起参加了你的婚礼,本来我打算邀请她和我一起坐在主宾席,但是她来晚了,也不知道她最后在哪里找了个位置,直到婚礼结束,才突然冒出来,说和我一起回院里。” 当时院方随的人情较大,5位数。事后,李竹道要将这笔钱退回去,桂瑛说退回的话以后就不要来往了,还说要他好好生活,好好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作贡献,就是在报答院里的恩情。李竹道只能接受。 “她的事迹,我们之前说要给她作专题报道,要推荐她参选市里的‘道德楷模’,都被她拒绝了。她说她不是为了这些,受之有愧。”桂瑛说:“大半年以前,我们瞒着她,约了电视台的记者在院里等着她。结果,她一见了记者就跑了,之后再也没回过院里,打她电话也不接。直到大概一个月以前,打了电话给她还是没接,但是回了短信,说以后不会来院里了。我以为她还在因为我们瞒着她的事生气,她说是因为身体不舒服。我说要去看看她,她说不用。谁知道,之后就出了这种事……” 说到后来,桂瑛陷入哽咽。 待她情绪稳定后,老刘说:“院长,李梅的电话号码,我们需要留一下。” 桂瑛很配合的拿出手机,翻出李梅的电话号码,报给老刘,然后说:“她这个手机和电话号码都是院里给她配的,她之前都不用手机,为了方便工作联系,我们院里才想办法给她配了手机和电话号码。” 大家精神一震,互相看了一眼。 “您的意思,是不是说,李梅用的电话号码,是您给她办的,不是她本人办的?”老刘问。 桂瑛点点头,说:“给她办了手机,结果她又不办卡,还说用不上,办了也是浪费电话费,还不如省着给孩子们读书。我懒得和她掰扯那么多,就自己多办了一张电话卡,给她用了。” “这张电话卡,办了多久了?”老刘问。 “没多久,还不到一年。”桂瑛说。 大家神色一黯,默默叹了口气。 假如李梅就是王芳,出于长期制售假证的需要,不可能不使用手机。也就是说,除了桂瑛近期给她办的这个手机号码外,在此之前,她肯定另外还有一个手机号。换言之,李梅或者王芳,近一年来极有可能在使用两个手机号。 要是只有桂瑛办的这一个手机号,那么只要通过调取通话记录,就能顺藤摸瓜,找出王安王康两兄弟,甚至挖出其他线索。但是已知的桂瑛办的这一手机号,使用时间太短,很可能只是“小号”,能挖掘出有用信息的可能性大为降低。 所以,一听桂瑛这么说,大家也就微微有些失望。 “李梅的卧室,还在不在?”老刘继续问。 在大家的注视中,桂瑛摇摇头,说:“本来,我们也想继续保留一段时间,万一她什么时候身体好了,再回来看看孩子们,也还有个休息的地方。但是,近几年办公用房清查得很严厉,李梅不是我院的正式在编人员,以资料室的名义给她保留了一间办公室作卧室,我们本就承担了很大压力。她既然明确说以后不会再来院里,那她的卧室,我们也只能清退。” 清查办公用房这一点,大家都深有体会。其本意是为了防止办公用房面积超标,节约资源,但政策文件在执行时,总会碰到一些让人哭笑不得的个例。比如,欧阳和彭杰是抽调过来的,其编制不在刑警支队,所以他们不能在支队另外占用办公用房的面积,只能在李竹道的办公室再搬进两张桌子,三个人挤在一间十平米左右的办公室里办公。支队即便另有空置的办公用房也不能给他二人用,不然就是违规。好在他们经常出外勤,留就在室内办公的时间不多。 “她的个人物品不多,都保留在我办公室,之前和她说好了,她说什么时候方便了就来取。”桂瑛接着说道:“她有轻微洁癖,衣服虽然不多,但都洗得干干净净。衣服鞋子,加上日常生活用品,拢共也就三个箱子一个桶。帮我搬箱子的一个半大孩子毛手毛脚,提着箱子在路上摔了一跤,结果将他前面的几个孩子全扑倒了,当天又下了大雨,几个箱子都淋湿了,我只好把她的箱子还有衣服鞋子这些,统统都送去干洗店又洗了一遍。” “她的毛巾,牙刷呢?”老刘问。 “当时放在桶里,都淋湿了,我也都扔了。你问这个做什么?”桂瑛说。 李梅的照片和王芳的照片,在眉毛、眼皮、鼻子上略有诧异,小王的假设虽然有道理,也极有可能成立,但那终极只是假设,需要验证。他们本想通过搜集到李梅的毛发,同王芳进行dna对比,来验证李梅就是王芳。结果,天不遂人愿,李梅的衣服鞋子经过干洗之后还能搜集到毛发的可能性已经微乎其微,最后连毛巾和牙刷都扔了,这一条验证的办法也就基本缺乏可行性了。 老刘咳嗽一声,简单向她解释了一下。 桂瑛却像抓住了救命稻草,眼睛一亮,说:“既然和你们照片里的人不一样,那是不是你们真搞错了?不要错把冯京当马京。” 详细的案情,大家没法向她明说。她这一说,倒让老刘不知道该怎么回话了。 李竹道问:“她的卧室,清退之后,做什么用了?” 大家眼前又是一亮。只要李梅的卧室清退之后仍然空置,那在里面搜集到毛发的可能性仍然存在。 “做医务室了。我们之前向卫健部门申请设置医务室,配置医护人员,恰好最近手续也都办齐,医护人员也能随时到岗,院里也有其他的空置用房,但当时李梅的卧室已经被我们清理了一遍,干净,没必要再另外清扫一间出来。所以,就让医护人员进去办公了。”桂瑛说:“我们院里身体状况不好的孩子很多,这个你也清楚。所以,设置医务室非常有必要。” 大家神色齐黯。 “姐,她长期生活在这里,你有没有发现她做过微整形?”李竹道问。 桂瑛神色一黯,说:“这个……还真没注意。她很多时候都戴着口罩和帽子,再说她也是每天傍晚过来,我是到了那个点就下班,除非有工作需要,才会留在院里休息。实际上,我和她面对面的时间也不多,平时有交流,也大都和院里的孩子有关。” 小王嘀咕了一句:“十几年了,一点蛛丝马迹都没看出来?” 桂瑛神色更黯,却是自责于自己平时对李梅的关心关注不够。 小吴说:“我半年前做了眉毛,你们谁看出来了?” 大家齐刷刷地盯着小吴看,小吴故意挑了挑眉毛,说:“你们说说,我现在的眉毛和半年前有什么区别?” 大家都哑口无言。谁还会记得她半年前的眉毛是什么样子? 小吴十分不满地哼了一声,说:“你们当中的一些人还和我天天见面,都没看出来我做过眉毛。桂姐和李梅还不是天天见面,更何况李梅很多时候还带着口罩和帽子,桂姐没看出来,没注意到,有什么不正常?再说,微整形如果一眼就能看出来,就不叫微整形了。如果不看手机的照片,光看墙上的‘最美义工’照,是不是一眼就能认出李梅,或者王芳?七,你刚才不就是路过的时候,瞟了一眼就认出来了么?所以,如果没有拿着照片在那里认真比对,你能说出李梅的照片和王芳的照片有哪些不一样?” 大家再次无法反驳。 这时,段明打来电话给李竹道。 李竹道挂了电话后,问桂瑛:“李梅是不是有台车,车牌号是xb9879d?” 桂瑛称是。 李竹道以无比肯定的语气说:“李梅就是我们要找的人。” 桂瑛心里刚才燃起的一线希望彻底破灭,哽咽了一会儿后,说:“她的东西,你们是不是也要拿走?” 第20章 意外(5) 正如桂瑛所说,李梅的个人物品极其简单,仅有几套换洗的衣服和一些简单的日常用品。小吴简单翻看了一遍,实在没法想象一个人的全部家当可以简单至此。 在一个箱子的内袋里,小吴翻出了一张信封,里面装着两张照片。照片很有年代感,颜色泛黄。其中一张是两个相互靠着坐在靠椅上的婴儿,两张脸蛋一模一样,小吴猜测这可能是王安王康两兄弟。另一张照片,也是一个男婴,躺在襁褓里,仔细对比之后,却发现和王安王康长得不一样。这名男婴是谁? 小吴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将照片和疑问都交给了李竹道。 “也许是这两兄弟当中的谁,更小的时候?”小王撅着屁股,将头凑上来,说:“刚出生的婴儿样貌都差不多,得三个月左右才会出现一定的改变。所以,这张单人照看起来就会和双人照里的人有区别。” 六个人坐在商务车里。彭杰开车,小吴坐在副驾驶,李竹道和老刘坐在中间一排,小王和欧阳坐在最后。 李竹道捏着照片,旁边的老刘说:“也许,除了那一对双胞胎,李梅还有另一个孩子呢?” 欧阳说:“那她的这个孩子呢,难不成丢了?不管是和谐小区,还是福利院,都没人说她有三个孩子。” 老刘说:“也许跟着她前夫。” 和谐小区的住户说李梅二十多年以前才住进那里,那在此之前,关于李梅的信息没人知道。所以,大家的猜测莫衷一是。 “会不会是福利院的某个孩子?”欧阳说。 “也许李梅之前开过照相馆。制售假证件这事,和照相馆本身就有天然联系。李梅留的这两张照片,也许不是她什么亲人,而是她照相馆里什么顾客的照片……” 小王越说越离谱,李竹道将照片收起来,示意小王将其塞回行李箱,说:“都别猜了,没有足够的线索,猜得再多也都是瞎猜。还是好好想想,王芳的车为什么会停在建设路口大半年之久,当中没有任何出行记录,李海东为什么又要重新购置一辆二手车。” 之前李竹道只是单纯的想要段明往这个方向试一试,并未抱太大希望,段明也是因为上述理由认为这种可能性不大,结果都被打脸了。 “李梅名下的车是一款雪佛兰科鲁兹,适合女性驾驶,车龄已有十一年。会不会是车龄较长,车况不好,李海东不怎么喜欢,一时间也没找到合适的买家,在需要用车的情况下,先购置了一辆自己比较中意的车型?”小王说。 “问题在于,他们为什么不将车开回白土文小区,停在建设路口的停车场,每天的停车费就得二三十块。”欧阳说。 “我们一步一步来,来作填空题。”李竹道说:“首先,我们可以肯定一点的是,这一个月内,李梅没有出过白土文小区的1304号房。也就是说,要去将车开回白土文小区,也应该是由李海东去开,那么李海东会在什么情况下将王芳的车落在建设路口的停车场,不闻不问?” “不知道。”彭杰一边开车,一边冒出这么句话。 “不知道就不知道,你这么大声音做什么?”小王坐在后排,十分不满地说。 李竹道却说:“老屠说的这种可能性最大,李海东只有在不知道王芳把车停在什么地方的情况下,才有可能对此不闻不问,在需要用车的情况下,才会迫不得己先购置一辆二手车。当然,李海东压根儿不知道王芳有车的可能性也有,但这种可能性不大。王芳母子三人虽然平时团聚的时候不多,但还不至于连王芳有车,李海东都会不知道。” “也就是说,王芳极有可能没有告诉过李海东,她的车停在哪里。”老刘说。 “换我是王芳,亲儿子把我关在屋里,囚禁,tui,我也不会告诉那个畜牲,我的车停在哪里。”小吴说。 “你这种假设,是建立在李海东和王芳之间的母子关系十分恶劣的前提下。据我们之前掌握的线索,李海东名下的1304号房的购置资金,极有可能来源于王芳。王芳既然拿出了这笔钱给李海东购房,那他们之间的母子关系应该不至于恶劣到这一地步。”老刘不大认同小吴的说法。 “也有可能是李海东逼王芳拿出的这笔钱。这对母子住在1304号房期间,经常发生口角,这是不是也说明他们之间的关系确实很恶劣?”欧阳说。 李竹道说:“你们说的都是王芳不愿意告诉李海东,这种可能性存在。但也存在另一种可能性,也就是王芳不能告诉李海东。比如,王芳会不会突然患病,得了早发性阿尔茨海默病,也就是老年痴呆,不记得自己的车停在哪里了;或者中风了,丧失了言语能力和读写能力。” 李竹道的假设颇为大胆,缺乏依据,大家同样也没有反驳的根据。一时间,车内陷入短暂的沉默。 这时,向娟打来电话给小吴,劈头盖脸就在电话里头问她今天穿了什么。 小吴咳了一声,一本正经地问:“向姐,您有什么新发现吗?” 向娟明白过来,说:“告诉那小子,我们在王芳的胃里发现了一粒未完全消化的药丸,经检测后认定为氟伏沙明。这类药物有镇静作用,可促进睡眠,适合睡前服用,并且能够促进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促进代谢,防止体重增加,对常见的焦虑症,像广泛焦虑、惊恐发作、社交焦虑有不错的疗效。但是,这种药需要精神科医生的医嘱,并在医生的观察下来使用,根据治疗后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的情况,及时做出必要的调整,达到最佳的疗效和最小不良反应的状态……” “向姐,您还是说点我们能听懂的吧。” 说完以后,小吴干脆开了免提。 “这是一种抗抑郁药物,能够迅速改善抑郁患者的消极情绪,适用于有自杀风险的患者……” “你的意思,是不是说,王芳患有严重的抑郁症,有自杀倾向的那种?”李竹道问。 “不一定。我刚才已经说过了,这种药还可以用于治疗焦虑症。”向娟说。 “能不能检测出,她是长期服用还是短期服用?”李竹道问。 “长期服用抗抑郁药物会造成肝功能和消化系统异常,死者的脏器有人为损坏,检查需要点时间。”向娟说。 通话结束后,李竹道打开车窗,点燃一根烟,说:“王芳在和谐小区很少和人打交道,我们之前认为她是出于‘职业’需要,有意为之。但是,刚才向姐说她吃的那个啥药,能治疗社交焦虑,也就是说,王芳有可能患有社交焦虑。如果是这种情况,那么王芳应当是长期服用。” “王芳在搬进白土文小区之前,有五六个月的时间,我们不知道她在哪里,在干什么。这段时间内,她是一个人,还是和李海东一起,我们也不知道。那么在这段对于我们来说一无所知的时间段里,有没有可能是发生了什么事,加剧了王芳的病情,让她从社交焦虑变成了重度抑郁,进而产生自杀倾向?同时,在患有严重抑郁,每天都想着要不要自杀的情况下,是不是压根儿就没法告诉李海东,她的车停在哪里?桂姐说一个月前王芳没接她电话,但是回了短信,回短信的有没有可能不是王芳,而是李海东?” 李竹道继续说:“当然,也有可能王芳在此前并没有社交焦虑,不多与人交往,也确实是她的‘职业’需要。但是,在住进白土文小区之前,应当是发生了什么变故,让王芳突然陷入重度抑郁。” 李竹道却陷入沉默,时而点头,时而摇头,没人知道他在想什么。 过了半响,李竹道说:“1304号房的装修情况,我们原本认为是用来囚禁王芳。但是,那里的装修设计,如果说是用来防止王芳跳楼,或者防止她出门自杀,是不是也说得过去?” 大家目瞪口呆。 小王忽然说:“王芳会不会不是他杀,而是自杀?” 但是,很快他又否定了自己的假设:“也不对,李海东没必要给自己背上弑母的罪名和骂名,更没必要碎尸。” 大家陷入沉默。 白土文案就像是一个硕大的洋葱,剥开一层迷雾,却发现下面还有一层。大家只期望这个洋葱被层层剥开之后,最终会有一个真相。 车外,美丽的彩灯一串连着一串,勾画出一幢幢大楼的轮廓,大楼上方的霓虹灯闪闪发光,各种各样,像无数条盘踞的彩色火龙。 车辆安静的行驶,转入一段高架桥,远眺之下,只见斑驳的灯火栖息于错落的楼市之间,仿佛是这座城市蠢蠢欲动的孤独。城市靡霏,灯火阑珊,城市与灯火之间,笼罩着一层薄薄的雾霾,就像是横亘在大家眼前的迷雾。 第21章 往事(1) 东阳县三中始建于1956年,于1978年被省教育厅确立为全省54所首批省级重点中学之一,也是唯一坐落在农村的省级示范性高中。 1999年,东阳县三中面向全市大规模扩招,堰城市城区许多家长慕名而将自己中升高的孩子送来就读,王安就是其中之一。 “我校自办学以来,共为国家输送了6万多名优秀毕业生。有49名学生被清华、北大录取。考入清华、北大总人数位居堰城第一。是堰城连续十年有考取飞行员的学校,军航、民航飞行员已达12人。” 接待小王和彭杰的是东阳县三中的政教处刘主任,他正滔滔不绝地向二者介绍学校的辉煌历史。 “迄今为止,九任校长皆治校严谨,筚路蓝缕启山林,栉风沐雨开新篇。他们重道兴学,心系教育,殚精竭虑。故八方俊彦,慕名而辐辏;四海少年,负笈而影从。” 小王和彭杰负责走访王安曾经就读的高中。李海东到底是王安还是王康,没人说得清。专案组试图从这两兄弟的朋友圈着手,找出一些蛛丝马迹,甚至试图通过这个办法了解他们母子三人之间的关系。李海东的作案动机始终是困扰专案组的一大疑点,从现有线索无法分析判断,只能沿着希望并不是很大的这条线索继续深挖。 “刘主任,王安的班主任陈艳老师……” 小王和彭杰对东阳县三中的辉煌办学成就和历任校长披荆斩棘的治学成效都不是很感兴趣,只想了解王安到底是个什么人,或者有哪些和他走得近的同学、朋友。 刘主任对彭杰的话置若罔闻,继续如数家珍一般说着八竿子打不着的话题:“我校高考成绩一直稳居堰城榜首,2006年之前,连续七年夺得堰城第一,2016年上榜中国顶尖中学800强,领跑堰城。1999年高考,县文科、理科状元,堰城英语专业第一名均为我校学生,上线总人数居全县第一名。2007年,刘小贵以674的高分夺取堰城理科状元、湖南省第五名,考取清华,申鹏考取北大。2008年,赵凯考取清华,赵鸿雁和申文彬分获县文科状元、榜眼,赵鸿雁考取人民大学,曾志考取空军航空大学……” “刘主任,高二692班有学生打架了……”陈艳进了刘主任办公室,终于成功的用一句话结束了刘主任滔滔不绝的讲话。 刘主任给双方相互介绍之后,就匆匆赶去解决学生打架的问题。 “近几年由于城市化进程加快,私立学校异军突起,我们学校生源日益枯竭。每年中考录取线远远低于兄弟学校,比县城任何一所高中都低,有句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面对现在的处境,校领导都很焦虑。所以,刘主任一见了外人就收不住嘴。”陈艳笑着说。 陈艳老师戴着一副眼睛,50多岁的年级,给人的感觉很温和,让小王和彭杰感受到了一种扑面而来的书香气息。 小王和彭杰打着哈哈客套了几句,很快就步入正题。 “零几年的人和事,到现在都十几年了,我记不得很清楚,但王安这个学生我倒是有印象。”陈艳说。 二人喜出望外。 “他是学习成绩很好的那种,还是很捣蛋的那种?”小王问。 “都不是。”陈艳笑着说:“王安这个学生,学习成绩只能算中等偏上,但是最后高考的时候超水平发挥,考了省内的一所211大学,所以我对他印象很深刻。另外,这孩子高高帅帅,不是体育生,但是足球篮球排球样样精通,是学校的风云人物,很受女孩们欢迎,甚至有些单身未婚的女老师都对他暗生情愫。” 二人只当陈艳的最后一句是句玩笑话。 “他有没有早恋?我的意思是,他在高中这三年,有没有谈过女朋友?”彭杰问。 “这没听说过。”陈艳认真想了想,说:“我们学校在这方面的管理很严格,严禁在校学生早恋。一旦发现,会通知双方家长,共同教育。当然,这种事一直都是屡禁不止,青春期的孩子情窦初开,很容易和异性之间产生男女之情。所以,即便是有,学生们也都是偷偷摸摸,顶多让自己身边的好朋友知道,不会让老师,让学校知道。” “他有没有很要好的同学?”小王问。 “他这样的学生,玩得好的同学很多。”陈艳认真想了想,说:“但是……离高考最后的两三个月,那孩子好像变了个人,和谁都不交往,也不和别人说话,应该是当时高考压力太大,在全力备战高考。他最后的两次模考成绩都比较出色,包括最后的高考成绩超水平发挥,和最后两三个月的冲刺有很大关系。” “和他关系很好的同学,您还记得名字吗?”彭杰问。 “有一个叫李伟,还有一个叫石晶。”陈艳说,“他们仨都是当时堰城市城区来的生源,恰好分在一个班,又在同一个宿舍,所以平时形影不离。王安阳光活跃,李伟足球踢得很好,石晶那孩子比较调皮,一上课就睡觉,一下课就跟打了鸡血一样,当时的一个女老师还被他气哭过。” 小王和彭杰迅速记下了这两个名字。 “王安的家庭情况,就是他和他母亲之间的关系,还有和他的孪生弟弟王康之间,您有没有听说过什么?”小王问。 陈艳摇摇头,说:“我对这孩子的家长没什么印象。” 然后又问:“他还有个双胞胎弟弟?这我倒是今天才听说。” 二人又问了一些问题,但陈老师要么不知道,要么不记得了,小王和彭杰见再也问不出什么有用的信息,也就作罢,转而将主意打在李伟和石晶的身上。 “王安?这小子是号人物,我肯定记得。” 石晶不在本地,二人通过身份证号码查询到了他的手机号码,然后通过微信视频,了解王安的一些情况。二人本来想通过电话联系,结果石晶怀疑他们是骗子,二人没办法,只能通过微信视频,亮出证件才取得了对方的信任。 石晶在电话里头描述的王安,比陈艳老师那种官方式的描述要“生动”得多。 “东阳三中在农村嘛,我们那时候读书都是寄宿,封闭式管理。我们住的那一栋男生宿舍前面50米,立着一栋女生宿舍和一栋教师宿舍。每天一到了晚自习下课,男生宿舍的阳台上就站满了人,拿着望远镜看对面的女生宿舍和教师宿舍,那一排排的人,人手一个望远镜,堪称壮观。拿望远镜看对面女生宿舍,就是王安带的头,搞得后来学校保卫科的每天来没收望远镜,结果他们没收之后又自己用来看,哈哈,最后对面的女生宿舍和教师宿舍,大夏天的都不敢开窗帘,还不敢开灯,开了灯窗帘上会有人影,哈哈……” “还有啊,有一回我们宿舍楼厕所的下水道炸了,从四楼炸到一楼,整栋楼弥漫着浓郁的气味,翔的味道,哈哈,现场惨不忍睹,那时候用的是公共卫生间,从卫生间里流出来的翔水,一直流到楼梯口,没法住人了,然后居然放了两天假。这事的罪魁祸首就是王安,那小子在上大号的时候抽烟,完了将烟头扔进下水道,结果把下水道的沼气点燃了,他屁股都被烧黑了,毛都被烧没了,哈哈……” “那时候晚上熄了灯后,会偷偷爬墙出去上网。墙外面有条小路,路边有个池塘。有年冬天下午,那个缺德鬼在墙外的路上撒了两瓶矿泉水,我最先还不知道那小子是在干什么。后来,那天晚上学校爬墙出去上网的人有十几个,全都在跳墙的时候跳在冰面上,滑进了池塘,只能从校门口进去换衣服,结果一晚上陆陆续续突然出现的一身湿透的学生太多,被保卫科看出了端倪,第二天这些跳墙的人都挨了通报。那小子瞅准了那一路段是专门跳墙的落脚点,路道又窄,故意这样干的,哈哈……” “那小子又高又帅,当时风靡了万千少男少女,是真的连少男都包括在内,一点都没夸大。当时的学校,到了冬天洗澡要自己去开水房提热水。一些老师的家里可以去洗澡,但是要收5块钱一个。隔壁班有个男的,一次说请王安去老师家洗澡,但是只请他一个,要他别带我和李伟去。那小子以为有便宜可占,就屁颠屁颠的跟去了。去了之后,那男同学就说快上晚自习了,干脆一起洗算了,王安也没多想就同意了。结果,洗澡洗到一半,那男的说要给王安吹喇叭,王安以为他在闹着玩,结果那男的真就蹲了下去,哈哈,王安那小子吓得连肥皂泡都没冲干净,套上衣服就屁滚尿流的回来了。之后肠子都悔青了,说不该瞒着兄弟们去占小便宜,结果便宜没占到还惹了一身骚……” 第22章 往事(2) 石晶连珠炮一般的说了一大堆,小王和彭杰哭笑不得。 “王安这样的学生,当时没谈过女朋友?”小王问。 “哈哈,你们算是问对人了,换别人肯定不知道。”石晶说,“那小子不是一般人,谈恋爱谈得也不一般,我要是不说,你们肯定猜不到他会和谁谈。” “校花?”小王猜。 “丑女,还不是一般丑的那种?”彭杰猜。 “都不是。”石晶笑着说,“是老师,当时教我们的英语老师,名字我都还记得,叫章静,三十来岁,长得很好看,穿着打扮也很时髦。” 小王和彭杰相互看了一眼,这才知道陈艳老师之前并不是在开玩笑。谁知道更让他们吃惊的还在后面。 “那小子地下工作搞得很好,直到有次被一伙人打了一顿,我和李伟要帮他打回去,问他对方为啥要打他,才知道这事。” “打他的人叫文韬,是个富二代,当时是体育生,同校另一个班的。文韬说,章静章老师是他女朋友,他有次去章老师家,正好碰到王安光着屁股睡在章老师床上,来了个捉奸在床。当时章静把文韬劝回去了,所以文韬没有当场打人,但是文韬一直觉得自己头上长了草,心里不爽,之后一直找机会要弄王安。但是王安和我们说,章老师和他才是名正言顺的男女朋友关系,文韬是第三者,对章老师死缠烂打的那种。总之,他们仨到底是个啥关系,我当时没搞明白。” “这事是在高考前两三个月发生,之后王安突然好像变了个人一样,原本计划要打回去的事提都没再提过,就好像忘记了一样。对我和李伟的态度也很奇怪,不冷不热爱搭不理,我和李伟莫名其妙,也就懒得理他了。”石晶说。 “文韬怎么会突然出现在章老师家里?”彭杰问。 “文韬有章老师家里的钥匙,王安也有。”石晶说,“我猜,多半是章老师老牛吃嫩草,一脚踏两船,王安和文韬都以为自己是真命天子,实际上都只是面首。” “你们这么好的关系,毕业之后,有没有再联系?”小王问。 “没有。”石晶说,“高考结束后,我和李伟在堰城的街上碰到过王安,结果那小子还是就不理人。我和李伟都觉得,他可能是从和章静的事情中受了很大刺激,才变得这么奇奇怪怪。那时候嘛,十八九岁,心智都不成熟,头回谈恋爱,结果却发现自己头上顶着绿油油的一片草地,还发着绿光,搁谁谁都受不了。” “之后读大学也不在一个城市,就完全没联系了。王安那小子平时不显山不露水,高考最后那两三个月就好像开了挂一样,还考了个211。我不行,马马虎虎读了个大专,还只读了一年。我就不是读书这块料,我有自知之明。再说,读个大专也没什么用。所以,到了第二年,我拿着我妈给我的学费,瞒着家里直接开了个网店……” 这小子,也是个人才。他应该是国内第一批开网店的人,理所当然的赚了个盆满钵满。风口浪尖上,猪都能起飞。 “对于他的家庭情况,您知道哪些?”小王问。 “他好像是单亲家庭,没有父亲。李伟也是,没有母亲。所以他和李伟特别聊的来。关于他的事情,你们可以问问李伟,他可能知道得比我多。”石晶说。 “他有个双胞胎弟弟,叫王康,您有没有印象?”彭杰问。 石晶一副很吃惊的样子,显然也是今天才听说还有王康这么一号人。 在明确表示不知道王康后,石晶又问:“两位警官,你们能不能告诉我,王安那小子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二人礼貌性的以“无可奉告”结束了视频对话,又联系到了李伟。 李伟的谈吐显得比石晶要成熟稳重得多,关于王安在学校的表现,他的陈述和石晶大同小异,无非都是懵懂少年在青春期的一些莽撞事和糗事,但是提到章静的时候,他又给出了另一些信息。 “2002年,东阳三中发生了一件大事,你们警方肯定知道。”李伟在视频里面说,“全校的高二年级第二名,捅死了年级第一名。之后,第二名跳河自尽。至于这起凶杀案的缘由,当时官方说法是第二名出于嫉妒,只要杀了第一名,他就是第一名。” 由于是校园杀人案,这起案件引起了一时轰动。行凶者事前准备了一把水果刀,然后埋伏在宿舍楼下,待第一名出现时,突然窜出来用刀扎进他的胸膛。第一名极度惊恐,凭借求生本能挣扎着向前爬行。可第二名并没有打算放过他,紧随其后,挥刀将其脖子砍断一半,颈动脉砍断,顿时血流如注。而后为了确保万无一失,又在第一名胸前背后连捅十余刀,刀刀致命。 第二名在一边行凶时,一边骂骂咧咧地说:“让你在老子前面,在老子前面……” 由此,警方判定第二名的作案动机是出于嫉妒,因为每次全校的年级模考,第一名始终排名在他前面,成了一座让他无法逾越的高山。 “但实际上,这两人和王安多半是连襟。”李伟说。 “什么意思?”小王问。 “就是‘老表’。”彭杰见小王还是一副迷惑不解的样子,干脆挑明了说:“就是多男共用一妻,明白?” 小王张着嘴巴,一副叹为观止的样子。 “你凭什么这样认为?”彭杰问。 “钥匙。”李伟说,“高考后,我在百度贴吧里无意间看到案发现场的照片,还有行凶者跳河之后被打捞上来的照片,他们别在腰间的钥匙串中,有同样的一片钥匙。那片钥匙上有特别的标记,都刻着一个‘静’字,同样的钥匙,王安有,文韬也有,都是章静老师送给他们的。” “高考后,您和王安还有没有联系?”小王问。 “没有。”李伟说,“高考前不久,也不知道王安是不是撞了邪,放了月假从堰城回学校后就变得很奇怪……” “是不是不和你们一起玩,也不和你们说话,而是闷头搞学习了?”彭杰问。 李伟皱着眉头,犹豫了片刻,说:“不和我们一起玩确实是这样,但是说他一门心思搞学习吧,也不见得。他很多时候都在看小说,不管是上课还是自习,还是在宿舍休息的时候,他都捧着一本书,外面是‘新概念’作文的封面,实际上里面装的是小说,从世界名著、古典名著到金庸古龙梁羽生和黄易,什么乱七八糟的小说他都看。” “石晶说,高考后你们在堰城的街上碰到过王安,但是王安不理人?”小王问。 “是这样。”李伟说,“高考后,王安和石晶都去读大学了,我去了部队,和他们也就没怎么联系。退役后我和石晶又有了联系,但是王安就好像失踪了一样,没人知道他的联系方式。” “关于章静老师的这些事,学校不知道吗?”彭杰问。 “当时学校知不知道,我不清楚。但是纸包不住火,听说后来章静辞职了,我估计多半和她的生活作风有很大关系。再说,这种事,就算学校听说了什么,也都是捕风捉影,没有真凭实据也不好作什么处理。而且,这些给学校脸上抹黑,给全体教职员工脸上抹黑的事,学校也不会自曝其短。所以,你们去学校了解情况,学校也不会和你们说这些。”李伟说。 小王又问李伟对于王安的家庭情况清不清楚,在得到否定的答复后结束了视频通话。 二人又根据身份信息,找到章静的联系方式,但章静在电话里头沉默片刻后,说不记得王安这个人了,然后就挂了电话。 二人商量后,认为章静有可能是不愿提及自己的往事,借口不记得王安来避免揭开自己的黑历史。经查询,二人找到了章静注册的一家名为星未来的英语培训学校,位于堰城市区。 二人风尘仆仆的赶回堰城,已经到了夜晚。庆幸的是,校外培训课程一般都是夜晚或周末开课,具备法人和讲师双重身份的章静正在上课。 二人只能在会客室里抽烟闲聊打屁。 章静结束授课后,推开会客室的门,被迎面而来的烟雾呛得直咳,在门口站了一会儿,还是走了进来。 根据身份信息显示,章静48岁,但她妆容精致,看起来至少比实际年龄年青了10岁。 章静气质知性端庄,和二人的想象大相庭径,二人连忙正襟危坐,掐灭烟头。 双方简单寒暄过后,步入正题。 “二位警官这个架势,如果没从我嘴里问出点什么,看样子是不打算放过我了。”章静嘴唇较厚,笑着说话时,两个酒窝尤其明显,“有什么要问的就请问吧,看来逃避还是解决不了问题。” 小王和彭杰对视一眼,本来以为章静仍会借口不记得作推辞,没想到她会改变态度,开门见山的表示愿意配合。 这是一个聪明的女人。 第23章 往事(3) 二人对章静有了初步的共同认识。 “关于王安,您还记得哪些?” 小王原本打算问她和王安到底是什么关系,话到嘴边,还是换成了这句话。 章静想了想,笑着说:“您二位还是提问吧,就这样泛泛而谈,我也不知道该说什么。” “在您看来,王安和别人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或者说,有哪些是让您觉得比较奇怪的,比如他的性格脾气,还有一些行为方式。”彭杰问。 个人的某种性格特征具有导致其实施犯罪行为的可能性,白土文案触目惊心,行凶者的性格特征肯定非同一般。当然,性格特征只是一个影响犯罪的相关因素,不是决定性因素。犯罪行为的发生,对其影响因素是多重的,但可以从“远期的”原因因素和“近期的”原因因素的角度进行解释。性格的分析就属于“远期的”原因因素分析。小王和彭杰试图通过性格分析,以推测李海东到底是王安王康两兄弟中的哪一个。 另外,在线索信息并不充分的条件下,李竹道主张走访王氏兄弟就读的学校,试图掌握王氏兄弟的早期经历和他们母子三人之间的关系,进而试图从中探寻李海东的作案动机,也属于“远期的”原因因素分析。 “他很聪明,特别聪明,属于那种超出同龄人的聪明,可惜就是不大爱念书。至于他的性格,很活波开朗,阳光大男孩,很讨人喜欢的那种。”章静似乎无意掩饰什么,直言不讳对王安的偏爱和夸赞,“但是十八九岁的孩子,也会做一些让人哭笑不得的事,这些应该没什么好说的。” 章静仔细回忆了一下,说:“如果说有什么不一样,就是他这人特孝顺。虽然平时看起来大大咧咧,没心没肺的样子,但是发起脾气来特大,有点吓人,会吃人的那种。” “能不能举些例子?”彭杰问。 “他和我说过几件事,都是他小时候的事,让我记忆很深刻。他小时候在农村生活,五六岁的时候,同村的几个孩子嘲笑他没有妈妈,说他是没有妈的野种,还老是欺负他。有一回把他惹毛了,他捏着一块石头,一个打五六个,把他们都打服了,从此以后见了他都绕着走。那五六个孩子当中,最大的有十三四岁,在读初中,被他一个五六岁的孩子追着打,追了一两公里山路……” 章静的这些话信息量很大,小王和彭杰却不动声色,都是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 “对不起,我要打断您的说话。”小王说,“据我们所知,王安有亲生母亲,并且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应该都和她生活在一起,他在小时候怎么会被人嘲笑没有妈妈呢?” “这个我不清楚,你们得自己去查。他和我说的都是一些零零碎碎的往事,我也就听听,没有问很多。也许是他父母早年出去打工了吧,村里的留守儿童,有时候会受一些坏孩子的欺负。”章静说。 “他小时候,具体是在哪里的农村生活?”小王又问。 章静摇头,说不知道。 “那几个欺负他的孩子,他有没有说叫什么名字?”彭杰问。 章静仍是摇头,说不清楚。 “您接着说。”彭杰说。 “他在念初中,大概十四五岁的时候,有人欠了他母亲的钱不还。有一天,他母亲送他回寄宿学校读书的时候,路上碰到了欠钱的人,他母亲和对方交涉,反而被推倒在地。那孩子当时什么也没干,把母亲扶起来之后就要她先去医院看看,他自己一个人能去学校。他母亲前脚一走,他后脚就尾随欠钱的人,知道了那人的家庭住址。” “然后,他去买了一桶汽油,敲开了那人的家门,将汽油泼在了他们家,一手举着打火机,要那人去把钱还给他母亲,并从他母亲那里拿欠条过来给他看。那人说只要他敢放火就报警,他说自己还没满十八岁,就算警察抓了他也不会关很久,他出来还会继续这样干,直到对方还钱为止。后来,那人只能按他说的办。事后,他打了电话回家,他母亲在电话里的语气很高兴,他也就确定了那人确实还了钱,而不是临时写了一张假欠条来骗他。” 上个世纪末的社会治安和法治环境,远远不能同今日相提并论。究其原因,当然有很多。当中一个不能忽略的原因,就是金庸先生和古龙先生的武侠小说改编成了电影,以及从香港流入的古惑仔系列影片,让许多文化知识水平不高的年轻人,开始迷恋起打打杀杀的生活。而这一点也并非空口无凭,当年一位记者进行了一项专项调查,在监狱当中,去采访那些服刑的犯人,而他们的犯罪原因,绝大多数居然都是因为看了古惑仔的电影,向往那种快意恩仇的生活。 章静说的关于王安的这件事,不过是当时社会背景的一个小缩影而已。仗势欺人、欠钱不还,街头混混横行,杀人放火抢劫,共和国许多的大案要案,就是发生在那个时期。 二人一边做笔录,一边聚精会神的听着。 “有一回,他母亲生病,发高烧,一个人躺在床上。这孩子是单亲家庭,没有父亲,所以他母亲生病的时候,身边连个照顾的人都没有。当天,他向老师请假,说要回家照顾母亲几天。老师也很感动,一边宽慰他,一边要他第二天早上再回,因为当时是晚上,没有车,东阳三中距离堰城市区有几十公里。结果,也不知道他从哪里弄了一辆自行车,踩了一宿,从东阳三中踩回了堰城。” 章静谈起王安的种种往事,眼里泛着光。 二人原本听说王安“聪明”“发起脾气来吓人,会吃人”,一度认为他有可能就是李海东,但是听到这里,对这种可能性又产生了怀疑。一个“大孝子”,怎么会干出那种人神共愤的事? “现在想想,有可能是这孩子小时候没有和母亲生活在一起,缺少母爱,之后和母亲团聚,就特别珍惜爱护自己的母亲。”章静想了想,补充道。 章静说的这三件事都和王安的母亲有关。小王和彭杰虽然在表面上不置可否,但心里都十分认同。 “王安高中毕业之后,您和他还有没有联系?”小王问。 章静的脸上始终保持着端庄和优雅的礼貌性微笑,听到小王的这个问题后,两行泪水悄无声息的从眼眶中钻出,微笑逐渐褪去,先是低声呜咽,尔后变成抽泣。 二人慌忙将桌上的抽纸推到她眼前。 几分钟后,章静调整好了自己的情绪,说:“对不起,让你们见笑了。那时候,我和他之间的关系,你们一直没问,我猜你们也肯定知道。有些事情,我很难和他解释清楚。” 然后,她反问:“他现在还好吗?” 二人一时不知该怎样回答。 沉默片刻后,小王说:“对不起,关于王安的现状,我们现在不能告诉您。您还有没有其他需要补充的?” 章静却笑着说:“两位警官,你们想多了。我没别的意思,我就是单纯的问他的身体,还好吗?他有孩子了没?” “他的身体是有什么病吗?还是有什么隐疾?”彭杰巧妙的以反问避开了章静的问题。 “他原本很健康,后来,因为我,导致他……身体上可能出了一些问题。但是,这么多年,我从来没有和他有过联系。所以,我现在也不知道他到底……还健不健康。” 章静说这些的时候磕磕巴巴,似乎有什么难言之隐,二人一下来了兴趣。 “文韬是gay。”章静说,“他和我是很好的‘姐妹’关系。” “我最初对文韬也误会过。第一次给他们班上课时,他一直盯着我看,我没在意。后来他经常下课找我问题目,有时上课也会翘课找我问,我很无奈,只能委婉的问他为什么这样,他支支吾吾说不出来。之后,每天早上我桌子上都有早餐,而且不重样,我都给了我同事,没动一口。我后面窥视过,发现这些早餐都是他送的。他这些小动作,搁谁都会想很多。后来,我找机会语重心长的教育他。结果,他笑着和我说,他喜欢的是王安,不是我。” 小王和彭杰瞠目结舌。 “他一直暗恋王安,但是王安不知情。他比王安低一个年级,之所以对我这样,是因为,他发现我和王安的关系特别‘近’。爱屋及乌,他不敢明目张胆的对王安好,所以就转而对我献殷勤。” “当时,我和王安的关系也是很单纯的师生关系,并不是男女朋友关系。之所以和王安的关系特别‘近’,是之前有一次晚上我在外面买东西,回来的时候碰到了学校外面的几个街溜子。那时候,社会治安比较差,东阳三中又是在农村,学校外面时常会发生一些打架斗殴,甚至社会人员抢劫学生的负面事件。” 第24章 往事 (4) “那几个街溜子把我困在墙角,就是出言不逊,不让我回学校,倒也没敢动手动脚。”说到这里,章静忽然笑了起来,说:“谁会想到,这个时候王安会突然从天而降,是真的从天而降。他当天晚上是爬墙出来上网,他有两个好哥们,一个当天踢球受了伤,另一个在发高烧,所以那天他是一个人突然从墙上跳了下来,落地的时候还踢飞了一个人。” “然后,他捏着块石头,吊儿郎当的问他们是一个一个上,还是一起上。他长得高高大大,被他踢倒在地上的就是那一伙的带头人,他这么一问,其他两个还站着的倒怂了,转身就跑了。” “我后来问他,是不是看准了谁是带头人,然后瞅准了时机,以最帅的方式出现,把带头人先解决掉,最终达到擒贼先擒王,瓦解对方阵营的效果。他说根本就不是这么一回事,他当时是从墙上摔下来,稀里糊涂就踩在那名小混混的身上,鬼知道他是不是什么狗屁带头人。” 时隔多年,章静在回忆这一幕时,依然嘴角上扬,写满回味。 片刻后,章静继续说道:“所以,我最开始只是很感谢王安,也觉得他这孩子胆子很大,比同龄人要早熟,并没有其他的什么想法。毕竟,他是我的学生。” “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加上我后来知道王安是单亲家庭,没有父亲,所以对王安是会特别关照,有时候也会喊他去我家吃饭。他也表现得很大方,既把我当老师,也把我当朋友,生活中好的坏的、开心的和不开心的也都会和我说。” “文韬说我和王安的关系特别‘近’时,我寻思他对我和王安的关系有所误会,更担心他在学校传得乱七八糟,就把这些都告诉他。结果,他很高兴,要我帮他‘追求’王安。” “他们都是我的学生。而且,学校本就禁止早恋,更何况是这种‘早恋’。再说,以我当时对王安的了解,他的性取向应该是女。所以,我和文韬说,这个忙我没法帮,也劝他这种事得讲究个‘你情我愿’,更提醒他现在应该以学业为重。结果,文韬反而认为我之前和他说的那些都是在骗他,之所以拒绝他,也是因为我怕他从我这里把王安‘抢走’。” “我这算是越描越黑,继续说下去只会说得多错得多,于是借口说这事以后再说。之后,文韬就缠着我不放,隔三差五就跟到我家来。我知道他的性取向,也知道他这么做是为了王安,倒也并不怕他会把我怎样。” “有一回,他跟到我家后,在门外站到晚上八九点。我担心他会饿坏身体,又担心他一个男学生站在一个单身女老师家门外,久了容易引起误会,就干脆喊他进来吃点东西,也想趁机再好好教育教育他。” “结果他从头到尾不提王安的事,吃了点东西后,反而七零八落的开始数落我家太乱,然后给我打扫卫生,收拾屋子,居然比我自己收拾得还要整齐干净。” “从那以后,他总是到我家来吃饭、搞卫生,却再也没提他和王安的事,我也就当什么都没发生过。有时候王安会来,可能是面对自己喜欢的人会紧张,所以他就主动回避,从来没和王安在我家照过面。” “我有时候也会和王安聊起文韬,但也没说文韬喜欢他的事,只说文韬会经常到我家来补习英语,还会给我搞卫生做饭。王安说,文韬这是在死缠烂打献殷勤,可能是喜欢我。我也就笑笑,一直没和他明说。” “这样久了之后,加上我认为文韬那孩子本性也不坏,也就自然而然和他成了无话不谈的‘姐妹’。他是体育生,饭量大,学校食堂的饭菜又没什么油水,平时放学也比其他学生早,所以我就给了他我家的一片钥匙,要他有空就到我家来做饭吃,这样我有时候下班晚,回家后也可以不用再下厨了。” “对不起,打断一下。那片钥匙上面,是不是刻了一个‘静’字?”小王问。 章静点点头,对小王知道这个信息也不诧异,说:“那是文韬刻上去的。我家只有那一片备用钥匙,就要他去另外刻一片,结果他刻了钥匙后,还在两片钥匙上都刻了个‘静’字,说这样开门时方便辨认,不用一片一片的套。我觉得这个办法挺好,很实用。同样的钥匙,后来我也给了一片给王安。学校到了冬天洗澡不方便,我有时会去父母家,为了方便他能随时洗澡,我就把最后的备用钥匙给了他。” “您接着说,后来还发生了什么?”小王说。 章静想了想,说:“很奇怪……” 小王和彭杰莫名其妙。 “我是说,可能爱情是很奇怪的吧,来了就来了,没有一点征兆,走了也就走了,也没有一点征兆。” “有一天放学后,我回到家里,桌上摆满了我最喜欢吃的菜。我本来以为是文韬做的,结果发现文韬不在,是王安做的,他当时正在洗澡。他从来没在我家做过饭菜。然后,他洗完澡出来后,我当时看他,就觉得特心动。可能是之前和他相处久了,日久生情,我自己都不知道。再之后……你们懂的。” “之后,文韬突然出现了。他看到王安没穿衣服的样子,特别激动。我知道是因为文韬一直都很喜欢王安,所以才会那样。” “可王安不知道,他一头雾水,但是文韬在场的时候,我又没法向他解释。我想着先把文韬劝走,再单独向他解释。结果文韬走了之后,他也走了。我知道,这是我和他之间的误会。我后来想向他解释,但是他根本就不理我,完全没有给我解释的机会。整个人也变得很沉默,不和其他人交流,像是变了个人一样。” “从那以后,文韬也再也没来过我家。” 小王和彭杰不动声色的听着。 “据我们所知,您之前说的那一片刻有‘静’字的钥匙,在2002年东阳三中的校园杀人案中,受害人和施害人双方,也有同样的一片钥匙,这是怎么一回事?”彭杰问。 章静捂着嘴,一脸震惊的样子,似乎是头回听到这个说法。 片刻后,章静说:“您说的是刘俊俊和戴大志,他们也有我家的钥匙?” 刘俊俊是受害人,戴大志是凶手。二人是当年高二年纪的第一第二名,又都是章静的学生。彭杰一提2002年东阳三中的校园杀人案,章静自然就能想到案件双方的姓名。 但从章静的反应来看,她似乎和和刘俊俊、戴大志之间并没有什么乱七八糟的关系,更没有给过他们什么钥匙。那么,是王安在胡说八道,还是李伟在胡编乱造?但在这件事上,他二人似乎完全没有胡诌的必要。 小王和彭杰面面相觑,不知道问题出在了哪里。 难道是章静在演戏? 见二人一脸狐疑的看着自己,章静没好气的说:“你们到底是什么意思?” “对不起,章老师。由于目前我们掌握的线索证据不足,这一点上,我们暂时没法给您一个准确的说法。既然您也不清楚这件事,那这个问题我们暂且不谈。”彭杰说。 当年的百度贴吧已经被封,找不出相关的证据。而这件案子比较简单,并不属于大案要案,结案后案卷归档,到现在已经过了保管期限,案卷已被销毁,无法重新查阅。 彭杰继续说道:“您之前说,王安因为您,导致他身体上可能出现了一些问题,能具体说说,是什么事吗?” “之后,文韬和王安发生过肢体冲突。当时是在食堂,文韬借口王安撞了他一下,然后和几个同学打了王安。学校只当这是学生之间普通的打架斗殴事件,对双方进行了批评教育处理。”章静说。 章静和石晶说的应该是同一件事。文韬应该是不敢暴露自己暗恋王安,发现王安和章静发生关系后,对王安“因爱生恨”,才发生了后续的打架斗殴事件,石晶和李伟去向文韬交涉时,文韬才会信口开河的说章静是他女朋友这一说。同时,文韬和王安都很聪明的对学校进行了隐瞒,一个瞒的是自己的性取向,另一个瞒的是“师生恋”。 小王和彭杰心照不宣,静静的听着。 “现在想想,文韬这孩子的性格有点儿……不可理喻。他也是单亲家庭,他父亲在他小时候忙于生意,除了他母亲外,可能还有别的女人。可能是因为缺乏父爱,所以在性取向上和别的男生不一样,他母亲对他又十分宠溺,所以这孩子很执拗。” “食堂的那一次打架,只是一个开始。我原本以为文韬那孩子并不坏,但实际上并不是这样。有些孩子天生就善于伪装,甚至于他们而言,得不到的东西,他们就会把它毁掉。” 第25章 往事(5) “除了食堂那次围殴王安外,另外我还碰到过两次文韬殴打王安。我当时想委婉的向王安解释清楚,就是既能保守文韬的小秘密,又能让王安知道我和文韬之间没有什么乱七八糟的关系。所以,总会找机会跟着王安,想单独和他谈谈。结果,都碰到了文韬殴打王安。” “一次是在教学楼的天台上。文韬一边对王安施暴,一边说之所以欺负王安,是因为他喜欢他,要王安和他在一起,王安要是服软求饶的话,就不用挨打了。我突然出现之后,文韬才住了手,不情不愿的走了。王安对我不理不睬,文韬走了后,他也走了。” “另一次是在高考结束后,学生们回宿舍清理衣服和被子。这次,文韬纠集了校外的四五个人,将王安拉到学校偏僻的后山。他们不仅对王安施暴,还强迫他……进行了很多自虐行为。我出面想要制止他们,结果……他们把我也控制起来,还强迫王安……要么在现场和我发生关系,要么和他们……在现场轮流发生关系。王安选择了后者。事后,他们还攻击了王安的……那里……” 二人瞠目结舌,也明白了章静为什么会问王安“有孩子了没”。 “您在第一次发现文韬殴打王安时,没有报警,也没有向学校反映,应该是当时临近高考,王安也没有受到较大伤害,同时也是出于保护文韬的考虑,毕竟他也是您的学生。但在第二次事后,为什么没有选择报警?”小王问。 章静眼眸微红。看得出来,她在极力控制自己想要哭泣的情绪。 片刻后,章静吸了吸鼻涕,说:“文韬要挟我和王安,说谁敢报警的话,他就把我和王安的事捅出去。老师和学生之间,本来就是禁忌,更何况还是十几年前。要把这些事情说出来,需要很大的勇气,二位警官能理解吗?” 真正的勇士,敢于面对惨淡的人生。 敢于面对自己的过错,并揭开自己的伤疤,需要真正的勇气。 二人沉默,心想这应当也是章静之前借口不记得王安的原因。 “您后来,为什么会辞职?”彭杰问。 “这些事情,一直在折磨我……”章静微笑着说。 二人默然。 “根据目前我们对王安的了解,他应该不是一个懦弱的人,在他被文韬暴力对待时,为什么不反抗?”彭杰问。 章静摇摇头,说:“我也不能理解。我和他在我家……被文韬发现后,他就变得沉默寡言。我原本认为是他对我和文韬的关系有所误解,受了打击才变得一蹶不振。但是根据我第一次遇到文韬殴打王安来看,按照文韬说的,王安应该知道了文韬的性取向,也知道文韬喜欢他,所以他应该能猜到我和文韬之间其实没有什么乱七八糟的关系。不过,也许他会怀疑文韬是……男女通吃的那一类,对不对?” 小王和彭杰对视了一眼,一个猜测不约而同的在他们心底出现,但是缺乏证据。 二人不动声色。 “王安还有一个叫王康的双胞胎弟弟,您知道吗?”小王问。 章静一副很意外的表情,显然也是头回听说。之后,又明确表示不知道。 过了片刻,她若有所悟,一双会说话的大眼睛一直盯着小王看。 小王读出了她眼里的疑问,说:“王康是个什么人,我们暂时还不清楚,我们也没有证据,所以没法确定……” 彭杰不说话。 章静似乎明白了什么,沉默片刻后,又陷入轻声抽泣。 良久过后,章静问:“王安……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对不起,无可奉告。”小王说。 二人从星未来英语培训学校出来后,认为有必要找到文韬,但夜色已晚,所以向信息组提供了文韬的姓名和已知的一些基本信息,计划弄清楚他在什么地方后,翌日再与他取得联系,或对其进行走访。 很快,段明将文韬的资料通过微信发给了他们。 段明还在微信里说了一句:“这是个奇葩。” 二人好奇之下点开一看,不由也对段明说的深以为然。 原来文韬已经被判刑,其罪名是组织卖淫,但他组织的不是女性,而是男性,提供性服务的对象也不是女性,也还是男性。但文韬不服从判决,正在提出上诉。 基本案情并不复杂。文韬为营利,先后与他人预谋后,采用某音、某手等自媒体的方式发布广告,招聘男青年做“公关人员”,并制定了《公关人员管理制度》。 《管理制度》对“公关人员”的台费、出场费、包房过夜费,以及岗前体检、培训,日常作息、点名、请销假、离店辞职,甚至对客人的投诉处理,都有明确而又详细的规定。 文韬指使他人对“公关先生”进行管理,并在其经营的“皇家一号”、“遗梦”及“玛格丽特”酒吧内将多名“公关先生”多次介绍给男性顾客,由男性顾客将“公关人员”带至堰城市“富贵城”大酒店等处从事同性卖淫活动。 文韬辩称,其行为不构成犯罪。其辩护人提出,刑法及相关司法解释对同性之间的性交易是否构成卖淫未作明文规定,而根据有关辞典的解释,卖淫是“指妇女出卖肉体”的行为。因此,组织男性从事同性卖淫活动的,不属于组织“卖淫”,不危害社会公共秩序和良好风尚;依照罪刑法定原则,文的行为不构成犯罪。 法院认为:文以营利为目的,招募、控制多人从事卖淫活动,其行为已构成组织卖淫罪,依法应予严惩。文关于其行为不构成犯罪的辩解,其辩护人关于卖淫不包括男性之间的性交易的辩护意见不能成立。根据我国刑法规定,组织卖淫罪是指以招募、雇佣、引诱、容留等手段,控制、管理多人从事卖淫的行为;组织他人卖淫中的“他人”,主要是指女性,也包括男性。文以营利为目的,组织“公关人员”从事金钱与性的交易活动,虽然该交易在同性之间进行,但该行为亦为卖淫行为,亦妨害了社会治安管理秩序,破坏了良好的社会风尚,故文的行为符合组织卖淫罪的构成条件。 一审判决后,文韬不服,以组织同性卖淫不构成犯罪、量刑过重为由,正在提出上诉。 办理这起案件的是雁山分局,所以小王和彭杰不知情。 二人惊讶于《管理制度》的正规化和精细化,更惊讶于文韬试图在钻法律的空子。 “有这股子聪明劲,怎么就不干点正事。”彭杰说。 “兴趣是动力的源泉。”小王又开始满嘴放大炮,“看得出来,文韬是个有远大理想抱负的人,他这也算是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把自己的兴趣转化为‘事业’,并且规模化、公司化经营,显然是想冲出堰城,走向全国,做大做强……” 文韬仍然被羁押在看守所,等待上诉结果。 翌日的看守所里,面对小王和彭杰的问话,文韬一脸冷漠的坐在那里,仿佛在脑门上写了四个大字:关我屁事。 文韬的气质很怪异。留着胡子,但是眼神细腻,虽然穿着囚服,但是特别干净整洁。给人一种粗犷和细腻相结合的怪异感。 两个小时问下来,笔录上竟只有寥寥几个字。 在这里,小王和彭杰上演了一遍完整的审讯技巧,结果成了他二人的独角戏。文韬眼带嘲讽和不屑,就像是在看两个小丑的拙劣表演。 首先,小王对文韬正常的行为进行反复挑刺和训斥。比如,手不许这样放,脚不许那样放,文韬偶尔动一下,就会招来小王拍桌子和怒斥的声音:“让你动了吗,给我老实坐着。” 但是文韬不为所动,睡眼朦胧的打哈欠,抓耳朵、挠痒,该干嘛干嘛,就是不说话。眼前气焰嚣张的小王,在他看来仿佛就是一只“嗡嗡嗡”的苍蝇。 一切人类的正常行为都被小王用来挑刺,为的是创造一种心理落差。但是很明显,这种入门式的审讯技巧不起任何作用。 很快,小王又换成羞辱式的问话。 “什么玩意儿,知道为什么找你问王安吗?” “你对王安做过什么,心里没点b数吗?” “你是聋子还是哑巴?” “你以为不说话,我们就拿你没办法?” “你到底是爷们还是娘们?” 听到这句话,文韬终于有了反应。他只回了一句话,却将小王肺都气炸了。 “真他妈low。” 原本是想让文韬感到难堪和耻辱,然后将该撂的全撂了,以尽早结束这一切。 结果,局面反过来了,小王开始不淡定了。 小王拍着桌子大声咆哮:“你在这里头,老子有的是办法弄你,信不信?” 彭杰还保持着理智,对小王说:“别冲动。” 回头又对文韬说:“无非就是想听听你对王安的看法,你知道他哪些情况,对他做了些什么。这也没多大事,不会影响你上诉。” 第26章 往事(6) 小王继续咋咋呼呼:“老子要下班了,不想再啰哩吧嗦。” 彭杰继续对文韬说:“你何必给我这兄弟添堵,我们也是应付工作。你知道啥就说啥,我们有个笔录也好交差。这都快到饭点了,你不饿吗?” “我看到你们就饱了,给国家省了顿饭。”文韬依旧是面带轻蔑与不屑。 黑白脸也唱不下去了。 小王和彭杰也终于明白了,眼前的文韬不是小虾米,常规的审讯问话手段再继续下去,只能是自取其辱。 二人像是泄了气的皮球一样,垂头丧气。 小王掏出烟盒,和彭杰一人点了一支,然后抽出一支往前一送,意思是问文韬抽不抽。 文韬一脸狐疑。 小王干脆将烟盒往桌上一丢,没好气地说:“下了毒,别抽。” 文韬却眉眼一挑,说:“点上啊。” 三人抽着烟,谁也不说话。 抽到一半,小王打电话给监控室的人,说:“问不出来,不问了,监控关了吧。” 一两分钟后,小王突然出现在监控室,十分着急的样子,说:“文韬吞烟头自杀,得洗胃,赶快叫救护车。” 很快,救护车到了现场。 文韬被按在担架上,语无伦次。 “我没吞烟头……” “那小子要整我……” “我说的是真的……” “你们这是刑讯逼供,我要告你们……” “现在是要救你,不要睁眼说瞎话。”看守所姚所长一直跟在担架后,十分不满地说,“我们一直以来都是文明执法,人性化管理,尊重被羁押人员的人权和生命权,注意保护你们的身心健康。你现在还年轻,就算做了什么错事,以后出去还能重新做人,不要这么想不开。” “千万别再干傻事了。这种事干一回就算了,可千万不要再干第二回……”小王就在姚所长旁边,看着文韬,说道。 医护人员和看管人员都上了救护车后,见周围没了其他人,姚所长似笑非笑的看着小王和彭杰,却不说话。 小王和彭杰也保持着礼貌的微笑。 文韬被送回看守所时,随行的看护人员说医生在他的胃里折腾了半天,毛都没发现一根,大概是他自己把烟头吐出来了。 小王和彭杰继续提审文韬。 小王掏出烟盒,抽出一支递给文韬。 文韬虽然奄奄一息,但这次却坚决地摇头,说:“问吧,尽管问。” 小王收回手,笑着说:“还是要爱护好自己的身体,不能想得太极端。” 文韬翻了个白眼,没说话。 “在你眼里,王安是个什么人?”彭杰仿佛什么都没发生过一样,问道。 “渣男。”文韬说。 二人莫名其妙,安静的等他继续往下说。 “2002年东阳三中的杀人案,你们应该有所耳闻,没听说过就自己去查百度。” “戴大志杀害了刘俊俊,这个我们知道。”小王说。 “戴大志之所以杀了刘俊俊,是因为争风吃醋,吃的是王安的醋,这个你们也知道?” 二人震惊之余,齐齐摇头。 “刘俊俊和王安原本是一对,但是王安劈腿,后来和戴大志好上了,结果被刘俊俊发现。刘俊俊有一回私下里骂戴大志,说他不要脸,是个小三。戴大志气不过,说刘俊俊才是小三。刘俊俊说他和王安确定关系是在戴大志前面,然后问戴大志到底谁才是小三。戴大志无从反驳,又咽不下这口气。之后,恰好又碰上年级联考成绩出来,戴大志的名次又排在刘俊俊后面,刘俊俊碰到戴大志后,说小三就是小三,注定是在后面。然后,那天下午就出事了。” “我和他们都认识,因为……我们是同一类人。案发之前,戴大志和我说了这些,还说要杀了刘俊俊,我当他说的是气话,没当回事,鬼知道他真会这么干。” 从石晶,到李伟,再到章静,现在到文韬,每个人眼里的王安都不一样。前三者说的倒还大同小异,但在文韬嘴里,王安又有另一面。 二人一时有些迷惑,不知道文韬说的是真是假,也不知道真实的王安到底更接近哪一面。 “刘俊俊刚进校园时就瞄上了王安,下手比我快。他有一回请王安去老师家洗澡,然后趁机想和王安发生关系,结果王安吓了一跳,惊慌失措的就跑了。王安之所以吓一跳,是因为他发现自己居然有了反应,勃起了,然后肥皂泡都没冲干净就跑了。刘俊俊也正是因为看到王安的生理反应,觉得有希望,才会坚持下去,并最终拿下王安。” “我那时候还不知道这些,就琢磨通过章老师接近王安。但始终没有勇气面对王安。后来,我下定决心,决定冒险试一试。” “一天下午下课后,我从章老师那里得知王安会去她家吃晚饭,但是她临时有事,晚上不回去。我觉得这是个机会,就先去章老师家,提前备好饭菜,等王安来。但是,刘俊俊突然打电话给我,说他心情不好,一副寻死觅活的口吻。我就中途出去了一趟,陪刘俊俊聊了一会儿,结果回到章老师家里,却发现王安那个渣男居然光着屁股和章老师睡在一起。” “你们以为我是’因爱生恨’,才会和王安过不去?你们既然见过了章老师,有些事我也就不藏着掖着。” 然后,文韬挑衅似的看着小王,说:“我是爷们还是娘们,我自己说了算。当天下午,我出去陪刘俊俊聊天,他才告诉我他和王安之间的关系,还说最近王安对他很冷淡,还怀疑王安和戴大志之间有关系。” “我听了后……就赶紧回了章老师家,谁知道就看见了那一幕。你们说,王安不是渣男是什么?我当时很气愤,所以对王安的态度很激动,章老师肯定以为我是喜欢王安才那样。我承认我对王安是有想法,但我当时激动的原因,更多的是替刘俊俊不值。王安有了刘俊俊,还和戴大志搞在一起,最后连章老师都不放过,他不是渣男是什么?这些事情,我也不好和章老师那个蠢女人明说。难道我告诉她,你的小男友男女通吃,一脚踏三只船?” 彭杰听出了文韬这番话的漏洞,问:“为什么听说了王安和刘俊俊之间的关系后,要赶回章老师家?你之前说下定决心,想要试一试,所以趁当天章老师不会回家吃饭,去她家提前备好饭菜,应该是用来讨好王安。你是不是在饭菜里面动了什么手脚?” 文韬本想矢口否认,但看到小王正叼着烟,眯眼盯着他看,继而回忆起洗胃的痛苦经历,虚弱的身体不由打了个寒颤,干脆把心一横,决定“爷们”到底。 文韬说:“当天我还买了一大瓶可乐,在里面加了味精。我赶回章老师家,原本只是想把可乐拿走。” 二人恍然大悟。 章静应当是临时改变了行程,和文韬说她晚上不回家吃饭,实际上却突然又回去了,然后极有可能喝了那瓶被文韬动了手脚的可乐,所以在她的回忆中,会觉得当天的王安特别帅,继而认为“爱情来了就来了,没有一点征兆。” 文韬原本是想借助“可乐”拿下王安,在听说了刘俊俊和王安已经成了一对后,决定放弃自己的计划,结果却目睹了王安和章静发生了不可描述的一幕。 “你凭什么确定王安和戴大志也搞在了一起?”小王问。 “我之前说过,我和刘俊俊、戴大志都认识,并且是很好的朋友,只不过,我们都不是彼此的菜而已。第二天,我去问了戴大志,他承认了和王安之间有关系,还说要和刘俊俊公平竞争,我劝他不要做第三者,他不听。” “王安和章静,极有可能都是因为喝了你那瓶可乐,才会发生那一幕。这一点,你应该心里有数。所以,你对王安的气愤,应当更多的是来自于他对刘俊俊和戴大志的感情不一?”小王问。 “是这样。见过渣男,没见过渣得这么理所当然,不知收敛的渣男。刘俊俊和戴大志偏偏还像喝了迷魂汤一样,明知道王安一脚踏两船,还对他死心塌地。我一想到这个,就更加气愤。所以,后来就在学校食堂教训了他一顿。” “据我们所知,你对王安应该不止这一次暴力行为,之后至少有两次,其中一次还涉嫌鸡奸,为什么要这样干?”彭杰问。 “刘俊俊和戴大志,两条人命,我多教训王安一顿有什么不对?”文韬情绪有些激动,但对鸡奸一事闭口不谈。 小王和彭杰明白了。按照时间逻辑顺序,文韬第一次殴打王安应当是在刘俊俊杀害戴大志之前,之后由于出了命案,文韬义愤填膺,对王安实施了系列暴力和鸡奸行为。 文韬之所以对鸡奸一事略过不提,应当是担心旧案新翻,被追究法律责任。但这件事仅是章静的一面之词,无凭无据。 第27章 往事(7) 猥亵、强奸、鸡奸这一类犯罪,证据会随着时间线而流逝,时间越长,流失的证据越多,且性犯罪侵犯的客体是性的自主权,首先要确定的就是是否自愿,时间越长,越难判断当时是否出于自愿,现在连受害人在哪里都不知道,文韬又很聪明的选择闭口不谈,根本就无法立案。 “你在天台那次殴打王安,到底是想强迫他和你在一起,还是出于对刘俊俊和戴大志两条人命的不愤?”小王问。 “都有。刘俊俊和戴大志出事后,我对王安的情感很复杂。我气愤于他的不忠和滥情,也替刘俊俊和戴大志感到不值,但我对他还是有想法,刘俊俊和戴大志都不在了,我和他也就有了机会。喜欢一个人就是这样,明知道他不咋样,但还是控制不住自己,如果能控制自己喜欢或不喜欢一个人,那也就不是喜欢,也不是感情。” “我就食堂的事向王安道歉,试图和他改善关系,结果他一副高高在上的傲娇样,话都不和我多说一句,我就更加气不过,一破烂货还装什么清纯和深情。” 看得出来,文韬这人感情细腻而又矛盾,同时又很警惕,交代的都是一些不足以构成刑事犯罪的事件。 按文韬所说,应当是王安的高傲态度激怒了他。文韬对王安的情感,就像他自己所说,既有喜欢,也有怨恨,是真正的爱恨交织。王安以冷漠高傲的态度拒绝了文韬的道歉,成了他对王安怨恨之火的一把干柴,造成怨恨之火烧过喜欢之情,继而发生了章静所说的天台上的那一幕,但章静看到的只是事件的一部分,也只是表象。 至于之后对王安实施的鸡奸行为,如果事实确实存在,应当就是文韬对王安彻底的因爱生恨,在新账旧账拉清单算总账。 “据我们所知,你有一片当时章老师家的钥匙,还在上面特意刻了一个‘静’字,同样的钥匙,章老师并未给过刘俊俊和戴大志,他们为什么会有?”彭杰问。 “是王安给他们的,主要是王安趁章老师不在时,有时会分别约他们去章老师家‘洗澡’,为了方便起见。这个渣男,先后要他们去刻钥匙,还嘱咐他们别忘了在上面刻个一模一样的‘静’字,寓意静静的守护他们之间的感情。呸,这种鬼话说给人听,刘俊俊和戴大志居然还心花怒放,深信不疑。两个恋爱脑,也不知道全年级第一第二的成绩是怎样考出来的,在那个渣男面前都是智商为零,情商为负,任他拿捏。他们还拿着钥匙先后向我炫耀,我恶心到想吐,但是看到他们那副鬼样子,又不忍心戳穿,干脆就睁只眼,闭只眼。鬼知道,钥匙前后送给他们还没多久,就出事了。” 毫无意外,对于王安的家庭情况和双胞胎兄弟王康一事,文韬也是一无所知。 王安就读的大学在外省。 为节省时间,小王和彭杰根据王安的学籍信息,电话联系了王安在大学时期的辅导员,一番解释说明和身份验证后,结果对方却对王安没有一点印象,但十分配合的将王安所在班级的学生名册和基本的身份信息给了小王和彭杰一份。 很快,小王和彭杰有了王安大学同学所有人的电话号码。然后,他们只能逐一进行电话询问。不出意外,绝大多数的同学都不记得王安这个人了,这对大学同学来说是常事。 最后,他们仅从在大学期间和王安住在同一个宿舍的三名同学口里,得到了一些支离破碎的信息。 “很高,很健壮,将近一米八的个子,看起来很阳光,面带微笑的走进宿舍,然后告诉我们说他是堰城人,以后大家既是同学室友,也是好朋友了,非常随和……” “基本上没见过他发脾气,也没和谁吵过架、打过架……” “他酒量不错,喝完就回宿舍睡觉,不会撒酒疯,酒品很好……” “他的高考成绩在我们宿舍所有人当中最好,但是大学时候的学习成绩却在我们当中最差。挂科很多,经常补考,大四最后一个学期,他不是在补考,就是在补考的路上,补考考场是在学校的德善楼,楼外的保安都认识他了。高等数学和大学英语都还补考了两次,这两门学科在大二的时候就结束了,最后要毕业的时候才补考通过。这可能和他当时在外面做兼职有关。” “他很有运动天赋,也喜欢泡吧,有时候不回宿舍过夜,就是和女友开房去了。” “艺术系的一个女孩,人漂亮,气质也好,倒追王安,经常会带饮料和零食到我们宿舍来收买我们,所以我印象很深,名字我都记得,叫张婷。但是他们好像在一起没多久,为什么分手他没说,我们也不好问。但是,他不像是那种玩玩之后不负责的人。” “毕业之后各奔东西,都没联系了。” 除此之外,再无其他有用的信息。 根据这三人的回忆,小王和彭杰仿佛看到了那个在东阳三中的阳光男孩又回来了。 通过同样的方式,二人联系到张婷。 张婷在电话里头毫不避讳的说:“他不喜欢我。” 然后,她笑着说:“他说他喜欢男人。所以,严格来说,我和他并没有过真正的恋爱关系。但是他这人不错,脾气好性格也好,偏偏是个gay,所以我对他印象很深。” “我那时候确实追过他,这没什么不好意思。那时候就觉得他帅,又阳光,特别是在篮球场上的样子,所以喜欢他。他之所以没有立即拒绝我,据他所说,是因为他想知道自己到底喜欢男人还是女人,但是和我相处了一段时间后,他发现自己对我还是没有什么兴趣。” “我知道他是gay后,还觉得自己可以改变他,之后又坚持了一段时间。有一次趁他喝酒喝多了,和他去开房。我都脱光了,结果他根本就没反应,我就有点心灰意冷了。” 或许是上了年级,张婷在说这些的时候显得很大方。 “后来,我和另一个男孩在学校后街逛街,他见到我后,还很高兴的和我打招呼。我原本还有点不好意思,结果看到他那个样子,我就彻底死心了。” “之后,我好几次都看到他又去泡吧了,同志酒吧,是他们那一类人专门聚集的地方。” “从那以后就和他没联系了,更何况是毕业后。” 二人原本以为王安是双性恋,但按照张婷的述说,王安应当是只是一名同性恋。他和章静之间发生了关系,主要原因应当来源于那一瓶被文韬动过手脚,带有催情作用的可乐,但他本人不知情,所以在之后的一段时间内对自己的性取向陷入过迷茫,直到和张婷相处过一段时间后,他才终于确定自己喜欢男性。但章静一直认为她和王康之间是因为爱情。 和谐小区的居民对王氏母子的情况所知甚少,仅知道这一家三口的姓名和长相,两兄弟在外地读书工作生活。至于兄弟二人的性格脾气,具体在哪里从事何种职业,是否结婚成家,和王芳之间的关系如何,有无矛盾,他们都讲不出个一二三来。 现在,小王和彭杰对王安终于有了一个初步认识。这人很聪明,但是不爱读书;性格阳光,热爱运动,招女性喜欢,但他本人爱好男;脾气温和,但不是没有脾气,没发脾气的时候是因为没有触及到他的底线,一旦触及到底线,他也会从温顺的绵羊化身为暴躁的狮子。他的底线应当就是王芳,或者说是李梅,由于年幼并未和母亲生活在一起,所以十分珍爱自己的母亲,这也就造成他特别孝顺。但和母亲生活在一起后,由于是单亲家庭,缺少父系关爱,极有可能也是这一原因造成他的性取向为男。 老刘和欧阳走访的是王康就读的沙市一中。陪同他们一起的还有沙市刑警支队的一名刑警,叫王星。 按照相关规定,公安机关在异地开展侦查活动,应当向当地公安机关提出办案协作请求,并在当地公安机关协助下进行,或者委托当地公安机关代为执行。 王星就是代表沙市刑警支队,对老刘和欧阳这次的走访进行“协助”。 之所以出台这样的规定,是因为在此之前,异地出警闹出过不少令人嘀笑皆非的笑话。 比如,a市派出三名干警去b市抓捕一涉嫌诈骗案的嫌疑人,三名警察化成便衣在嫌疑人所在的小区蹲守了三天,却一直没有见到嫌疑人露面。到了第三天,他们假装物业人员,借口房屋漏水打电话给嫌疑人,要求其回家查看,同时埋伏在嫌疑人的地下车库,等候其落网。嫌疑人一进地下车库,就被三名便衣控制。 据嫌疑人事后回忆,当时以为自己遇上了绑匪,因为控制他的三人未穿警服,说的又不是本地话,也未开警车。抓捕后,三人直接将嫌疑人塞进出租车,嫌疑人上车后就用当地方言提醒出租车司机报警,说他被绑架了。三名警察听不懂当地方言。 第28章 往事(8) 出租车司机看着三个壮汉(警察),也不敢轻举妄动。 到达目的地,一宾馆门口后,嫌疑人更怀疑被绑架了,因为警察抓人肯定是要先带到公安机关。 所以,在下车时,嫌疑人死死抓住车门不松手,并朝来往人群大喊:“我被绑架啦,快帮我报警。” 很快这四人就被来往群众围得水泄不通,三名警察向群众亮出证件,但机智的人民群众怀疑证件的真实性。所以,这四人很快就被b市警方带走。 由于b市警方之前并未收到相关函请或消息,所以公事公办,通过正规流程核实三名警察的真实身份。当时已经到了傍晚,无法及时核实清楚。在核实过程中,三名a市警察被b市警方安排(关在)在派出所过夜,四人一起坐在派出所长凳上度过了一个终身难忘的夜晚。 言归正常。 沙市是省会城市,好在距离堰城不远,驱车过来也就一个半小时。 沙市一中位于市区河水之滨,青山之阳,与省里的几所著名高等院校比领而居,可谓得天独厚,人文璀璨,其教学资源和环境远胜于东阳三中。建校于清朝末年,素以治学严谨、学风优良、质量较高、人才辈出而著称。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致力于学生“全面发展、学有所长”,基本形成了“全面发展、艺体见长”的办学特色。毫无意外,它也是省级重点中学。 似乎,每一所名校都逃不过出现负面舆情的命运。也许是流年不利,近几年来,该校先后出现了两起影响较为恶劣的负面事件。2015年,该校一名学生跳楼。事件的起因,仅是因其暑假作业未做完,被班主任老师要求见家长,然后该生爬上学校的天台,纵身一跃,结束了自己年青的生命,让自己的青春永远定格在了16岁。 2018年,一个二十多岁的男子,手持匕首,在沙市一中的校门口蹲守,当学校放学时,他朝着汹涌的人群冲去,一顿乱捅乱刺,共有19名学生被刺,其中9名学生身亡,10人受伤。 该名男子的作案动机,仅是因为他十几年前在这里上学时,受过同学的欺负,于是记恨学生,所以在十多年后的今天,才报复性地进行了这场杀戮。 王康的班主任老师叫刘辉,已经退休,居住在学校后的教师职工楼里。 刘老爷子的发妻早年死于车祸,之后一直未婚,一人扶养子女成人,现独居于此。 老爷子精神健硕,双目有神,谈起王康来记忆犹新。 “那孩子在我家住了4年,我当然记得。”刘老师笑着说,“他是单亲家庭,没有父亲,是个可怜的孩子。” “他是通过什么途径进入贵校就读?据我们所知,他在沙市举目无亲,为什么会来这里读书?又为什么不住宿舍,却在您这里一住就是4年,他是不是还复读了一年?”老刘问。 老爷子慢条斯理,半开玩笑的说:“您有孩子了吧?您孩子要是升高中的话,想不想将他送进沙市一中来读书?” 老刘无言以对,顿时明白自己问了一个多余的问题。同时,也默默叹了口气。 沙市一中是闻名全省的四所中学之一,其每年的升学率在全省名利前茅,尤其是每年考入清华北大的学生数量,年年居于榜首。这样的学校,自然是让万千家长排着队的想将自家的孩子送进来。 但老刘是个例外,他不在这万千家长的行列当中。不是不想,而是他不敢有这个奢望。自家的少爷实在不是块读书的料,别说是考进沙市一中,只要能考上高中,老刘都会烧高香。也是这个原因,他还真就没怎么想过要将刘公子送进沙市一中来读书。 别的不说,光说刘公子最近的一次考试,听他妈说,英语成绩又在全校刷新了记录,创下历史新低,8分。孩子妈还说,英语试卷大多都是选择题,这孩子哪怕瞎蒙也不应该只考个这样的分数。这分数,还不如交白卷。老刘却说,这至少说明咱娃还是认真做了题,只是他做题的时候,都很成功的避开了正确选项,要达到这个水平,一般人还做不到。孩他妈当场就在电话里头发飙,说,刘一手,老娘以后不会老死也不会病死,只会被气死,被你们父子俩气死。 老爷子目光如炬,似乎看出了老刘的窘迫,笑了笑,继续说道:“我校从1999年开始,会拿出部分名额,面向全省招生,按照分数从高到低录取,招收全省最优秀的生源,这也是学校一直长盛不衰的重要原因。沙市一中在当时就以教学质量过硬而声名显著,这样的学校面向全省招生,报考的自然多如过江之鲫。王康就是学校面向全省第一批招进来的学生。” “当时许多家长会安排孩子在老师家寄读,这种情况现在还有。王安性格内向,又是外地生源,他母亲担心他住在宿舍会被欺负,寄读在老师家不但吃住要更好,有什么学习和生活上的问题,还能随时向老师请教,所以将他安排在我家寄读。” “这孩子之后确实复读了一年。”然后,老爷子似乎想起了什么,抿着嘴,摇了摇头,继续说道:“不应该啊,以他的成绩,在第一次高考时,不应该只考了那么个分数,之后也更不应该要复读。” “他平时的学习成绩很好,但是高考的时候发挥失常了?”欧阳问。 老爷子仔细想了想,说:“这孩子,平时的成绩在班上一直名列前茅,尤其是数学成绩十分拔尖,还得过全省的奥数冠军。我是数学老师,但实话实说,教出来的奥数冠军不多,满打满算也就7个,他就是其中之一,还是我教出来的第一个冠军。” 这应该也是让老爷子对王康记忆这么深刻,谈起他来还能如数家珍一般的原因。老刘和欧阳心想。 “但是高考前两三个月,他回了一趟堰城,之后的学习成绩就突然呈断崖式下降。” “我担心他家里是不是出了什么事,给他造成了心理负担,所以找他谈话。但是他告诉我……他失恋了,不想读书。那孩子平时话很少,几乎没什么朋友,居然也能早恋。但是他长得高高帅帅,学习成绩又好,有女同学喜欢也正常,而且早恋这种事,学生们都会瞒着老师,所以我不知道也算正常。” “我问他和他谈朋友的女孩是谁,他却和我说什么买卖不在仁义在,虽然他和那个女孩分手了,但也不会出卖她,所以要我别问了。我当时又好气又好笑,但转念一想,既然他们已经分手了,那也没有继续追究的必要,就转而劝他别瞎想,赶紧调整好心态投入学习。” “那段时间,他不怎么爱学习。也许是没了学习上的压力,所以虽然失恋,却阳光开朗了很多,话也多了,有时候还会和我开玩笑。这大概就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但他不搞学习肯定不行啊。他压力小了,我压力就大了啊。一个尖子生,突然变成这样,学校老是拿我是问。” “我只能对他一天一劝导,三天一教育,六天一训斥,但他每回都应得很好,就算我对他发脾气,他也一副乖乖受教的样子。但一转过身,我的话就全成了耳边风,他上课还是睡觉,模考成绩还是惨不忍睹,接连几次创下学校有史以来的最低分,一次比一次低,没有最低只有更低,直接把学校的平均成绩拉低了好几个档次。” “我也联系过家长。他家长也很着急,但是鞭长莫及,中间倒也来了一趟学校,和他单独呆了一天,但是没什么效果,临走前和我说,王康承诺会好好读书,也一定会考个好大学,要我们都放心,但他需要点时间走出来,他家长也知道高考在即,没有时间给他搞什么走出失恋这一套。但王康这孩子性子倔,认定的事很难改变,她怎么说也没用,还说实在不行,干脆就让他复读,直到他考个好大学为止。” “家长既然都这么说了,我也没什么更好的办法,干脆就任由他彻底放飞自我。” “至于高考成绩,毫无意外,刷新了我校自改革开放以来,历届毕业生高考的最低成绩,这个记录现在还在,没人能打破。” “再之后,他当真又留在学校复读,但也变得和从前一样,不说话,不和人交流,成绩倒也直线上升,又在全班名列前茅。最后,高考成绩也很出色,考取了省内的一所985大学,算是兑现了他之前的承诺。” “他在学校,一个交心的朋友都没有?”欧阳问。 刘老认真的想了想,摇摇头,说:“当时和他一起寄读在我家的,还有一个学生,叫张望,和他住在一个房间。他们下课后,都会直接回房间学习、睡觉,我也忙于教学,和他们平时基本没什么交流,除了王康失恋的那几个月。我知道的也就这么多,其他的,你们可以问问张望。” 第29章 往事(9) 二人很快记下了张望这个名字。 刘老又说:“那孩子高考毕业后,在大学期间还回学校来看过我几回,都是在寒暑假。后来大学毕业,应该是忙于工作,就没怎么来过。早几年逢年过节的时候,也给我打过电话,后来联系越来越少,到现在基本就断了联系。” 二人眼睛一亮。 老刘问:“他来看您时,还有在电话里头,都和您聊些什么?比如,有没有聊他的工作和家庭?” “那小子读大学后性格开朗了很多,应当是没什么学习压力的原因,在我面前也是一副没大没小的样子。读大学时,向我抱怨,说功课太难了,他学起来很吃力。我说他肯定是没用心,不务正业去了,不然以他的底子,大学的课程对他来说根本就不难。他还是一副乖乖受教的样子。” “但是到了快毕业的时候,我问他有没有什么人生规划,是打算继续深造,还是参加工作,结果他说他没想那么远,挂科太多,大概只能拿个肄业证,拿不到毕业证了。” “我很生气,也知道之前对他的教育都成了耳边风,那小子在大学期间根本就没将心思用在学习上,就和他说,要是连毕业证都拿不到,以后就别说认识我,更别到我这儿来了,我丢不起这个人。” “他在大学期间,没将心思用在学习上,主要是干什么去了,谈对象?”欧阳问。 “我也这么问过他,还教育他女朋友可以谈,但也不能荒废学业,要两手抓两手硬。但是,他吊儿郎当的和我说,他喜欢男人,才不会谈什么女朋友。我气不打一处来,别人读书,能读出颜如玉和黄金屋,怎么到了他这里,不但读不出来个毕业证,连个对象都没谈,那他这四年大学不是纯粹在浪费生命,白读了?” 刘老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样子,补充道:“没读到书,但是能谈个对象,毕业后就结婚,那也是有所收获。他这完全就是瞎子点蜡烛,白瞎。” “所以,他这四年干什么去了,我也不清楚。估计他自己都说不上来,无外乎就是稀里糊涂吃喝玩乐,懵懵懂懂打球打游戏去了。” “后来,他第一次参加工作的时候给我打了电话报喜,估计毕业证应该还是拿到了。” “但在那一年年底,他又打电话给我,才知道他的第一份工作是误入了传销组织。” “好在那孩子机灵。在确认是传销组织后,就光吃饭不做事,一上课就睡觉,一吃饭就精神,要他拉人入伙,他也应得很好,但就是没行动。晚上睡觉打呼噜、磨牙、放屁,吵得一房间的人没法睡觉,都向组织投诉他,说不愿意和他一个屋。还假装梦游,深更半夜起来,揣着一把水果刀,像僵尸一样在房间走来走去,什么都不干,这样坚持了大半个月,才被起夜的人看到,把一屋的人吓了个半死。最后,让他一人睡了个小房间,还在每晚睡觉前将他的房门锁死。更恶心人的是,那孩子还故意调戏男学员。最终,他们忍无可忍,就把他开除了。” 听到这里,老刘和彭杰,还有王星,都有点儿哭笑不得。 “之后,他的工作比较顺利。他学的是理工类,但是不愿意考编、搞研究,反而喜欢做销售,贵金属、保险、房地产,他都干过。之后又创业,创业后和我的联系就很少了,估计是创业压力很大的原因,后来基本就没联系了。但是,他结婚,还有孩子出生的时候都打了电话给我报喜。” 这句话的信息量很大。 但问及王康妻儿的姓名,在哪一领域创业,创办的企业名称之类,刘老又表示不知情。 至于王康和他母亲之间的关系,按照刘老的回忆,应该不恶劣,至于有没有什么隐藏的矛盾,刘老也不知情。而王康的双胞胎哥哥王安,老刘在听说还有这么一号人时,满脸惊讶,也表示完全不知道王康居然还是双胞胎。 最后,老刘和欧阳仅从刘老那里得到了王康的电话号码。这是个收获。但刘老将电话拨过去时,却被客服告知“您拨打的号码是空号”。王康应该是换了手机号码。 二人通过王星,从沙市警方得到了张望的个人信息。 张望就在一家国有银行位于沙市的支行任副行长。 “王康读高中的时候很安静,喜欢听歌,看小说,什么小说都看。不怎么和人交流,没什么朋友,全部心思都用在学习上。”张望在得知了他们的来意后,很快就回忆起来。 “他那人外表看起来心气很高,见了谁好像都是一副爱搭不理的样子,实际上,我个人认为他其实是一个很自卑的人,也是因为这一点,造成他的性格十分内向。现在想想,他那时候应该是有社交恐惧。” “据我们所知,他的学习成绩应该十分出色,为什么还会自卑呢?”老刘问。 “这个应该和他是单亲家庭有一定关系,成长过程缺少父系关爱,会造成心理不健全或性格缺失。”张望说,“我虽然和他一起住了三年,但真正和他有深入交流的时间也只有一两年。在此之前,我和他的交流仅限于日常必要的沟通。比如,有时候会忘记带钥匙,就会问他什么时候回。” “高二第一个学期,我父亲过世,我在房间哭了一晚上,他喊我出去喝酒。在此之前,他从未有过这样的举动,应当是出于对我的同情,想要安慰我。从这以后,我和他的交流多了一些,慢慢的也会聊一些深入的话题。” “他向我抱怨过,说他母亲不怎么重视他。我原本还以为是他母亲忙于工作,平时对他的关心较少,慢慢的才知道他还有个兄长,他认为母亲对他兄长的关心可能更多一些。听得出来,他总认为自己在母亲心目中的地位不及兄长。这种家务事,扯不清。我现在为人父母,有了两个孩子,也终于知道一碗水是端不平的,孩子们总有这样那样的想法,父母也有自己的考虑。为人父母,太难了。实际上,在父母心里,哪个孩子都是自己的心头肉,哪有什么轻重之分。” 这些信息很重要。 二人不动声色,欧阳问:“他有个双胞胎兄长叫王安,您认识吗?” 张望很诧异,摇摇头,说:“我只知道他有兄弟,但是不知道他们是双胞胎。” “他对自己母亲的感情怎样,我的意思是说,您在和他的沟通中,有没有发现他对自己的母亲有不满的情绪?”欧阳又问。 张望想了想,说:“要说不满吧,可能也有。那个时候,我们都只有十几岁,心智不成熟,都只是孩子。在孩子的心里,自己没有和兄弟姐们享有同样的待遇,就会认为父母偏心,然后产生不满心理。事实上,生活中很多鸡毛蒜皮的破事,做父母的也考虑不了那么多,孩子们要有那个误会和想法,而且一旦根深蒂固就很麻烦。” “比如,我家两个孩子,大的7岁,小的5岁。有一回,大的在家调皮,摔烂了孩子妈的手机,被他妈按着打了几下屁股,把孩子揍哭了。后来,我们夫妻之间沟通,认为大儿子摔碎手机也不是故意为之,小孩子毛手毛脚也算正常,不应该打他。可换了个手机没多久,小儿子在家不小心又将新手机从11楼掉了下去,稀碎。这回,孩他妈忍住了没揍人,只对小儿子进行口头教育。结果,大儿子不满了,认为孩子妈偏心。你说,这种屁事,孩他妈能咋办?再按着小的揍一顿,以示公平?” 张望意识到自己扯的有点远,不好意思的笑了笑,继续说道:“以我的了解,王康更多的应该是想证明自己,从而从他母亲那里获取更多关爱。比如,他拿了奥数冠军后,当天晚上就打电话给母亲,可他母亲的兴致不是很高,就在电话里头简单表扬了几句,要他再接再厉。挂了电话后,他就很失落。之后,对奥数竞赛也不怎么热心,第二年全省的奥数大赛也没去参加,和老师说他要搞学习,没空。” “现在想想,也许他母亲当时有什么烦心事,又或者压根儿就没搞明白全省奥数竞赛冠军是个啥东西,谁知道呢。” “据我们所知,他在高中时,有过早恋,您有没有听说过他的早恋对象?”老刘问。 张望仔细想了想,说:“他应该没有过早恋。不过,当时有个女孩在纠缠他,但他说要读书,没空搭理她,却又不明确拒绝那个女孩。他那个性子,半天放不出来一个屁,估计也是不知道怎么拒绝人。那女孩虽然是学校的艺术生,却是个‘社会人’,家就住在学校外面,好像是叫……谭欢,还有个外号叫‘塘口十三妹’。” 王星向二人解释:“沙市一中所在的街道,叫塘口街道。” 二人了然。 “一个‘社会人’,一个优等生,他们是怎么纠缠在一起的?”老刘问。 第30章 往事(10) 张望摇摇头,说:“我们和谭欢同校不同班。谭欢学人收保护费,在学校拉帮结派。有回,谭欢一伙人将王康堵在角落里搜身,说要找他‘借’点钱用。结果王康连袜子都脱了,没搜到一分钱。当时王康从网吧回学校,他有空就去校外的网吧下歌,那时候都用mp3听歌。他的钱除了在学校充值饭卡,其他就是用在购买各种小说,或者就是网吧。” “没搜到钱,他们就说要‘借’王康的mp3用用。王康不同意,就和谭欢说,要不签个合同,月付。谭欢觉得这个办法好,就要王康写了份合同,双方都签了字,各持一份,并且约定从下个月开始,王康每月支付给他们多少钱。” “结果到了下个月,谭欢拿着合同去找王康要钱,王康指着合同里面的几个字,说有错别字,合同无效。谭欢这才意识到,被王康耍了。当时是在学校里面,众目睽睽之下,谭欢不敢拿王康怎样。但在之后的一段时间,谭欢一伙人一直盯着王康不放。他们知道王康向来都是独来独往,所以总想找机会教训他。” “但王康那人,看起来老实本分,木讷沉闷,实际上相当聪敏,精得跟猴一样,哪会给他们机会。” “有一回晚上,谭欢和另外几个女孩蹲守在教学楼外操场上,就等王康出教室,然后等他落单。结果,一直等到教室熄灯,也没见王康出来。到了第二天,谭欢气冲冲的直接冲进教室,问王康昨晚是怎么出的教室。王康也不瞒她,说楼顶天台是相通的,和保安说落了东西在天台,找他借用一下天台门锁的钥匙就行了。” “谭欢学乖了,第二回在楼顶和教室外的楼梯口都安排了人,结果当天还是连王康的影子都没见到。这回,王康是故意请了病假,在刘老师家休息了一天。” “然后,谭欢又将刘老师家门外也作为埋伏点。这回,终于在早上上课前逮到王康从刘老师家出门。他们一拥而上,结果王康向他们扔出了一只壁虎和两只老鼠,都是活的,是他在刘老师家里抓的。一群丫头片子,立刻就吓得土崩瓦解。” “就这样斗智斗勇了大半个月,王康丝毫不落下风。谭欢那一伙人也折腾累了,也就安静了几天。王康以为他们是在故意麻痹他,丝毫不敢大意,结果一直都没什么动静。” “后来,一天中午,我和王康在食堂坐在一桌吃饭,谭欢忽然坐了过来,对王康说,要他做她男朋友。王康这回是真被吓到了,一口饭喷了出来,然后屁滚尿流的跑了。从那以后,总能看到谭欢纠缠王康。” “这样从高二一直到了高三。我问王康,和谭欢到底是什么关系。他说没啥关系,还说谭欢就是个疯婆子,他们之间没可能。王康那人话少,但从来只说实话。所以,严格来说,他应该不算有过早恋。” 二人点点头,示意张望继续说。 “高三最后一个学期,放完寒假后,王康的反差变化比较大。” “最先是看起来很沮丧,还有点儿焦虑,有时候还有点儿情绪失控,有点儿暴躁。本来就话少,那段时间基本不和任何人说话,包括我。谭欢在那段时间没纠缠他,我估计是他喜欢上了谭欢,只是他自己不敢承认,谭欢不纠缠他,他反而不习惯了。当时,马上面临高考,他那样的状态肯定不行,也没有那么多的时间给他调整,恰好当时学校新设了一名心理辅导老师,我就劝他去和心理辅导老师聊聊,也许有用。那时候去做心理咨询,都担心会被认为不正常,所以我特意和他说,这事我不会告诉任何人,包括刘老师。” “他当时没搭理我。但是,过了一段时间后,虽然学习成绩下降了很多,但整个人都变得很开朗,话也多了,应该还是去找了那名心理辅导老师。” 高考结束后,王康继续复读,张望去了大学深造,二人再无联系。 老刘和欧阳商量了一下,决定先找张望所说的那名心理辅导员了解情况。王康如果真有过心理咨询,那么心理辅导老师可提供的信息应当会相当有用。同时,王星通过沙市警方,开始调查谭欢的相关信息。 翌日,三人返回沙市一中。当年的心理辅导员,仍在学校工作。 心理辅导老师叫甄健,男性,四十来岁,戴着眼睛,看起来斯文干净。 “王康是我接过的所有孩子当中,最特殊的一个。”甄健说,“虽然他在我这里接受心理治疗的时间不长,但这孩子的心理状况,是我迄今为止见过的最为特殊的一例。” 老刘和欧阳一下来了精神,就连王星也竖起耳朵。 “他在第一个高三的寒假时,被4名女性强奸过。” 这是一条爆炸性的信息。三人习惯性的掏出香烟,但甄健故意将工作室里桌上竖着的“禁止吸烟”的牌子往前挪了挪,三人讪讪的将烟收回。 “这都是学生们的隐私,如果不是因为你们的身份,我也不会说出来。当时女性性侵男性,并不违法,报警了也没用。就算到了现在,也顶多只能算猥亵或伤人。这件事又严重的损害了王康的自尊,让他羞于启齿,不管是职业需要,还是出于保护个人隐私的需要,这个秘密在我这里一直保留到现在。” “您的意思是说,因为这件事,给王康的心理造成了极大的伤害,使他的心理状况极为不正常?”老刘问。 甄健点点头,说:“女性强奸男性的案例,你们身为刑警,应当有所耳闻,甚至还办理过。但是,这样的案例中,对男性心理造成的伤害有多深,你们不一定清楚。很多男性受害者,在事后会选择用沉默来解决一切。究其原因,无非就是男性遭受性侵,时至今日,都还会被他人嘲笑和忽视,甚至会被认为是‘赚了’。这就造成受害者在被害后,没有一个可供他们倾诉的对象,往往又给被害人造成更大的心理伤害。” 老刘点点头,说:“王康当时虽然只有十八九岁,但也体格健壮,所以单个的成年人很难控制他。更糟糕的是,在男性遭受性侵的案例中,未成年和少年占比较高,施暴者多为成年女性,也有一部分男性,并且通常不会是一个人,也就是说被轮奸是男性受害者里比较普遍的现象。王康的事件就属于此类案例。” 甄健表示赞同,说:“所以,在性侵案中,男性受害者相对于女性受害者,其受到的伤害程度可能要更大,这种伤害包括在身体上,也包括在心理上。” 甄健继续说道:“在施暴过程中,男女受害者的发泄方式有较大不同。女性受害者在施暴的过程中通常会大喊、哭闹,并不停的挣扎。而男性受害者在起初的反抗失败过后,通常会保持冷静,并顺从施暴者。这样的应对策略也使得男性受害者在事后更容易有较严重的精神创伤和心理伤害。” “在性侵行为过程中,由于对身体伤害以及死亡的极端恐惧,受害者们通常会有震惊、麻木、怀疑、无助等心理活动。” “性侵行为过后,受害者普遍会通过不与人接触,换电话或搬离常住地等方式来减少自己再次受伤的可能。与女性受害者不同的是,男性受害者会产生强烈的自我否定的现象。大部分男性受害者在被强暴后会变得沮丧,焦虑,失去自尊,脆弱,并时常幻想着报复。由于复仇行为通常来讲很难实现,这种失落会使得他们变得易怒,并很难控制自己的情绪。” “此外,自尊心的受损会让受害者们的社交能力大大下降,并在男性较多的场合感到异常的不适,一部分严重些的受害者会有自残倾向,有的开始通过酗酒来麻醉自己,有的则开始吸毒,甚至自杀。大约有70%的男性在被侵害后会有性爱方面的问题。他们中有的会变得乱交,另一部分会由于心理障碍产生阳痿等症状,并且会对性爱产生排斥感,甚至憎恶女性。” “王康在遭受性侵的过程中,受到的身体创伤和心理伤害尤为巨大。” “根据他的倾述,他是被4名成年女性捆绑在床上,然后被灌了壮阳药物,期间还伴随有sm行为。性侵行为持续了两个多小时,直到王康突然休克,4名女性才将王康送往医院。事后,王康发现自己丧失了男性功能。我当时建议他报警,那孩子不同意,说报警了没什么用,他还没脸见人,还要求我不能告诉任何人。我要他放心,这是我们最基本的职业操守。” “那4名女性,是谭欢的母亲,以及她母亲的3个闺蜜。王康和谭欢之间的关系,你们清不清楚?” 老刘和欧阳点头,示意知道他们二人之间的关系。 第31章 往事(11) 甄健继续说道:“王康是怎样落入谭欢母亲及其闺蜜的手中,他没有细说,我也不好追问。但从他的倾述中,可以判断出谭欢在当中扮演了不好的角色,对他造成了另一种心理上的伤害。” “依我对王康的了解,他当时对谭欢应当有一定的信任。这种信任是基于仅把谭欢当朋友,还是男女之情,他自己说不清,但是根据我的理解,应当是后者。也是因为这一点,他在心理上多了一层被人背叛和陷害的创伤。” “此外,王康的原生家庭为单亲家庭,缺少父爱。在他身上本就集齐了这类孩子心理和性格上的缺陷,内向、不说话、自卑、胆怯、脆弱、敏感、多疑、墨守成规、随大流、不敢提出相反意见,同时又冷漠、自私、偏激。这就造成他内心的情绪和欲望一直被压抑,一旦这些负面能量由量变达到质变,冲破心理防线,找到宣泄口,就会像是火山爆发,产生过激行为和极端行为,甚至形成反社会人格,报复社会。” “当然,并不是每个单亲家庭的孩子都会有这些心理和性格上的缺陷,这和后天教育、培养有很大关系。” “王康的心理和性格本就不健全,再加上在他看来被信任的人背叛,被人强暴,无异于雪上加霜。所以,无法想象,他在心理上受到的创伤会有多大。” “我本来担心王康会承受不住这么巨大的心理负担,所以会悄悄的关注他。过了一段时间后,他没有再来找我,但我发现他整个人变得开朗了许多,我也就放心了。但同时,我也很惊讶。” “别的不说,光说遭受性侵的被害者。理论上来说,只要受害者摆正自己的心态,勇敢面对事实,及时并积极参与心理上的康复治疗,就能尽早走出心理阴影。事实上,只有极少数的人做到这一点。王康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克服多重心理创伤,这极大的超出了我的预期和想象。所以,他是我迄今为止,见过最为特殊的一个案例。” 最后,甄健在得知王康还有一个双胞胎兄弟时,先是惊讶,之后陷入深思。 谈话在甄健的满腹疑云中结束。 谭欢在沙市开了一间名叫厚艺的画室。 电话里,谭欢声称不记得王康,拒绝回答一切问题。 孤证不引。甄健的反馈只是一面之词,并无任何实质性的证据,受害人王康到底身在何处也暂时不能确定,再加之谭欢现在是守法公民,她拒绝配合,老刘和欧阳除了死缠烂打,再无其他办法。 但他们没有小王和彭杰那么好的运气。毕竟,谭欢是谭欢,章静是章静。 翌日,谭欢在画室里结束授课后,接见了老刘一行三人。面对老刘和颜悦色的解释说明,面容姣好、谈吐优雅的谭欢仍以“时间久远,不记得”为答复。 最后,欧阳只能转而询问其母亲姓名,并十分委婉的询问谭母要好的闺蜜的姓名。 原本以为谭欢不一定知道其母亲闺蜜的姓名,出乎意料,谭欢却知之甚详。 谭欢因再无理由推脱,只能据实相告。她母亲叫黄醉,另三人分别叫李怡、何小月、龙芷怡,都是沙市人。 在被问及母亲姓名时,谭欢神情黯然,说:“她……不见了。” 三人略显诧异。 “失踪了吗?为什么不报警?”老刘问。 谭欢神色复杂,尴尬的笑了笑,说:“兴许……又是离家出走了吧。” 三人莫名其妙,但这是人家的家务事,不好多问,客套寒暄过后也就结束了谈话。 三人上了车后,等了许久,仍是没等到沙市刑警支队对黄醉等四人的信息反馈。 兴许是这次要查询的人数较多。但也只有四个人,这要是搁堰城,应当早就将这四人的底细摸得一清二楚了,沙市警方这办事效率…… 老刘和欧阳不动声色,心底却对沙市警方低看了一眼。 闲来无事,老刘和欧阳你一句我一句的正猜测黄醉极有可能是因为家庭矛盾离家出走,沙市刑警支队终于打了电话给王星,应该是向他反馈黄醉等四人的信息。 王星下了车接听电话。 大半个小时后,王星一脸震惊的回到车里,说:“李怡、何小月分别在2006年7月、2007年8月被家属报警失踪,并分别在同年被列为失踪人口,现在依然下落不明。龙芷怡于2005年7月被报警失踪,同年被列为失踪人口,2009年易州市城区一处房地产施工,在荒地里挖出一具尸骨,经dna检测,死者就是龙芷怡。龙芷怡的骨骼有多处骨折,包括头骨、胸骨、胯骨、腿骨,应当为他杀,但这起凶杀案一直未告破,成了一宗悬案。” 老刘和欧阳瞠目结舌。 王星补充道:“李怡和何小月失踪的地点分别在沙市、永城。” “失踪、死亡的三人都是沙市人,何小月和龙芷怡分别在永城、易州经商,何小月在永城开办了一家高档美容美发机构,龙芷怡在易州经营一家微整形机构。李怡当年在沙市经营一家五星级酒店。” “至于黄醉,信息科的同志说,黄醉名下并无产业或固定资产,而且自2006年8月开始,其名下的电话号码、银行账户,再无任何通话、出入账记录。也就是说,黄醉极有可能在那时候就已经失踪,但家属一直未报警。” 如果黄醉也已失踪,那么她和另三人的失踪、死亡就显得格外耐人寻味。这四人的失踪或死亡,若单个来看,似乎并无共性。李怡、何小月、龙芷怡失踪、死亡的地点不在同一个城市,时间间隔也不近,黄醉“失踪”的地点和时间虽然与李怡有所重合,但黄醉家属一直未报警,种种因素使得这些案件没有并案调查。 但王星、欧阳、老刘却知道这四人是闺蜜,且知道他们四人极有可能共同犯下了轮奸王康一案。这样一来,这四人的失踪或死亡,属于随机巧合事件的可能性就相当值得怀疑。 龙芷怡已经被证实死亡,那么黄醉、李怡、何小月仍旧生还的可能性极低。 三人相互对视一眼,尔后不约而同的迅速推开车门,直奔画室。 谭欢正在关门,准备外出吃中饭,见老刘等三人去而复返,盯着她看的眼神十分奇怪,有怀疑、审视,还莫名其妙的多了一丝若有若无的同情。 王星将黄醉等四人的情况复述了一遍后,在谭欢的大惊失色中,老刘说:“谭女士,您母亲极有可能不是离家出走,而是失踪。她与李怡、何小月很有可能已经凶多吉少。我们也怀疑王康出于报复,是这一系列案件的凶手。事情到了这一步,请您务必配合我们的工作。” 谭欢面色苍白,点了点头,重新打开门,将三人迎了进去。 “对于您的母亲黄醉女士,为什么您会认为她是离家出走,而且十多年了,您和您的家人都没有报警?”会客室里,老刘开门见山的提出疑问。 “从小到大,我都只是一个有父母的‘孤儿’。”谭欢语带哽咽,却语出惊人。 三人不动声色的等她说完。 “我母亲19岁的时候和我父亲同居,20岁的时候生下我。我父亲略有资财,但我母亲生下我后就染上了赌博的恶习。在她23岁的时候,由于不满我父亲断了她的一切经济来源,和一个大了她30岁的台湾男人去了沿海地区。我父亲忙于生意,从未管教过我。在他看来,他管教我的方式就是给钱,听话就多给,不听话就少给。” “我父亲不止我母亲一个女人,他们没有结过婚,也没有扯过证。我母亲到底是不是我父亲的原配我不知道,我父亲有几个女人我也不知道,他到底有多少钱,甚至他到底有几个孩子,我有几个同父异母的兄弟姐妹,我也不知道。” “在我十七八岁的时候,我母亲突然回来了。刘警官,您知道从来没有过妈妈的孩子,突然又有妈妈了,这种在无数个梦里,在无数次幻想中的事情,突然走进了现实生活,所带来的幸福和满足有多么强烈吗?” “我母亲来找我,是因为那个台湾男人去世了,她又失去了经济来源,她也只是想从我这里拿我父亲给我的生活费用,然后去赌博。这些我都知道。但是,这些重要吗?有什么事情,会比突然又有妈妈了还重要呢?” “我母亲回来后,大概也就一年左右,突然又不见了。她这回是跟着台湾男人走了,还是跟着香港老板走了,那人是大了她30岁还是20岁?所以,我为什么要报警?是嫌知道她干了这些的人不够多,还是有足够的钱供她继续赌博?” “我也想过要报警,要你们帮我把母亲找回来。可是,她要是回来后,突然又走了怎么办?没有什么痛苦,会大过失而复得却又得而复失。所以,我宁愿她活在我的想象中,活在我的梦里,至少,我不会再失去她。” 第32章 往事(12) “在我的想象中,我的母亲知书达礼、温柔贤惠,会疼我会打我会骂我会教育我,会关注我的学习,反对我的早恋,毕业之后却又催着我结婚。我甚至在我小学时候的作文里,写过我的妈妈在早上会催我起床上学,下午会接我回家,晚上会教我写作业。但事实上呢?她只会拿走我父亲给我的生活费。” “她没有其他家人,她的家人就是我,我就是她唯一的家人,但是她好像并不在乎。我那时只有十几岁,我是单纯,不是傻。我现在三十几岁,连仅有的单纯也没了,我母亲是个什么人,我也越来越清楚。” 谭欢早已泣不成声,豆大的泪滴如帘珠一般滚滚而下。三个男人不知所措,只会手忙脚乱的递纸巾。 谭欢的叙述虽然凌乱,但三人还是捕捉到了其核心意思。 谭欢由于早年缺少家庭关爱,尤其缺少母爱,所以对于母爱十分渴望。缺啥就想要啥,这是人的通病。 谭欢对于母亲的渴望和思念,让她对于母亲的美好形象有了无数的想象,甚至是幻想。黄醉突然出现在她的生活中,其作为母亲的形象虽然与她的想象相去甚远,但于她而言无关紧要,她沉醉于对母亲失而复得的巨大幸福中。但黄醉的突然失踪,她一下又从云端跌入深渊。 同时,她认为黄醉极有可能是又傍上了可以提供其赌资的长期饭票,在巨大的失落中,她的幸福美梦被击碎,也慢慢认清、接受了现实,在为母亲的行为感到羞耻的同时,更不想再次经历得而复失的痛苦。 所以,对于黄醉的“失踪”,谭欢选择了无视。 谭欢的情绪稍微稳定后,欧阳问:“2002年到2003年的寒假期间,黄醉、李怡、何小月、龙芷怡四人和王康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我们认为,王康和他们四人之间原本应该并无关系,应该是通过您才和他们产生了交集,您在当中到底扮演了什么角色?” “您体会过过年的时候,兜里有很多钱,却没有地方吃饭,只能在家吃泡面的感受吗?” 谭欢的回话听起来还是答非所问,但三人都极为耐心,都认真的听着。 “那一年过年,我母亲在我住的房子里做了一顿饭,那是我迄今为止吃过的最好吃的一顿年饭。所以,我母亲的任何要求,我没有理由拒绝。” “我父亲每个月给我的生活费用,足够我一人开销,我甚至还能买一些奢侈品。也足够保障我和母亲两个人的日常生活所需。但要供我母亲用于赌博,远远不够。” “我母亲有三个很要好的闺蜜,就是李怡、何小月、龙芷怡。那段时间,他们仨恰好都回沙市过春节。于是,他们四人又经常聚在一起。我母亲有时候还会带我去,所以我认识他们,也记得他们的名字。” “我母亲以各种名义找他们借钱,包括说要给我买钢琴,送我参加各类培训班,实际上借来的钱她都砸在了赌桌上。时间一久,他们仨也就知道了我母亲是在撒谎,也知道我母亲是烂泥扶不上墙,这一辈子都戒不掉嗜赌的毛病。所以,他们开始催我母亲还钱。” 说到这里,谭欢毫无征兆的冷笑了一下,骂了一句国粹,然后继续说道:“我母亲就是一个烂赌鬼,哪会有钱还。” “那个寒假,也就是大年初五,学校的高三年级快要回校上课的前两天,我母亲的三个闺蜜借故到我住的地方与我母亲聚餐。实际上,他们话里话外都在催我母亲还钱。” “那天,我约了王康去吃肯德基。王康应约到我家来找我,他们第一次见到了王康。” “我母亲的三个闺蜜,除了有几个臭钱,什么都不是。相对于我母亲而言,他们唯一的优点就是没有嗜赌的毛病。李怡离了七次婚,最快的一次是认识了三天扯结婚证,两个月后就扯离婚证,当时是离异单身。何小月未婚,但是从来只找20岁左右的男朋友,并且和每个男朋友在一起的时间不超过半年。龙芷怡更离谱,养了两个小白脸,还都住在一起……” “他们当时喝了酒,见到门外的王康,就像狼见了肉,狗见了骨头。我都能看到他们当时眼睛在发绿光。” “我赶紧出门,拉着王康一起走了。” “晚上回去后,他们仨还在我家……我母亲将我拉进房间,十分委婉的和我说,三位阿姨……想和王康交个朋友,要我……搭个线……” “我母亲说,只要我搭个线,他们和我母亲之间的账务就一笔勾销,每人还会另外给我母亲一笔感谢费。还说王康那么大的人了,又是个男人,就是见一面,交个朋友,不会吃什么亏。” “我当时拗不过我母亲,也认为她说的有道理,就答应了。然后我以生日的名义,约了王康第二天晚上在李怡的酒店里吃饭。” “王康按时赴约……饭桌上,他们给我倒了一杯饮料。喝完后,我就晕了过去。醒来后……才知道王康已经被送去医院……之后,从医生那里了解了一些情况……” 说到这里谭欢已然泪如雨下。 “他们是不是给王康下了药,然后对他实施了性侵?”老刘问。 谭欢默然,点了点头。 “所以,我母亲不见了之后,我为什么还要报警,将她找回来?”谭欢一边擦拭眼泪,一边说道。 谭欢对母亲黄醉的感情极其复杂。情感上,她十分珍惜黄醉,黄醉的种种无理要求,她都能接受。另一方面,王康被性侵一事,应该一直让她耿耿于怀,但情感的天平依然占据重头,但之后黄醉的突然消失,巨大的心理落差终于掀开笼罩在她心智上的情感迷雾,似乎让她正视了自己并不被母亲看重的残酷现实。 老刘琢磨了许久,还是问出了心头的疑问:“您和王康,当年到底是什么关系?据我们所知,你们之间好像并不是情侣关系。但从您的叙述来看,你们之间又有约会?” 谭欢自嘲的笑了笑,说:“那时的我,一厢情愿。我和他之间,也算是不打不相识。他大概就是太孤独,在学校没什么朋友,所以对我的邀约,从不拒绝。但是,我从来没想过要害他……” 谭欢又陷入哭泣。 老刘认真想了想,说道:“您母亲的失踪,以及其他三人的失踪和被害,如果确为王康所为,那么毫无疑问他是出于报复作案。一般而言,报复性作案都是毫无理智可言,但凡凶手认为伤害过他的人,都会被列入报复对象。当年那桩性侵案中,虽然您也是被人利用,但您却是最关键的一环,王康却并没有对您实施任何报复行为。这说明,要么他在实施报复行动时,仍有理智;要么他对你,有感情;要么就是两者都有。” 老刘和小王两组人马走访获得的信息,陆陆续续反馈给了李竹道。 大家在反复沟通交流中,一致认为:在王氏兄弟即将面临高考前两三个月内,他二人身边的老师同学,看到的性格大变的王安或王康,应当不是同一人,王安和王康极有可能互换了身份。也就是说,在那段时间内,原本在沙市一中就读的王康去了东阳县三中,而王安则去了沙市一中。这样的安排应当出自王芳,其目的是为了让王氏兄弟都能考上一个好大学。王安性格跳脱,但学习成绩惨不忍睹,王康反之,性格沉闷,学习成绩却足以光宗耀祖。王康顶替了王安后,王安以王康的名义参加高考,“王康”自然名落孙山,所以真正的王康在高考结束后又继续复读。 王安和王康两兄弟性格截然相反,但在种种因素之下,阴错阳差造成他们身边的老师和亲密的同学都只认为王安或王康有了变化。当然,这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谁都不知道他们所接触的王安或王康,实际上有双胞胎兄弟。 此外,根据之前的户籍信息,王氏母子一家三口早就分了户。种种迹象表明,让王康王安两兄弟互换身份参加高考,应当是出自王芳的预谋,而不是临时起意。毫无疑问,王芳的这一安排更有利于王安。这应当也是王康在向张望的倾诉中,说其母亲更看重自己兄长的原因。 王康对自己的母亲既有不满,同时又渴望得到其更多“偏爱”。父爱的缺失和母爱的疏忽,造成王康性格内向,自卑胆怯等。很不幸,他之后遭遇了黄醉等4人的轮奸。这一事件,毫无疑问给他身心造成了巨大的伤害。 “从时间上以及石晶和李伟等人的反馈来看,当时在东阳三中的应当是王康,不是王安。所以,王康在遭受了黄醉等人的性侵后,没多久又遭受了文韬等人的强暴。”李竹道皱着眉头,似乎在同情王康的命运多舛。 第33章 往事(13) 李竹道继续说道:“在和章静发生关系,还是和文韬等人发生关系之间,王康之所以选择后者,其目的应当不是出于对章静的保护,而是由于当时他已经丧失了男性功能,并且极有可能对女性已经产生了憎恶心理。” 桂瑛给李梅配的移动电话及号码,似乎成了她和福利院之间沟通联系的专机。通过对其通过记录的查询,发现其绝大部分的通话人都是堰城福利院的领导、工作人员,或者是已经离开了福利院的一些孩子。 通话人不多,但一年左右的时间下来,通话记录也不少。在对所有的通话记录和通话人进行排查时,发现其中一个电话号码已被注销。注销的原因倒也不复杂,仅是因为该号欠费已经超出了3个月。这种情况的出现,并不奇怪,通话人有可能换了新的手机号码,而弃用了原来的手机号。 根据通话记录显示,李梅拨出这一被注销的手机号,并与其进行通话的时间是在2019年3月29日,通话时长12分钟。这说明,该号在此之前应当是在正常使用,在此之后才被弃用,并最终被注销。同时,这也是李梅使用的桂瑛名下的手机号的最后一个通话记录。 此外,根据和谐小区的居民以及桂瑛的反馈,李梅在他们眼里消失的时间大约是在“大半年”以前,这一时间点与“2019年3月29日”高度吻合。也就是说,李梅是在拨出那一通电话后,才突然消失不见,直到白土文案爆发,专案组介入,通过种种假设与反推,最后才确定死者就是李梅。 这一被注销的手机号码极度可疑,使用其与李梅通话的人是谁? 手机号码被注销后,一般人通过一般渠道,查询不到原机主的个人信息。但公安机关不属于一般人,其查询渠道肯定也不一般。 手机号码被注销,即使该号不再绑定个人的身份证号码,但在运营商内部还是有相关的注册以及注销情况。公安机关出于办案需要,向运营商函请查询机主信息,运营商通过最内部的系统查询,能为公安部门提供该号原机主相关资料。 在专案组的高度重视下,运营商将查询结果反馈给了段明。该号的原机主姓名为李海军,同时还有其身份证号码。 经查,李海军并非福利院的工作人员,也不是生活在其中的弱势人员。同时,李海军和李海东仅有一字之差,这立即引起了段明的注意。通过对李海军身份信息的进一步调取,果然发现其证件照与王氏兄弟的一模一样。 王安和王康、李海东和李海军,这一对双胞胎的双重身份算是找齐了。但问题又来了:王安王康,分别对应的是李海军李海东中的哪一位? 因此,在仅获取了王安王康二人学籍信息的条件下,李竹道再次将刑侦组一分为三,分别对王安王康曾经就读的学校进行走访,除了想要加深对他们的了解,试图在性格上进行“远期的”原因因素分析,寻求作案动机,同时也是将他二人辨别区分开来,将其分别与李海东李海军对应上的需要。 随着两组人马走访信息的不断汇集,王安王康、李海军李海东相互之间的对应关系也越来越清晰。 值得一提的是,老刘反馈的王康的手机号码和李海军被注销的手机号码一致,是为同一个号码。这似乎就意味着王康应当就是李海军。 但事实却恰恰相反。 “高考毕业后和刘辉老师仍保持联系的,应该是王安。这两兄弟缺少父爱。从老刘反馈的信息来看,王安代替王康在沙市一中就读时,曾被刘辉老师管教过。这极有可能让王安产生了一种将其视为父亲的情感。所以,王安在读大学后仍和刘辉老师保持联系,在参加工作和结婚这样的人生大事时,都会打电话给刘老报喜,这表面上看是学生在向老师报喜,实际上在王安看来,他极有可能将这视为晚辈对长辈该有的礼节,甚至是父子之间沟通的一种方式。” 李竹道看着眼前的小黑板,说道。他的办公室里架着一块小黑板,案件的人物以及人物之间的关系,还有一些重要的时间点,他都会在上面注明,并且用各种只有他自己能看懂的线条将这些时间和人物串联起来。现在,这块黑板上写着李海东李海军、王安王康、李梅王芳,还有案发时间,以及李梅和李海军通话的时间等。 “王安性格外向跳脱,刘老口里描述的那个和他保持联系的‘王康’,符合王安的性格特征。真正的王康,无论从性格特征上来看,还是从他先后遭受了两次强暴的心理历程上来看,都不像是刘老描述的那样。” “另外,王安在大学毕业后逐渐开始创业,这与小明反馈的李海军名下注册过企业的信息相符。” 通过对李海军及其身份证号码的进一步查询,发现李海军生前曾在西南边疆省份的清河市创办过一家名为“创世纪”的农业开发公司,但该公司于2018年5月因破产已在工商机构注销登记。 之所以说李海军是“生前”,是因为根据其姓名和身份证号码查询显示,这人已经死亡,死亡时间是为2019年3月29日,死亡原因是交通事故,地点在永城。 李海军的死亡时间,与他和李梅通过手机通话的时间吻合,这说明什么?如果李海军在临死前,最后一通电话打给了远在异地的李梅,这在逻辑上完全讲得通。但那通电话却是李梅拨给李海军。李梅在李海军死亡前拨去电话,是巧合,还是另有隐情? 此外,段明根据桂瑛给李梅配的手机号进行追踪,发现这一手机号的信号源最终消失的地方在白土文小区。当初在现场勘察时,发现许多卡片,还有手机被物理销毁的痕迹。物理销毁的方式包括火烧、以硬物击碎等。经技术复原后,发现了一部智能手机,但无法提取当中的信息。李海东使用的是一部需按键输入的老式手机。这部智能手机应当就是桂瑛配备给李梅的那一部。 李竹道暂时收回疑问和思考,继续说道:“所以,不管是从刘老的反馈来看,还是从王安的性格来看,李海军应当是王安,李海东是王康。” “王康对母亲王芳有不满,加上之后高考前的两段悲惨经历,造成其情绪更加抑郁,心理更加扭曲,性格更加极端。在案发前,极有可能和王芳之间产生了某些矛盾,几十年积累的不满情绪爆发,然后愤而杀人碎尸……” 站在李竹道身后的小吴身姿挺拔,看起来像是在认真听着李竹道的分析推论和总结。 李竹道转过身,见小吴一对乌黑的眼珠在眼眶里转来转去,就十分不满的说:“一天天的,总是心不在焉,你得学点东西。要不然我老让你跟着我干啥?” “我在听啊。”小吴直视着李竹道,态度端正,无可挑剔。 “我刚刚说了啥?” “你说得很好,我都赞成。” “我问你,我刚刚说了什么。” “你说的都对,没毛病。” “……” 李竹道叹了口气,直接提问:“王康就是李海东,他杀害母亲王芳的缘由,我们从老刘和欧阳反馈的信息来看,或许可以推测一二。将王芳碎尸也可以理解为王康长年积累的不满情绪过多,但他为什么要在微信群里自曝罪行?不是炫耀,到底是出于什么目的?” “你不知道?”小吴睁大眼睛,问。 “你知道?”李竹道有些意外。 “我哪知道。”小吴依旧面不改色,理直气壮的翻了个白眼。 李竹道暗暗叹了口气,只得再次放弃引导小吴开动脑筋的想法,说:“通知老刘和欧阳,要他们继续搜集王康在大学时候的线索信息。重点关注王康自复读高考后,也就是从2003年6月到2005年7月之间,他身边的同学、朋友,甚至他生活居住地附近,比如他就读的大学附近,有没有谁突然失踪,或者被杀害却一直没找到凶手。” “为什么?”小吴一下来了兴趣,问。 “王康犯罪心理和行为的形成不连贯。” “连环凶案案犯的初次作案,往往都不是有意为之,大都是出于过失杀人或激情犯罪,但凶案在之后却并未被侦破,这造成凶手在短暂的逍遥法外的同时,也打开了他们心底犯罪欲望的潘多拉魔盒。对于有些人来说,犯罪就像是吸毒,一旦沾染就会上瘾。” “王康在2002年6月遭受文韬等人强暴后,到2003年6月,这段时间他的心理和情绪应当还没有彻底失控,不然,他也做不到安安静静的复读一年,但也应该处于失控的临界点。” “2005年7月,是龙芷怡失踪或被害的时间,2006年7月和8月,分别是李怡和黄醉,到了2007年8月,则是何小月。很明显,这四人的相继失踪和被害,属王康报复作案、预谋行凶的可能性较大。从这四人失踪、被害的时间点上来看,都是在暑假,王康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周密的计划。” 第34章 往事(14) “一个原本安安静静在学校读书的人,突然有计划有预谋的作案报复、行凶杀人,而且是连环作案,事后除了龙芷怡,其他人到现在都还是生不见人死不见尸,这样缜密细致的报复计划,如果由一个从未犯过案的学生来制定并实施,是不是太跳跃了?” “从不会直立行走,到突然就能奔跑如飞,是不是不符合逻辑?” 然后,李竹道在黑板上的两个时间点之间画了一道白色的连接线,指着这道白线说道:“从2003年6月到2005年7月,在这段时间内,王康身上应当是发生了什么,造成他内心情绪和心理防线崩塌,然后激情犯罪,或者说犯下了过失、意外杀人之类的罪行,最终却又成了一桩隐案。” “也应当正是这一宗隐案,让王康找到了释放情绪的宣泄口,之前积累的所有负面情绪就像火山爆发一样喷薄而出。既然已经开始杀人,那么对于他来说,杀一个和多杀几个没什么区别。连环杀人案的罪犯大多都有这样的犯罪心理。也正因如此,他首先就将行凶的目标锁定在了曾经伤害过他的人身上。” “初次行凶的过程当中,有没有让王康产生一种食髓知味的快感,我们不能确定。但初次犯下的案子,侥幸成了一桩隐案。这极有可能让他逐渐冷静下来复盘整个行凶过程,总结其中的细节,认真思考到底是哪些条件造成凶案成为隐案,甚至反思还有哪些不足。然后扬长避短,从容计划。” “从情绪和心理处于崩溃的边缘,到过失或意外杀人,再到制造人口失踪,或者说就是预谋杀人。这样一看,是不是就连贯了?” 李竹道站在黑板前圈圈画画,喃喃自语。 沉默片刻后,继续说道:“黄醉等人的失踪或被害,我们先假设确系王康所为。那么王康预谋并实施这一连环案件,是单纯的出于报复,还是出于获得行凶过程中的快感,或者说两者都有?根据现有线索来看,我们暂时不能确定。如果王康的作案动机当中,有了出于获取犯罪快感的需要,那么,在黄醉等人失踪和被害之后,他又是如何来满足自己的这种快感?” “也就是说,在黄醉等人之后,王康极有可能还犯下过其他罪行。并且一直逍遥法外,直到跳楼成为植物人之后,他的犯罪行为才停止。” 小吴看着黑板上注明的黄醉等人当中,最后一名失踪人员何小月失踪的时间为“2007年8月”,再到李海东在白土文小区跳楼的时间为“2019年10月21日”,不由心惊肉跳,如果李队推测属实,那在这长达12年的时间当中,王康(李海东)到底还犯下过多少桩罪行? 李竹道却冷哼了一声,继续说道:“我们从王康的作案动机来继续分析。如果王康制造黄醉等人的失踪和被害,仅是单纯的出于报复,那么在这四人被害的同时,也就是从2005年7月到2007年8月,在这段时间内,他应当不会犯下其他案件。因为他的作案动机明确,目标明确,不会无差别作案。” “但是,如果他的作案动机当中,有了获得犯罪快感的需要。那么在这四人被害的同时,会不会还有其他被害人?连环杀人案中,相当一部分罪犯都是出于满足自身犯罪快感的需要,从而进行无差别作案,随机挑选作案对象,并且作案时间具有较为规律的周期性。” 李竹道将黑板上黄醉等四人的失踪或被害的时间都圈出来,仔细思考了一会儿,继续说道:“从这四人失踪或被害的时间上来看,除了李怡和黄醉先后失踪的时间相距一个月,龙芷怡失踪被害到这二人之间,以及这二人失踪距离何小月之间,前后都相距一年,较为规律。这种规律是一种巧合,还是就是王康的作案周期?” “如果是王康的作案周期,根据这一条线索,我们要继续追踪王康在大学毕业后的行为轨迹,在其生活居住地的公安机关,如果有失踪,或悬而未决的杀人案件,并且这些案件的案发时间呈现前后相距一年左右的规律性,那么极有可能就是王康所为。” “所以,老刘和欧阳的任务,还得将王康自大学毕业后,到在白土文小区跳楼,也就是从2007年8月到2019年10月21日,这段时间内,王康的生活轨迹都挖出来。并且在这段时间内,其生活地公安机关的失踪案、未侦破的凶杀案,都要一并带回来。” 2007年8月是何小月失踪的时间,距离王康大学毕业后仅一两个月。2019年10月21日,王康跳楼,在此之前的同日凌晨0时左右,王康杀害了王芳并碎尸。 “如果黄醉等人前后失踪相距一年的时间,只是一种巧合,那么王康制造这四人失踪被害的动机应当就是单纯的出于报复。我希望是这样。” “但是,黄醉等人失踪相距一年的时间,如果是另一种巧合。比如,假设他每隔半年,或者两个月、三个月就会作案一次,并且每一桩案件都成了悬案或隐案,而黄醉等人只是他犯下的众多案件中的少数被害人,同时黄醉等人失踪被害的时间恰巧都相距一年左右,而我们知道的被害人仅限于黄醉等人,也就会错误的认为一年左右的时间是王康的作案周期……” 小吴闭着眼摇摇头,说:“李队,这有点吓人了。如果是这样,王康的作案周期根本就无法掌握,犯下的案件,也无法估量。他的心理状态肯定也变态到了无法形容的地步,可以说,他就不属于‘人’的范畴,而是一头以犯罪愉悦自己的直立行走的人形动物。” 李竹道皱着眉头,说:“我们没见过、没听过的人或事,不代表不存在。王康就是李海东,这一点我们可以基本确定。从李海东对王芳的作案手法上来看,你认为他还属于‘人’的范畴?王康,或者说李海东的心理状态,符合这种假设。” “黄醉等人的失踪和被害,一直悬而未决。十几年后,我们也是根据黄醉等人对王康有过性侵行为的这条线索,想要对这四人进行问话,才发现了他们过于巧合的已经失踪或被害。这说明什么?说明王康完全具备制造悬案或隐案的能力。所以,对于王康这人,我认为只有我们想象不到的,没有他做不出来,或者做不到的。” 小吴指着黑板上“白土文碎尸(2019年10月21日)”的字样,问:“王康既然具备这种能力,为什么要在微信群里自曝罪行?还有,他对王芳实施杀害并碎尸,是出于满足获得犯罪快感的需要,还是他们母子之间出现了不可调和的矛盾?根据线索,王康对其母亲王芳的不满,应该在十几年前就已在他心里埋下了种子。” “不管是出于对王芳的不满,还是出于满足自身获得犯罪快感的需要,我认为王康都有足够的能力继续将这一案件制造成隐案或悬案,这与他自曝罪行的行为相矛盾。”李竹道说,“王康的作案动机,一直是本案最大的疑点。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他作案,并在作案后自曝罪行,根据现有线索,暂时无法推论。” 然后,李竹道指着黑板上“文韬等人强暴王康(2002年6月)”的字样,说:“黄醉等人的失踪和被害,如果确系王康所为,那么王康的作案动机,必然有出于报复的成分,这一点可以基本确定。问题在于,王康既然报复了黄醉等人,那么文韬呢?文韬为什么还活着?” “通知小王和老屠,想办法撬开文韬的嘴。文韬纠集了一帮人对王康实施了性侵行为,他不应该还活着。章静的口供极有可能只是事件的一部分,必须要文韬还原事件的全貌。” 小吴见李竹道再无其他安排,就问:“我们动身去清河的时间,要不要再晚几天?” 李竹道摸了摸额头,说:“我这头痛的毛病,没那么严重,缓个一两天就好了,今晚出发吧。” 按照计划,李竹道和小吴原本要去清河市走访李海军的配偶屈露露。 根据段明调取的信息来看,屈露露31岁,但在与李海军进行婚姻登记之前,已经有过3次婚姻登记,也就是说,喜欢男性的王安(李海军),最终却娶了个4婚的女性,还生了个现年三岁的孩子。这看起来十分矛盾。 屈露露在电话里头的口吻语气不冷不热,也许是李海军过世的时间不久,她还没从巨大的悲痛中缓过来,面对小吴的问话,都以自己对李海军的原生家庭不甚了解为由拒绝回答。 李竹道和小吴原本就有意去一趟清河,除了走访屈露露,还计划在清河对李海军的社会关系网彻底的排查一遍。李海军原生家庭的一家三口,仿佛是从石头缝里冒出来的一样,处处透着屌诡。这让李竹道不愿放过任何能搜集有关这个家庭的线索机会。 第35章 案中案(1) 种种因素之下,李竹道和小吴的清河之行势在必行。但在即将启程之际,李竹道头痛的毛病却突然犯了,这才耽误了几天。 李竹道在幼年时经历了一场车祸,不仅永久性丧失了此前的记忆,还落下了头痛的病根。 清河市南接越南、老挝、缅甸,是我国走向东盟的陆路通道和桥头堡。地处低纬度亚热带高原型湿润季风气候区,在大气环流与错综复杂的地形条件下,气候类型多样,具有独特的高原型立体气候特征。北回归线穿越其境内,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平均日照充足,适宜各种农作物的生长,有种类繁多的生物资源。 李海军(王安)在清河市创办农业开发公司,应当是得天独厚,有过充分考量。但公司最后却破产关张,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 清河高铁站附近有一片硕大的芒果园。一眼望去,郁郁葱葱的芒果林,高高的竖立着一块“山河芒果园”的巨大招牌,分外醒目。 李竹道和小吴一路辗转,下了高铁后,当地警方派来接洽的伍刚将他二人迎入车内。 伍刚是北方人,因在清河服役,配偶是当地人,所以选择在当地转业,进入了刑警支队。 车上,伍刚一边开车,一边和李竹道简单寒暄过后,就开门见山的说:“你们要调查的屈露露,在我们清河是个名人。” 伍刚的身材不算魁梧,长相柔和,看起来更像是南方人。但一开口说话,字正腔圆的普通话立即暴露了他是北方人的事实。 李竹道和小吴略为诧异。 “怎么说?”李竹道问。 “这还得从她老公,李海军说起。”伍刚说。“李海军于2014年在清河创办了一家名为‘创世纪’的农业开发公司,其经营范围主要是对我市的水果蔬菜进行再加工和销售,同时因地制宜从事农业观光旅游。‘创世纪’曾是我市最大的农业开发项目,开业之初就圈地5000多亩,基本垄断了我市的水果加工,之后经营的‘清河山庄’也是我市最大的度假胜地,一到旅游旺季人满为患。” “听起来,李海军创办的农业开发公司经营的还不错。另外,据我所知,近年来国家对农业项目有很大的扶持力度,李海军的农业开发公司怎么会说倒就倒了?”李竹道提出疑问。 伍刚冷笑着说:“按理说,这么一家经营良好的农业开发公司,盈利肯定不少。坏就坏在李海军这人心术不正,利用农业项目开发建设的名义,以高额利息四处借贷融资,之后被账主上门逼账,经营的‘清河山庄’日渐萧条,最后突然关门。李海军也跑路了,被发现时,已经死于交通事故。” “不会是‘庞氏骗局’吧?”李竹道开玩笑的问。 伍刚哈哈一笑,说:“你说他是吧,好像又不是。说不是吧,又好像是。但这也是李海军高明的地方。根据李海军借贷的情况来看,符合‘庞氏骗局’中拆东墙、补西墙的资金腾挪回补的特点。但‘庞氏骗局’中,骗子们往往以并不存在的投资项目为名义,并以高额回报率吸引客户融资。李海军却有实实在在的农业开发项目,只不过,他的项目开发都是做的表面文章。” 庞氏骗局是对金融领域投资诈骗的称呼,金字塔骗局(pyramid scheme)的始祖,很多非法的传销集团就是用这一招聚敛钱财,这种骗术是一个名叫查尔斯·庞兹的投机商人“发明”。庞氏骗局在中国又称“拆东墙补西墙”,“空手套白狼”。简言之就是利用新投资人的钱来向老投资者支付利息和短期回报,以制造赚钱的假象进而骗取更多的投资。 “比如,‘创世纪’旗下的茶油开发项目,起初圈了两个山头,也栽种了茶油树苗,但之后却没了动静。茶油山头没人打理,很快就成了荒山,原本计划建设的茶油提炼工厂也就搭了个厂房,没有设备进入,也没有工人。融资客户也是因为看到了这些情况,才开始上门逼账。但李海军无力偿还,也不知道他融入的资金都用到哪里去了。经侦的同志查过,李海军名下除了‘创世纪’农业开发公司,并无其他固定资产,也排除了向海外转移资产的可能性。” “老客户上门逼账,李海军的信誉受到质疑,新客户也就不敢再投资。这样一来,李海军的资金链就逐渐出现问题,并且影响到了‘创世纪’的生产经营,成了恶性循环,倒闭破产也就成了时间问题。” “期间,也有人报警,说李海军是金融诈骗。李海军许诺的回报率高是高了点,却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前期也着实在按约支付利息,也确实在从事农业项目开发。按照他的说法,他是因为资金出现了问题,项目建设才暂停下来。所以,经侦的同志,也只能将他的案子作为民间借贷纠纷处理。这样一来,李海军到底是不是在搞‘庞氏骗局’,没人说得清了。” 李竹道问:“按照你的说法,李海军应该是前期有过大笔融资,尔后出现了资金问题,项目建设暂停,然后账主上门逼账。问题在于,他融入的资金既没有被他个人转移,也没有用于购置固定资产,那都去哪儿了?” “这个问题,困扰了广大的清河人民。另有坊间传闻,说李海军的资金漏洞,和我市落马的一位高官有关。那位落马官员,恰恰与农业、乡村振兴、自然资源规划有关,而‘创世纪’的关张破产,也紧随在那名高官落马之后。所以,这个传闻在坊间颇具说服力。”伍刚的言下之意,是李海军将融入的资金用于行贿。 “这与落马官员核实一下,不就知道真假了。”小吴说。 武刚苦笑着说:“没法核实了。” 李竹道和小吴只当涉事官员被枪毙了,所以才会没法核实。 武刚却继续说道:“落马官员叫张德望。接受他人的性贿赂,为其提供服务的是个幼女,未满14周岁,还在读初中。事前,张德望饮用了大量酒水,并服用了壮阳药物,当晚剧烈运动时,引发了冠心病,死了。小姑娘吓坏了,当场报了警。当时还是我出的现场。张德望的落马,也是由此开始。” 李竹道和小吴面面相觑,无言以对。 “李海军的具体情况,我不是很清楚。毕竟,我是刑侦,不是经侦,你懂的。我同你说的,也都是偶尔从经侦那儿听来的,当不得准。我要说的是,李海军跑路,死于交通事故后,屈露露站了出来,说她愿意承担丈夫李海军此前的所有账务,但她一个妇道人家,能力有限,只能偿还此前所有账主的本金。至于利息,还请大家看在她孤儿寡母的份上,予以免除。” “本以为一分钱都要不回来,结果却还能拿回本金。作为账主,没道理不答应。再说,人孤儿寡母,愿意来替亡夫擦屁股,收拾烂摊子,还去欺负她干啥?” “几乎是一夜之间,屈露露就成了清河家喻户晓的人物。要不是李海军的一屁股烂账,谁都说不清他到底有没有行贿,是不是在搞‘庞氏骗局’,屈露露都要作为清河的形象,被官方媒体大力推介了。”伍刚补充道。 持续阴雨后的清河市薄雾缭绕,群山若隐若现,林木翠绿,碧绿的清水河穿城而过,宛若梦境。 小车安稳的驶入清水大桥。 透过车窗,远远的见着一片薄雾中,大桥的护栏上似乎站着一个人。人行道上围着许多人,却都不敢靠近。围观的人群中,有人在向护栏上的人喊话,应当是在劝其不要轻生。桥上的那人也不说话,只是静静的站着,眺望着江水中央。 最后,那人转过身,朝人群深深的鞠了一躬,然后张开双臂,往后倒了下去。 这时,伍刚的车恰好已停稳当,距离那人坠河的地点不过数米之遥。 伍刚推开车门,箭矢一般的窜了出去,几个箭步后,一手抓着机车道和人行道之间的隔离栏,用力一跃,就如一匹矫健的猎豹腾越过去。呼吸之间,已将外衣脱掉,扔在人行道上,再跨上大桥护栏,紧跟着那轻生之人的身后,“噗通”一声落入水中。 这时,人群杂乱。大声求救者有之,抱怨警察迟迟不来者有之,惊声尖叫者有之,拿出手机拍视频者有之。 大桥护栏上站满了围观群众,李竹道和小吴被堵在人群外,难以近前。 好在一名热心的群众看出李竹道和小吴与那跳水救人的是一起的,挤出人群后,将伍刚的外套塞入李竹道的手里,说了一句:“这是救人的那人的衣服,交给你们了。” 小吴在一旁连连道谢。 李竹道将伍刚的外套里外几个口袋都翻了个遍,脸色一变,说道:“伍刚扔衣服时,我看到内袋里露出了枪柄,现在什么都没了,出事了。” 小吴神色一变,看着还衣服的那人的背影,李竹道却将她一把拽住,说道:“不会是他,如果是他将枪摸走,肯定不会来还衣服。” 第36章 案中案(2) 好好的一桩见义勇为的事迹,由于伍刚警用配枪的丢失,被抹上了一层阴影。 大量的媒体记者争相采访见义勇为的人民警察,却都被黑着一张脸的伍刚拒绝。他却不知道,正是这一举动,让他以“‘黑脸’包公舍身救人不计名利”的噱头占据了当地各方媒体的头版头条。 落水的人成功获救,伍刚在配枪找到之前暂停一切职务。当然,如果配枪长期没找到,或者出现了伤人、杀人事件,那就不是停职这么简单。 在迎接李竹道和小吴之前,伍刚在当地参与了一起抓捕逃犯的行动。该名逃犯涉嫌恶性杀人,所以抓捕时,参与行动的刑警都配了枪。抓捕完成后,伍刚没来得及将枪送回枪库,马不停蹄的赶去高铁站。原本以为就是接趟人,鬼知道会闹出丢枪的事。 李竹道和小吴原本打算马不停蹄的走访屈露露,结果被卷入丢枪事件,一时半会儿只能呆在清河市公安局,配合调查。 直到第二天,二人才开始对屈露露的走访问话。清河市刑警支队派出来陪同他们的刑警叫陆凯。 李海军的儿子叫小晨,只有三四岁。李竹道和小吴在对屈露露问话时,小晨十分安静的就在院子里玩耍。李海军和屈露露一家三口居住的地方是一独栋别墅,所有人是屈露露。 “我知道你们在怀疑什么,怀疑我丈夫将融入的资金都转入到我名下,要不然我一个家庭主妇,既不是官二代,也不是富二代,哪里来的钱能承担他生前的所有账务。”屈露露并未化妆,但浑然天成的大嫂气质无需修饰。“资金去向的问题,我不想过多解释。清河市公安机关就这个问题,对我丈夫和我本人都有过调查,你们如果想知道,就去问他们。” “今年4月,我老公不幸身亡后不久,清河市政府公布了建设新的工业园区的规划,‘创世纪’旗下的地皮大都在规划建设的红线范围内。‘清河山庄’虽然不再营业,但‘创世纪’旗下的地皮有近万亩。这些地皮的价格相较于5年前,早已不可同日而语。我老公虽然不在了,但他留下的这些地皮只要被政府完成征收,得到的补偿款足以偿还他生前所有的账务。当然,这些账务不包括利息。” 李海军的融资行为在法律的边缘游荡,融入的资金去了哪里,屈露露并未言明,当地的公安部门应该有所掌握,但是从他们闭嘴不言的态度中来看,应该能确定资金的去向并未让李海军涉嫌违法。同时,为了尽可能的挽回在“创世纪”投资的客户的损失,当地公安也就默许了屈露露这种等着土地征收补偿款下来,用以偿还客户本金的打算。 双方在谈话时,屈露露总会时不时的看一眼在院子里玩耍的小晨,这让李竹道和小吴也情不自禁的跟着看上几眼。 “据我所知,你们此行的目的,应该不是为了我丈夫在经济上的问题。”屈露露笑着说。 李竹道笑了笑,然后示意小吴问话。 小吴才清了清嗓子,屈露露又笑着说道:“还是关于我丈夫原生家庭的情况?” 小吴应是。 “我和我丈夫一直生活在清河,对婆婆的情况确实知道得不多。” “就说说你知道的吧。”小吴笑着说。 屈露露犹豫了片刻,说道:“我和婆婆的关系并不好。她一开始就比较反对我和海军的婚事,为了不让海军难做,我尽量避免和婆婆有正面接触。小晨出生后,海军回堰城也都只带着孩子。我就结婚前去过一回堰城。所以,我对婆婆的情况是真的知道的不多。包括她从事什么职业,有什么兴趣爱好,我一无所知。” 屈露露又笑着补充道:“这些事情,说出来并不光彩,甚至还会让人觉得不近人情。但二位警官大老远的从堰城过来,我只能如实相告。” 屈露露在委婉的解释上回在电话里头态拒绝回答的缘由。 李竹道一脸狐疑。 屈露露看了一眼李竹道,问:“看得出来,李警官可能没有经历过婆媳矛盾,所以不知道这样的千年难题有多让人头痛。也不知道避免婆媳矛盾最好的办法,就是不经常见面,保持距离。我和婆婆之间保持这么远的距离,并且这么多年见面的次数屈指可数,只能说明我家的婆媳矛盾异常激烈,不可调和。李警官,您是还没结婚吧?” 李竹道含含糊糊的应了一句,屈露露也没搞明白他到底结没结婚。 “李海军有个双胞胎弟弟,叫李海东,您应该知道这个情况吧?”小吴问。 “小叔子的事,海军平时提的比较多。”屈露露微笑着说,“他们两兄弟小时候跟父亲一起生活在农村,我婆婆不在家里。后来我婆婆回去了,带着他两兄弟去了城市生活……” “对不起,打断一下。他们两兄弟在幼年时,为什么母亲不在家,却是父亲在家?根据已有的线索来看,当时他母亲有可能在外面务工。但是按照我们的理解,那个年代出远门务工的应该是男性,女性往往会留在家里,而他家却恰恰相反,这是为什么?还有,他家具体是在哪个村,去的城市是堰城还是哪里?他父母之间后来是不是离婚了,然后他们两兄弟都跟着母亲?他父亲叫什么名字?为什么两兄弟会跟着母亲,却没有跟着父亲?尤其是在那个年代,一个没有稳定收入的女性离异后带着两个孩子,有点儿让人难以置信。”小吴连珠炮似的问了一串问题。 “您一下问了这么多,我还是一个一个来说吧。”屈露露也不恼,始终保持着温和的微笑,说道。 “具体是在哪个村,他好像没说过。就算说过,我也没记住。但应该就在堰城的辖区范围。离开农村,去的城市也就是堰城的市区。他父母之间不是离婚……好像是,因为他父亲有家暴行为,母亲也是受不了这一点才离家出走。后来,我婆婆放不下他两兄弟,就偷偷回去,把他两兄弟带走了。至于海军的父亲,他很少提及,叫什么名字也从来没和我说起过。” 这时,屋外花园传来小晨的哭声。屈露露慌忙起身,朝外奔去。李竹道、小吴和陆凯也跟着出去。 “小晨,怎么了?是不是又不开心了?”屈露露抱着小晨,一边给他擦拭眼泪,一边安慰。 小晨哭着说:“是的。” “一个人在家玩这么多玩具,也不开心吗?你不是最喜欢骑这个木马了吗?” “是的,但就是开心不起来。” “那你告诉妈妈,是不是又想爸爸了?” “不知道。” “那是不是想幼儿园的小朋友了?” “不是。” 屈露露想了想,说:“小晨,爸爸去了一个很远的地方,我们要很久很久以后才能去找爸爸。你每天要开开心心的,这样,当我们遇到爸爸的时候,爸爸才会开心。” 小晨止住哭泣,乖巧的“嗯”了一声,却问:“妈妈,很久很久到底是多久?” 片刻后,屈露露抱起小晨,指着花园中的一小片竹林,说:“等这些竹子开花的时候,我们就去找爸爸,好不好?” 小晨转眼就露出笑脸,十分开心的“嗯”了一声,重重的点了点头。 “你见过竹子开花吗?”李竹道低声问小吴。 小吴认真想了想,摇了摇头。 “知道竹子能够开花的时间是多久吗?”李竹道继续问道。 小吴还是摇头。 “从40年到80年不等,甚至有一种桂竹,需要120年才能开花……” 这时,屈露露已将小晨重新放回木马上,走近之后,低声说道:“我家的竹子,就是您说的那种桂竹。” 屈露露苦涩的笑了笑,继续说道:“小晨是又想他爸爸了。我问他是不是想爸爸了,他说‘不知道’,其实就是一种肯定的回答。如果是否定的答复,他会直接说‘不是’。我也没有其他更好的办法,只能先哄着,等他知道我家的桂竹要120年之后才能开花的时候,应该也已经长大了,到时候再告诉他真相吧。” 四人重新落座。 “还是请您继续说说李海东吧。”小吴说。 “我和小叔见面的次数也不多,这倒不是因为我和他之间,或者海军和他之间有什么矛盾。而是,小叔那个人吧……有点儿……安静,好像不是很喜欢和人打交道。这个‘人’的范围包括海军,他身边的这些亲人。”屈露露在谈及李海东时,显得难以措辞。 “是安静,还是孤僻?”李竹道问。 “应该都有。” 李竹道想了想,说道:“屈女士,我们希望您能如实向我们反馈关于李海东的一切信息,这包括刚刚说的,您对他的印象,或者说他给您一种什么样的直观感受。从您刚才的说话来看,您在谈及李海东时,好像显得格外不自在,这是什么原因?”